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信不在时,张良与陈平辅佐刘邦总是打不过项羽?
▍为什么韩信不在时,张良与陈平辅佐刘邦总是打不过项羽?
都能干项羽,还要韩信干啥。
▍为什么韩信不在时,张良与陈平辅佐刘邦总是打不过项羽?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韩信也未必打得赢项羽
在大多数人看来,韩信的军事才能似乎超过项羽,但我并不这样认为。
韩信只有一战是打败项羽的,就是项羽最后一役,韩信布下十面埋伏。可是这一战,项羽本来就是居于绝对劣势。在垓下之战,除了刘邦本部外,还包括韩信的部队、彭越的部队以及英布的部队,这几个人都是名将中的名将。况且垓下之战,也并非只算韩信一人之功,可以说,这是一场以多打少的合围战。仅从这一战,要说韩信打仗比项羽厉害,未免难令人信服。
尽管韩信在伐魏/赵/燕/齐中立下赫赫战功,我们换个角度来想,如果讨伐这四国的不是韩信,而是项羽,结局会是怎样呢?我想项羽去扫平这四人,也将是秋风扫落叶,所向无敌。实际上韩信扫平四国,比起项羽的巨鹿之战以及彭城之战,还是略有不及的。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项羽不如韩信呢?我想主要是史书对项羽的谋略写得比较少,似乎他打仗只是靠蛮力。其实这是根本不可能,项王再厉害,靠蛮力能杀两三百人,也不可能影响战局。相反,史书对韩信的计谋写得比较多,这就给人造成一种印象,韩信打仗是靠谋略,而项羽则没有什么谋略。这种认识,我认为是有偏差的。项羽百战百胜,岂是靠蛮力,他的军事谋略其实是极高明的。
第二,刘邦+张良+陈平为什么打不过项羽
刘邦打仗的水平也是不错的,我认为可以逊色于项羽/韩信,但应该比英布/彭越要高明。后来韩信说刘邦的军事才能就只能带十万兵,超过十万,他就有点指挥不来。我还是认同韩信的判断,因为刘邦虽然有极高的天份,但他没有读过兵书,就是说他的军事专业技能还是不够硬。
项羽是研究过兵法的,他对叔父项梁说:“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项梁遂传授给项羽兵法。依史记的说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给人感觉是项羽只学了半桶水。但我不这样看,我认为项羽只是认为兵法书是死的,没必要啃成老学究。要是说项羽只是半桶水,怎么解释他一生几乎百战百胜呢?怎么解释他3万人击破刘邦的56万呢?没有哪个半桶水能做出如此伟大的成就。
史记里没有记录韩信学习兵法,但在井陉之战后,他回答诸将的疑问时,对兵法信手拈来,可见他是非常精通兵法。韩信不仅非常精通兵法,还不囿于书本知识,诸将问他为什么打仗违背兵法的原则时,他的回答是:“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就是说,你们并没有把兵法的精华吃透,你们以为我违背兵法原则,其实不是,只是兵法要活学活用。
刘邦对兵法的研究,逊色于项羽/韩信二人,这是无可疑的。但他有张良/陈平为谋士,怎么还干不过项羽呢?张良也是研究过兵法的,但是他的长处在战略与大局观,你要他带兵打仗,他就干不来了。陈平的长处是搞情报与外交,特别是离间项羽集内部的高级将领,他也搞不来行军作战。所以,刘邦即便有张良/陈平为羽翼,在与项羽对阵时,在战术层面上,是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的。但是在战略层次上,还是一步步地扭转劣势。项羽并非输在战术上,而是输在战略上,他没有萧何这样的后勤总管保障粮食与兵源,没有张良、陈平这样的战略家,在相持战中,最终越打越弱,直到败亡。
▍为什么韩信不在时,张良与陈平辅佐刘邦总是打不过项羽?
彭城之战后,刘邦集团的战略发生重大转变,原本由刘邦亲率主力大军直捣项羽西楚国都城彭城,并寄希望一战打败项羽的战略,被项羽率领3万精锐骑兵来了个千里大逆转,干翻了刘邦率领的56万诸侯联军,刘备一溃千里,从彭城一直向西逃到荥阳,建立了防线,才勉强稳定下来。
彭城大败后,楚军一直在追赶逃跑的汉军,直到韩信、灌婴、靳歙等将领在京索之战成功地阻击了楚军骑兵,挡住了楚军骑兵前进的势头,也成功地建立了针对楚军的防线,同时,刘邦根据张良的谋略,拉拢了英布和彭越,重用了韩信,让韩信独自率军开辟第二北方战线,分散楚军的兵力,之后,楚汉双方便进入了对峙阶段。
刘邦与项羽
从项羽分封天下到彭城之战后,这一段时间,项羽集团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了刘邦集团,刘邦集团唯一的优势是有稳定的大后方,并得到秦人的支持,一旦进入对峙阶段,双方就开始拼综合国力,拼后勤,拼补给,拼兵员,因此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形成对峙。
这个时候所看到的是刘邦在前线屡屡吃败仗,尽管刘邦有张良和陈平辅佐,但老是输给项羽,没有赢过一次,相比较之下,北方战线的韩信却是一路高歌猛进,破代国,灭赵国,收燕国,降齐国,几乎整个北方诸侯国,都被韩信一个人拿下来了。
刘邦给人的印象是老打败仗,每次都被项羽打得满地找牙,兵打光了,不是萧何从后方送过来,就是抢了韩信的兵,韩信给人的印象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号称常胜将军,可是为何在彭城之战后,刘邦选择自己来对抗强大的项羽,而让韩信率军开辟北方战绩呢?是因为刘邦军事能力不行吗?
刘邦
首先,必须要说明的是,刘邦在荥阳--成皋一线是在正面战场对抗强大的项羽主力,刘邦所承受的军事压力是最大的,在整个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刘邦虽然屡屡被项羽打败,甚至两次兵力打得精光,但是项羽始终没有能力继续冲破荥阳--成皋防线,继续向西进攻。
换句话说,刘邦虽然屡屡战败,但是那只是战术上的失败,在战略上,刘邦成功地挡住了项羽的进攻,要知道在当时的整个天下,能挡住项羽四年的进攻唯有刘邦,谁都知道,当时项羽的战斗力是天下无敌,四十万秦军主力被项羽五万楚军打得全军覆没,刘备56万诸侯联军被项羽3万精骑打得全军覆没,说项羽是冷兵器的战神也不为过,但是,挡住项羽的是刘邦,不是韩信。
韩信
刘邦之所以在面对项羽主力时一直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将精锐部队外派攻击项羽粮道,同时将军中不少得力干将分配给了韩信。
灌婴是刘邦骑兵部队的主将,也是刘邦手中唯一的快速反应部队,靳歙是与樊哙类似的猛将,所有的军功都是打出来的,这两支军队被刘邦外派到项羽的后方与彭越联合打击项羽的粮道,灌婴这支军队后来还跟随韩信一路在北方征战。
刘邦分配给韩信的将领有曹参、孔将军、费将军等将领,还包括后来的灌婴,所以别看韩信手下的士兵两次被刘邦夺走了,但韩信手下的将领其实也是人才济济,是韩信能打赢一系列战争的原因之一,要知道军队中最重要的中下层军官,刘邦给了很多资源给韩信。
韩信
2、刘邦的军事能力在秦末至少可以排得上前三,论军事能力,项羽排第一,韩信排第二,刘邦则排第三,英布排第四,彭越排第五,不是说在战场上拼杀就是军事能力,能够听取正确意见并实施,在军帐中运筹帷幄也叫军事能力,刘邦在没有韩信之前,不是照样一路西进第一个打进了咸阳吗?
但刘邦的能力比起项羽来,还是差了不少,不要以为项羽就是作战勇猛,仔细观看项羽几次大胜的细节,你会发现项羽的不少战役都是有谋略在其中的,比如巨鹿之战,先是破釜沉舟调到士卒的积极性,然后是攻击粮道打击秦军的最薄弱环节,比如彭城之战,是迂回包抄,骑兵快速突袭,打击敌人薄弱环节的经典战役,很多想都不敢想的谋略,项羽敢做,刘邦的能力不如项羽,所以总是败在项羽手下。
刘邦
3、楚汉战争的起初,楚国的综合实力最强。项羽分封给自己封的是全天下最好的地盘,最多的人口,最方便的交通,再加上项羽手下几十能征贯战的楚军精锐,正处于其职业生涯的顶峰,不是一下子可以打败,敌强我弱,刘邦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避其锋芒,守住防线,以消极防守来消磨项羽楚军的战斗意志,待其疲惫再反攻,所以这个时候刘邦是打不赢项羽。
既然如此,刘邦为何不让韩信对付项羽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刘邦觉得让韩信直接对付项羽,那韩信很快就会被项羽所消灭,因为这个时候的韩信虽然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但是根本没多少实战经验,还定三秦之战韩信只是个参谋,包括彭城之战,韩信也没有实际权力,韩信参与的第一战应该是京索之战,与其他将领一起挡住了楚军,这个时候韩信还没有展示自己的真实能力,刘邦也不敢这么做,如果韩信被灭,那么刘邦就少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帮手。
刘邦与项羽
再说了,项羽的目标是刘邦,如果让韩信代替自己对付项羽的话,项羽可能会把注意力移走,继续寻找刘邦,而不是跟其他人纠缠,因为在项羽眼中,他只要杀一个人就行,这个人就是刘邦,是汉军的最高统帅,也是精神支柱,谁都可以死,包括韩信,但是刘邦不能死,刘邦一死,整个天下就会归属项羽了。
韩信虽然很有军事能力,但是从理论到实战是有一个成长过程的,如果一开始就把项羽这个终极大boss派去打韩信,那么韩信有没有可能扭转战局,打败项羽呢?很难说,但是从历史上来看,韩信输给项羽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刘邦还是自己来对付项羽,让韩信攻打一些比较弱的诸侯势力,这样有助于韩信成长。
▍为什么韩信不在时,张良与陈平辅佐刘邦总是打不过项羽?
刘邦打不过项羽很正常,他和项羽不在一个级别,好比是一场拳击比赛,项羽是重量级的职业拳王,刘邦充其量就是一个业余拳手,所以一旦开打,刘邦基本就是一个抱头鼠窜。而陈平、张良不过是一个啦啦队的角色,加油呐喊还行,根本左右不了场上的局势,关键时刻也就是扔块白毛巾出来。
归根结底,刘邦的军事才能上不了台面,倒是嘴上功夫见长,而陈平、张良确实诡诈多计,但不是所有的谋略都可以同军事才能划等号。因此单从纯军事意义上讲,刘邦、陈平、张良三个臭皮匠还真顶不了一个诸葛亮。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陈平也好,张良也罢,他们给刘邦出的点子都带有“坑蒙拐骗”的成分。比如楚汉对峙的最艰难的时候,陈平竟然弄了一堆金子在项羽的军营里搞起了反间计,愣是挤掉了眼看就要入土的范增老爷子。不过,即便没有范增,刘邦仍然奈何不了项羽。因为,刘邦一伙人虽能时不时的搞些雕虫小技出来,但是并不具备多少军事价值。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刘邦最终能打败项羽,全凭“非洲二哥”的技术发挥娴熟。具体操作就是他在正确钳制项羽,海盗王彭越、齐国田氏兄弟及赵国陈余等人冷不防在后面掏上一口,而韩信则是从后方大迂回,彻底让项羽陷入孤立。项羽眼见有被围杀的危险,于是打算向江东撤退。而猎物丧失斗志的时候,正是“非洲二哥”最兴奋的时候。所以刘邦一面追击项羽,一面呼朋引伴,最终刘邦、韩信、彭越、英布、刘贾、周殷等人一拥而上,将项羽啃噬掉。
如果将刘邦和韩信换个位置,韩信也不一定能打败项羽。因为韩信同项羽没有真正当面过招,很难说兵仙就能碾压战神,这也是历史的一个遗憾吧!话又说回来,韩信灭魏、代、赵,胁燕破齐这一系列的操作看似行云流水,实际上上述几国实力与战国时的实力不可同日而语。它们不仅地盘严重缩水,而且兵少将寡,战斗力平平。
比如魏王豹的生存之道就是“骑墙头”;代王陈馀自命不凡、眼高手低,自封为王,滥竽充数;赵王歇落魄王孙,惶惶不可终日;燕王臧荼名不见经传,原本在项羽手下跑龙套;齐国田氏兄弟内部不合,两大派互相攻伐,鸡飞狗跳;因此,正是因为它们自身实力不济,所以才会被韩信拿把扫帚一扫而光。其实如果让项羽去解决上述几国,也不费吹灰之力。
但是,正是由于韩信和项羽没有真正“走上几个回合”,以致于让人产生韩信一举击溃项羽的错觉。要知道垓下之围时汉楚的兵力对比至少是7:1。也就是说韩信用70万的兵力去围歼项羽的10万人马。即便如此,韩信还用了一招“四面楚歌”来瓦解楚军的斗志。因此,韩信打败项羽用的是人海战术,如果一对人火拼,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也许会有人问,项羽不是在彭城之战中,用3万人马击溃刘邦的56万大军了吗?为何如今10万就打不过70万啦?原因很简单:
一、彭城之战时,刘邦的56万大军是一盘散沙,他们加入刘邦的目的是想趁机浑水摸鱼,试着讨些便宜;
二、垓下之战时,刘邦的70万大军是众志成城,因为他们都看到了项羽的穷途末路;
三、最重要的一点,项羽之所以在鸿沟撤退,实际上是没有了粮草供应,因为粮道统统被彭越断绝。
而项羽的士兵们并不怕战斗,但他们怕饿着肚子战斗。这也是人之常情,太正常不过,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就是因为粮草出现问题而决定了战局的走势。比如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用区区几万人马击溃袁绍数十万大军,还不是因为一把火烧了对方的粮草。
总之,项羽的失败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并不是韩信打败的。韩信确实有军事才能,但项羽并不是吃素的,因此我们还不能太迷信韩信了。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阅读!
▍为什么韩信不在时,张良与陈平辅佐刘邦总是打不过项羽?
严格讲如果正面单挑的话,没有一个人可以在军事上真正意义上击败项羽,项羽的失败并不是他个人对阵刘邦的失败,而是他对阵整个天下的失败,垓下之战不是项羽独对刘邦,而是项羽被以刘邦为首的诸侯联军合力所灭,项羽以一己之力抗拒天下,最后不敌也可以称之为战神了。
张良擅长做战略层的规划,因此被称为阳谋之祖,而陈平善出奇计,总是能够出奇制胜,但两个人都拿项羽没有办法,因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阴谋和阳谋都失去了用武之地,反抗是无效的,只有接受被项羽屡次击败的无情现实。项羽不是被刘邦在垓下之战中一战击败的,而是在刘邦的一次次失败中,逐渐消磨了项羽的实力。楚军是愈胜愈弱,而汉军却是愈败愈强,如果让我加一个说法的话,刘邦的谋略可以归纳为“论持久战”,他清楚项羽这样的战争狂人战神,绝对不是靠一次战争可以击败的,自己也没有这个实力。当时天下没有任何人有能力正面击败项羽,而要击败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只有靠慢慢消磨其实力,才有可能达到最终击败他的目的。采取“去其羽翼,消其实力,离其心腹,丧其信心”,一个没有了实力又丧失了斗志的西楚霸王,才具备了被击败的前提。
韩信只是在最后垓下之战的时候做了一次总指挥,而在此之前在正面战场上,和项羽周旋的人一直是刘邦。如果把秦末的群雄的军事才能做一个排名的话,刘邦绝对可以排在前三之列,可以大胆的说刘邦的战略能力绝不次于韩信,仅次于项羽,这也是他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原因所在。
正因为刘邦在正面战场上牵制住了项羽,韩信才得以在北方战场屡战屡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当垓下之战到来之前,北方已完全在汉军的掌握之中,项羽此刻没有了外援,彻底成为了孤家寡人,当龙且被韩信消灭之后,项羽意识到自己在军事上已经陷入了孤立,曾经战无不胜的战神,第一次感到了恐惧,因此他才派武涉去游说韩信企图挽回败局。但这个时候,刘邦掌控人心的能力得到了体现,韩信不忍背叛刘邦,从而让项羽失去了最后翻盘的机会。
因此刘邦一直在下一盘棋,一盘夺取天下的大棋,而项羽一直在打一场仗,项羽享受的是作为胜利者的快乐,而刘邦所谋划的是最终的胜局,至于韩信,不过是刘邦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