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人过60不学艺”?
▍为什么有人说“人过60不学艺”?
根据我的经历,什么时候学艺都不晚。我50岁以后学电脑、电脑绘画、电脑动画;60岁后学游泳、开车;70岁后学篆刻……所学之艺都给我带来无尽的快乐和现实的作用。
▍为什么有人说“人过60不学艺”?
谢约答:这个问题有意思,值得商榷。“人过6O不学艺",那要看学什么,如果是学开飞机,学蹦极,学马术,学拳击等等,要是超出了60岁老人的身体状况极限,那就不太可取了。
一袭旗袍,面容舒展,满头白发梳得蓬松整齐,她就是“传奇奶奶”姜淑梅:60岁学写字,75岁学写作,80岁学绘画,到了84岁写下近60万字,画了数百幅画,出版了5本书……姜淑梅用自己精彩的后半生,实现了从“文盲”到“网红作家”的“逆袭”。
我们有很多60多岁的老年人,自身基础条件,要比姜淑梅老人还要好,关键是看你有没有恒心和毅力!
自学成才的汝南县根雕艺人王德真,从六十岁开始与根雕结下不解之缘,寒冬酷暑,风雨交融,从原料的源头到工作台他都是认认真真。王德真说:“整天对着木头一天要练几个小时,为了力求达到艺术效果和客户满意,每一个作品都要经过多次修改,王德真说:“在根雕创作中,一定要静下心来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过于急功近利,只会弄巧成拙,艺术创作容不得心浮气躁。”
现如今,人们生活好了,从过去追求的温饱型,正在向多彩,高雅,质量型生活转变。尤其是60多岁以上的老年人,大多衣食无忧,生活休闲,没事儿时“琴棋书画",唱歌跳舞,管弦乐器,挑自己喜欢爱好的,学个一样两样的,虽不一定为了当上书画名家,也不图进中央民族乐团,但陶冶情操,自娱自乐还是可以的。
有的老年人认为自己年龄大了,手脚不灵活,脑袋也不好使,不过没关系,有志者,事竟成,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我们不但是享受学艺的过程,还要收获学艺能促使身心健康的喜悦,何乐不为!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为什么有人说“人过60不学艺”?
“人过60不学艺”,这话看似没道理,实际有一定的道理。
人过60不学艺,是指人的年龄数到了60岁,这人生已进入暮年,虽有雄心壮志,毕竟身不由己了。
六十岁,是重逢花甲之年,是中年后期年龄向老年化年龄过渡的分水岭,这个年龄段是人生看破红尘,洞察社会,注重自我保养的年纪。
学艺,所指就是学技术,60岁时还来学技术,这学技术活手艺,按传统步骤,需要3年时长,待到3年期满,已是60好几岁的年龄了。
毕竟这人老学技术,接受能力慢,也难找到热心的师傅接纳为徒,就是学成了,年龄大的手艺人,被外人请去做工的概率远低于青年人。
人老学技术,再去打工,亦或家境很难,明示出子女们在社会上无成就,子女稍有成功者,是不会支持父母老来还学“绣花之术”的。
这老来学艺,也是要花拜师钱的,能不能收回成本还是个问号?既无所得,何必投入。
话又说回来,60岁还来学技术,这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精神值得称赞,若是为了评职称,拿个什么资质证书?这是可以去学的!这属于管理阶层,有职称,就能进入某个层面去发挥余热,还能显一番身手。
现在时常有报道,有一些年已六旬者,去驾校学驾驶,退休后带老伴开车去自驾游,这个更值得推广。
但要分清楚,后者是为了自己生活中的享受乐趣而投入的,属自由型;前者所说的学艺(技术),是凭体质去吃饭,工作中有被他人约束的可能,要认真对待。
▍为什么有人说“人过60不学艺”?
“人过六十不学艺”,是过去的一种传统俗话。
是说人上了年纪,体力、精力、记忆力等各方面都衰退了,学习新的技艺,缺乏足够的体力和脑力支撑,很容易失败,白费功夫。
这话是针对过去人的平均寿命而言的。1957年,我国人均寿命只有57岁,而到了2021年,中国人均寿命已达到了78.2岁。
目前,人过了60岁,体力、精力、记忆力等各方面体征仍然较好,仍然具有学习新技艺的身体条件。
所以,“人过六十不学艺”这句俗话,在当今来看,已经过时了。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更是智能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不随时学习,就很快会被时代所抛弃。
所以,“活到老学到老”才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从自身来讲,学习也是对精神的充实,在学的过程中,我们会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人性会得到升华。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需要突显自己的价值。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
活到老学到老,平凡的一句话,是做人的大意境。
▍为什么有人说“人过60不学艺”?
俗话还说:“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和好奇心是永葆身心健康的好方法。
思想是身体的灵魂,思想退出,就容易导致身体的退世。
------------------
推荐阅读:
肇事撞死人负全责,但只买了交强险和三者100万,保险公司该如何理赔?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