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要明白:养老与孩子无关,自己有钱,才是王道”你怎么看?
▍“人老了要明白:养老与孩子无关,自己有钱,才是王道”你怎么看?
赵大伯车祸受伤,两个儿子谁也不来医院陪床,赵大伯一气之下花钱雇了两个护工,出院后他要把两处楼房都便宜卖了,两个儿子这才沉不住气了,带着老婆孩子过来恳求赵大伯要冷静。
赵大伯是一个孤独的老人,虽然他有三个孩子,其中两个是儿子一个是女儿,但他依然孤独。
大儿子叫赵长海,是一名厨师,手艺不错,每月可以挣一万多,但想拿到高工资,要去外地大城市才行,在小县城最多每月五六千,为了钱,赵长海与妻子常年两地分居。
赵长海有一儿一女,儿子正在读大学,一年下来,各种费用加到一起,要两万多,有时要三万多。女儿正在读高中,寄宿学校,一年虽然花不了多少钱,但赵长海的妻子没有工作,身体还不好,离不开药,日子过得不是很富裕。
二儿子叫赵长山,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了乡民政所工作,赵长山的妻子是一名老师,在乡中学任教,虽然他们在县城有一处楼房,但夫妻的工作都不在县城,一年到头只有过年过节会回来住几晚,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着。
赵长山说这是资源浪费,后来,他就把楼房租了出去,一年租金8000多块。
赵长山夫妻在乡下租了间民房,他有一个女儿,在乡中学读初中,赵长山打算女儿上高中的时候也去县城的私立学校,私立学校是寄宿制,女儿有了好的学习条件,也不用县里乡下两头跑了。
赵大伯唯一的一个女儿叫赵长霞,年轻的时候,赵长霞几分之差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她可以选择一个稍差一点的大学的,但赵长霞宁缺毋滥,她复读了一年,再次高考的时候,她发挥失常,还不如上一年考的好。两次高考失利,赵长霞就放弃了读大学的梦想,那时个体经济繁荣,赵长霞开始摆地摊。
摆了三年地摊,赵长霞用挣到的钱租了间门面,自己开了一家服装店,第二年,赵长霞认识了同是经商的张联福,张联福是卖运动品牌的。
两个人有共同语言,认识不久就谈起了恋爱,一年多后结为了夫妻,两个人把两个店合成了一个,一起经营张联福的品牌店。
赵长霞夫妻没有马上要孩子,结婚四年多的时候,他们去了一次广东,在广东待了十几天,回来后,他们就把服装店的服装打折清仓了,然后带着现金去了广东开店。
赵长霞夫妻的生意在广东做得风生水起,他们就在广东买了楼房,定居了下来。
赵长霞夫妻在老家的县城有一处楼房,是他们结婚那年买的,定居广东后,赵长霞和丈夫商量,想把老家的楼房过户给父亲,父亲还住在老楼里,面积小,采光也不好,她想让辛苦了一辈子的父亲,日子过得舒心点,那时,赵长霞的母亲已经去世了。
张联福也想过老家那套楼房的问题,他想给弟弟,张联福是乡下人,他弟弟还生活在乡下农村,他想把楼房给弟弟后,再拿出资金扶持弟弟在县城做点生意,不再四处打工。
虽然他们现在有钱了,一套县城的楼房对他们来说微不足道,但楼房也值几十万,张联福一直没敢把自己的想法跟妻子说出来。
妻子提出想把楼房给岳父,张联福才把自己的想法也说了出来,张联福说得很委婉,他考虑到了妻子的感受,他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张联福说:“我也希望我岳父晚年过得舒心点,把咱们的楼房过户给他我没有意见,但我有一个想法,咱们的楼房给了我岳父,他现在住的老楼能不能给我弟弟?就像我希望岳父过得好一样,我也希望我弟弟的日子能好过一点。”
听丈夫说完,赵长霞是深明大义的,自己的父亲是父亲,丈夫的弟弟就不是弟弟了?
赵长霞说:“我父亲的楼房太老旧了,不如这样,我们给弟弟点钱,如果他想去县城买楼他就买楼,如果他觉得乡下更好,就让他待在乡下,钱他存起来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张联福当然同意妻子的建议,他们回了一次老家,把楼房过户给了赵大伯,又去了一趟乡下弟弟家,给了弟弟五十万。
赵长霞把楼房过户给父亲后,就帮着父亲搬了过去,又陪父亲待了几天,她和张联福才回广东去了。
赵大伯在女儿给他的楼房里住了一段时间,就开始想念住在老楼时的老伙计们了,那套楼房是他和妻子一起省吃俭用买来的,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跟大家伙都很熟悉了。
在女儿的楼房里住了两个多月,赵大伯又搬回了原来居住的地方,虽然楼房老但人亲,赵大伯在这里才活得愉快。
赵大伯是从一家企业退休的,退休金每月3000多,女儿也经常给他钱花,赵大伯不缺钱,但赵大伯一个人,有时闲得无聊,他就去外面捡废品,饮料瓶子,纸壳子,易拉罐只要赵大伯看见了,都会捡起来带回家,有时一天下来,赵大伯能捡到不少,攒多了,他就骑着三轮车去废品站把废品卖了。
赵大伯有钱,但他舍不得花钱,他知道大儿子赵长海一家四口,日子挺紧巴,将来孙子大学毕业后,还要娶媳妇,现在娶个媳妇没有三四十万下不来,还不算楼房,他要给大儿子多攒点。
赵大伯也想好了,自己有两处楼房,将来把宽敞的那处给孙子,这样大儿子就减轻了很多负担,他会给二儿子一点经济补偿,都是儿子,不能厚此薄彼,让两兄弟有了意见。
这天,赵大伯骑着三轮车,去废品站卖废品,他稀里糊涂地逆行了,把一辆小汽车给撞了,自己受伤不轻,住进了医院。
赵大伯知道都是自己的错,车主把他送到医院后,想给赵大伯一点补偿,虽然是赵大伯逆行导致的事故,但他看赵大伯穿得不好,三轮车上还拉着废品,以为赵大伯生活困难,很同情赵大伯。
赵大伯说:“你走吧,你们年轻人现在为了工作和家庭,一天到晚都挺累的,要不是我逆行,也不会撞坏你的车,我也不会受伤,你不让我给你修车我已经很感谢了,怎能还要你的补偿?”
赵大伯说啥不要车主给他的钱,车主也是急着上班,嘱咐了赵大伯几句,就急忙离开了医院。
车主走后,赵大伯给大儿子打电话,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大儿子,他的意思是,让大儿媳妇来医院伺候他几天,医生说了,他伤筋动骨了,要在医院治疗至少一个礼拜。
大儿子在外地,接到父亲的电话,他问了问父亲的伤情,然后就跟妻子电话沟通。
妻子说:“我现在没有时间,明天咱女儿回家周,她两个星期才回来一次,我想带她去商场买两件换季的衣服,你让咱爸问问老二两口子,他们的工作都能请假,你让老二两口子请几天假去医院伺候几天,他们请假都是工资照发,对他们一点没有影响。”
大儿子赵长海就给父亲回电话,让他问问老二两口子。
赵大伯给老二打电话,二儿子说:“爸,我们乡里正在培训农民,教他们如何用网络推销农产品,每个人都有任务,没有特殊情况,谁也不许请假,我妻子的同事有个生二胎的,她代了那个老师的课,恐怕也走不开,你还是让我大嫂去照顾你吧,给孩子买衣服用不了多长时间,不耽误去医院照顾你。”
赵大伯只好又给大儿子打电话,让他转告他妻子,来医院照顾他几天。
赵长海说:“行,我和我媳妇商量商量。”
赵大伯等着大儿子给他回话,可他等了两个多小时,大儿子也没给他打电话,他给大儿子打电话,大儿子的手机却总是无人接听。
赵大伯明白了,一定是大儿媳妇不愿意来照顾他,大儿子才故意不接他的电话的。
大儿媳妇对赵大伯始终不好,赵大伯不知道哪里惹到过她。
自己受伤住进医院,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妇,竟一个也指望不上,赵大伯很难过也很生气,他一气之下,雇了两个护工,一个护工一天200,两个护工一天400,赵大伯在医院住了七天,雇护工就花了2800。
赵大伯从来没有这样乱花过钱,出院后他也心疼,但又有什么办法?
不仅如此,赵大伯住院期间,大儿子在外地,赵大伯不挑他,可大儿媳妇距离医院不算太远,竟然也一次没来医院看望一下,二儿子二儿媳妇也一样,虽然他们不在县城,但他们有车,抽空来医院一趟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但二儿子二儿媳妇也是一次没来。
赵大伯以前以为,儿子儿媳妇就是自己的亲人,需要他们的时候,可以指望他们,经过这次意外住院,他明白了,人要老了,指望儿子儿媳妇根本不现实。
赵大伯对两个儿子非常失望,于是乎,他去了房屋中介所,他要把两处楼房都卖了,然后带着钱去广东找女儿,只要女儿还可以依靠。
赵大伯的二儿子有个年轻的同事,小伙子要结婚了,买不起新开发的楼盘,想买个二手的,一天,同事让赵长山给他参谋参谋,带着赵长山一起来县里咨询房屋中介所。
在中介所里,赵长山看见了父亲把他的两处楼房都登记想卖了,赵长山一下子傻了,他还等着父亲百年之后,能给自己留一处,租出去是钱,卖了也是钱,现在父亲还好好的,他就要把房子卖了,为了哪般?
赵长山顾不上陪着同事选楼房了,急忙去了父亲家,见到了父亲。
赵长山问父亲:“爸,你是不是糊涂了,你还活得好好的,为啥就要把楼房卖了?你住哪?”
赵大伯说:“卖了钱,我带着钱去找你妹妹,两处楼房有一处是你妹妹给我的,我会把那处楼房卖的钱还给你妹妹,我自己这套也可以卖几十万,我有了几十万,如果你妹妹将来给我养老,我就把钱给她,如果她也不管我,我有几十万,去个不错的养老院也够用。”
赵长山说:“你有两个儿子,为什么要让女儿给养老?说出去我和我哥颜面何在?”
赵大伯冷笑两声说:“我是有俩儿子吗?我在医院的时候,怎么一个也看不见?”
赵长山说:“我和我媳妇不是忙吗,下次,下次再有这种情况,我一定来照顾你。”
赵大伯说:“下次谁会知道你们又有什么借口?我算是想明白了,指望你们哥俩给我养老根本不现实,还是手里有钱最靠谱,我已经想好了,楼房非卖不可,你劝我也没用。”
赵长山回到乡下的家里,就把父亲要卖楼的事告诉了妻子,妻子一听也急了,她让赵长山给大哥赵长海打电话,把他叫回来,哥俩一起劝父亲,让父亲别把楼房卖了,两个人一起努力,效果应该比一个人好。
赵长海接到弟弟的电话,和饭店请了假,连夜就回来了。
赵大伯受伤住院的时候,两个儿子每个人都有充足的理由不来医院照顾父亲,现在,赵大伯想卖楼了,两个儿子立马都有时间了,真是讽刺。
赵长海先到了弟弟家,哥俩商量了一夜,想出了对策。
第二天,赵长山给正在上课的孩子请了一天假,他带着妻子和女儿,跟着大哥一起去了县城。
赵长海回到家,把父亲要卖楼的事说给了妻子,妻子一听目瞪口呆了,她还指望着用公爹的楼房给儿子说媳妇呢,公爹要是真的把楼卖了,带着钱走了,他们可就损失太大了。
赵长山和妻子一起去了女儿的学校,编了个理由,也给女儿请了一天假。
于是,赵长山一家三口和赵长海一家三口,六口人一起去了赵大伯家。
见到赵大伯,大儿子大儿媳妇和二儿子二儿媳妇,恳求赵大伯让他冷静,不要冲动,楼房要是真的卖了,想按原价买回来可就不可能了。
赵大伯看着站在自己跟前的六个人,不禁感概万千,他受伤住院的时候,面前一个亲人也没有,现在关系到他们的利益了,他们就都有时间了,还把孩子也带来了。
赵大伯说:“我知道你们都有自己的事业,都有事情要忙,我卖楼是体谅你们,我去了你妹妹家,生病了她照顾我,即使我不能自理了,也离你们远了,不可能打扰到你们,我是为你们考虑才要卖楼的,你们不用劝我了,我心意已决,把楼卖了我就去广东,我已经给你妹妹打电话了,她已经为我准备好了住处。”
两个儿子不想放弃,他们给妹妹打电话,想让妹妹帮着劝劝父亲。
但妹妹说:“当初我把我的楼房过户给爸爸,就是打算将来分给你们一人一处,楼房不一样,可以差价弥补,我这样做就是希望我不在父亲的身边,你们看在楼房的面子上,能对爸爸好点,但你们让我失望了,我支持爸爸的决定,他来广东我求之不得,我在这里没有亲人,爸爸过来陪着我,我很高兴,我会给他养老的。”
两个儿子没想到,他们都想得到父亲的一处楼房,但最后都落空了,他们后悔莫及。
后来,赵大伯把两处楼房都卖了,带着钱去了广东,与女儿生活在一起。
赵大伯还是惦记两个儿子的,毕竟是他亲生的,他已经立好了遗嘱,他去世后,他的存款平分给两个儿子。
赵大伯曾是我岳父的同事,一天,赵大伯给我岳父打电话,说他在广东虽然过得很好,但还是想念故土,他打算回来看看,如果两个儿子对他的态度转变了,两个儿媳妇对他也孝顺了,他就不回广东去了,打算让两个儿子给他养老。
希望赵大伯的这个小小愿望能够实现,祝福他。
“人老了要明白:养老与孩子无关,自己有钱,才是王道”你怎么看?
我的看法是: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养老不只有物质上的养老,还有精神和感情方面的养老,如果一个老人吃饱穿暖就算是老有所养了,那是我们把养老的含义定得太狭隘了,不代表是老人的真实感受,更多的是我们局外人一厢情愿的解读。
人是有情感需求的,我们常说“这个人活得很幸福”,幸福感就是一个人的综合体验,既包含物质上的不匮乏,也包含精神情感上的不缺乏。
只有物质与情感都获得了满足,老人的养老才算是没有亏待老人。
有钱就能拥有完美的养老吗?肯定是不能的。
“养老与孩子无关,自己有钱,才是王道”,这句话里透着几多无奈和心酸,一个老人,只有对孩子非常失望了,迫不得已才退而求其次——“活着就行!”
这是一种无奈,不是一种正常的养老方式,这一点希望我们能分辨清楚,如果每一个孩子都以这种标准制定父母的养老方式,都以这种标准对待老人,老人的晚景怎能幸福?
手里有钱可以保证养老的最低要求,但这种最低要求,有几个老人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并甘之如饴?我相信,没有一个老人会希望自己的晚年只剩下钱了。
养老是与孩子有关的,孩子会给父母带去用钱买不来的快乐,用钱买不来的愉悦,用钱买不来的温馨时光,一个老人只有手里不缺钱,身边不缺孩子的陪伴,才算是老有所养了。
愿每一个老人都能真的老有所养,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在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及时出现在父母身边。
当一个老人不需要自己有钱了,却依然能够过得幸福,活得有尊严,才算是完美的养老。
▍“人老了要明白:养老与孩子无关,自己有钱,才是王道”你怎么看?
我公公婆婆出生在50年代,我公公7岁的时候父母就不在了,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只能在亲戚家里这里吃一餐,那里吃一餐,那个年代每一家都有好多小孩,根本都吃不饱,后来还是靠他一个堂哥带着他,还给他学了一门手艺,也就是现在的木匠,他自己也很能吃苦,学了三年,终于出师了,也到了娶老婆的年纪,可他家里很穷,又没有房子住,还要去别人家借房子住,没有一个女人愿意嫁给他,后来找了很多媒人,终于说服我老公的外公把他女儿嫁给他,也就是我的婆婆
我公公的性格很古怪也很孤僻,总是我行我素的,不管什么事情都要争个理出来的,得理不饶人,说话又很刻薄,我都经常被他骂哭,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从来都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有时候很容易得罪邻居和亲戚朋友,很多亲戚都有不想理他,我们的意见也总是听不进去,这也许是他从小没有父母的原因,养成这样的性格吧,谁都改变不了他的性格。
我跟我老公结婚十多年了,家里的大事小事他都要管,有时候连我炒菜他都管,每次炒菜时,他就在旁边指手划脚的,要按他的要求炒,如果没有按他的要求做,他就会说我和老公没良心,不听父母的话,不尊重父母,说个没完没了的,你只能不吭声,如果跟他争辩的话,肯定会吵起来,吵个没完没了的,他也经常为了一些鸡皮蒜毛的事情跟我婆婆吵个不停,他只能说别人的不是,就容不下别人说他的不是,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
以前每次回去都会为一些小事情吵个不停,后来想想每次为了一点小事吵架,伤了一家人的和气,不值得,所以我和老公多让着他一点,毕竟他们这一代人也是不容易,吃了好多苦,随着公公的年纪也越来越大了,我和老公叫他们两个人不要做那么多的农活,我们每个月按时给他们1500元的生活费,可他们有时候还嫌给少了,在农村不用买米、油,蔬菜也可以自己种一点,我觉得在农村生活1500元的生活费也差不多了,可他们就喜欢跟别人攀比,我觉得没必要跟别人攀比,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了就行了,遇到这样的公公婆婆也是很无奈的,只能有钱的时候就多给一点给他们,我就希望他们作为老人也要多体谅一下我们做子女的不易,多为我们着想一下,相互体谅一下,这样才能一家人和和美美的生活一起。
我觉得人老了,能吃能睡就是福,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钱够用就好,不要去计较太多,心态要好,保持一个好心情,这样才能开心快乐过好每一天。
▍“人老了要明白:养老与孩子无关,自己有钱,才是王道”你怎么看?
5年前老房子的120万拆迁款到账,我没有和女儿打招呼,给儿子买房付了首付。现在老伴生病住院了,打电话让女儿先垫付50000元医药费。没想到一向懂事的女儿居然和我说:“谁拿了你的拆迁款,你让谁给你付医药费去吧!”
我和老伴都是浙江金华人, 今年都70岁,我们退休了,每个月我有4000多退休金,老伴有5000多退休金。两个人的退休金,其实可以让我们在金华这个城市生活的不错。
我们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因为第一胎是女儿,婆婆重男轻女,在产房门口听护士说是女儿,居然看也没看,迈着她的小脚就走了。
婆婆有4个孩子,只有我老公一个儿子,她前面3个都是女儿,第4个孩子才是儿子。听邻居说,婆婆当年也因为没有儿子,吃过她婆婆很多苦头。
可没想到她自己做了婆婆,也嫌弃我这个媳妇生了女儿了。婆婆对我生女儿不满意,对我有意见,也不待见我。虽然我们住一起,也不帮我带孩子。女儿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我们夫妻俩并没有嫌弃,我们一直很疼女儿。
女儿才几个月,婆婆就催我再生一个,可我想等女儿大一点再生一个。因为我怕如果第二个生了儿子,家里人会对女儿不好。所以我顶住婆婆的压力,没有听她的话马上再生一个,为了这,我不知道挨了多少骂。
女儿5岁的时候,我才决定再生一个,我怀孕了,老天也垂怜我,我生了个儿子。婆婆公公高兴坏了,对儿子十分宠爱,儿子生下来后,晚上都是跟着婆婆睡的。
我怕女儿看见婆婆对儿子这么好,会难过,我只能加倍对女儿好,并且告诉女儿:“弟弟还小,所以奶奶得带着弟弟。爸爸妈妈都疼你一点,因为你是我们第一个孩子。”女儿是3个月大的时候就在我们单位的托儿所了,儿子是5岁了,婆婆还不舍得让他上幼儿园。
女儿从小就挺乖的,她是知道奶奶更喜欢弟弟的,不过她也不嫉妒。女儿上学了,学习成绩很好,几乎每次都考第一。
学习很自觉,也没有让我们多花钱送补习班什么,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点都不用我和她爸爸担心。
年年拿回来很多奖状和奖学金,女儿的学习成绩是别人嘴里的那种别人家的小孩,我们小区的很多人都问我是怎么培养孩子的,我只能笑笑说,“都是靠孩子自己的,我们不管的。”别人以为我们是藏着掖着,可这是事实!
因为女儿的成绩好,让婆婆在街坊四邻里也有面子,婆婆因此也给了些女儿好脸色。不过她也给了女儿多了一个任务,让女儿给学习成绩不好的儿子补课。我怕耽误女儿的学习,就把儿子送去了补习班。
女儿高考发挥出色,考上了浙江大学,女儿虽然在上大学的时候就通过勤工俭学自己挣学费生活费了,但学习成绩依然很好。大学还没有毕业,她就被保送了研究生,90年代末大学生就很金贵了,更别说研究生了,同事和邻居都说:“以后,你们可要享女儿的福喽!”
女儿研究生毕业以后,没有回金华,留在了实习过的杭州一家金融机构工作,年薪待遇很不错。
参加工作的第三年,女儿结婚了,女婿是女儿浙大的同学,也是研究生。女婿是公务员,收入也不错,而且女婿文笔不错,听女儿说,女婿还写作赚钱呢!
女婿是东北黑龙江的,虽然有点介意不是浙江的,但只要女儿喜欢,我们也没有其他什么想法。女儿结婚我们也没有要彩礼,但该给女儿的嫁妆,我们一点也没有少。女儿买婚房的时候,我们给了女儿5万元。
后来靠他们自己两个人的努力,在杭州买了第二套房,两个人也都买了车,日子过的不错。
女儿生了外孙,亲家因为不适应南方的天气,病倒了,没办法,只能回黑龙江。女儿不放心请保姆,只能我去杭州帮女儿带孩子。
于是我丢下老伴和儿子,去了杭州帮着女儿带孩子,这让我婆婆很不满意,她骂我:“你不知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啊。哪有丢下自己的老公和儿子不管的,去管别人的孙子的。”
我只能耐心地对婆婆说:“妈,那也是我的女儿,我的外孙,您的曾孙。不是她婆婆不带,是她婆婆身体不好,没办法带。我总不能不帮着自己女儿吧?”
我在杭州女儿家帮着女儿带孩子,做家务,每个月女儿也给了我买菜的钱。在女儿家把外孙带到上幼儿园,我才回金华。女儿女婿对我们挺孝顺的,基本每个月都回金华看我们。
女儿女婿过的很好,但我的小儿子就没有女儿这么好了,因为是儿子,从小婆婆就对儿子娇生惯养。他爸爸其实对他也十分宠爱,因为儿子从小嘴就甜,很会说好话,对着爷爷奶奶和我们总会说,长大以后要赚很多钱给我们和他爷爷奶奶花,给我们买很大很大的房子。因为他的好嘴,对他的疼爱就多点。
儿子很聪明,可就是不好好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和他姐姐那是没法比的。在他身上,为了他的学习成绩,我们可是下过血本的,给他报过补习班,请过家教。可是不论我们怎么努力,儿子的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
高考自然也没有考好,上了一个上海的3本专科学校,学费还贵。而且儿子也不像他姐姐一样会勤工俭学,开支挺大的,女儿参加工作后,也疼弟弟,还每个月给弟弟1000元生活费。
儿子大学毕业后,也不想回金华,觉得在上海大城市更有机会,男孩子需要四处闯荡,我们也同意了他在上海工作。后来,儿子在上海谈了个女朋友。
儿子的女友是甘肃的,也是三本毕业的。本来我们是不同意的,可儿子就是看上了人家,要和那女孩在一起。而且还要我们在上海给他买套房。
可上海房价贵啊,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工作买不起上海的房子啊。我们叫儿子回金华,可儿子就是不肯,就要留在上海,就要和那个女孩在一起。儿子从小任性惯了,我们对小儿子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想办法满足他的要求。
幸好,在儿子决定在上海买房的时候,公婆留给我们的房子拆迁了,拆迁款分了120多万。我们就用这120多万再加上自己的存款30万,给儿子买了套二手房办了酒席!
给儿子买房拿出150万时,我和老伴也没和女儿打招呼!心里也觉得有些对不起女儿,可是实在是迫于无奈啊! 因为她爷爷奶奶挺重男轻女的,房子是留给儿子的!
有一次女儿回金华,女儿问我:“妈,早就听说,原来爷爷奶奶的房子要拆迁,到现在咋还没拆?”我说:“早已经拆了!”女儿接着问:“补偿了多少钱?”
面对女儿的追问,我只好实话实说了。我说:“拆迁补偿款120万,你弟弟要在上海买房子,我给他拿出去都付了首付了。房子是你奶奶留给你弟弟的。”
女儿听了以后,也没说什么。看上去有点不高兴!从那以后,以前三天两头,就给我们打一次电话,现在也不打电话了。原来一个月回金华一次,现在就过年回来过一次。
最近,我老伴生病住院了!总共需要自己出医药费80000元。我家里实在没有钱了,再加上儿子儿媳妇也没有好工作,他们俩挣不了钱,每个月还得让我们给他转钱用!
我和老伴两个人的退休金也存不了多少钱,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我给女儿拨通了电话!
我对女儿说:“你老爸生病住院,已经十几天了,除了能报销的,自己还得出80000块钱,妈妈手里只有30000元,你能不能帮帮老妈呢?等有钱了,妈妈再还你。”
没想到,被女婿听到了,女儿还没说话呢,我听到女婿怒气冲冲地说:“谁拿了你拆迁款,你让谁给付医药费去吧,找我们干啥?”接着女儿把电话挂了!
过了一会儿,女儿给我又打过来,说:“妈,你和我老爸也太偏心了吧!120万的补偿款到账,你给弟弟都拿出去买了房子,竟然和我们连个招呼都不打!我也不是说想要和弟弟分多少钱,至少也是对我们的尊重吧!你从小就惯着弟弟,弟弟一张口,你们就不好不顾了。”
听了女儿的话,我十分的自责!我告诉女儿:“这房子是她爷爷奶奶的,你奶奶多疼你弟弟,你也知道。你弟弟买房,如果他们还在,肯定钱也给你弟弟啊。”
“你当时买房的时候,我也给了你5万,没有要女婿的一分彩礼。但是女儿该有的嫁妆,我一点都没有少你。”
“你婆婆身体不好,不能帮你带孩子,我丢下你爸和你弟,就去杭州帮你带孩子。我的好,你怎么都不记得,只记到我不好的地方呢?”
“除了你奶奶他们的一百二十多万的拆迁款,我并没有亏待你。扪心自问,我不欠你什么。如果你觉得你可以不孝顺我们,那么没关系。我会忘了,我还有一个女儿的。”
我也被女儿伤了心,就为了120万钱,女儿全然忘记了我对她的好。再说了。女儿和女婿的日子过的不错,比他弟弟好多了。
我也和老伴说了,养儿防老,养女防老都是不可靠的。反正我们自己有退休金,有医疗保险,通过这件事我也知道了,只有钱才是我养老的王道。以后我也不每个月都贴儿子了,自己把钱存下来,给自己的养老做准备。
写在最后:
文中的“我”是我妈妈的同事,你说她做错了吗?肯定也做错了,毕竟120万不是小数目,即使是奶奶留给孙子的。在决定把这笔钱给儿子买房子钱应该是先和女儿打个招呼。
也许女儿心里不是在意这120万的归属问题,而是在于知情权的问题。
在我们中国传统的一些观念里,一直都是养儿防老,养儿防老。但现在慢慢随着社会的进程,感觉养儿并不一定能防老。
我记得有位前辈曾经跟我说过,帮别人的,不能期望别人有回报,在我们伸出手帮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帮我们自身在积德行善,如果要说感谢,那我们首先要感谢别人有机会让自己伸出援手,因为这是一个积德的机会。
我也想把前辈的这句话,送给我妈妈的同事。不要求儿女回报吧,帮儿女的忙,当成积德吧。自己攒钱,养老才是硬道理。
▍“人老了要明白:养老与孩子无关,自己有钱,才是王道”你怎么看?
先看几个例子。
例子一:李阿姨今年77岁,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虽然离得很近,但是他们很少回来,只是节假日的时候回来吃一顿饭,就匆匆忙忙走了。
她的退休金每个月只有3000元,刚好够自己的生活费。当初儿子结婚时买车买房,还要给彩礼,已经把这一辈子的存款全部花光了。
晚年的李阿姨没钱,只能白天的时候下楼散散步,看看小孩子玩耍。有时候女儿也会回来看看,为了表达诚意,老人也想给女儿一点钱,可是女儿说什么都不要,说你每个月的退休金那么少,自己留着吧。女儿不是不想要,只是害怕要了之后,以后老人没钱了向她要的更多。
而她的儿子对岳父母却很好,经常下班之后过去吃饭,有时还主动开车带他们去旅游,给他们做饭吃。他岳父母过去是做大生意的,有钱,房子也有好几套。亲家那边也是一儿一女,可是他们年轻的时候凭借自己的能力,供孩子上大学,然后还为他们准备房子车子让他们过好的生活,现在晚年的时候他们也还有钱,退休金也高。
儿子经常往岳父母家跑,主要原因是想要在他们家多捞一点好处。听儿子说,他们家玩最多的游戏就是抢红包。节假日的时候,不管是多大的年纪都会得到一个红包,里面都有几万块。而且儿子能哄着他们两个人开心,他们动不动就给卡。而且节假日聚餐的时候,订的酒店都是最豪华的,全部都是亲家买单。
在亲家的眼里,钱就不是事,只要子女能够多回来陪伴自己,就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亲家经常说,年轻人压力那么大还能抽时间回来陪伴我们,我们已经很开心了,吃饭怎么可能让年轻人买单呢?
到了晚年,有钱跟没钱的区别太大了:你有钱都来围着你,讨好你,没钱就自己一个人过着独居的生活。李阿姨十分羡慕自己的亲家,有钱人真的太幸福了,子女不管多忙都愿意回来陪伴。她很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多存一点钱,否则晚年也不会这么寒碜。
例子二:刘叔今年73岁了,年轻时没有存钱意识,过着有多少钱花多少的日子。到儿子结婚时,别人家都买房买车,他们做父母的也不能太寒酸了。儿子婚房首付款都不够,只好咬牙跟亲朋好友借钱。后来,儿子的房贷,他跟老伴也帮助还些。
他和老伴退休后一直在外面找事情做,由于没有技术,只能够卖些苦力。直到去年,他们才把外债还清了。此时真的已经力不从心了,需要放下工作休息了,也要好好锻炼身体,享受几年的晚年生活。
现在老两口几乎没有存款,只能靠着退休金过日子,还要时不时的贴补儿子,给孙子买点东西,日子真的很艰难。有时候,看着朋友们生活过得很滋润,真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存钱。
例子三:在很多人看来,张女士是一个有点自私的老人,因为她身旁的老姐妹们都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的子女付出,老了仍然把自己的存款和退休金拿出来供孩子们买房结婚养孩子,仿佛一生都是为子女而活的。
而张女士却认为,靠儿靠女不如靠自己,在完成了对子女应尽的义务之后,她就不再给他们帮助,而是把这些钱都存了起来。
当然也有一些老年人认为自己到了这个岁数,应该尽情的享受生活,所以选择把自己的养老钱挥霍一空,买一些保健品,或者做一些投资。然而张女士没有这样做,她把钱存了定期,不到万不得已,一分都不动。
如今,张女士那些老姐妹们把钱都给了子女或者挥霍一空之后,身无分文,要花点钱看病,还要跟自己的子女要。张女士在这方面就自由多了,想要出去旅游,想要买件好衣服都由自己说了算。有时候子女遇到一点急事,她也会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点钱帮他们应应急,张女士从来不需要开口向子女要钱,因此子女们也都对张女士非常客气。
而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女士的亲姐姐。她的大姐和老伴都已经70多岁了,两个人每月的退休金有七千多块钱,但是他们却一分钱都没有存下。他们平时花钱没有节制,还把很大一部分钱偷偷给了女儿。
所以老了之后,没房、没车、没存款,不但住着儿子的房子,连每年的取暖费都得儿子负担。他们的女儿则认为养老人是儿子的责任,所以不愿意接手。最近因为儿子要卖房,所以就把他们赶了出来,老两口一下子无处可去,只能哭着找到张女士诉苦。
张女士觉得自己的大姐真的是糊涂,把钱财握在手里本也不会出什么问题,这样折腾害得自己的老年生活很不体面。但是,这毕竟是张女士的亲姐姐,只得亲自出面为自己的大姐说了半天好话,她的儿子才同意让她继续住在自己的房子里。
例子四:林大爷退休后每月退休金有八千多元,大爷和老伴还做些小生意,每月收入也不少。林大爷和老伴明明可以自理,可子女们却是抢着给他们养老。两位老人都心知肚明,孩子们嘴上说是孝顺,其实内心都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安享晚年,也很少受子女们的气,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手中有钱。
邻居吴大妈属于一辈子所有心血全部为了子女的类型。前几年吴大妈老伴走了,吴大妈就去了城里儿子家住。说是儿子的家,其实买房的钱大部分还是他们老两口的钱。城里各方面都要花钱,而吴大妈又没有退休金,老了也干不了活。儿子儿媳对自己虽孝顺,可他们日子也过得很紧巴。自己的积蓄之前就已经给了儿子。吴大妈有时想给孙子买个玩具都没钱,想想也是直掉眼泪。而吴大妈的经历还算好的,最起码她儿媳儿子对她还不错,晚年生活只是经济上紧张一些。
邻居赵大妈的情况和吴大妈差不多,也是没有退休金,唯一的差别是赵大妈和儿媳处不到一起,彼此对看不惯对方。所以晚年的赵大妈只能自己一个人住着,并且老了还要不停地干些小活,挣钱养活自己。赵大妈表示,自己现在还能动弹,勉强养活自己,她不敢想象以后真是躺床上了该怎么办。可以说就因为没钱,晚年过得很不自在。
例子五:赵老先生今年72岁了,老伴走了16年,最初他靠自己的退休金独自生活,身体也不错。但是,儿子到了结婚的年纪,女方要求结婚必须有婚房,老人就帮孩子出一个首付的钱,想买个小两居室。
儿子跟老人商量,将来肯定是跟着他一起居住养老,不如把老人住的房子卖了,买一个大一点儿的房子,这样就会有老人一间单独的房间,也方便照顾老人。
老人把儿子的想法告诉了女儿,女儿认为,老人应该留着自己的房子,以后万一在哥哥家住的不开心还有退路,也不能把钱都给哥哥,自己老了还需要钱。
老人当时就觉得女儿是小心眼,她可能对把房子和钱都给儿子不满意才这样说的。于是就没有听女儿的,把房子卖了,把自己手里的存款也都给了儿子,儿子买了套4居室的大房子。
等老人跟儿子一起居住养老的时候,可就不是当初说的那样好。在儿子家帮忙带孩子、做家务,退休金也要拿来做生活费,自己手里没有一点存款,真的是一点底气都没有了,不敢生病,不敢随意花钱,还要看儿媳的脸色,日子过得非常不舒心。
跟儿媳相处越来越被嫌弃,有时候儿媳直接说,要不你去女儿那里住一段时间,让我也安静几天吧。老人给女儿打电话,女儿说,你饶了我吧,我婆婆在我家里带孩子,根本没有地方住,也没有精力管老人。
老先生对别人说,人到了老年,千万不要跟我一样,把自己的老窝老本都给了儿子,最后还是要被嫌弃,谁有都不如自己有。
结论:人到老年,可依靠的东西实在太少了,唯一能够抓住并且靠得住的就是金钱,晚年生活的质量如何与钱有着很大的关系,“有钱”和“没钱”过的完全是两种生活。
为什么要攒钱给自己养老?
一是钱让自己的老年生活安心有尊严。人老了,兜里有钱,心里不慌。因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难免会有小病小灾,自己能够拿出钱来,不给儿女添麻烦,找事情,自己也觉得会有尊严。人到了老年,自己兜里有钱,就有尊严和晚年生活的美好,不用为钱着急,也不必为钱看儿女的脸色,更不必为钱在儿女面前小心翼翼。到了晚年手上要是没有一点钱,生活会过得很苦,花一分钱都要找子女要,真的太痛苦了。
二是可以让自己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人老了,自己手里有钱,那么可以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质量更好些,想买什么就可以去买,想去哪里游玩也可以报团参加,买些原来舍不得喝好茶好酒,买些穿着舒适的衣服鞋袜,跟老友相聚喝喝茶,听听曲,一起参加度假村开心几天。有钱让自己的老年生活质量提高,也能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儿女都不会插手你的事情。这样的晚年生活会过得安逸悠闲,自然心情好,心态好,人也长寿。如果没钱,连吃药都要向儿女要钱买,岂不是很为难。
三是不拖累儿女,不给儿女们制造矛盾。人老了,难免会有大病找来。如果自己能够及时拿出大额的医疗费用,不用跟儿女们那里拿,自己也会宽心很多,儿女们也会少操心些。若自己没钱,一下子让儿女拿出十几万医疗费,甚至更多,会拖累儿女,有的还会让儿女们之间产生矛盾。人到老年,自己手里有存款积蓄,在有急事的时候,不会让儿女为筹钱上火闹矛盾,更有利于家庭的和睦相处。
因此,年轻的时候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年纪大了可以有退休工资;平时多一点锻炼,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晚年身体好一些,也就减少了买药的钱,生活质量高。除了这两点以外,最关键的是要学会积蓄。
一是要趁着年轻多攒钱。有能力的时候,多给自己存些养老钱,这样到了晚年才会安心幸福的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经济基础决定生活质量,年纪大了有很多个人时间,可以去实现梦想,但处处离不开钱,多一点积蓄,晚年也多一分从容。所以说,别等到晚年了才后悔自己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要学会未雨绸缪的为自己老年做打算。
二是不要挥霍浪费钱财。很多人都认为人生得意须尽欢,在有钱的时候尽情挥霍,让自己享受各种奢侈的生活,那么才不枉此生。但是,人生总是要有合理规划的,如果在之前没有存下钱,到老来却只能依靠子女。那么,他们的晚景将会是非常凄凉的。老年人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多存一点钱,千万不要在自己有劳动能力的时候挥霍无度,老年之后只能任人摆布。
三是不必过度为子女考虑。年轻时多存些钱,人到中年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儿女,要学会适度的“自私”些,给自己留下养老钱,人到老年了,要学会放手放下,安静地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不必为儿女操心费神。
总之,都说养儿防老,可现如今有钱傍身才是晚年生活的底气,才能够有幸福晚年生活。金钱不是万能的,可老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尤其是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没有钱真的寸步难行,有钱才有底气,才会让自己有安全感。
▍“人老了要明白:养老与孩子无关,自己有钱,才是王道”你怎么看?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有道理。自己有钱就不用盼着孩子替自己养老,而且还不会招孩子烦。当你老了,你孩子也已经成家了,当过家的就知道当家的艰难。你的孩子的全部精力都在经营自己的家,所以对你的照顾可能有限,当然,替父母养老是每个子女的责任与义务,他们应该这么做的。但是,如果孩子自己也不是很富裕,对你的照顾肯定不会很足的,这时候你有钱的话,就不用靠孩子了,甚至可能的话,还能帮一下孩子,孩子对你也更加的尊重,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我们都希望的理想状态。你老了只能依附孩子,其实说真的也不是太好。因为你想做什么都要先问孩子的话,他可能会烦,因为你一问他,他就知道你要问他拿钱了,虽然是很正常的事,有事当然要靠孩子。但是,如果你自己有钱,你就不用求你的孩子,你有钱,你就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用事无巨细都向你的孩子报告。这样可以减少矛盾,有自主权是很重要的,你有钱你就有自主权,你才能活得比较快乐!
所以,我觉得老了身边有钱真的是王道,当然孩子孝顺也很重要。孩子孝顺替你养老,你有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个是最完美的状态!
------------------
推荐阅读:
农村俗语人穷不碰三艺,人背不念三人,说的哪三艺和哪三人?有道理吗?
上一篇:头条上的视频怎么下载到手机本地?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