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为何灭宋之战打的却如此艰难?
▍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为何灭宋之战打的却如此艰难?
欧洲那些冒充国家的部落村庄拿什么来打
▍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为何灭宋之战打的却如此艰难?
首先是地利、其次是军队、第三是经济,这三者是南宋足以抗衡蒙古大军的主要原因。
至于天时,天时在蒙不在宋,蒙古人掌握主动,说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说什么时候不打就什么时候不打。
至于人和,从北宋到南宋,人和就从没在过宋朝,北宋和南宋一直都是自己人玩自己人,而且玩得很开心,然后把大家都给玩死了。
但战争是双方博弈。
所以,你不能说南宋有了地利、有了军队、有了经济,就一定能够扛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
蒙古方面也有原因。结合南宋的优势,重点谈一下蒙古灭宋之战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以及难在什么地方。
第一次,打错主攻方向
第一次攻宋之战,从公元1235年打到公元1241年,史称窝阔台攻宋之战。
公元1234年,南宋端平入洛,为蒙古开战提供了口实。公元1235年,窝阔台大汗下令三路蒙古大军攻宋:
第二子阔端率西路军攻四川,波及今天的甘肃东南、陕西南部以及四川,具体说就是走西线,从陕西、甘肃往四川打;
第三子阔出率中路军攻京湖,即今天的湖南、湖北与河南一部,具体说就是走中线,从河南往湖南、湖北打;
宗王口温不花率东路军攻两淮,即今天的江苏、安徽以及河南的淮河南部和湖北的东部地区,具体说就是走东线,从河南往长江边上打。
窝阔台有意立第三子阔出为太子,所以中路军是主力,而中路就该是主攻方向。但蒙古人从来不讲什么主攻、辅攻,而是多路并进搞竞赛。所以,事实上,西路军打成了主攻方向,四川战场打得最惨烈。
先说京湖战场。在这里,之前投宋的金朝兵将成了墙头草,纷纷转投蒙古人。所以,南宋开局就在送人头。但南宋却派了一个最强打野。这个人就是孟珙。孟珙的一通神操作,彻底把蒙古大军给打蒙了。
蒙古人本来已经突破襄樊、剑指江陵,首次饮马长江。但孟珙一出手,蒙古人却怎么也拿不下江陵、过不了长江。甚至,孟珙还打出了防守反击,硬是收复了襄阳、樊城等整个荆襄地区。如果不是两淮和四川战场牵扯,孟珙所部大有重演岳飞北伐之势。
再说两淮战场。如果四川战场属于远端塔、京湖战场属于中间塔,那两淮战场就属于高地塔。蒙古人一旦突破两淮,就可以直接爆水晶、端掉临安。在两淮战场,蒙古人的走位也相当风骚。口温不花把主攻方向定在了光州、黄州一线,从今天的河南潢川往今天湖北黄冈打。这条线恰在两淮战场和京湖战场之间。一旦占领黄州,南宋的长江防线就被拦腰截断。而就在这个危机时刻,南宋又派出了最强打野孟珙,率兵驰援黄州。然后,蒙古人再一次被打到没脾气。随后,蒙古大军只能从淮西转向淮东,出击安丰军,即今天的安徽寿县。
安徽虽然没有孟珙,却有杜杲。如果孟珙是机动防御大师,那杜杲就是固定防御大师。任你千军万马来,我自归然不动,什么城都能守、什么城都能守住。所以,蒙古人穷尽各种手段攻城,也没能攻下安丰。因为在安丰迟滞太久,所以南宋有充足时间调兵遣将,最后竟对蒙古人搞起了内外夹攻。转过年来的1238年,不甘失败的蒙古大军再次兵临两淮。马步军都元帅察罕举兵80万大军蜂拥而至,首攻庐州。因为安丰之战打得好,所以杜杲升官了,正好升任庐州知州。于是,蒙古人遇到了老对手,而结果就还是老样子,顿兵坚城之下而一无所得,甚至还被杜杲打出了防守反击。宋军冲出庐州,火烧蒙古人的攻城器械,甚至还追出去几十里。
最后说四川战场。四川战场打得最惨烈。蒙古人从北打到南、又从西打到东。南宋四川四路,除夔州一路及泸州、果州、合州等少数几个州外,其他五十四州皆被攻陷。所以,窝阔台攻宋之战,四川相当于被蒙古人拿下了。接下来,蒙古人当然会考虑如何从四川顺江而下,打穿南宋的长江防线。
四川打得这么差,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四川制置使赵彦呐就是一个坑货,一通瞎指挥,把精兵强将全给坑死了;二是四川的防御力量太弱,而蒙古人的力量又太强。鼎盛时期,南宋四川战区拥兵十余万、战马一万五千匹;但蒙宋交战的时候,兵力竟下降到七八万、战马也不足五千匹。而蒙古人呢?第一次,来了十余万;第二次,号称五十万。因此,这仗就没法打。
四川一失,南宋京湖战场就要承受来自四川的压力。所以,最强打野孟珙在收复荆襄的同时,还要派出军队封堵蒙古人出川。于是,京湖战场的防守反击就没法大打,因为要分出兵力和资源在川东和两湖地区构筑防线。同时,南宋还得想方设法从蒙古人手中收复四川。
这肯定是一个危局。但就在南宋苦战之时,窝阔台竟突然去世。于是,蒙古大军就像潮水一般退回草原。大蒙古国要重新选大汗。内部矛盾成了蒙古人的主要矛盾,南宋之战以及同时期的蒙古西征也就不再重要。
此次攻宋之战,蒙古人继续其一贯风格,即:不设主攻、诸路竞争;谁抢出缺口谁就是主攻。抢得结果,就是四川成了主攻方向。而蒙古人在京湖、两淮战场却一败涂地。
但是,四川这个主攻方向毫无意义。因为四川属于远端塔。拔掉一座远端塔,威胁不到南宋根基。同时,四川还是一个封闭盆地,不仅很难进去而且也很难出来。当蒙古人还在京湖、两淮胶着苦战的时候,却有几十万友军陷在四川盆地出不来。
第二次,选错主攻方向
第二次攻宋之战,从公元1253年打到公元1259年,史称蒙哥攻宋。
如果第一次是打错了主攻方向,那这一次就是选错了主攻方向。蒙古人再一次猛攻四川。而且,四川一路还是蒙哥大汗亲自领兵。
攻破南宋的京湖防线,南宋的整条战线就被拦腰截断。而攻破南宋的江淮防线,南宋的首都临安就唾手可得。既然是这样,那蒙古人是不是傻?非要跟一个四川远端塔过不去?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两淮防线,的确距离首都临安最近。但蒙古人知道这里是要害,南宋人自然更知道这里是要害。所以,两淮防线的兵力最为雄厚。为啥能在两淮打出里应外合、能在两淮打出防守反击?因为南宋兵多啊。
那四川呢?四川不重要,所以南宋的四川防守自然最薄弱。
同时,在蒙宋正式交战之前,蒙古人就曾兵临四川,做了前期踏勘。相比两淮和京湖,蒙古人对四川最了解。而窝阔台攻宋之时,四川绝对称得上天府之国,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四川就是一个宝藏。防守最弱、地形熟悉,关键是还有钱。于是,四川就被打成了主攻方向。
第一次攻宋之战,四川被蒙古人撕开了口子。所以,第二次攻宋之战, 那就继续从这个口子往南宋输送暴力。拿下四川之后,蒙古人就可以复制西晋灭吴的壮举,把长江当成高速公路,然后顺流而下、扫荡南宋。
那江淮呢?
既然南宋的江淮防线最不好打,那索性不打了。等打完长江中上游,再以得胜之师去收割长江下游,这就是摧枯拉朽。
为了锁定四川胜局,蒙古人将人类战争的想象力发挥到极限,将自己所擅长的迂回战术搞成了迂回战略。蒙哥大汗派二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率兵从四川的西部边缘,绕道云南进攻大理国。拿下大理国后,再以云南为基地,进而向四川和两湖发动进攻。这个战略大迂回,硬生生地迂回了几千里。
对此,有人说这是战争大师蒙古人的不世杰作。而实际来看,这就是战争的行为艺术,形式大于意义,甚至毫无意义。因为成本太高。蒙古隔着南宋远征大理,前后历时7年,士马死者数十万,而十万大军最后只剩两万。你有这个力量,直接搞南宋的京湖和两淮,成不成?关键是风险系数太高。南宋但凡猛一点儿,就能对这支包围南宋的远征军来个反包围,然后一套动作带走。
所以,公元1257年总攻南宋的时候,蒙古大军是西、东、南三路进攻,以期形成东西并举、南北夹击的局面:
西路攻四川,由蒙哥大汗亲自挂帅,拿下四川后再向京湖进攻;
东路攻京湖,由塔察儿领兵,直接硬冲南宋的京湖防线;
南路则从云南向广西、湖南出兵,出击四川和京湖,但主要还是京湖。
三路大军的会师地点是鄂州,在完成会师后,蒙古人将顺江而东、直取临安。
这是蒙古人的铺排,那南宋方面呢?
第一次蒙宋交战,南宋在四川吃了大亏。整个四川战区,相当于被蒙古人用刀剑给犁了好几遍。所以,南宋君臣立即把四川防务上升为头等军国大事。宋理宗直言:今日救蜀为急,朕与二三大臣无日不议蜀事。
于是,名将余玠入蜀整顿蜀中防务。随同余玠入蜀的还有孟珙支援的6000京湖兵。余玠是个猛人。一到四川,他就把防守重点就从成都移到了重庆一带。因为南宋已经失去了秦岭这个天险,而大巴山也就那么回事。所以,川西和川中几乎防不住,而只能在川东搞防御,即今天的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为了克制蒙古人的机动性,余玠依托山川形胜,大筑山城。简单说就是不在平原上筑城,而是跑到山上筑城,依托山地搞防御。
同时期,南宋方面还出了一个“筑城青天”李曾伯。这家伙的主要贡献和主要工作就是筑城。从两淮筑到京湖,又从京湖筑到广南。在窝阔台和蒙哥这段时间,李曾伯就一直搞城防建设。最难能可贵的,是把南宋准备放弃的襄阳和樊城给修好了。
所以,公元1257年蒙古人三路总攻的时候,南宋已经严阵以待。
蒙古人的主攻方向四川,已经被南宋搞成了遍地山城;南宋的关键方向京湖,已经有了襄阳和樊城两座坚城。即便是广南一带,南宋也留足了防御力量。那个“筑城青天”李曾伯,直接派去坐镇广南,安安静静地等着蒙古人的战略迂回部队。
所以,这次攻宋之战全是硬碰硬,蒙古人在战略设计上根本占不到便宜。
公元1258年,蒙哥大汗从大散关入蜀、走金牛道,直接干到了四川盆地。之所以走得这么顺,主要是因为前期打下了基础。四川门户汉中,一直在蒙古人手中。而南宋的守将又是各种骚操作,导致大巴山这个天险没能发挥作用。进入四川之后,蒙古人开始攻城拔寨。运山城、青居城、大良山城,或不战而降或死战城灭,接连被蒙古大军拔下。
但是,蒙古人在钓鱼城碰到了硬钉子。
合州钓鱼城的守将主要是京湖系,即孟珙的部下。所以,这伙人死活不投降。蒙哥大汗从公元1259年的二月份一直打到七月份,钓鱼城仍旧没能拿下。而南宋方面竟还开展了救援行动,甚至从扬州方向调派援军。对于四川战场,南宋朝堂相当重视,死活也不能让蒙哥这支主力冲出四川、进攻京湖。
七月初,蒙哥命人在钓鱼城东北修筑高台以瞭望城中情势。而就在蒙哥登上高台瞭望的时候,钓鱼城竟然对着高台发炮。一代天骄、蒙哥大汗,就这么挂了。有说死于南宋炮下、有说死于当时瘟疫,但无论如何,这位蒙古大汉肯定是死在了合州钓鱼城下。
蒙哥一死,蒙古人的内部矛盾立即上升为主要矛盾。什么征南宋、征西亚,就全要叫停。因为诸路手握实权的蒙古权贵都要跑回草原、争夺汗位。
第三次,主攻一路下襄阳
蒙哥征四川的时候,塔察儿的东路军已经提前进攻京湖。但塔察儿太废,这家伙根本打不动。除了四处抢劫,蒙古人一座城也打不下来。
所以,蒙哥只能把免去兵权的二弟忽必烈换了上去,让他主持京湖战场。忽必烈当真比塔察儿更能打,直接杀到鄂州城下。同时,云南的战略迂回部队也杀到了湖南。南北夹击之势已成,南宋自然是危局。
但这时候,四川战事已经结束,南宋的四川军队可以支援鄂州。而南宋的两淮战场根本就没打仗,所以也能支援鄂州。加之鄂州兵将都不是善茬,所以忽必烈也得顿兵坚城之下。
虽然南宋以逸待劳,但蒙古大军太能打。虽然蒙古大军很能打,但坚城之下也无计可施。所以,这时候只能比谁更着急。显然,忽必烈更着急。大家都回草原选大汗,自己还在鄂州城下吃炮弹。时间久了,鄂州未必拿下,大汗肯定丢了。所以,忽必烈首先不打了,头也不回地跑向草原。
再接下来,就是第三次蒙古攻宋之战了,但应该叫灭宋之战。
公元1268年,忽必烈听从南宋降将刘整的建议,发动了灭宋之战。这一次根本没有兵分几路的事,就一路,直奔襄阳。
襄阳之战一直打了六年之久,最后以守将吕文焕投降而结束。随即,公元1274年,蒙古人以吕文焕为带路党,沿南宋长江防线,一个一个城池搞招降纳叛。而南宋所仰赖的吕氏军事集团几乎全当了叛徒,投降蒙古。到这个时候,南宋也就只能寿终正寝。
至于灭宋之战,当真没有什么可以演义的精彩,蒙古人一来、宋军就投降。唯一例外的就是北宋的两淮战场。两淮将士确实是南宋的中坚力量。这伙人要比四川和京湖的军队更能扛。但蒙元灭宋已成大势。所以,两淮战场只能是一曲悲歌。
梳理完蒙宋之间的三次大战,总结一下蒙古灭宋的自身问题:
首先是主攻方向的问题。
南宋和蒙古之间的边境线太长。所以,蒙古人不设主攻、诸路竞赛的打法根本打不赢。秦岭、淮河,后来主要是淮河,成了宋蒙交战的主战场。而长江却成了南宋运兵运粮的高速公路。加之水军优势,南宋在哪里都能获得关键局部的优势。但四川除外,因为四川太过封闭。
这就是蒙古人的问题。可能是太狂了,蒙古人不想主攻方向的事情;也可能是路径依赖,以前都是诸路并进搞竞赛。但在南宋,你这么打真不行。而第三次不仅有了主攻方向,而且只有一路攻襄阳,而结果就是攻宋变成了灭宋,蒙古大元一统中国。
其次是蒙古人太过轻敌。
窝阔台攻宋之战的时候,蒙古人还在搞第二次西征,一直干到了欧洲;蒙哥攻宋之战的时候,蒙古人还在搞第三次西征,一直干到了地中海。你这个打法,就没把南宋放在眼里。本来打南宋就需要足够多的兵力,而你偏要把那么多力量扔到万里之外,那打不下南宋,就只能怪自己。
而第三次的灭宋之战,忽必烈在打南宋的时候,不仅没有组织西征,而且连高丽都不打了,甚至还跟高丽搞了联姻。这时候,蒙古人就南宋一个敌人。所以,可以凭借举国之力碾压南宋。
第三是蒙古人的继承制度。
蒙古人的大汗,不是生出来的,而是选出来的。所谓选出来的,也可以认为是斗争出来的。老大汗死了,大家开始选新大汗。然后,诸多蒙古权贵开始各种站队,胜利的一方当大汗、失败的一方当孙子。而后期,这种斗争直接变成了战争。忽必烈这个大汗就是通过内部战争打出来的。所以,蒙古大汗但凡死了,那就停止一切对外行动,然后一心一意搞内斗。
窝阔台大汗死了,窝阔台攻宋立即叫停,西征也叫停;蒙哥大汗死了,蒙哥攻宋随即叫停,西征也叫停。忽必烈扔下鄂州,立即跑回草原。什么会师鄂州、什么再捣临安,全都不如大汗重要。
这是蒙古方面,那南宋呢?南宋靠什么扛了这么久?
首先是地利。战线从甘肃、陕西一直延伸到淮河入海口,绵延几千里。东线有秦岭大山、西线有淮河水系,哪哪都是难以逾越的天险。这道天然防线,甚至比长城防线还要占尽地利优势。后期主要是淮河、长江水系,因为秦岭被突破了。但四川这个远端塔不重要,根本动摇不了南宋根基。丢了就丢了,而且早晚能拿回来。因为蒙古人守不住。公元1248年,名将余玠甚至还从四川搞了北伐,差一点儿就拿下汉中。
其次是军队。南宋的水军相当厉害,而且一直厉害。公元1129年,金兀术率十万大军攻宋,但返回途中竟被韩世忠的八千水军围困在黄天荡四十多天,差点儿搞成全军覆没。公元1161年海陵王攻宋,准备了六百搜战船和七万兵力要从海上出击南宋。而南宋竟然主动出击,三千水军加一百二十艘战船从江阴入海冲到山东青岛,直接烧掉了金军战船。蒙古攻宋的时候,南宋主要依靠水军搞支援。蒙古人围城根本围不死。原因是南宋的水军可以冲破防线,支援被围城池。除了兵种相克,南宋军制已经大大不同于北宋。各地的制置使,几乎就相当于唐朝节度使,有很大的自主权。所以,只要将帅不出问题,皇帝的骚操作很难影响前线。但是,有利有弊,吕氏军事集团一投降,南宋也就只能歇菜。
第三是经济。战争未必以经济为基础。只有大规模且长期性的战争,才会以经济为基础。而蒙古灭宋就是这种大规模且长期性的战争。所以,试图效仿女真灭辽、女真灭宋那样,一把快剑、独步武林,几乎不可能。而南宋呢?南宋后期,在经济上的确出了问题,想打仗但没钱、想养兵但没粮。但即便如此,南宋仍是一个相对富裕的王朝。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那些国家,跟南宋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南宋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支撑军事战争。而后期之所以经济不行,除了自己人瞎操作外,主要是战争消耗太大。蒙古人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地搞战争,南宋实在是扛不住了。
最后是战争意志。蒙宋战争以及蒙古灭宋期间,南宋也出现了批量投降的情况。具体说有三次:第一次是窝阔台攻宋之战时,投降的主要是投宋的金朝兵将;第二次是蒙哥攻宋期间,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区,实力对比太过悬殊;第三次是忽必烈灭宋期间,主要是吕氏军事集团。期间,还有一个刘整。但刘整之所以投降,完全是因为自己人跟自己人搞权力倾轧的结果。刘整发信投降的时候,蒙古人都不敢相信。除了这些投降情况外,南宋几乎没有批量投降的情况。特别是在南宋的两淮防线,即便败局已定,但好多两淮兵将仍然不投降,最后以身殉国。而其原因就是从北宋到南宋,传统儒家思想、理学思想以及政治熏陶已经足够强,淬炼出了坚强的战争意志。这一点,甚至连蒙古的大元都认可。《宋史·忠义传序》:及宋之亡,忠节相望,班班可书。在晚宋三百二十八名进士中,以身殉国的占21.6%、入元不仕的占53.05%、归降仕元的仅占25.3%。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南宋军民的战争意志之强。
▍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为何灭宋之战打的却如此艰难?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并不是打宋朝如此,其实打金国、西夏之内也很艰难。
这主要是,当时无论宋、金、西夏都是实力强大的军事集团,实力超过西面的那些敌人。
蒙古灭金用了23年,灭西夏用了22年,和宋朝的战争持续了44年之久。
为什么会这么旷日长久,主要在于无论渡过长江。
在渡江的几个点,比如四川、湖北、安徽江苏均失败。
这主要是蒙古大军长于骑兵作战,适合在北方平坦地形作战。
让他们进行诸如野狐岭这种短期的山地战,蒙古人也可以胜任。
但对付大宋,蒙古大军必须掌握长江制江权,还有能够胜任在山地和水网复杂地形长期攻坚战。
这都是蒙古人不擅长的。
蒙古水军的实力低下,之前甚至干脆没有海军。
直到灭亡之前,宋军曾经在水战和海战中多次打破金国、蒙古水军,牢牢掌握制江权。
没有制江权,蒙古人即便能够渡过长江,也很容易被切断补给和退路,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选择在地形复杂,适合步兵发挥威力的湖北和四川登陆,是蒙古人无可奈何的决定。
在四川和湖北这些陆战复杂地形作战,水战方面要求相对较低,却又需要适应可怕地形的攻坚战。
以城池防御,宋军可以说是天下第一。无论的修建钓鱼城这种的坚固城市,还是强弓硬弩甚至早期火药武器的守城,均是世界一流水平。
在这种作战模式下,蒙古人战斗力并不占上风,数量又没有什么优势,长期攻而不克后被迫撤走,也是必然。
相反,蒙古人西征受到的压力较小,敌人规模也较小。
以蒙古人对付的基辅罗斯为例,分为若干个小公国,每个公国能够出兵几千就不错了。
当时整个欧洲,能够拿出数万精兵悍将的国家屈指可数,当然不是蒙古人的对手。
比如埃及的马木留克骑兵和盟友4万人,就能够在艾因贾鲁之战,击败拼凑起来的旭烈兀麾下将领怯的不花率领的2万混合部队。
▍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为何灭宋之战打的却如此艰难?
有人说宋朝并非像大家所普遍认为的那样孱弱,依据是南宋能够在蒙古大军压境之下从南宋端平元年(1234)一直坚持到南宋咸淳六年(1270),而同时代的其他强大帝国,在蒙古军的兵势之下,无不是短时间内就被攻占,灭亡。以此为对比,就显现出南宋的军事实力似乎还要强于同时代的其他诸国。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南宋能够在蒙古军的铁蹄下坚持这么久,真的是因为其本身的军事实力出众,军队作战能力强悍吗?或许真实的原因并非如此简单。蒙古国内部的混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正是因为其自身的混乱状况,就使得其主要精力并没有一直放在攻打宋国上。南宋端平元年(1234)蒙宋联军灭亡金国,蒙古此时在任的可汗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他在五年前登基,是从忽里台被大家正式选出来的可汗,到此时为止,蒙古内部统治阶级之间还并没有矛盾。
从南宋端平二年(1235)开始,混乱逐渐产生,这一年窝阔台派侄子拔都西征,这也是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此次西征规模庞大,历时总共七年,蒙古军一路征战至东欧,先后战胜波兰、匈牙利等国。本来窝阔台应该立自己的长子贵由为王位继承人的,但窝阔台并不喜欢自己的这个长子,反而更喜欢自己的第三个儿子窝出,并打算立他为自己的继承人。可惜窝出在西征中不幸战死,于是窝阔台又想立年幼的窝出长子失烈门为继承人,但由于失烈门年纪还小,就始终没有获得正式的加冕。
南宋淳祐元年(1241),窝阔台去世,皇后乃马真为保住自己儿子贵由的皇位,以失烈门年纪尚幼为借口阻挠老相国耶律楚材等人准备让失烈门即位的计划。乃马真从这之后开始专政,足足五年的时间里,乃马真为了笼络亲王及大臣们,滥加封爵,使得朝野一片混乱。而也就在此时,仍旧在西征途中的拔都在东欧中亚建立了金帐汗国。在南宋淳祐六年(1246),贵由在忽里台大会上被大臣们举荐为新的大汗,早就猜到结局的拔都并没有参加此次大会。
贵由痛恨拔都,于是出兵西征攻打拔都,但却死在了行军的路上。他死后朝野再度陷入混乱,亲王们一个个都在争夺大权。拔都后来在南宋淳祐十年(1250)与次年两次举行忽里台大会,举荐自己堂弟蒙哥为大汗,但都遭到了窝阔台系的反对,不久,窝阔台汗国独立。总的来说,从端平元年(1234)年到蒙哥汗八年(1251)间,蒙古帝国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内斗争权及西征之事上,且内部由于争夺汗位曾爆发多次内乱。直到南宋宝祐六年(1258),蒙哥才正式发动蒙古对宋的大规模战役。蒙军来势汹汹,南宋此时本已经岌岌可危,可是蒙哥却突然暴毙,于是蒙军内部又开始了一次夺权争位,便暂停了攻宋之事。
时间来到南宋咸淳三年(1267),这一年忽必烈已经自立为汗整整七年,并且花了大量时间来平息国内的内乱,休养生息整顿朝政。于是在做好完全的准备之后,忽必烈正式攻宋,襄樊之地为主要的进攻对象。十二年后,南宋的最后一支军队在崖山与蒙古军进行海战,战败,南宋彻底灭亡。
所以南宋在与蒙古军的正式交战中,虽然也曾抵抗住了一段时间,但并没有大家认为的数十年之久。蒙古因为自身权力争夺的混乱与西征之事的耽误,就一直没有将南下灭宋作为主要的作战方向。而且宋朝在当时也属于非常发达的国家,要完全吞下这个庞然大物也需要长时间的比较全面的准备才行。
▍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为何灭宋之战打的却如此艰难?
成吉思汗刚创业那会儿,人马实在是太少了。即使后来统一了蒙古各大部落,其实能凑齐的兵马,撑死了也只有20多万而已。
这和手握百万大军的金朝和南宋,其实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哪怕是西夏国,实力也在蒙古之上。所以说,蒙古在东方的战争,一直都不顺利。别说打南宋艰难了,在灭亡西夏和金朝的时候,其实蒙古也很艰难。
不过人家够聪明,又肯吃苦,所以排除万难,还是先后解决了西夏、金朝和南宋,完成了一统天下的重任。那么问题来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蒙古灭亡金朝,付出了2代人的努力。
成吉思汗手里的资本不多,面对强大的金朝,他压根不敢硬拼。电视剧里那种硬汉形象,压根就不属于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极其富于谋略的,绝不仅仅只知道弯弓射雕。
强攻金朝是无法取胜的,因此成吉思汗定下了曲线救国的策略:大迂回战术。
看过《亮剑》的朋友们,肯定知道这个战术。楚云飞躺在病床上,向手下人特地讲述了这个战术。
当时金朝拥有百万雄兵,即使衰败了,也不是弱小的蒙古能吃下去的。因此成吉思汗打算选择与南宋结盟,一边正面攻打金朝,一边向南宋借道,从南宋的四川迂回绕道前往中原,直逼金朝的腹地。
这一招实在是太妙了。只可惜,成吉思汗到死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公元1227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去世,他甚至都没能亲眼看到蒙古灭亡西夏。
也是在同一年,蒙古灭亡西夏,很多人说为了给成吉思汗报仇,蒙古才会把西夏从地球上给抹去的。至于什么仇,有人说是一箭之仇,有人说是一嘴之仇。
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汗上台以后,致力于灭亡金朝。在公元1234年,窝阔台所带领的大蒙古国,终于灭亡了金朝。
窝阔台所采取的策略,正是成吉思汗制定的大迂回战术。
窝阔台自己带领主力渡过黄河,直奔汴京而来。大将斡陈那颜带领大军从济南出发南下。而窝阔台的弟弟托雷,则带领西路军,从汉中出发,向南宋借道,沿着汉水攻打汴京。
托雷的人马和窝阔台的人马先后抵达汴京,围困半年之后,金哀宗彻底放弃了汴京,逃亡到了河南商丘。最终在蒙古和南宋的合围之下,金朝彻底宣告了灭亡。
由此可见,其实大蒙古国灭亡金朝也费了不少功夫,压根就没那么顺利。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够蒙古大军喝一壶的了。
至于接下来攻打南宋的事情,那就更加不容易了。从1235年开始,窝阔台的蒙古大军正式攻宋,一直到1279年为止,南宋彻底灭亡,这期间足足有44年时间,这是什么情况呢?
二、南宋能坚持44年,其中原因十分复杂。
1234年,南宋和蒙古还是好兄弟,两家人一起灭掉了金朝。可战争结束以后,双方的关系就很尴尬了,因为彼此接壤了。
南宋想要夺回河南之地,这里是北宋故地。可大蒙古国却毫不相让,结果酿成了蒙古收官被汴京城内的人给杀掉的事情。这下昔日的盟友,瞬间就成了两大阵营的对手。
第一,首次攻打南宋,只为了抢东西。
公元1235年,窝阔台将蒙古大军分成两部分:
皇子阔出带领东路军,直奔唐州,攻陷枣阳。皇子阔端带领西路军,攻占四川的大片地盘。阔出这一支人马,在南宋军民的努力之下,被顺利击退了。阔端这一支人马,曾经顺利攻占成都,也算是大功一件了。结果阔端算了一卦以后,居然把成都城内的百姓都给灭了,简直惨绝人寰!随后阔端的势力,也渐渐退出了四川。
这次蒙古灭亡南宋的计划,算是彻底破产了。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蒙古人并没有想着灭掉南宋,而是为了到南宋的地盘上抢掠一番而已。
1241年,为了补充给养,窝阔台让术赤的次子拔都,带领各宗王长子进行西征,史称长子西征。
由于蒙古大军开始西征,无法两线作战。因此窝阔台在这段时间里,并没有对南宋下手,南宋总算是松了口气。
与此同时,大蒙古国的皇帝窝阔台喝酒喝死了,导致大蒙古国皇位空缺,这又是南宋苟活下去的重要机会。
第二,蒙古大汗接二连三去世。
窝阔台之死,打乱了大蒙古国的所有军事部署,因此这段时间里,他们内部为了汗位争斗不休,压根没工夫南下攻宋。灭亡南宋的事情就这么拖了下来。
公元1246年,窝阔台的长子贵由继位。贵由汗曾参加过长子西征,还算老练。可他在西征途中,与统帅拔都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以至于贵由汗登基以后,直接领兵要去和西方的拔都火并。结果贵由汗刚出去没多久,于1248年就病死了。好家伙,连续死掉两位蒙古大汗,这可把南宋给高兴坏了。
蒙古大汗的位置空了出来以后,大家都想做。最终在拔都的支持下,托雷的长子蒙哥,于1251年夺取了汗位,成为了大蒙古国的最高领导人。
蒙哥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上台以后,便开始积极组织灭亡南宋的计划。在此期间,蒙哥汗还灭掉了大理,又发动了第三次蒙古西征,地球都快被他们给掏空了。
1258年,蒙哥汗划分3路大军攻打南宋:
第一路,由蒙哥汗自己带队,向四川进军。第二路,由大将兀良合台带队,从云贵地区北上进军。第三路,由蒙哥汗的弟弟忽必烈带队,从漠南蒙古出发,向南宋腹地进军。3路大军,似乎依旧采取了大迂回战术。其他两路还好说,关键是蒙哥汗在公元1259年,就病逝在了重庆钓鱼城下,享年不过50岁而已。
蒙古大汗的位置再次空了出来,这使得蒙哥汗的弟弟忽必烈和另一个弟弟阿里不哥展开了汗位争夺战。双方又打了4年,才最终以忽必烈的胜利而告终。南宋在此之前,又好好地躲过了一劫。
从1235年开始,一直到1259年为止,这24年的努力,几乎全都付之东流了。没办法啊,老板更迭频率太高了。
第三,忽必烈忙着继承大统。
公元1259年,蒙哥汗去世了,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为了汗位大打出手。双方打了4年以后,最终阿里不哥惨败,忽必烈成为了大蒙古国真正的大汗。
按道理这个时候忽必烈应该伐宋了吧?可人家觉得不着急,他要先稳住内部,解决内部矛盾。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谈灭亡南宋的事情。
到了公元1267年,忽必烈终于才把灭亡南宋的事情,再次提上计划议程。从1235年,一直到1267年,这32年时间,都是蒙古的内因保住了南宋的江山。
1279年,南宋彻底宣告灭亡。不过距离忽必烈全面攻宋的计划,其实也已经过去了12年之久。不过我们要知道,从1273年襄阳陷落以后,南宋的防御体系基本就垮了。到了1276年,南宋的皇帝宋恭帝投降了忽必烈,等于南宋就灭亡了。
谁能想到南宋那么鸡贼,又先后立了2位皇帝,总之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没有灭亡。最终在1279年的崖山海战中,十万军民一起跳海。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国安能否“登泰山”?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