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间有“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一说?
▍为什么民间有“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一说?
早清明,我理解的是指给故去了的亲人上坟这事。上坟是到阴气较重的坟墓所在地,所以说要在上午阳光明媚的时候去做这个事。不要过了中午,要赶在太阳下山了前完成上坟的事。我想早清明指的是这个吧!至于后面两个问,我不清楚,希望老师们说明指教了!
▍为什么民间有“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一说?
这句民间俗语说的是,祭祀祖先和亡灵时,必须要遵循的时间顺序。
“早清明”,清明节这个节气中,人们都去坟上祭奠先人。虽然民间有清明上坟前十天和后十天的说法,但是不管哪一天,上坟的时间必须要赶在午时以前。
“早清明”是提醒人们上坟祭奠的时间宁早勿晚的意思。
“晚大冬”是指进入了冬至这个节气的时候,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由于光照时间短温度也很低。特别是早晨太阳出来之前阴气较重,不宜去坟地祭奠。应当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时候祭奠先人为好,“晚大冬”说的是与“早清明”的区别。
“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
七月半是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鬼节。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七月初一起始,上天都允许亡灵回家探视,这时期人间从初一到十五,都要接待亲人魂灵。到了农历七月十五,上天就关上了鬼门,鬼魂就出不来了。所以中元节祭祀活动时间不能超过七月十五。既是“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的含意。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为什么民间有“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一说?
悼念故去的先辈是对他们的怀念及追忆和尊重!没有那么多的说道。常言道,十里不同俗。百善孝为先,心中存善方君子,口是心非为小人。
▍为什么民间有“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一说?
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
这句俗语也有不少其他的说法,比方说“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祖宗等不到中”,但大致上的意思都是差不多的。
其实也没有什么别的意思,这句俗谚就是清明祭祖要早一些,冬至的时候祭祖通常都是在晚上的时候,而七月半祭祖,则要在吃午饭之前。
从古至今,祭祀祖先就是咱们的传统习俗,而在诸多祭祀先祖的节日之中,清明节、冬至日与七月半中元节这三天是最重要的。
清明节与冬至都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祖先的日子。
清明节在初春季节,冬至是在数九寒冬的开端,而七月半则是在盛夏季节,在这三个日子之中七月半是白昼最久的,其次是清明,最短的就是冬至日。
通常来说,清明祭祖的时候,都是选择在早上的时候,小时候回到家乡祭祖上坟,都是凌晨就出发,在刚吃完早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
而冬至日祭祀,有的也是早上,但大多数人,都习惯于在晚上的时候烧纸祭祀。
七月半中元节,传闻这一天是鬼门打开的日子,因为这样的传说,所以大部分人都要提前进行祭祀,需要在中午之前将纸钱烧掉,不然先祖就收不到祭祀供品。
清明节不仅仅是祭祀的日子,而且是春天的开始,人们在这一天不仅是要去祭祀祖先,而且还会趁着春光正好,集体出门踏青游玩。
既然如此,祭祀自然越早越好,而清明祭祀的日子很长,在清明前后二十天内都是。
通常来说,清明节当天上坟之外,前七天后八天都是可以祭祀的,但是不管哪一天都要在早上八点之前开始,不然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然后在十二点前吃午饭。
当然,中国如此广大,即便是同样的节日在不同地方风俗也是不同的,也有很多地方祭祀是在晚上并非白昼,比方说中元节与冬至的时候。
尤其是在七月半,很多地方都是在晚上进行祭祀,未必是在上午。
整体来说,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祖宗等不到中,这些说的就是不同节日的时候祭祀祖先的时间会有所不一样,但大多都是越早越好。
▍为什么民间有“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一说?
“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意思是说:
清明节之前家人就可以提前上坟祭拜送钱送物,最迟是清明节当天;
晚大冬的意思是说,冬至这天日出的时间最晚,日落的时间最早,这一天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
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 ,意思是说,七月十五上坟必须要赶到中午12点之前,12点就关门了,亡人就拿不到银钱和物品了,所以,后生诸君,为了祈求祖先护佑,一定要遵守古训,莫要逆天而行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