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肝胆郁火,下焦湿热,用什么中成药调理比较好?
▍脾胃虚寒,肝胆郁火,下焦湿热,用什么中成药调理比较好?
肝旺脾虚下焦湿热可以吃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等中成药物进行治疗,在服用药物时一定要遵医嘱用药,不可以私自盲目用药。
1、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成药物,主要是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主要可以用于治疗肝火脾虚所导致的食少便溏、肢体乏力,还可以用于治疗下焦湿热所引起的气短、咳嗽等症状。
2、六君子丸:六君子丸是一种中成药物,主要是有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功效,可以很好的治疗脾胃虚弱、食量不多等症状,而且对于下焦湿热所导致的气虚痰多、腹胀便溏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在服用药物时一定要遵从医嘱按照剂量服用,不可以私自盲目用药,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脾胃虚寒,肝胆郁火,下焦湿热,用什么中成药调理比较好?
脾胃虚寒,肝胆郁火,下焦湿热,这三个中医证型,在中医门诊是比较常见的。脾胃虚寒,肝胆郁火在中医上属于脏腑辨证,下焦湿热属于三焦辨证,至于用什么中成药调理比较好,与朋友们浅谈如下。
一、先谈一下脾胃虚寒证:
有关脾胃虚寒的中医文献:《普济方》(卷二十脾脏门)中指出:“夫脏腑气虚,脾胃衰弱。阳气不足,阴气有余。邪冷之气,内搏于足太阴之经,伏留而 不去”。
以上文献可以看出,脾胃虚寒一是脾胃虚弱,阳气不足,虚寒内生;二是寒邪直中脾胃,伏留不去,伤及脾阳,脾阳虚衰,虚寒内生,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的病因病机:年老体衰,久病不愈,累及脾阳,脾阳虚衰;或长居寒凉之地,喜食生冷,寒邪直中脾胃,日久脾阳虚衰,虚寒内生,出现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的证候。总的病机是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
脾胃虚寒主症:畏寒肢冷,脘腹冷痛,腹痛绵绵,喜温喜按,面白少华,口淡不渴,腹胀腹泻,完谷不化,女子带下清晰,痛经,舌淡白苔薄白或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则: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中成药:小建中颗粒,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丸丁蔻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宝宝乐。二、再谈一下肝胆郁火:
有关肝胆郁火的中医文献:《临证指南医案·郁》中指出: “七情之郁居多,如思伤脾,怒伤肝之类是也。其原总由乎心,因二情志不遂,则郁而成疾病矣,其证心牌胆为多。”
《黄帝内经》中指出:“肝为刚脏,在志为怒,怒伤肝。”
从《黄帝内经》文献中可以看出,怒伤肝,肝为肝脏,将军之官,草木之脏,喜调达而恶抑郁,其性刚烈,其气易亢易逆。情志不遂,形成肝郁,肝郁久化火,肝火旺盛。从《临证指南医案·郁》文献中可以看出,怒伤肝,情志不遂,形成郁病,肝郁之证居多。
肝胆郁火病因病机:平素脾气急躁,或生活与工作压力,情志不遂,形成肝郁,肝郁日久,郁而化火。
肝胆郁火主症:胸胁胀痛,胸闷不适,脾气暴躁,头晕头胀,咽有异物感,颈部瘿瘤瘰疬,叹气舒服,失眠多梦,面有黄褐斑,女子乳房胀痛,月经块多,小腹胀痛,痛经,闭经不孕,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常与情志不遂有关,生气、忧郁后往往加重病情。治则:疏肝解郁理气方药:逍遥散加减中成药:逍遥丸、丹栀逍遥丸、加味逍遥丸、柴胡舒肝丸、木香顺气丸、开胸顺气丸、气滞胃痛颗粒、舒肝健胃丸、疏肝解郁胶囊。三、最后谈一下下焦湿热:
下焦湿热:是指湿热之邪侵袭大肠或膀胱等处,表现为小便淋漓,大便腥臭稀溏,带下量多色黄等证候。分为膀胱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胞宫湿热证。 有关下焦湿热的文献:《医方考》中指出:"下焦之病,责于湿热”。
《诸病源候论》中指出:“诸淋者,由而膀胱热故也。”
由以上文献可以看出下焦之病多与湿热有关,湿热之邪下注下焦,出现淋证,出现尿急尿频,尿灼热等症。
下焦湿热的病因病机:由于嗜食辛辣,肥甘厚味,酗酒,体内酿湿热,或感受邪热之邪入里,与湿互结,形成湿热。湿热之邪下注于三焦,形成尿急尿频,尿灼热,或者带下量多色黄等湿热的证候。
下焦湿热的主症:腹痛腹泻,肛门灼热,尿急尿频,尿灼热,带下量多色黄,外阴瘙痒,阴囊潮湿,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则:清利湿热 方药:膀胱湿热证用八正散加减;胞宫湿热证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大肠湿热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八正合剂、三金片、癃清颗粒、四妙丸、葛根芩连丸,当归苦参丸、防风通圣丸。以上与朋友们从病因病机、主症、中药调理与中成药的选择作以浅谈,大家对脾胃虚寒、肝胆郁火、下焦湿热或许有所了解,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
(温馨提示:文中方药仅供学习与交流,切勿自行抓药,责任自负,若喜欢中医科普与养生,请关注此号,欢迎转发帮助更多的朋友!)
▍脾胃虚寒,肝胆郁火,下焦湿热,用什么中成药调理比较好?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审证求因并加以归纳分析,才能制定出治疗疾病的原则和方法,因此问题中同时出现的三种证型也应该结合起来分析。。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如果脾失健运,会影响到肝的疏泻,引起腹胀、胁痛等证,即土壅木郁;如果肝气郁滞,疏泻失常,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病症,即木郁克土。脾失健运、肝失疏泄的证候被称作肝郁脾虚证,也称作肝脾不调证。脾虚生湿,而湿性趋下,肝气郁滞,相火下郁,湿与热聚于下焦则出现下焦湿热。所以调理脾胃虚寒、肝胆郁火、下焦湿热当健脾利湿疏肝清热并用。
治疗上述诸证,偏肝郁重者建议服用中成药丹栀逍遥丸。方中丹皮凉血,栀子清三焦郁火,柴胡、薄荷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生姜、甘草健脾和胃。该方肝脾同治,可用于肢体作痛、怔忡心烦、头昏目痛、厌食盗汗、嗜卧不寐、胸腹胀满、小便不利等病。肝的疏泻和脾的运化功能正常,下焦湿热的症状也就缓解了,但该方寒性药物较多,易伤及脾阳加重脾胃虚寒,不宜久服。偏脾胃虚寒重者建议同时使用治脾胃虚寒的附子理中丸与清泻肝胆之火并能利下焦湿热的龙胆泻肝丸。
每个人的体质强弱有差别,治疗的方法和使用的药物也不尽相同,所以出现上述诸证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脾胃虚寒,肝胆郁火,下焦湿热,用什么中成药调理比较好?
脾胃虚寒、肝胆郁火、下焦湿热都属于中医证候或证型,不是中医病名,所以,这些证候可以发生在腹痛、胃痛等脾胃病症以及肝胆病症等。
脾胃虚寒证
1、主要症状:腹痛拘急,遇到寒冷时疼痛加重,遇到温暖时疼痛减轻,口淡无味且不渴,身体及四肢冰凉,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质淡苔白腻等。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常用药:高良姜 干姜 紫苏 乌药 香附 陈皮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应用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也可以服用此两种药的中成药制剂治疗。
2、主要症状:腹部隐隐作痛,时痛时止,喜欢温暖、喜欢揉按,身体及四肢冷凉,精神疲倦、乏力,懒得说话,饮食减少,面色晦暗,大便糖稀,舌质淡。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常用药:桂枝 生姜 饴糖 大枣 芍药 炙甘草
此处应用小建中汤加减,也可服中成药小建中胶囊。
肝胆郁火
主要症状:耳鸣、耳聋,头痛,口苦,咽干,心烦,脾气暴躁,失眠,胸胁胀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清肝泻火。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
常用方药:龙胆草 山栀子 黄芩 木通 泽泻
车前子 生地黄 当归 柴胡 甘草
此方为清肝泻火利湿之要方,若症状不缓解还可以应用当归龙荟丸或柴胡疏肝散调理。
下焦湿热
主要症状:小便少或滴沥不畅,尿道灼热,下腹部胀满,阴部潮湿,大便溏臭不爽,口苦口干,舌红苔腻。
治法:清利湿热。
常用药:瞿麦 萹蓄 木通车前子大黄滑石
山栀子甘草灯芯
此方为清热利湿通淋之要方,还可应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或程氏萆薢分清饮调理。
注意:以上中药均涉及用量,所以必须就诊中医科或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私自用药,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总之,你如果有以上症状或类似证型,请及时就诊,因为很多小毛病时间长了就会引起大问题,所以,不要因小失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关注【医学常识】头条号,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谢谢阅读!
▍脾胃虚寒,肝胆郁火,下焦湿热,用什么中成药调理比较好?
没有照书得病的,哪能就凭几个简单的“脾胃虚寒”、“肝胆郁火”、“下焦湿热”中医术语就下药治病呢?每个人体质不同,发病因素也各有不同,中医是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确定治病药方的,基本是一人一方,不可能千人一方的,所以中医很难学,没有一定慧根的人肯定学不好,所以中医里的庸医也格外多,这也是祖国传统医学日渐凋零的原因之一。所以,如果有人仅凭这几个术语就给你开方下药,千万别信,不是庸医就是骗子。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中国近现代有哪些孔氏名人?
下一篇: 练毛笔字的时候竖笔总是写不直,怎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