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见识过洋人的火枪后,为什么第一时间选择封存?
▍清朝皇帝见识过洋人的火枪后,为什么第一时间选择封存?
不妨这样设想,他不封存火枪,要把火枪装备给谁?给绿营兵的话,估计八旗贵族就得跟他好好聊聊什么叫祖宗规制不可改,给八旗兵他不没事闲的吗,一个整不好再来个拿着火枪的八旗兵逼宫,那乐子就大了。
▍清朝皇帝见识过洋人的火枪后,为什么第一时间选择封存?
熟悉历史的小伙伴一定对公元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者乔治·马戛尔尼率团访华这一事件不陌生。
这位不远万里从英国远航到中国的使者,不光带来了英国女王致乾隆的国书和通商请求,也为乾隆带来了“一份符合其尊贵身份的生日礼物”(八十大寿)。
这些“礼物”可不一般,据说价值13124英镑!足足装了600个大箱子。
包含天文地理仪器、显微镜、望远镜、图书、燧发枪、气枪、臼炮、工业机器、欧式刀剑、欧式钟表、欧式车辆、欧式船模等,英国人为显示自己和一般的朝贡国不同,特地煞费苦心的送来了很多远东少有的欧洲工艺品,代表了当时英国甚至是欧洲最高的工业水平,连最新式的蒸汽机都送来了,而且跟随马戛尔尼访华的人员里还包括数位英国天文数学家、艺术家和医生等。
虽然英国人祝寿是虚,谈判是真,但单论马戛尔尼带来的这些礼物来看,英国人确实下了大本钱,他们想借此机会给乾隆及清政府的掌权者们留下好印象,好让清廷解除对外贸易的种种限制。
不过乾隆和清廷却看不上这些礼物,因为早在英国人给乾隆祝寿前,清廷就已经通过广州的十三行,获得了诸如八音盒、挂钟、地球仪等西洋玩具(雍正、乾隆是西洋玩具的爱好者),甚至还能仿造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乾隆认为英国人这次送来的东西并没有多贵重。
天体运行仪
这点也可以从乾隆给英国国王的回信中看出:“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敕英咭利国王谕》)
这幅图据说在马戛尔尼率团访华前就画好了,是英国人畅想的场景
清廷嘚嘚瑟瑟的说英国人送的贵重礼物比自己有的要差,傲娇的气息溢于言表,但清廷只顾着炫富了却没有发现英国人送来的最珍贵礼物。
英国人送的最珍贵的礼物才不是啥宝石或黄金白银装饰着的西洋玩具,而是开启工业革命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欧洲工业产品、工具,如开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式蒸汽机,以及一整套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等。
这些东西对未接触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中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些咱们也先放下不谈,因为还不够直观,并且有资料显示,英国人也没有给乾隆展示这些机器运作起来的样子,直接就被锁进库房了(MD,糟蹋东西),咱就说说能直接、彻底决定一国国运,并且乾隆还看到过的玩意儿——武器。
欧洲四管步枪
英国人送给了乾隆很多武器,如欧洲的气枪、燧发枪、加农炮、手枪、臼炮和有110门火炮的一级战列舰模型(君主号)等,这些都是欧洲主流使用的武器,要比清军自用的火绳枪、抬枪等强很多,但是乾隆和清廷就和没有发现蒸汽机巨大的潜力时一样,也没有敏锐的发现这些武器的先进之处。
乾隆御用的猎枪,是一把火绳枪,已经落后于欧洲了
乾隆能从英国使者的请求中看到英国人对中国的野心,能看到英国人的请求将会对中国主权造成的破坏,能看见英国人所展现的实力,所以他限制英国人在中国的活动范围,不让其对中国的地理、气候有更多的了解,严令各地紧急部署沿边防御,同时还下令让沿海的官员收英国人船税的时候不准敲诈,不给英国人挑事的借口。
但这位自封的“十全老人”和他的廷臣眼光也就只有这种程度了,他们根本没有察觉到英国人和他们带来的武器所含有的巨大潜力,不!不应该说是潜力,而是实力才对,因为英国送来的是很成熟的武器,并不是需要继续研发的半成品,欧洲人自己用的也是这些武器,这些技术可以直接拿来大规模装备使用,而乾隆让中国白白错过了这个好机会,他不知道他的这个短见将会给他的子孙造成什么样的困扰。
一级战列舰的船模,这个不是英国送的
英国人送来的这些武器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十二磅榴弹炮、燧发枪、迫击炮、榴弹炮、战舰等。
燧发手枪
臼炮
如果说气枪这种有很多限制和毛病的武器,清廷看不上,咱还能理解,毕竟这玩意除了奥地利少量装备以外,其他欧洲列强都不玩儿气枪,但清廷为什么没有发现燧发枪、迫击炮和榴弹炮的强大威力呢?为啥没发现英国人的大炮已经比自己强很多了呢?为什么没发现西式的炮车能比自家火炮运动的更快呢?都能仿造西洋钟表了,为啥不顺便仿造枪支、大炮呢?唉!
气火两用枪,既可以使用燧发,也可以使用气枪
军用气枪威力强劲,射速远超燧发枪,而且下雨天也可以使用,还没有声音
一分钟内能发射20发以上铅弹,有效射程达100米,能穿透1寸厚的木板
英国人还送来了“标有受英王陛下之命在世界各地远航所发现的新地方,并画出所有这些远征航海路线”的地球仪和炮舰模型!卧槽!要是换上一位有雄心壮志的皇帝,我想只凭这个地球仪就足以让他疯狂了(其实康熙时期中国就已经有地球仪了,明朝万历年间就有了不怎么准确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明朝万历年间,西洋传教士画的世界地图,不是很准确,但已经很难得了
但清廷对英国人送来的武器和地球仪并没有过多的了解,也察觉不出其先进可学习之处,大多数武器根本没有使用过,连看都没看几次就锁进了库房,我只能把其归为清廷的鼠目寸光!
这都是用来观察天体运行的仪器,对航海很重要
这就是统治者和统治阶级战略眼光低下造成的落后
▍清朝皇帝见识过洋人的火枪后,为什么第一时间选择封存?
成于斯,也败于斯。遥念当年,老汗王指挥攻打錦远,就被大炮给毁过。
后金也不是吃干饭的。其利用地面上的能工巧匠,且重金招募红毛铸造师,造出了威力杠杠的紅异大炮。终于破关而出,一路南下,收拾金瓯。
十七世纪中,西方工业革命正在酝酿,英国的矿石开采和冶炼技术日见精进,尤其是旋镗技术与冶炼铸造技术开始结合,水动力、马拉动力等,能为旋镗车间提供还算稳定的动能。旋镗大师专利注册一才难求(此乃后期帮助瓦特发明蒸汽机的关键之关键)。
火器的关键,是铸造、旋镗和击发。精度受旋镗决定,牢固度受冶铸决定,灵敏度受机关决定。如此产造联程,非大公司大团队大体系莫属,且受到极为严密的控制。一般小作坊万莫可及。
把元明清都算上,初期打天下,能工巧匠才尽其能,黑科技满满。一旦承平日久,自然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化铁为梨。
鋆械大事,谁敢随碰?本位就是农业天国,伺弄好庄稼,唯此为大。
大清,虽后期办起了江南制造局,马尾局,金陵局,汉冶萍厂,略有起色,但主要是引进,更新能力有限,人才储备遑论。
只有四九年以后,改天换地,奋起直追,中流击水,步步为营。
▍清朝皇帝见识过洋人的火枪后,为什么第一时间选择封存?
清朝皇帝初见洋人的火枪后选择封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 对新事物不适应和不理解。
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对西方先进的火器技术不太理解和熟悉,容易产生恐惧与不适应,所以第一反应是选择封存以避免使用。
2. 惧怕武器的革新带来的社会动荡。
火枪的出现必然会彻底改变当时的军事体系和作战方式,这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动荡不安,所以为维护稳定选择不采用。
3. 重视冷兵器,看不起火器。
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崇尚骑射和冷兵器,而看不起西方的火炮与铳炮,认为不符合中国古老的军事传统,所以不愿采用。
4. 惧怕失去优势和被动。
火枪的出现势必会削弱清军的相对优势,而自身又缺乏生产与运用的技术与经验, 如果采用会让清朝处于被动与劣势,所以选择封锁以保持原有的优势。
5. 妄自菲薄,眼光短浅。
当时的清朝统治者由于长期的封闭生活,视野局限,妄自菲薄,看不到火枪技术发展的长远性和重要性。所以眼光短浅,作出错误判断。
所以,总的来说,清朝皇帝初期选择封存洋人的火枪,主要源于对新技术的不适应与理解,加之重视冷兵器的传统观念,又怕社会动荡和放弃现有优势,以及局限的眼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一历史性的错误判断与选择。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就是担心国外的自由思想的传入,担心皇权如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一样被送上断头台。所以.....
▍清朝皇帝见识过洋人的火枪后,为什么第一时间选择封存?
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当时的火枪并没有比弓箭强太多!18世纪末,火枪虽然威力较大,但是准头不足,射程也不远,大概五十米内还有点准头,打出去一百米后能否打中人全靠运气,其次,当时火枪发射速度慢,需要放火药,放弹头,然后用杆子压紧火药和弹头,最后还要放点纸或者抹布塞进枪管,防止火药和弹头掉出来!这么一套流程走下来,当时一个熟练抢手大约一分钟一抢,而不熟练的抢手时间更久!而当时熟练的弓箭可以做到一分钟射三次,而且射程可以达到150米有效射程!并且准头也能做到控制!当时的火枪对比弓箭,并没有什么优势!
其次,皇帝作为统治者,也要考虑社会稳定,虽然火枪在当时的射速和准头都不高,但是胜在简单易学。一个弓箭手大约需要学习一到二年,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弓箭手,而火枪大约一个月就可以掌握技巧,相对于弓箭,更简单上手!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一旦掌握了这样的武器,对于统治者的地位非常的不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