寒露到了,“初一寒露后,单衣就过冬”,今年冬天是冷还是暖?
▍寒露到了,“初一寒露后,单衣就过冬”,今年冬天是冷还是暖?
初一寒露后,单衣就过冬。可根据今年暑天的高温情况来分析,今年冬天必须是低温过冬,且重阳无雨看13,13无雨立冬干,是干冻,那么今年冬天是冷。
▍寒露到了,“初一寒露后,单衣就过冬”,今年冬天是冷还是暖?
今冬是冷还是暖?寒露天气有预示:初一寒露后,单衣就过冬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10月8日15点22分16秒将正式迎来寒露节气,它在每年的10月7日-9日之间交节。
寒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是秋季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第一个带有“寒”字的节气,是干支历戌月的起始,是深秋的节令。
二十四节气的设定是遵循天文和地象的规律来设立的,天文是指天象的变化规律,地象顾名思义就是指大地上的特征和景象。在秋季的这个六个节气里,立秋是天文,处暑和白露是地象,秋分是天文,寒露和霜降是地象。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说,到了寒露节气,温度比白露节气的时候更低了,白天和晚上温差更大了,地面上的露水更多更凉了,快要凝结成霜了。
白露和寒露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白露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是仲秋时节,寒露是干支历戌月的起始,是深秋的节令。
白露和寒露节气,前者诗意更浓,是深受古人文人喜欢的,而寒露承载更多的是农耕。因为,到了寒露就到了三秋大忙,不仅要收获上茬作物,还有忙着播种下茬作物。
白露是暑热到凉爽的过渡,寒露是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在古代没有天气预报,也没有温度计,只能通过水的形态来判断温度变化。而秋季的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所谓的凝结,就是气体遇冷而变成液体,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温度越低,凝结速度越快。因此,白露节气就是提醒人们这个时候要开始留意露水了,等看到露水变成霜,就是温度降到0度以下了。而寒露正好是在白露和霜降中间,是露水将要凝结成霜了。
白露和寒露虽然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代表着变化。但是,寒露节气天气变化和降温更快,来一场冷空气,降温个十几度也是非常常见的。
寒露是冬天到来的前奏,古人也从这一天的天气情况来预判冬天冷不冷?有一句农谚是这样说的,“初一寒露后,单衣就过冬”,怎么理解呢?
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农历”中是来自于300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将太阳黄道等分成24等份,每份之间相隔15度。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国际通用的公历日期上几乎是固定的,最多相差3天。
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上就没那么固定了,有的时候在农历八月份交节,有的时候在农历九月份交节。例如,从1900年至今一共出现过7次“中秋节恰逢寒露节气”,也就是寒露在农历八月份交节。分别是1900年10月8日(农历闰八月十五)、1919年10月8日、1938年10月8日、1957年10月8日(农历闰八月十五)、1976年10月8日(农历闰八月十五)、1987年10月7日、1995年10月9日(农历闰八月十五)。
古人还用农历九月初一和寒露节气出现的前后关系判断当年冬天的寒冷情况的。
意思是说,寒露节气在农历九月初一之前交节的年份,当年通常会是个暖冬,冷空气来得相对往年来的晚,也相对少,不用特别的去准备棉衣。所以,有了“初一寒露后,单衣就过冬”的说法。类似的农谚还有,“初一寒露后,衣裳不晓顾”。相反,寒露在九月初一在之后的年份,当年大概率会是个冷冬。
今年寒露节气是九月十三,离初一挺远的,按农谚上来看今年可能会是个冷冬。
这些农谚是古人总结出来,多少都有一些道理在里面。但是,现在的气候条件多变,现代的预报手段都不能够完全准确预判,农谚的准确度就不用说了,简单作为参考就可以了。
今年夏天的天气比较异常,多地高温持续时间长,有人说“大热之年必有大冷”,今年冬天可能会冷的时间长一些。
其实,冬天异常寒冷和拉尼娜现象有一定关系。就比如,2021年就是双拉尼娜年,还有2008年冬天也是很冷,多地发生了雪灾,也是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导致的。
但是,拉尼娜现象并不是每年都有的,据统计,从1950年开始到目前一共只发生过16次。不过,今年并没有发布会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导致冬天会很冷的预告。所以,还是不用太过于担心的,可能今年就是冷空气来得早一些,持续时间长一些。
写到最后:
寒露节气到了,离冬天就不太远了,还是为冬天做好相应准备的。特别是种地的农民朋友,在冷空气来临之前最好给冬小麦喷施一遍防冻剂来增强小麦的抗冻能力。
建议,在冷空气来临之前喷施一遍磷酸二氢钾+胺鲜酯来增强小麦抗寒抗冻能力。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寒露到了,“初一寒露后,单衣就过冬”,今年冬天是冷还是暖?
今天是10月8日,农历的九月十三,是寒露节气的交节日,确切时间是在下午的3点22分16秒。
寒露是廿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再过半个月就到霜降了。山东省也是全国冬小麦种植大省,俗话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这是古人留下的一句农事谚语,它告诫人们,秋分时节是小麦播种的最佳时间,等到寒露到来时,播种时间就稍晚一些了;同样的地块就要加大基肥施用量,同吋种子的播种量也要适当增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麦出土后,苗全苗旺,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寒露到来,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早晚穿长袖,中午或许就要换短袖。
今年的寒露节气,距离九月初一过去已经十二天了,这是实实在在的“初一寒露前”。
“初一寒露后,单衣就过冬”,是指每当寒露交节日出现在九月初一前的年份,这一年的冬天,就不会十分寒冷,按现在的话说就叫“暖冬”,穿单衣即可度过冬季。当然,这个说法有点夸张,并不是穿“单衣”就能挨过冬天,只是相对往年来说,今年冬季的气温要温暖一些罢了。
今年则恰恰相反,正是“初一寒露前,往往是寒年”。所以,今年的冬天,还是比较冷的,有可能出现极寒天气,大家要提早做好预防措施。
▍寒露到了,“初一寒露后,单衣就过冬”,今年冬天是冷还是暖?
今日寒露。俗话说“初一寒露后,单衣就过冬”,而今年寒露不一般。今年寒露是农历九月十三到来,属于晚寒露,那么今年冬天是冷还是暖呢?
寒露是我国24节气的第十七的节气,也是秋季第5个节气,是太阳运行到黄经195度处时令交节的时刻,今年寒露到来的具体时间为10月18日13:22:16。
因寒生露凝,故而称之为“寒露”。在古文《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说明寒露节气气温下降,天已变凉。寒露节气也就是凉爽到寒冷天气的过渡节气,太阳运行到南半球,辐射到背板球的热量渐渐减少,天气才开始慢慢变冷。
寒露是根据太阳运行的规律制定的,所以符合公立制来计时。寒露一般是在每年的10月7~9日之间到来前后,相差不超过三天的时间。
寒露节气按照农历的时间来说是不固定的,因为农历与阳历每个月相差1天,这样一年就差上了12天。为了补充农历和阳历时间差,每隔4年闰一个农历月。所以使得寒露节气到来的时间可能在农历8月,也可能是在农历9月。
历史上从1900年开始,寒露节气与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巧逢过7次,而今年寒露节气到来却是农历的九月十三日,这前后相差近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寒露节气在农历置方面是时间是不固定的,前后差距也是比较大的。
俗话说“春要早打,秋要晚立”,这样说明了,农作物或者其他植物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天气暖和的时间较多,利于果实的成熟。对于寒露节气也是如此,寒露节气代表着寒冷空气到来的时间点,寒露节气来得越晚,对于农作物后期植物脂肪淀粉和糖分的积累有充足的时间,不至于因为霜冻而冻坏。
寒露是凉爽天气到寒冷天气的过渡节气,通过寒露节气来的时间早晚,能够预测到冬天的寒冷。
农村谚语“初一寒露后,单一能过冬”,说明了什么意思呢?
这里的“初一”指的是农历9月初一,而且仅仅指得如此,不包括其他月份的初一。
寒露到来的农历时间一般是在农历8月中下旬,或者是农历9月上中旬。农历9月初一在寒露节气之后,也就意味着寒露节气到来的时间在农历的8月里,这种现象属于早寒露。
我国的寒露分为早寒露和晚寒露,大部分地区是以寒露到来的月份来划分,农历八月到来的寒露称之为早寒露,农历九月到来的寒露称之为晚寒露。毕竟农历8月是仲秋季节,农历9月是晚秋季节。
如果说寒露在农历8月到来,这说明秋天来得非常早,冬天也来得非常早,但是北方的冷空气还没有到达,这样就会使得秋天非常的长。冷空气慢慢的到来,慢慢的控制着大气层,就会使得秋冬季节距离拉长,就淡化了天气的寒冷程度。
秋天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秋高气爽,晴天多雨天少。如果秋天时间长了,雨水比较少,空气湿度比较低,在冬天也很难形成有效的降雨,就出现了冬天暖阳高照,这样冬天就不是特别冷了。
如果说寒露来得比较晚,比如今年在农历的农历9月13日才到来。这样冷空气就会迅速而来,毕竟到了什么季节就会有什么季节的气候特征。所以今年寒露节气刚到,我国就迎来了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来袭,而且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四川等地区,都迎来了小到中雪、霜冻天气,即便是长江中下游流域及江南区域,气温也是一夜换季,很多人穿上了厚厚的衣服保暖。
根据专家预测,今年冬天是一个寒冬,可以说是近些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这也印证了,寒露在农历的9月到来,冬天就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古人论断。所以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的文化,包括农村谚语、俗语,优良的要继承,至少能够起到提示意义。
农村谚语“寒露逢雨雪,暮秋挂冰帘”、“九月中旬雨不断,不到立冬雪临门”等,都说明了寒露节气下雨下雪,或者农历9月中旬雨水不断,都预示着冬天会提前到来,大雪封门,冰帘倒挂,也预示着冬天非常的寒冷。
综上所述,今年冬天大概率事件是冷冻,可以说是12年以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天。
▍寒露到了,“初一寒露后,单衣就过冬”,今年冬天是冷还是暖?
“初一寒露后,衣裳不晓顾”。今年寒露在九月初一后,冬天应该很寒冷。
------------------
推荐阅读:
打败美国注定天方夜谭?为何说军事强大的俄罗斯不可能挑战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