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你觉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有人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你觉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太有道理了!真的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当年想买房,有个很便宜的房子,是一层带小院,跟同事一起看的,房主很实在,说她家一层,小区排水不好,只要雨下的大,家里总是进水,这房子住着不舒服,潮。
我看着房子的墙上长着各种黑霉,就觉得算了,现在每年大雨越来越厉害,别回来房子不能住,再卖不出去,我同事说,这么便宜的房子,你不要我要。
她当机立断买了,过一年多就拆迁了,赔了一百六十多万,当时买三十多万。
胆量真是和命运挂钩的!
▍有人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你觉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题目是指挣钱,胆大的能挣大钱,胆小的就只能维持生活。在法律之内,有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前后有两次可以实现由穷变富的机会。第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时只要是任意找个小买卖来做就能赚钱,当时就有这样的顺口溜:拿手术刀的比不上拿杀猪刀的,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就是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很多管理还在建设中,胆子大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赚钱,这是小生意。另外大些的就是搞投资或吸引外资更是这样,各家银行也刚刚搞企业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为了发展银行的放贷规模,那时各家都制定了放贷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要放贷达到多少,这是任务,那些抵押和担保都流于形式。那些胆子大的人,看准目标可以赚钱就上项目银行就给钱,事情非常简单 ,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
第二次就是抓大放小,企业改制过程中一些胆子大的人,一夜暴富。抓大放小是指国家只抓国家的特大型企业,主要是指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企业,也就是现在的这些央企。而其它的所有企业一律放权改成股份制。全国的各个部管企业、省属企业还有众多的县办的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统统经过评估然后由银行贷款向社会招股或拍卖。就这样经营多年的国家的企业转眼之间变成了私人财产,企业职工转眼之间变成下岗工人,其中所谓的40/50人员就是这样形成的。
中国的富人靠科学技术起家的有一部分,但更多的富人老板或资本家就是在企业改制中得到先机,这第一桶金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改制是拿到企业是第一步,以后的经营管理也很重要,改制后容易成功占了两点优势,其一是有原来的企业销售市场和企业的影响力,其二是原来企业工人大部分下岗了,企业轻装上阵没有财务负担。
最明显的两个行业,一个是全国的大大小小的煤老板和各类的运输企业,几年时间那些老板就富得流油。
这样的赚钱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同深圳初期钱好赚,卖电子手表,游戏机和录音机就赚钱一样,现在深圳一切都规范化了,赚钱也难了。
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事情,但是有胆量胆子大的人就变成大老板甚至于富豪,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只是当观众,而没有去争取,因为怕担风险。
▍有人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你觉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有点得理啊!我认识一个朋友的朋友 ,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因打架斗殴,入狱三年,出来后他东借西拼弄了1000元钱,就南下了,数月后他回家了,给了父母10000元钱,他说南方的钱很好赚啊。从广州去深圳(那时去深圳需要开什么证明路条)他第一次去深圳冒着很大风险,交了身上仅有的800元钱,被人用黑布蒙了双眼,七走八拐来到了一个房子,手伸进一个大口袋里开始一把手抓 手表,你能抓多少块就是你自己的了,这里有名牌表,电子表等各种价格不同的表,这就看你的运气了。他出来后开始卖表,买服装,上衣10元钱,裤子5元钱,都是那种化纤之类的料子 ,内地很少见到,卖出后能赚好几倍啊!
第二次他找了三个狱友又南下了,现在都是富人了。
▍有人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你觉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这些老祖宗积累的经验肯定有道理。
胆大,是一个人的魄力,看到机会敢于决断,而一些时机、机遇的确是可遇不可求,想来想去,思前顾后,总会错失良机。
▍有人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你觉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这句话说的是一种机遇把握的胆略。所谓 “富贵险中求”,“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就是对“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的通俗理解。换言之,所谓“撑死 ”就是说得到了足够的资源,让自己吃得饱穿的暖喝得香!这些生活资源何处来?它不会“天上掉馅饼” 那样咣当一下砸自己头上,它需要人们把握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去争取。衍生到经商等现代行为就是敢于拼搏大胆尝试努力奋斗,赌命运赛机遇比本领。马云敢做当时没人敢做的行业,这就是他的“胆大” ,如今他功成名就,就“撑死” 的现状了。当然了,当时马云经营淘宝网的时候,找的是您作为合作方,而您跟着马云一起奋斗了,今天“撑死” 的或许还有您。这就是一个道理。
“饿死胆小的” 就是那些遇到机遇还婆婆妈妈、扭扭捏捏,不敢为,畏手畏脚,前怕虎后怕狼的,时机一失,就没有机会了。这些人没有胆量拼搏没有魄力奋斗,看事不周,涉世不深,所以患得患失,活该饿死。举个例子,前些年大蒜突然好卖起来了,我们眼见一个朋友卖大蒜赚了不少钱,另一个朋友想卖又怕价格暴跌。就这样挣扎了好长时间,其中还问过我们好多意见,我们的看法是要卖就趁早,卖到一定程度就收手。结果他还是犹豫不决。等到他决定卖的时候,大蒜的价格回落了,那时候他的货亏钱了。这就是“饿死胆小的” 的一个例证。是不是很深刻且浅显?
所以说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句话是有它的道理的,但也不能全信,因为它不一定全对!有些人搏一搏不一定单车会变摩托,有些人博了、机会把握了,但还是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
------------------
推荐阅读:
为何我们中国人太照顾自己的孩子,仿佛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