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如何判断敌军的真正进攻方向?如何避免被敌军声东击西?
▍战争中,如何判断敌军的真正进攻方向?如何避免被敌军声东击西?
伟人一生中指挥过无数精典战役,唯有四渡赤水才是他老人家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才是声东击西的最精典战例。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精华,历史上声东击西的战例举不胜举,如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三国时吕蒙的白衣渡江,战国时孙膑的围魏救赵。抗日战争时罗荣桓的反边战术。他们的军事思想都是欺骗手段让敌人上当,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战争中,如何判断敌军的真正进攻方向?如何避免被敌军声东击西?
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拿下锦州后,林彪致电中央军委,决心在锦州以东地区围歼准备南逃营口的廖耀湘兵团。
东北野战军六纵(缺17师),奉命挺进安息,堵截廖耀湘兵团。
六纵司令员兼16师师长李作鹏,率领前线指挥部紧随纵队前卫营,一昼夜强行军250多里,于11月26日凌晨抵达北宁线。
过铁路时,在姚家窝棚与敌人遭遇,前卫营打了一个冲锋,攻占姚家窝棚,全歼国民党军新六军14师前卫营,然后又顺势攻占厉家窝棚车站。
正在这个时候,李作鹏收到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以林(林彪)、罗(罗荣桓)、刘(刘亚楼)的名义发来一份万万火急电报:继续前进,不要与敌人纠缠。
李作鹏从敌人的枪炮声中,判断出情况可能有变,六纵遭遇的是敌人的主力部队!
李作鹏马上致电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敌情严重,不能继续前进,待查明情况后再告。
然后李作鹏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修筑防御工事,并派出骑兵侦察连侦查敌情。
不久后侦察连抓回一个国民党军便衣少将参议。李作鹏连夜审讯,才得知廖耀湘已经改变南退营口的行动计划,决定向东撤往沈阳。
而六纵刚刚攻克的厉家窝棚车站、半拉门、姜屯一线,正是敌人撤退沈阳的必经之路。六纵就像一根钉子,牢牢的钉在敌人的咽喉上。
走投无路的廖耀湘组织新三军、新六军主力,在坦克的配合下,接连发动20多次团以上规模集团冲锋,但始终没有突破六纵临时构筑的防线。
两天后的10月28日,国民党军最精锐的廖耀湘兵团全军覆没。
在这次战斗中,李作鹏功不可没,他依靠丰富的战斗经验,敏锐的察觉到敌情有变,并及时的采取了正确的应对措施。否则一味的执行上级命令,任由廖耀湘兵团逃回沈阳,后果不堪设想。
在东北野战军战史上,有一个声东击西的经典战例被屡次提及。
1947年9月6日国民党军集中三个师的兵力,由绥中、兴城、锦西分三路向建昌方向进攻,以保护锦渝路。
东北民主联军为挫败敌人的企图,于9月14日提前发起秋季攻势。
刚刚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八纵,在杨杖子伏击国民党军王铁汉所部49军的两个团。
双方交上火,才发现敌人很难打,再去侦查,才知道敌人是两个整师的兵力。敌我双方兵力接近1:1,而敌人的武器装备,训练水平明显优于刚刚组建的八纵。
双方打的难解难分,黄昏时分,上级命令八纵撤出战斗。电台撤了,电话线也收了,一些非战斗人员也开始撤退。
八纵司令部设在距离前线不远的一座山上,八纵司令员黄永胜有些不甘心的坐在山坡上。
突然一发大口径炮弹落在黄永胜的身边,溅了他一身泥土,好在是发臭弹,让不远处的警卫人员虚惊一场。
黄永胜却激动的跳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大声吼道:通知部队,停止撤退,立即转入攻击!敌人要逃跑!
由于缺乏联络工具,八纵司令部和政治部的几个科长骑着马,分头去通知部队停止撤退,转入反攻。
由于黄永胜判断准确,八纵在杨杖子战斗中取得大胜,双方伤亡比例达到惊人的1:11。
经此一战,八纵依靠缴获的武器装备焕然一新,全纵队一下发展到4万多人,成为东北野战军中不折不扣的主力纵队。
有人曾经问过黄永胜,为什么能够从敌人的炮击中,发现他们要撤退的迹象?
黄永胜回答道:敌人用的这是声东击西的战术,敌我都已经是强弩之末,敌人的重炮却漫无目的的发射,弹着点十分随意。敌人这样做的理由只有一个,他们已经丧失了战斗的意志,把携带的炮弹迅速消耗掉,部队好得以轻装撤退。
黄永胜在战场上能够迅速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变化,从而准确的判断出敌情,并迅速改变战术,是身经百战锻炼出来的。
▍战争中,如何判断敌军的真正进攻方向?如何避免被敌军声东击西?
1941年8月13日,重庆军委会急电第九战区司令部:“据报,岳阳方向近增敌4000余,炮20余门,木船500余只和舰艇100余艘,情报是否属实?希从速查报为要”。其实这也是一个变相的警告,即军令部综合各方面情报判断,日寇第11军似有第二次南犯长沙的企图,不过薛岳并未太放在心上,因为日军这么点兵力增加,对新墙河前哨阵地基本不构成什么威胁。
实际上,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已经悄悄集结了第3、第4、第6、第40师团和三个支队的11万兵力,准备以中央突破的方式直取长沙,中方的情报只是侦知了日军的部分调动而并非全面。这种不够详尽的情报,也确实影响了薛岳的判断,低估了敌情的严重程度,遂轻描淡写回电重庆:“查敌前似有扰乱秋收之企图,因我防备严密,岳阳方面敌至今尚未敢轻动”,第二次长沙会战,薛岳在战前就有所轻敌。
薛岳的自信也源于新墙河南岸的兵力配备,自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中日两军已经隔着这条河对峙了整整两年,驻守前线的杨森第27集团军在此期间修筑了大量的野战工事,并且兵力也很充足:下辖川军第20军和粤军第4军,这都是挺能打的部队,同时还临时指挥着第1集团军的滇军第58军,三个军的兵力依托坚固的南岸工事,就算日本人发动进攻,怎么也能顶一阵子。
日酋阿南惟畿对此也看得清楚,为了调虎离山,所以他给薛岳来了个“声东击西”,即以最精锐的第6师团佯攻新墙河下游、防线最东端的大云山,从而调动中间地段、西段的守军增援,再一举完成所谓的“中央突破”。应该说,鬼子这一招确实很狡猾,但其实也有破绽可寻,不过由于薛岳的过于自信,忽略了一些细节的分析,终于上了圈套。
神田正种第6师团首先猛烈攻击大云山各阵地,杨森本能地派出第4军主力西援,日军第6师团的战斗力众所周知,因此第4军的到达也未能彻底改变战场态势,于是杨森请示薛岳后再调孙渡第58军驰援,结果在新墙河防线的核心地段,整个第27集团军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第4军第102师,以及置于二线的机动部队第20军,遂使中国军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一开始,就完全陷于被动。
及至阿南惟畿确认杨森的两个主力军大部西调后,立即命令战力较弱的第40师团替换第6师团,继续纠缠住大云山区的中国军队,而第6师团则秘密赶回新墙河正面待命攻击。第40师团是个二流的警备师团,在第4军、第58军的反攻下被打得鸡飞狗跳,从第九战区司令部到集团军司令部,对战局的发展都表示满意。
问题来了,第27集团军情报部门突然惊讶地发现,新墙河北已经集结完毕的第3师团、第13师团早渊支队,对西边大云山激烈的交火充耳不闻,没有任何试图增援的意思,而是“静静地伏在新墙河北岸”。最先明白过来的是杨森,恍然大悟:“龟儿子要打长沙了”,于是一边紧急上报薛岳,一边命令第4军主力火速回援,可惜有点晚了。
第九战区之所以未能准确判明日军进攻方向,而中了声东击西之计,除了前述情报工作不够准确和全面之外,细节判断也出现了问题:1、日军没有动用王牌第6师团攻山头的必要;2、第6师团和第40师团换防期间,前线将领战场嗅觉不够灵敏;3、日军第3、第4师团和第13师团一部已经完成集结,这么大的军事调动不能够察觉,战区情报部门就是一群废物。
1941年9月18日清晨,当第6师团赶回新墙河中段之后,日军在320门大小口径火炮和飞机的火力掩护下,开始强渡新墙河,而前沿的第4军四个师中,只剩下一个完整的柏辉章第102师(黔军),于是黔军兄弟们跟数倍于已的鬼子展开了殊死搏杀,激战两天后全师5000余人只存600余,惨烈的损失甚至惊动了何应钦,但是终究敌众我寡,新墙河防线遂告失守。
既然中了敌人的圈套,既然日军兵锋正盛,薛岳就应该选择合适的靠后位置进行决战,然而薛伯陵有点恼羞成怒了:老子居然被阿南惟畿的声东击西给骗了,于是调集战区精锐预备队第74军、第10军等部,坚持在汨罗江南岸组织反击,并且这些部队还是逐次北上到达战场,这就是薛岳一错再错了。因为最好的决战区域其实是长沙以北或者长沙附近(第三次长沙会战才这么干的),结果是王耀武和李玉堂迎头撞上日军精锐,纷纷败下阵来。
两个主力军被击破后,第九战区已经无力阻挡日军深入长沙,至9月28日长沙宣告失守,日寇第4师团和早渊支队第一次进入了长沙城,薛岳是悔愧交加。如果当初鬼子两个师团换防时能够察明番号,或者不是那么自信而注意细节,第九战区断不至于如此手忙脚乱,因为阿南的诡计并不那么高明。若非日军粮弹将尽以及必须回援宜昌,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结局会更加糟糕。
1941年10月1日,日寇开始反转,薛岳开始了虚张声势的追击作战,其实已经败了。
▍战争中,如何判断敌军的真正进攻方向?如何避免被敌军声东击西?
讨论这个问题,因为过去和现代战争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那就以现代战争模式来探讨吧。现代战争模式处处体现了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立体化作战模式。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挥作战高科技化。各部队高协同性,统一性,信息充分共享,战场瞬息万变,指令瞬时即达。通讯模式多样性。
2)武器装备先进,高科技含量,高精度,高威力,高隐蔽性,高欺骗性。
3)单兵作战能力进一步加强,单兵作战人员的知识及技战术水平、武器配置、协同作战能力极大提高。
4)机器人、无人机,助力机甲等辅助作战装备的应用,极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有了以上的认识基础,我们下面就回到本题探讨的,关于识别敌方军队声东击西的问题。其实答案已经有了。现代侦查卫星技术在各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充分应用,并且还不断进步中,各个先进国家数量庞大的侦察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高中低空各个层次的侦查网络基本上对全球已经实现了无死角覆盖。所以任何国家的大规模战争企图必然会被提前洞悉,这应该已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大国之间的战争准备已基本上不存在隐蔽性,威慑才是很重要的目的之一。若要进行常规战争,取胜的关键之一,个人认为,还是要摧毁对方的侦察卫星为前题。
▍战争中,如何判断敌军的真正进攻方向?如何避免被敌军声东击西?
1948年11月,杜聿明到达徐州,如坐针毡的刘峙终于等来了救星。这时候黄百韬兵团已经被包围,同时各个方向上的国军都报告称,自己遇到了共军主力,请求增援。杜聿明刚到徐州,这么快就接收到这么多各方面的求援信息,一时之间感觉思想上非常混乱,有些搞不清楚解放军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但这时候杜聿明有一个模糊的想法,他认为,根据解放军以往的作战习惯,每次战役都是有主要目的的,不可能所有方向上都是解放军的主力,一定是有主次之别的。黄百韬兵团已经被包围了,这是唯一确定的,那么孙元良兵团、李弥兵团和邱清泉兵团所说的遭到共军主力的攻击,究竟哪个方向才是真正的共军主力,他也判断不出来。
战争是很复杂的事情,对敌情、我情的分析判断都十分关键。只有认真分析和研究敌我双方的态势和情况,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部署。杜聿明他汇总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邱清泉到达徐州之后和他谈的情况,他认为二野且战且走,并不恋战,说明二野部队的主要攻击目标不是邱清泉兵团,而是意在南下阻击黄维兵团。
于是杜聿明提出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既然解放军已经包围了黄百韬兵团,而二野正在南下的路上,如果他不把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拿去增援黄百韬兵团,而是跟踪追击二野部队,与黄维兵团合击二野,就有可能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这也就是电影《淮海战役》中邱清泉在会议上说刘总司令胆小如鼠,如按杜副总司令的计划,早已改变战局的理由。
二野当时只有十二万人左右,与黄维兵团相当,武器装备还不如黄维兵团,阻击黄维兵团已经非常困难,如果杜聿明真的坚持这个方案,以邱清泉兵团南下追击二野,与黄维兵团合计二野,加上正在南边蚌埠一带向北进攻的李延年、刘汝明部队,二野就会被三面包围,处境会十分危险,那么华野当时也是必须要分兵去增援的。
但这个方案的关键在于,对二野的行动方向和主要意图必须要判断清楚。杜聿明只是根据当时的战场态势猜测二野会南下阻击黄维兵团,但并没有其它可靠的信息和情报来支持他的判断。如果他坚持这个方案,让邱清泉兵团南下追击二野,而不去黄百韬兵团,最后没有能够围住二野,又导致黄百韬兵团整个覆灭,他也负不起责任。
所以,杜聿明虽然根据基本逻辑推导出了一个可能的局面,并且也提出了可行的方案,但最终还是放弃了,他自己也不敢坚持,而是提出了包括这个方案在内的三个方案,让刘峙做决定,最后刘峙选择了最为稳妥的方案,安排孙元良兵团守徐州,而让李弥兵团和邱清泉兵团沿陇海铁路线两侧,并肩向东攻击,去增援黄百韬兵团。
最后的结果众所周知,黄百韬兵团并没有解救出来,在坚守十六天之后,打出了整个淮海战役期间与解放军最高的战损比,但邱清泉兵团与李弥却始终稳扎稳打,没能突破解放军的阻击线,一直到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邱清泉兵团才与李弥兵团撤退到徐州外围,与解放军继续保持接触,最终决定整个放弃徐州南逃。
这也是国军的痼疾,始终无法解决。所有部队都会谎报军情,只要遇到敌人攻击,就会声称自己遇到敌人大部队攻击,请求支援。比如孙元良兵团一开始被安排守宿县,因为张克侠、何基沣突然战场起义,刘峙不得不紧急抽调孙元良兵团北上守徐州,在离开宿县的时候,只是遇到了解放军地方部队一千多人的攻击,孙元良也谎报军情,声称自己遭到了解放军主力的攻击。
------------------
推荐阅读:
为什么《海贼王》中草帽海贼团跑了那么多年才可以到达新世界,而海军大将那么快就到?
40不惑之年都要惑一些什么?你所认知的四十岁应该是什么样的人生?
上一篇:爱是什么,什么才能叫做,爱?
下一篇: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怎样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