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和张辽齐名的高顺为什么直接杀了,曹操怎么不劝降?
▍三国演义中,和张辽齐名的高顺为什么直接杀了,曹操怎么不劝降?
因为高顺是吕布的人,出身吕布部曲,而而且是第二把手。这样的人留不得,否则收编的吕布手下听你曹操的,还是高顺的?
张辽原来属于朝廷的,只是调动到吕布手下。可以认为,张辽属于有正式编制的朝廷公务员;而高顺只是吕布自主招聘的临时工。对于公务员来说,谁当上司不是上司?
▍三国演义中,和张辽齐名的高顺为什么直接杀了,曹操怎么不劝降?
事实上,曹操不杀张辽,只杀高顺的行为,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具有很大的警示意义!不信你看张辽的后台是谁!
张辽和高顺
三国演义中,吕布集团乃是强盛一时的军事集团,就连强悍的曹操,也在吕布手下吃了不少的亏!当年曹操攻打徐州,直接被吕布带人偷袭了老巢,狼狈不堪。曹操非常愤怒,带人去和吕布硬拼,结果根本不是吕布的对手,直接被吕布打崩。见强攻没有效果,曹操又使用计谋偷袭,结果吕布身边的陈宫,直接识破了曹操的计谋,再次将曹操打得大败。要不是遇到蝗灾,吕布军队缺粮,估计曹操要就此被吕布彻底打崩……
吕布集团非常强大,连曹操都不是其对手,而吕布手下最出名的猛将,莫过于张辽和高顺了,在这两人的辅助下,吕布如虎添翼,几无敌手!而且吕布最终之所以被曹操击败,就是因为他手下的猛将都外出寻找粮食了,只留下他自己和陈宫面对曹操,要是张辽、高顺这些猛将都在吕布身边,鹿死谁手尤未可知,最终战败之人,不一定是吕布!
张辽和高顺两人,不仅武功高,而且军事能力强,是吕布的得力干将,深受吕布的信任与器重。在吕布阵营地位超然的两人,自然也是反曹的强硬分子,当吕布被围困在下邳城时,吕布手下八健将中不少人都选择了临阵倒戈,投降曹操,但高顺和张辽却宁死不降。其中高顺宁死不降的表现,是保持沉默,拒不和曹操说话,当曹操询问高顺如何打算时,高顺直接以沉默回应。
原文:操问曰:“汝有何言?”顺不答。操怒命斩之。
高顺沉默不语的态度,令曹操非常恼怒,胜利者都喜欢看到别人求饶,可没人喜欢看到别人沉默不语、宁死不降,于是曹操决定,将高顺诛杀!在杀了高顺之后,曹操又把吕布叫了上来,相比于高顺,吕布就窝囊得多了,他的属下选择了拒不投降,他这个主公竟然向曹操摇尾乞怜了,不过最终曹操还是诛杀了吕布,因为刘备说了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在决定吕布命运的同时,张辽也被押了上来,相比于吕布,张辽就有骨气得多!他不仅不向曹操求饶,反而大骂曹操是汉贼,令曹操非常愤怒。按照常理来说,张辽拒不投降,且当众侮辱曹操,他的结局必定和高顺一样,但最终的结局却令人感到非常意外,因为曹操不仅当众释放了张辽,而且直接封张辽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曹操对张辽的处置与他对高顺的处置差异太大了,同样是宁死不降,为何曹操会处死高顺而重用张辽呢?
杀高顺留张辽的真正原因
在很多人看来,曹操之所以会杀高顺而留张辽,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一、张辽的能力比高顺更强;二、高顺对吕布是愚忠,而张辽对吕布并没有那么忠心;三、高顺对曹军的杀伤太多了,曹操为了平息众怒,不得不诛杀高顺!事实上,上述三个原因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在本文看来,这都不是曹操杀高顺而留张辽的主要原因,曹操之所以这么干,完全是因为张辽的后台太强了!
不知道大家在看曹操处理张辽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关羽和刘备的举动!
当时张辽摆出一副宁死不降的态度,曹操其实也不想留下他,毕竟天下人才这么多,曹操也不怕少张辽这么一个猛将,但是就在曹操准备亲手诛杀张辽时,意外发生了,刘备和关羽竟然同时出面求情!
原文:操大怒曰:“败将安敢辱吾!”拔剑在手,亲自来杀张辽。辽全无惧色,引颈待杀。曹操背后一人攀住臂膊,一人跪于面前,说道:“丞相切莫动手!”
曹操想要亲手杀掉张辽,但是一人攀住了他的臂膊,一人跪在面前求情,直接制止了曹操了行为。而这个攀住曹操臂膊的人便是刘备,跪在曹操面前求情的人便是关羽,这两人便是张辽最大的后台!
在曹操心目中,刘备是和他一样的英雄,他一直想要招揽刘备。当年的煮酒论英雄,曹操将天下诸侯都贬低了一遍,唯独对刘备高看一眼,而当时的刘备连一方诸侯都算不上,实力并不是非常强,可见曹操是多么的器重刘备。刘备出面替张辽求情,曹操肯定得卖刘备一个面子,毕竟曹操可是非常想把刘备收入麾下的!
除了刘备,曹操也非常看重关羽的求情!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乃是一个非常高傲的人,无论面对多么的厉害的对手,关羽都从不眨眼!汜水关前,华雄嚣张无比,众诸侯都被打得不敢出战了,唯有关羽敢于主动请战,令曹操动容。更为重要的是,在众人心中无比厉害的华雄,竟然被关羽轻松斩杀,如此厉害的猛将,曹操怎能不喜欢?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关羽的的英姿,更是给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曹操愈发喜欢关羽,非常想将关羽收入麾下!
后来曹操和刘备翻脸,成功的围困住了关羽,原本曹操是可以将关羽绞杀的,但他并没有这么干,反而是绞尽脑汁的想要收服关羽,为了让关羽进入曹营,曹操甚至答应关羽“降汉不降曹,发现刘备可以立即不受阻拦的离开”这种苛刻的条件,可见曹操对关羽的喜欢!说实话,曹操对关羽的喜爱,已经进入了一种魔怔的状态,这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喜欢,所以当关羽向曹操求情时,他才会出现犹豫!
试问一下,高傲的关羽,何曾主动向别人下跪?估计关羽跪天跪地,从没有向被人跪过吧?就连刘备这个大哥,估计都没这种待遇,现在关羽向曹操下跪,怎能不令曹操动容?既然关羽和刘备这两个令曹操非常看重、想要收为己用的人,都主动替张辽求情,那么曹操肯定要卖他们一个面子,要不然因为张辽而得罪了刘备和关羽,使得他们和自己产生了隔阂,这不是亏大了?于是曹操选择了放过张辽,并且对张辽委以重任,以此表达对刘备关羽的善意!
原文: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
说白了,曹操之所以会选择放了张辽,并将张辽升官重用,其实就是为了以此结好刘备关羽,不想让双方心中产生隔阂!而他之所以会诛杀高顺,完全是因为没人替高顺求情,若当时刘备和关羽出手为高顺求情,曹操也不会诛杀高顺!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刘备和关羽会主动为张辽求情呢?为何他俩不为高顺求情呢?
其实刘备关羽之所以会为张辽求情而不为高顺求情,主要是因为这个原因!
高顺和张辽同为吕布器重之人,他俩最大的区别便是张辽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羞愧,但高顺不会,高顺对吕布完全是一种愚忠的态度,无论吕布干什么,他都完全跟随!当年吕布让高顺和张辽统兵进攻刘备,高顺坚决执行任务,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给刘备众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张辽呢,面对关羽的质疑,他竟然心中有愧,选择了退兵避战,令刘备关羽心生好感。
原文:云长在城上谓之曰:“公仪表非俗,何故失身于贼?”张辽低头不语。云长知此人有忠义之气,更不以恶言相加,亦不出战。
事实上,张辽这种心中有愧的行为,才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反应,因为徐州本就是刘备的,是吕布将其强取豪夺拿下的!当年吕布走投无路,是刘备好心收留他,结果他转头就偷袭刘备,并三番五次攻打刘备,站在一个正常人的角度来看,吕布的这种行为确实非常无耻!高顺完全执行吕布的命令,没有丝毫愧意,他的良心已经被蒙蔽了,而张辽有羞愧之意,主动避战,说明他还心存良知,这正是刘备和关羽所看重的,他们更加喜欢和心存良知的人交往!
不过遗憾的是,刘备和关羽对张辽抛出了橄榄枝,但张辽还是选择了追随曹操,双方最终分道扬镳……
结语
总的来说,同样是宁死不降,曹操之所以只杀高顺、不杀张辽,主要是因为张辽有刘备关羽这两个后台,他们愿意为张辽求情!高顺没有后台,还表现出一副拒绝沟通的样子,所以最终遭到无情斩杀。这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其实也是非常有警示意义的,在社会上混,如果背后无人,那么请收敛一下自己的脾气,请老老实实的,不要浪,否则根本无人能够保住自己!别人之所以敢于随便浪,最终还功成名就,那完全是因为别人背后的根基深厚,这是我们普通人所比不了的!认清现实,低调做人,生活还是非常美好的……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和张辽齐名的高顺为什么直接杀了,曹操怎么不劝降?
曹操杀高顺,证明了曹操有识人之明。
曹操一生都很器重将才,下邳一战打败吕布后,吕布手下的大部分将领都被曹操收降,张辽和高顺是吕布手下哼哈二将,吕布最为得力干将,为什么曹操收降了张辽,却杀了高顺呢?
分析一下张辽和高顺有什么不同之处,就明白高顺为什么被杀了。
张辽被曹兵押上白门楼,正巧遇见曹操要杀吕布,吕布不甘心去死,正在大骂刘备呢?张辽大骂吕布:
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
张辽这样骂吕布,说明张辽没有把吕布当主子看待,张辽对吕布很不满意,而且他的不满由来已久,
想当初,吕布派张辽,高顺攻打小沛,张辽奉命攻打西门,西门守将是关羽,关羽见张辽在城下,说道:
公仪表非俗,何故失身于贼?
张辽什么反应,他低头不语,也不攻城,带兵转到东门,东门守将张飞见张辽来了,催马提丈八蛇矛枪出城迎战,等张飞带人杀出城,张辽已经退兵了。
张飞刚要下令追赶,听见锣声响亮,这是收兵的信号,张飞气冲冲的回来了,见二哥关羽在城门口等着,就问关羽说:张辽因为害怕撤兵,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关羽把刚才和张辽的对话告诉了张飞,张飞这才明白张辽是故意放水。
张辽奉吕布之命攻打小沛,居然出工不出力,而且关羽骂吕布是贼,他也没有反驳,反而是低头不语,说明张辽跟随吕布这样的人,有羞耻之心,吕布不是张辽称心的主人。
曹操在识人方面肯定超出常人,平定汉中的时候,张鲁派庞德迎战曹操。庞德以前是马超的部下,渭水桥前,曹操亲眼见识过庞德的勇猛,马超兵败后投奔了张鲁,庞德也跟在马超身边,不巧的是,庞德得了重病,马超带兵攻打葭萌关,归顺刘备的时候,庞德留在了汉中,
曹操多精明,他看见老熟人庞德,心中大喜,对众将说:
庞德乃西凉勇将,原属马超;今虽依张鲁,未称其心。
曹操眼光独到,他看出张鲁不是庞德想效忠的主人,只要活捉庞德,他一定会归顺自己,所以曹操要收降庞德,定下了收服庞德的计策,并获得成功,庞德也为曹操肝脑涂地,报答了曹操的厚恩。
张辽也和庞德一样,没有遇到称心的主人,曹操很快发现了这一点。
曹操在白门楼上,听见张辽大骂吕布,心里已经明白,吕布并不是张辽称心的主人,收服张辽大有希望,但张辽是吕布手下大将,不同于其他将领,他很想见识一下张辽的胆量,这才有了两人的唇枪舌剑,最后曹操大怒,拔剑要杀张辽,张辽面无惧色,这证明张辽是个人物,曹操更舍不得杀了,正巧关羽和刘备求情,曹操马上扔了宝剑,转怒为喜,就坡下驴了。
张辽本人,也没有为吕布去死的决心,只不过随随便便投降,面子上过不去,降将的名声可不好听,会让人误解为贪生怕死之辈。这一番作秀以后,张辽的面子挣足了,在不投降就是不识时务了,还是活着好,张辽顺势投降了曹操。
高顺不同于张辽,他对吕布忠心耿耿。
高顺攻打小沛,刘备想用言语把高顺糊弄回去,他在城头对高顺说道:我和你们吕将军关系不错,你怎么无缘无故就来打我呢?高顺马上回敬说:
你结连曹操,欲害吾主,今事已露,何不就缚。
高顺的意思是:你和曹操勾结,想害我家主公吕布,那就是我的敌人,赶快自己绑起来请罪,刘备当然不肯,高顺马上下达了开战的命令。高顺称吕布主公,执行吕布的命令不打折扣,可见高顺对吕布忠心耿耿,绝不是张辽可比的。
白门楼上,高顺也让曹操见识了他对吕布的忠心。高顺被五花大绑推上来后,曹操问:你还有什么说得,高顺只是怒视曹操,根本不答话,高顺的态度已经表明,他下了必死的决心,“此时无声胜有声,”高顺的意思,不是让你逮住了吗?那就杀吧,多说无益。
精明的曹操哪能看不出来,高顺这样的人是不能收降的,既然不能收降,就只能杀了。
总结:曹操杀高顺,有人会联想到,他和夏侯惇一战,让夏侯惇失去了一只眼睛,所以曹操为夏侯惇出气,杀了高顺,其实曹操压根不是小心眼的人,张绣杀了他的儿子和大将,曹操都接受了张绣的投降。曹操杀高顺没有其它原因,就是因为曹操看出,高顺一心求死,绝不会投降自己。
▍三国演义中,和张辽齐名的高顺为什么直接杀了,曹操怎么不劝降?
高顺被杀是因为高顺不符合招降条例。一个俘将能不能招降,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必须条件:
俘将有投降的意愿。
辅助条件:
1、获胜方主公有主动招揽的意图。
2、获胜方有说上话的人说情。
首先必须条件必须达成,被俘之后就没打算投降,就一心想求死,别人说破大天也没用。陈宫就是这样的人,他看不上曹操又要脸面,自然不肯投降,曹操亲自劝说都没用。张辽就不同了,张辽看不上吕布的表现厉声斥责。这就说明张辽和吕布之间的关系有了裂痕,有劝说空间。
高顺和陈宫差不多,高顺是吕布嫡系,被押上来一言不发,一言不发说明高顺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没什么好说的,成王败寇,败了脑袋你拿去。
当然高顺一言不发也不能就能完全肯定高顺就一心求死的。假定他也有求生的欲望,自己不表达,就需要触发辅助条件。
曹操亲自劝说或者曹操一方有人为他说情。
一般有点本事的人都要面子,需要有个台阶下。获胜方主动自降身价,亲自解开绑绳,有投降意愿或者不甘心就此死去的俘将也就顺势降了。比如张飞劝降严颜,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
曹操打败吕布是有些小得意的,所以他对招降吕布的部将并不是很主动,这一点从他和陈宫的对话就可以看出来。
徐晃解陈宫至。操曰:“公台别来无恙!”宫曰:“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
“公台别来无恙”,其实潜台词就是叫你弃我而去,被我逮住了吧?陈宫听出曹操的潜台词,所以对以“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
在被陈宫怼之前的曹操不大可能会主动招揽吕布的降将,而高顺是在陈宫之前被押上来的。
须臾,众拥高顺至。操问曰:“汝有何言?”顺不答。操怒命斩之。
高顺给曹操甩了脸子,曹操自然不会再主动招揽。高顺想活命,就需要别人给他说情。
张辽和关羽关系不错,有关羽出面给他求情,张辽本人也心有不甘,曹操给了关羽面子,给了张辽台阶,张辽顺势就降了。
高顺和张辽不同,高顺和关羽不熟,别说和关羽不熟,就是在吕布军中高顺恐怕都没啥有交情的朋友。
高顺这个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清白威严说明办事死板,容易得罪人,不好饮酒就很难交到朋友,虽说酒肉朋友不可靠,但喝喝酒确实能交到朋友。也就是说不饮酒的高顺在吕布军中没朋友。
吕布的部将中有叛了吕布在曹操这立功的。比如偷马的侯成,比如绑了吕布献城的魏续、宋宪。这些人如果和高顺没交情(甚至有仇怨)自然不会为高顺求情。
再加上高顺自己不求饶,他所面对的只有死路一条。
▍三国演义中,和张辽齐名的高顺为什么直接杀了,曹操怎么不劝降?
曹操攻下徐州后,在白门楼上,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割据徐州的君主吕布向曹操百般乞怜,想要靠投降曹操免除一死。而他的两位部下陈宫和高顺,却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双双赴死。而且曹操对待他们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对待高顺,曹操几乎没有对他劝降高顺就杀了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骁勇善战的高顺。
在吕布的手下,文有陈宫,武有高顺。这两人堪称吕布的左膀右臂,为吕布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武将中,高顺不但武艺出众,而且对行军作战也十分擅长。他多次被吕布派出去单独执行任务,并且获得了胜利。
在小沛之战中,高顺与张辽一起攻打刘备。高顺不但全力围攻刘备,还在迎击曹操援军时单挑夏侯惇。虽然双方交手四五十合,高顺就败下阵来。可是夏侯惇也被高顺的部将曹性射中左目,被高顺打得大败。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刘备也被迫弃城逃走。
在历史上,高顺之所以被大家记住,更多的是因为他带兵打仗的才能。他所率领的部下装备精良,在高顺的指挥下充当吕布军队的先锋。由于他的部下屡建战功,在战斗中无坚不摧,号称“陷阵营”。我们从高顺和夏侯惇的交手来看,能够和夏侯惇交手四五十合,武艺已经相当不错。因为夏侯惇和吕布、关羽都交过手,丝毫不惧,是曹营中的一员猛将。
而且高顺和他的部下是吕布军队的中坚,战斗力更是可观。因为吕布这个人有勇无谋,纯粹是依靠武力来开拓自己的疆土。高顺的军队作为吕布军队中最有战斗力的军队,自然更能够看出高顺出色的军事才能。可是,曹操能够招降陈宫、张辽,甚至对吕布也露出有用之色,却根本不招降高顺,这实在不符合曹操唯才是举的习惯。
二、对吕布忠心耿耿的高顺。
在吕布军中,对吕布最忠心耿耿的将领,要数高顺了,但是最得不到吕布信任的将领,也正是高顺。因为高顺这个人与众不同,他为人清白,很有威严。他不饮酒,也不接受他人的馈赠。而且这个人很有头脑,多次劝谏吕布,指出他的缺点。可是吕布这个人知道高顺对自己忠心,但是不能用他。
因为高顺这个人和吕布的性格格格不入,自然难以得到吕布的欢心。在吕布的部下郝萌造反的时候,吕布仓皇逃走。在这个时候,吕布不知道是谁造反,于是就投奔到高顺营中。从这个举动,我们可以看到吕布是相信高顺的忠心的。
在高顺平定郝萌的谋反后,他将郝萌的部下曹性送到吕布的面前。曹性向吕布揭发说,郝萌谋反是和陈宫同谋的。吕布听后并没有追究陈宫,反而事后疏远了高顺。这是因为高顺与陈宫不和,曹性的揭发一定出于高顺的指使。吕布还将高顺的部下都交给魏续统领,只有当作战的时候才交还给高顺。可是即便如此,高顺依然对吕布毫无恨意。
高顺对吕布忠心耿耿,再加上他和他的部下战斗力很强。这使得高顺和他的部下必然在与曹操交锋中作为吕布的先锋,让曹操和他的部下吃尽了苦头。在多次的交锋中,曹操多次陷入险境,夏侯惇也失去了左目。那么,曹操杀死高顺,是不是为了给自己和部下报仇呢?从高顺之死的前后过程看,并非如此。
三、必须要死的高顺。
曹操在杀死高顺之前,曹操问被俘的高顺,他究竟有什么可说的话?高顺对此并不回答。曹操因此十分愤怒,立刻就下令斩了他。从这个细节来看,曹操还是给高顺留了一线生机的。如果高顺向曹操乞降,似乎曹操还是能够放他一马的。毕竟像高顺这样的将领十分难得,如果收服了他,会增强曹军的实力。
可是高顺并没有给曹操面子,他根本就没有回答曹操的话。从这个举动来看,高顺对曹操表现得十分蔑视,难怪曹操会发怒。可是我们如果从曹操问高顺的话,就能够感到一丝不同来。曹操对其他的被俘人员,一般都是采取劝降的话语。可是到了高顺这里,他却问高顺想说什么,根本就没有丝毫劝降的意思。高顺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可说的,因为他从曹操的态度可以看到,自己难逃一死,还不如不去理睬曹操。
这是因为,曹操根本就没有打算让高顺活着。除了高顺给自己和部下带来了太多的伤害,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对吕布的无比忠心。正是这种忠心,让曹操下定决心不留高顺。与高顺相对照的是曹操大力招降陈宫,除了曹操和陈宫过去关系很好,还有一点,那就是陈宫对吕布并不是特别忠心。要不然,在高顺指使曹性说陈宫参与郝萌谋反的时候,陈宫就不会只是脸红,而不是为自己辩解了。
正是因为高顺对吕布的忠心,曹操坚决不可能留下他。这是因为在这个时候,曹操对吕布的处置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在吕布向曹操说自己愿意归降,并为曹操效力的时候,曹操面露犹疑之色就是明证。不过,不管曹操是否收降吕布,他都不会留下高顺。
这是因为吕布这个人是一个做事没有底线的人,他唯利是图,朝秦暮楚。凡是和吕布打交道的人,都吃过他反复无常的苦头。因此,曹操收降吕布是有着一定的风险的。如果曹操收降了吕布,高顺如果活着,就肯定会继续向吕布效忠。这样,曹操留下的高顺,并不是自己的将领,而是给吕布留下了助手。
如果吕布再次出尔反尔的反叛曹操,高顺肯定会当仁不让地追随吕布造反。曹操留下高顺,不但没有得到他的效忠,反而给自己留下了一个隐患。因此,如果曹操要收降吕布,就必然会先处死高顺,以绝后患。
如果曹操不收降吕布的话,他就更不会留下高顺。因为高顺对吕布忠心耿耿,如果曹操处死吕布,高顺也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如果他愿意投降曹操,那就只会有一个理由,就是寻找时机,为吕布报仇。对人情世故了如指掌,并且生性多疑的曹操,绝对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的。
既然曹操没有让高顺活下来的意思,自然不会去招降他了。而高顺从曹操的问话中,知道曹操对自己的态度。明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就根本懒得回答曹操的问话。他用沉默捍卫了自己的尊严,慷慨赴死。
结语:
高顺作为吕布手下的首席大将,在战场上屡建战功,他指挥的部下无坚不摧,号称“陷阵营”。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将领,在被俘之后,曹操根本就没有招降他,只是随口问了他一句话就斩杀了他。这是因为曹操根本就没有想招降他,已经决心杀死他了。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高顺和他的部下对曹军带来了过多的伤害,更重要的原因,是高顺对吕布的忠心耿耿,使得他不可能效忠其他的君主。而与之矛盾的是,吕布这个人唯利是图,朝秦暮楚,让所有的人都对他不信任。
因此,曹操不论是否要收降吕布,都必然要杀死高顺。收降了吕布,为了防止高顺再次成为吕布的羽翼,对自己不利,要杀高顺。不收降吕布,为了防止高顺为吕布报仇,更是要杀高顺。因此,曹操在白门楼上没有招降高顺,而是马上斩杀了他。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
推荐阅读:
为什么《如懿传》和《步步惊心》都是悲剧(就是女主都死了),但是后者的口碑却比前者好呢?
上一篇:试管移植后为什么要一直用黄体酮?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