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统一三国,刘备会杀有功之臣么?
▍如果刘备统一三国,刘备会杀有功之臣么?
大概率会杀的
▍如果刘备统一三国,刘备会杀有功之臣么?
必杀无疑。
不要说等着刘备做了皇帝之后会干什么,就说他做了汉中王以后,做了什么吧。
01
刘备自立汉中王后,主薄雍茂不赞成其称帝被杀掉。
裴松之为《三国志·蜀书·刘巴传》作注解,引用晋朝·史学家司马彪所著《零陵先贤传》记载:
是时中夏人情未一,闻备在蜀,四方延颈。而备锐意欲即真,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
根据传记内容来看,这是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刘巴与主薄雍茂向刘备进言,劝刘备广罗人才,暂缓称帝。后来,刘备就以别的事,把反对他称帝的雍茂杀掉了。
刘巴一向清廉简约,不治产业,又以为自己不是一开始就跟随刘备的人,恐惧害怕被猜忌,恭敬沉默,独守宁静,在家不与人私下交往,不是公事从来不多说一句话。
刘备自立汉中王后,任命刘巴为尚书,法正病逝后,刘巴接替出任尚书令。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刘巴为刘备起草了登基时所需的各种祷文、诏诰、文书。
当初,刘巴与雍茂曾经一起劝说刘备暂缓称帝,最后为刘备张罗称帝所需一切。尽管作为尚书令是职责所在,传记没有明说,但不难看出,刘巴见雍茂被杀,也就不敢多言。
02
刘备称帝,关、张、诸葛亮的态度。
刘备称王称帝,是他打小就有的志向,到了后期更是迫不及待。谁要阻止就会杀谁,雍茂就是个事例。
杀一儆百,刘巴一看不好,赶紧积极主动配合表现,为求保住性命。
对于刘备称帝,从关、张、诸葛亮的传记中,几乎看不到很具体、明确的态度。
先看一下关羽的态度吧。
关羽没有等到刘备称帝,就因为襄樊之战失利被杀,但不能说明关羽没有态度。
豹眼一向认为,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原因,是因为刘备自立汉中王,从匡扶社稷的忠臣变成了与曹操、孙权一样,意图称王称霸的篡位逆臣。关羽由此与刘备,彻底分道扬镳。襄樊之战,刘备没有一兵一卒援救关羽,就是佐证。
诸葛亮建议刘备以刘封不援救关羽为名,杀掉刘封,就是为称帝后,保障政权的稳固,避免刘封谋逆做准备。
从这个分析看出,关羽已经与刘备彻底闹翻,刘备宁可不要荆州也要称帝,杀关羽已经是必然的结果,关羽孤注一掷,发动襄樊之战,也是最后无奈的选择。
张飞哪?远不是演义所说的那个莽张飞,史实上要比关羽权变很多,与刘备走得更近一些。但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当初,孙权为了结好关羽,提出要与关羽结亲。由此可知,关羽是有女儿的,但却没有与刘备结亲。刘备三个儿子,刘禅、刘永、刘理,年龄是有差距的,如果关羽的女儿小一些,与刘备别的儿子结亲也是可以的,但却没有。
而张飞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禅,先后成为皇后。这事可不能自由恋爱的,必定是父母之命。由此可见,张飞让刘备更为放心一点,但也绝不是就没有后顾之忧。
外戚干政是汉末混乱,军阀割据林立的主要原因之一,刘备不可能不防备张飞作为外戚,将来对他的政权干预。
好在刘备称帝不久,张飞就死啦。
刘备得知张飞被杀后,不由得叹息道:“噫!飞死矣。”
由此可见,刘备多么无情与漠然,远没有演义所说心惊肉掉,哭晕在地之类的。
刘备他老祖宗刘邦登基后,不仅杀了韩信、黥布、彭越等人,就连樊哙都想杀。
如果刘备能够一统天下,就关羽、张飞这个性,必定难逃这一劫。
至于诸葛亮就难说了,诸葛亮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尚。
刘备杀刘封就是例证,光棍玲珑心,一点就透,诸葛亮一提,刘备就懂,直接把刘封杀掉,不留后患。这还是在刘备活着,还没有统一天下,还需要刘封这样骁勇善战的人打天下,刘备就痛下杀手把他处理掉。
不必说卸磨杀驴,还在套上正在干活呢,不太听招呼,就杀掉了。也就不必多说,卸磨以后的事了。
汉中之战,刘备自立为王,襄樊之战,刘备称帝,夷陵之战,这些决定蜀汉命运的大事,都看不到诸葛亮作为首席智囊有啥具体的见解。其根本的套路,基本就是刘备愿意做啥,诸葛亮就尽力配合,不去考虑后果,从不力谏。
可以说,刘备在世时,诸葛亮并没有多大的作为。刘备也不信任他,他也没有主动过度的表现。都说司马懿韬光养晦,其实诸葛亮比司马懿高明很多。
刘备托孤,也不是心甘情愿就把蜀汉交给诸葛亮,但不交给他又会交给谁呢?
这既是刘备的高明之处,也是他无奈之举。
刘备不死,诸葛亮会一直这么玩下去。如果刘备能一统天下,诸葛亮绝对不会等着刘备来收拾他。更不会等刘备死了以后,寄希望发挥自己的才能,留名青史。他一定会像张良那样提前引退,安全着陆,诸葛亮有这个智慧和境界。
诸葛亮一直在傻乎乎的像萧何一样,做一些后勤保障之类的事务,其实诸葛亮心里想啥,有多少能力,刘备门清。君臣之间心照不宣,一团和气而已。
刘备一统天下之后,如果诸葛亮还在,还不回家种地,恐怕也没有好果子吃。
卸磨杀驴是不变的潜规则,几乎没有人逃出这个怪圈。刘邦、朱元璋都是如此,刘备也不例外。
▍如果刘备统一三国,刘备会杀有功之臣么?
刘备如果最终统一了三国,肯定会要杀功臣的。
在这一点上,刘备会做得比刘邦还要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刘邦从未杀过功臣。刘邦所杀的那些人,都是作为盟友的那些异姓王。至于韩信,从被封为齐王开始,就已经和那些异姓王一样了。
刘备的情况比刘邦要复杂!
历经了两汉,到了三国时期,士族大家的影响十分巨大。刘备的那些部下,基本上都是有着复杂的背景的。
刘备要想统一三国,必然要重用大量的人才。随着三国的统一,必然会有很多拥兵自重的功臣武将出现。
面对这种局面,刘备如果不能及时地处理好,那么刘备也不会当上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很有可能刘备只是当上一个名义上的皇帝,基本上还是处于东汉末年那种割据的局面。
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很大,经历了群雄割据那么长时间,那些人的脑子里肯定都多少有那么点想法。至少刘备肯定会这么想。
很明显,刘备绝对不会像项羽那样分封。很显然,这也不是一杯酒就能解决的事儿,就算是一顿烧烤也解决不了;就算刘备有这种想法,恐怕那些功臣也不会买账。
刘备要想当上真正的皇帝,就必须彻底地把他们消除掉。
真实历史上的关羽、张飞,没有等到三国统一就死了。所以也谈不上刘备杀不杀他们。
既然假设刘备统一了三国,那么我们不妨再假设关羽、张飞没死。
关羽是最有可能割据一方的人物。所以关羽肯定会被刘备杀掉,至于采用什么方式杀掉,那只是方法问题。
张飞的势力比关羽更大。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禅,张飞就是刘禅的老丈人;张飞的妻子是夏侯渊的侄女,所以张飞和夏侯家族也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并不是刘备忌惮他的原因,而是张飞在统一三国的过程中必然战功卓著。
面对这样的一个张飞,刘备会怎么做?
至于诸葛亮,只要刘备活着,诸葛亮绝对不会拥有刘禅时期那么大的权力!估计诸葛亮自己恐怕也会选择回去隐居吧!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 @寄暇学宫 】
▍如果刘备统一三国,刘备会杀有功之臣么?
三国时候有一人,他的名子叫诸葛亮,诸葛亮还有个名子,名子叫孔明,孔明这个名子,是诸葛亮自己给起的。
战国时候有一人,他的名子叫孔丘,孔丘是个大思想家,门下弟子众多,孔丘又名孔子,他的思想照万代,孔子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被后世称作万世师表。
诸葛亮这个人,很自负,他自起名叫做孔明,意思是,自比孔子圣明,后人赶超前人。
诸葛亮用兵如神,明通古今,神机妙算,算无遗策。张良若知心有愧,刘伯温闻之叹弗如,诸葛亮的才能,大家都是晓得的。
如果刘备统一三国,刘备会杀有功之臣么?
想当年,刘备织席贩履,结交关、张干事业,上下左右折腾,弄了多年,不是东躲西藏,就是寄人篱下,事业上没有起色。
刘备自从得了孔明,如鱼得水,事业蒸蒸日上,红红火火,只赢利不亏本,占蜀地三分天下。
诸葛亮辅佐刘备,南征北战,东挡西杀,以统一大业为目标。我认为,以诸葛亮的智慧才能,如果更加努力一点,刘备君临天下是有可能的。
诸葛亮有神鬼难测之卜算术,在统一三国的战争中,诸葛亮作为刘备的三军统帅,他没有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应该是有顾虑,内中有隐情。
顾虑和隐情,有可能是,刘备统一三国后,他会诛杀有功之臣啊!
自古创业能患难,
功成内部必生嫌,
刘备枭雄心思重,
恐怕难出此怪圈!
(辛丑年八月十六日.俞远通.画字于洛阳.盖章.)
▍如果刘备统一三国,刘备会杀有功之臣么?
如果刘备统一三国,刘备不会杀功臣,更不会去杀诸葛亮和关张。我们从历史事件,历史史实,以及刘备的品行、性格、为人处事等等方面,剖析刘备不会杀功臣的原因。
刘备是四海皆知一个有德行的英雄,他不会去杀功臣损坏自已的形象。
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文帝阁下之玄孙,但是延续他这一代已经是沦为平民,他父亲早亡,与母亲相依为命,靠卖自己编织的席和鞋维持生活,但他素有大志,有英雄的雄心壮志,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刘备既不是达官贵人,也没有立奇功伟业,他不过就是一个低层的人士,最多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略建寸功,为什么刘备无论走到那里都受到尊敬,老百姓爱戴,甚至天下很多人士敬仰他。
刘备最初创业之始,势单力薄,颠沛流离,他投奔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这些人大部分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实力和背景在当时不能小觑。徐州刺史陶谦三让徐州,刘表情愿让出荆州;曹操对刘备以上宾之礼款待,内则同桌,出则同车,,赐他官职,送给他人马粮草,称赞他: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尔。袁绍知道刘备投他而来,出城二百里迎接他,评价刘备:刘玄德弘雅有信义。诸候亮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倾心相随,关张、赵云等一批猛将更是赤胆忠心,为刘备打天下。
刘备就是一个卖草鞋的,头上还挂着刘皇叔的头衔,为什么大家如此拥护支持他,因为他不但是一个英雄,他的目标是匡扶汉室,上报社禝,下安黎民,在这个乱世之中,他希望能平定天下,国家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而且刘备更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宽厚仁义。以德做为自已行为的准则,是他政治目标,也是他人生追求的理念。无论在什么时候,他这目标都没有变,既使在最艰难之时,在生死存亡之际,他在临死还嘱咐儿子刘禅:勿小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这样的人会杀功臣?
刘备江湖义气太浓,把兄弟情谊放在首位,高于一切。他不会杀关张。
毛主席曾经评价过刘备:刘备很善于用人,而且很会团结同志。但是缺点就是太过意气用事。意气用事就是指刘备的江湖义气,刘备兄弟情谊私人感情过于浓厚,私人利益甚至超越国家利益,这是刘备致命的缺陷,害人害己的观念。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人立下誓言永结同心,共患难的生死之交,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刘关张三人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内则同桌吃同床睡,外则三人形影不离,不离不弃。
刘备奉诏讨伐袁术,张飞留守徐州,自己未遵守约定,喝醉酒鞭打曹豹,惹下事端,曹豹与吕布里应外合夜袭徐州,张飞只顾逃命,把刘备家眷丢在城里,因为羞愧要拔剑自刎。刘备急忙制止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我们三人桃园三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城池家小,安能让兄弟们半路中就分散了,况且城池本来就不是我的,家眷我们再想办法救。贤弟一时有错,还不至于自杀。刘备说完大哭,关张都感动哭了。这兄弟情谊感天动地,这一番言语让人感动万分,禁不住潸然泪下。
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遭遇埋伏被孙权和吕蒙杀害。张飞在阆中闻知关羽被东吴所害,日夜哭泣,血湿衣襟;刘备要倾全国之力伐孙吴,为关羽报仇,刘备说:我们三人桃园三结义,誓同生死,关羽被孙权所害,若不报仇,是辜负了我们的誓言。赵云出来诅谏说: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刘备反驳说:我不为兄弟报仇,既使有万里江山,我有何珍惜的。刘备随起兵十万伐吴,夷陵之战大败而归,蜀汉大伤元气。
刘备这种恩重、义气如山的兄弟情谊,江湖义气,把私人感情和私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决不会做出杀关张的举动,他的性格决定了他。
刘备善用人识人,选择的人都是忠贞不二,从一而忠的忠良。刘备的品行决定他不杀忠良。
刘备在用人识人方面,绝对比别人技高一筹,他任用的文武将官大部分都是忠良、忠义之士。
曹操对关羽也是恩重如山,大宴三天,小宴五天;上马金,下马银;赐亭侯爵位,送赤兔宝马,金银财宝美女,无所不有,关羽动心了吗?关羽说:我知道曹公对我恩厚,怎奈受刘备的恩德,誓以共死,不可背弃。我不会留下来,当报答了曹公,正是我走之时。关羽诛杀颜良、文丑,而后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单骑送嫂,来到刘备的身边,试问这样义士天下有几个?
赵云一身是胆,武艺超群,他投奔刘备时,刘备一无所有,一事无成,四处投奔他人,赵云本来可以找,实力比刘备强大的诸侯,但是赵云选择无悔,一生忠心耿耿,不为名不为利,屡建战功。长坂坡救阿斗,在万军之中,七进七出,杀得曹兵胆战心惊。
诸葛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治国安邦的良相,又是从一而终的忠良,一生为汉蜀而生,为汉蜀而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白帝城托孤,托付诸葛亮以大任,表现出了刘备宽广的胸襟,不但对诸葛亮充分信任,而且更体现了刘备高人一等的眼光,事实证明刘备是正确无异的,用人识人的确超越常人。
刘备打天下的主要将领和大巨,他们不是为功劳和名利而战,他们是为了平定天下,希望国家安宁,人民生活幸福而战,所以他们之间没有利益之争,也就没有因为官职大小,功劳高低而争权夺利,所以说用人识人重要,志趣相同也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综合上面的分析,刘备从三国历史来看,从他一生走的历程来看,他是一个有德行之人,一个仁义之君,他既使统一天下,他也不会贸然杀害,诸葛亮、关张这样忠臣良将,他会三思而行,维护自己的形象。
以上是本人的拙见,希望大家交流学习,指出不当之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