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真实存在的著名侠客?
▍历史上有哪些真实存在的著名侠客?
感谢邀请。
历史上从古到今记载的著名侠客有很多,可以说数不胜数。但大多数来自武侠小说,还有一部分来自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记事的真实性。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有《刺客列传》这个章节来记叙春秋战国时期行侠仗义的江湖人士,认为这些小人物也试图改变历史,也应该不能被历史忘记,所以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了。《史记》中最有名的当数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五位侠客,在书里也记得很详实,这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侠客。
近代,真实存在的侠客有长江大侠吕紫剑,自然门传人杜心五和暗杀大王王亚樵。
吕紫剑,为民族大义大战日本人,挫败了日本人的锐气,展现了中华武功,被蒋介石的总统府聘请为国术教练官。
杜心五,孙中山的贴身保镖,号称“中华第一保镖”,帮助孙中山躲过一次又一次的暗杀,才有了中华民国。
王亚樵,黑道出身,但心怀民族大义。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既反对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又敢于组织暗杀团队对抗日本人,给侵华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历史上有哪些真实存在的著名侠客?
武侠的存在,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历史与文化现象。它的出现,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伴随着古老悠久的中国历史一直走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结束。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风云中,武侠现象如梦幻般的存在;奏响着一曲曲令人荡气回肠的黄钟大吕。
”士为知己者死” 春秋养士之风的初起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十分激烈,现象之一就是造成了一批具有特殊技艺的、并且自由流动的“游士”,这些游士都有一技之长,成语“鸡呜狗盗”之徒就是形容这些人的。
不过,诸侯公卿、士大夫们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却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需求。这些上层人士不得不俯下高贵的架子,与这些“游士”甚至成为莫逆之交。
齐庄公就是这方面的姣姣者,《左传》载,他养了勇士殖绰、郭最为知己,后来晋国的勇士州绰、邢蒯也相继来投齐庄公。权臣崔杼后来弑杀了齐庄公,勇士州绰、贾举等八人随同赴难,只有另外两名勇士蒲葵和王何出逃,三年后两人秘密返回齐国击杀了另一名权臣庆封,终于顺利复国,并将己故仇人崔杼开棺戮尸,为齐庄公报了仇。这个案例是春秋时期养士的典型代表。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几个死士的身份比战国时期的养士复杂。
墨家的推波助澜 侠士横空而出
养士之风的盛行,使稚嫩的“侠”得到迅速成长的机会。
思想意识极为丰富敏感的春秋战国时期,活跃在这时的一个学术流派或者是社会团体的“墨家”和他们的宗师墨子对此开始予以密切关注。
墨子是鲁国(现山东)人,生卒年大约是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间。这个时期介于春秋末战国初。他自称“贱民”,我理解为是一般的平民。
(墨子)
这个自称“贱民”的墨子,其实并非“武侠中人”,他们是一个文人团体,长期对武侠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后,提出了完整的“任”侠观念和理论主张。
《墨子.经上》提炼总结了这个“任侠”观念:任侠这个阶层人士出身于“士”,并非下层的奴隶。
“任侠”精神的实质就是“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见义勇为”。要不顾一切地去扶危解困,甚至捨身救人。
由于战国时期各地诸侯的彼此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除了产生职业的纵横说客而外,职业刺客也应运而生。
应该客观地看到,这是生活在民间、不图富贵、崇尚节义、身怀绝技或者力量出众的武士。
这些武士不拘形迹,或隐身于野、或醉卧街头,他们与一些权贵倾心相交,为报知遇之恩而血溅当场,虽殒命而毫无愧色。
这个时期著名的刺客有晋国的豫让、吴国的专诸、要离,均是春秋战国之际的著名刺客,也是著名的侠客。
豫让的事迹尤其令人唏嘘不已。
晋国豫让深受权臣智襄子的尊重和重用,豫让将其引以为知己。
在晋国的内乱中,智襄子为赵襄子所杀,因为俩人仇恨深刻,于是将智襄子的头颅上漆后作为饮酒器。
豫让誓为恩公智襄子报仇雪耻,于是隐名改姓,自宫入宫为太监,在行刺赵襄子的行动中失手被擒,赵襄子感其侠义精神,于是将其释放。
豫让坚持要“士为知己者死”,他矢志不渝,不惜付出用土漆染黑身躯,状若麻癞,吞炭为哑,灭须去眉的自残行为,跛行于市。
他孤注一掷,再次行刺赵襄子,又再一次失败,豫让自知难逃一死,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赵襄子在处死他之前成全他的“死名之义”,赵襄子于是脫下衣袍掷于地下,豫让状若疯虎,拔剑连刺衣袍三下,然后仰天长啸:“吾可以下报智伯(智襄子)矣!”説罢伏剑自杀。赵国震惊,皆为涕泣。
战国时期的游侠
我认为这个时期的特点与汉末三国时期相仿,中国土地上政治、经济、军事、人才的激烈竞争,当然要造成中国历史上极为精彩的文化大观!
在思想极为活跃的情况下,武侠阶层不甘平庸,在这个波澜壮阔的舞台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侠士大剧,纵然你是铁石心肠的硬汉,一片铁血丹心也会化作绕指的柔肠。
《史记.晋世家》记载:晋灵公荒淫无道,大臣赵盾屡次劝谏,晋灵公最后烦了,指使刺客鉏麑刺杀赵盾。
刺客隐于夜色中的大树下,他看到了正襟危坐的赵盾。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正人君子,于是浓浓的杀意开始退却,但是,不杀赵盾,如何向君主交待呢?杀忠臣和违君命都是大罪。
最终他选择了正义,以头撞树自尽!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游侠的社会地位和自尊心如果得到极大的尊重和满足的话,他们纵然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
游侠聂政以屠户身份隐于齐国,韩国大臣严遂受迫害流亡它国,于是有求于聂政,三顾茅庐都受到拒绝,但是,聂政是一个孝子,严遂于是准备了百镒黄金为其母做寿。
聂政拒绝了黄金,但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母亲去世后,他潜入韩国都城,强提一口真气,在空中掠过众人,剑指目标侠累,韩王和侠累皆死于聂政剑下。
宫中禁卫一涌而上,聂政挽起朵朵剑花,杀死了几十个警卫,自知难逃一死,为了不累及朋友亲人,聂政掉转剑刃,割去自己的面皮,挖去双眼,然后剖腹自尽。
我们当然不会用今天的眼光点评这件事,但是在二千多年前的社会文化中,聂政的确是为自己的“知己”去赴汤蹈火的。
结束语
战国时期的著名游侠荆轲必须提及,这位热爱武功的人,经常到各个大小诸侯国与武侠论剑,如榆次的盖聂、邯郸的鲁句践、最后来到燕国,与屠狗辈高渐离结为友好,当然,也认识了当地侠士秦舞阳,他十三岁就“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战国时期的武侠是中国古代个人英雄主义的里程碑时代,众多的武侠为丰富多姿的战国时代增加了特别的内涵,这个时期还有智勇兼备的游侠孟舍、荊轲、秦舞阳。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荊轲运功于足下,如一苇渡江,头也不回地向西而去,他带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一腔热血,也带走了战国时期舍身成仁的最后古典武侠精神,从此以后,游侠也开始了“豪强化”的萌芽,中国武侠的道路和性质,有了明显的变化,限于篇幅,以后再说吧。
▍历史上有哪些真实存在的著名侠客?
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与《汉书·游侠传》中记录的侠客“鲁朱家者”、“楚田仲”、“符离人王孟”、“济南氏”、“陈国周庸”、“代郡诸白”、“梁国韩无辟”、“阳翟薛兄”、“陕地韩孺”等都是有历史记载的,应是真实存在的。还有“荆轲刺秦”中的荆轲也是有记载的。至于红拂女中的“虬髯客”,这是否确有其事就说不准了。“聂政刺韩傀”中的聂政也是《战国策》中记录的,应是真的。太多,难以一一记述。
▍历史上有哪些真实存在的著名侠客?
中国的侠客大家听得多了,今天换换口味,说一个澳大利亚的侠客吧。
我们的主人公名叫奈德·凯利,1855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那个时候的澳大利亚其实是个“大监狱”。英国人把犯人都流放到这里,让他们自生自灭。凯利之所以会出生在这里,就因为他爹偷了两头猪,被流放了……
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并不好,而且因为到处都是罪犯,想生存下去更困难。(最初的澳大利亚警察,其实也是由罪犯组成的。)
所以,凯利一家子的生活很艰难。
从14岁开始,凯利开始了自己“犯罪之路”。偷钱包、恐吓、街头斗殴、抢劫……这时候的凯利,就是个标准的小混混。
像他这样的职业罪犯,很快就被警察盯上了。关于凯利的赏金越来越高,当然,凯利毫不畏惧,甚至组建了凯利党,对抗警察。
这家伙有时候抢完银行,会顺便把当地人欠银行的抵押契据等凭证,一把火烧掉。慢慢的,普通人对凯利党的印象越来越好,他们成了“绿林好汉”。
1878年的时候,凯利的赏金就被提升到了8000英镑,这是一笔巨款。
凯利深知自己和警察必有一次大战,所以,提前做了“秘密武器”。
他们找到铁匠,用制作耕犁的钢材打造了4具厚重的板甲!凯利党的4个人,打造的板甲超重无比,凯利本人的那一套,达到了41.4千克。
这么重的板甲穿上之后,别说射击了,连移动都很困难。所以,凯利党肯定花了很长时间训练,适应这套板甲。
1880年6月27日,警方包围了维多利亚格兰卢旺镇,凯利党躲在旅馆内和警方发生了激战。
虽然警方人多势众,但是凯利党的板甲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双方对射了7个小时,警方打出去了约1万5000发子弹,还是奈何不了凯利党。
警方想到了火炮,不过因为路途遥远,把炮调过来太耽误时间,所以他们选择了纵火。熊熊大火中,双方继续战斗,直到第二天黎明时分,凯利身穿铠甲冲了出来,和警察正面对射。
虽然铠甲保护了头部和躯干,但是腿部等没被保护的地方,成了警察攻击的重点。最后,凯利身中20多枪,重伤被捕。
另外3名凯利党成员,也都死在了旅馆里。
被捕后的凯利先是在监狱接受了治疗,之后很快就经过审讯,执行了绞刑。
凯利党成了澳大利亚的传奇,人们把凯利党当成了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关于他们的影视剧一部接着一部的上映,足见澳大利亚人多么喜欢他们。
直到现在,他们的盔甲和其他遗物,还在博物馆展览着。▍历史上有哪些真实存在的著名侠客?
提到古代的侠客,可能大多人想到的是荆轲,今天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的不是荆轲而是和他齐名的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的聂政。
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曾有记载他的事迹,因原文太长,便不写在这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翻阅《史记》。
这个故事大概讲述的是:春秋末期,一个叫做聂政的人,他从小便是一个喜欢行侠仗义的人,后来聂政也因行侠仗义避仇于市井之间,以屠宰为营生。那时韩国的大夫严仲子与韩相侠累为政敌,两人之间有怨仇,严仲子受侠累迫害离开韩国,在各国之间逃亡,严仲子此时在各国之间寻找侠义之士欲报自己的离乡之仇。
不久,严仲子打听到,聂政是一个仁孝侠义的人,且武功高强,因避仇躲到了齐国,严仲子便动身去往齐国,寻找聂政想与他结交。待找到聂政之后,严仲子曾数次登门拜访,还在聂政母亲过寿时,为他准备酒席,并赠了聂政母亲黄金一百镒。
聂政奇怪这份厚礼,在三婉拒,并对严仲子说:“我现在的营生,虽过得清贫,但足够奉养母亲。这份礼实在太过于贵重,我不能收。”再三推辞后,严仲子将实情告知,聂政对他说:“我现在之所以降低自己的志向,甘于在市井之间做屠宰的营生是因为我有自己的母亲要奉养,我的母亲在世时我不能将自己的生命许给别人。”严仲子理解聂政的处境,并再三推让,聂政最终还是没有接受,最后严仲子尽了宾主之仪才离开。
过了很久之后聂政的母亲离世,聂政服丧期满,他一直记挂着严仲子当初所托之事。因在那个时代,等级制度非常森严,像严仲子这样的士族肯和他这样的人结交朋友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时严仲子肯真心和聂政交朋友,聂政心中是很感激的,他认为严仲子是一个非常了解自己的人,相比严仲子,自己为他做的事情实在太少了。那时家中已无聂政可以牵挂的事情了,他便去找严仲子说:“当时我未答应你的事,是因为家中母亲尚在,现母亲已享天年,我已无牵挂的事情了,请你告诉我你的仇人是谁,我去为你报仇。”
严仲子便将自己与侠累的恩怨说与聂政,侠累身边士兵保护,严仲子怕聂政此去有危险,便想派些人协助他,但被聂政拒绝,他说:“侠累是韩相,若是派去那么多人,一定会发生意外,走漏风声,这时便是置你于危险之中,此去我一人足矣。”
聂政就这样踏上了去韩国刺杀侠累的路,他找到了侠累的住处,侠累身旁有许多的士兵保护,聂政直冲而入,将侠累刺杀,而后又击杀了保护侠累的士兵十余人。聂政知道自己跑不了了,但他不想连累别人,于是便将自己的眼睛挖出,将自己毁容,并破开自己的肚子当时就死了。
事发之后,韩候非常生气,他将聂政暴尸于市,并贴出悬赏告示,说能够认出这个人是谁的会给予奖赏,聂政的姐姐聂荌听闻这个消息,心中隐约觉得那人是自己的弟弟,于是动身前往韩国,果然那人是聂政。聂荌便趴在聂政的尸体上痛哭,来往行人便有出来劝阻的说:“此人是杀害韩相的凶手,你这时来认人,怕是会惹上灾祸。”聂荌便说:“聂政之所以蒙受冤屈隐于市井之间,皆是因为家中母亲还在,而我尚未出嫁,后来严仲子不嫌聂政身份低微,屈身结交对他有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如今他毁坏容貌不过是怕连累于我,我又怎能怕受到牵连埋没他的名字呢。”于是聂荌大喊了三声杀人者乃是我弟弟聂政!最后聂荌心力交瘁死于聂政身旁。
后来聂政的事迹传遍春秋诸国,大家都称赞聂政是一位贤士。
这个故事后来也被当做士为知己者死的一个例子,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古琴名曲《广陵散》便是以这个故事为蓝本创做的。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俄罗斯为什么不使用武力重新恢复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