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死后不立即下葬,而是要停留三天再下葬,有什么讲究?
▍为什么人死后不立即下葬,而是要停留三天再下葬,有什么讲究?
文 | 读书君
人的一生,会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他断气时,从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时,在社会上他死了。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了,那时候他已经真正地死了。
我们害怕谈论死亡,死亡,意味着生命终结,更意味着遗忘。
中国人对“死”的话题是非常避讳的,尤其是农村的大多数老人,几乎是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然而,死亡却又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中国人的传统理念里,人生有三大事:出生、结婚、死亡。
“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中国人说“死者为大”,为了体现对死亡的敬畏,对死者的最大尊重,人们会尽可能地为死者举办庄重的葬礼。
而中国的丧葬习俗比较复杂多样。根据记载,早从周代开始,传统的丧葬,就有了一套比较完整而繁杂的流程。不过,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其丧葬习俗礼仪,更是繁多且不尽相同。
比如传统丧葬中,不同地区有圆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等习俗。所谓的圆坟就是指从出殡日开始算到第三天,需要到墓地上梁、上香、摆供品、烧纸钱等。
由于习俗繁多,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其中的一些禁忌和讲究。比如有人问:人死后下葬之前为何要停放3天?“头七”又指什么?
下面,我们具体来说说这其中的一些讲究。
01人死后下葬之前为何要停放3天?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生在世,唯有活着的时候,一切才会有意义。
不过,在世界各地的文化里,人类对死亡却几乎都格外重视,因为人们对生命的挚爱和留恋。很多人都相信,人死亡后的某个短暂时间里,还会留念人间,舍不得亲人朋友爱人。
就正如网上有个点赞很高的医生的话所言,亲眼看着某位病人将要死亡时,心电图却并不是直接变成一条直线,而是在等到儿子最后赶到了病房,在病床前喊了一声“妈”,最后心电图才哗然骤下。
有时候,所见的死亡,也许并非是真正的死,“诈尸”这种诡异的现象,你我应该都没有见过,姑且也不好说是不是存在。但是人被宣告了死亡,最后还活过来的例子倒是存在,大家也听过,熟悉不过。
所以,为了预防没死的人被当成死人给埋了,人们就会将遗体停尸一段时间后,再入殓。
关于这个说法,还有一个相关的历史典故,与扁鹊的一次经历有关。
话说有一次扁鹊游历到虢国,得知太子在半天前去世了,众人正准备给他入殓盖棺材板。
扁鹊听闻了后,赶忙跑到了宫门口,说自己能救活太子。众人诧异不已,但是还是将信将疑让扁鹊治疗起来,最后太子真的被救活了过来,众人惊呼扁鹊居然有“妙手回春”之手。
然而,事实上,这并不是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事,而是太子得了“尸厥”,状如昏死,脉象极细,看起来不省人事,身体没有任何知觉,就像死了一样。扁鹊发现了,认真诊察和及时抢救,最终让太子活了过来。
由于古代的医疗水平低,人们出现假死的情况,在没有精细的医疗科技的检查支撑下,人们很容易就被误诊了。为了避免发生大错,于是就有了人死后,要停尸一段时间的习俗。
将遗体放到棺材里,称之为入殓(或大殓),一般来说人死后的第三天,就要举行大殓礼。当然,最早的时候,这个停尸的时间也并不是三天,而是七天。
02 为什么呢?
原来,在过去那个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古人认为,人死后是有灵魂的,人过世后的前七天,即在“头七”的日子里,逝者的灵魂会回归,回到亲人的身边探望,之后才会彻底离开。为此,民间将人死之后,过了“头七”再安排入殓下葬。
当然,这属于过去的风俗迷信。抛开封建迷信不说,这其实寄托了人们对逝者的思念和缅怀。
之后,改成了三天,自然和尸体的保存时间有很大的联系。
因为停尸过长时间,遗体就会腐烂变质,发出恶臭。此时,再入殓下葬,就会让事情变得极为棘手,周围的人也会跟着遭罪。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就是一个极其典型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一生干了许多轰轰烈烈的事情,什么修长城、统一文字、度量衡、田亩制、货币、车同轨、焚书坑儒等等,即便是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路上,也是干得轰轰烈烈的。不过,遗憾的是,直到他死了,也没能探索出长生不老药。
而且,秦始皇的死,还极其“不体面”。
秦始皇去世是在夏天,且不是死在宫中,而其中的阴谋论这里就不细说了。当时赵高、胡亥和李斯三人,封锁了秦始皇病逝的消息。
由于天气热,人死后不久,尸体就开始腐烂了,散发着难闻的臭味。为了将他的尸体运送回皇宫,又避免让旁人发现异常,人们想到了在车上装鲍鱼,用鲍鱼的臭味,来掩盖尸体散发的臭味。
正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不过,尽管如此,还是难以掩盖其恶臭味,所以人死后应该要尽快安葬。
我国北方有“夏不过三,冬不过七”的说法,也就是说夏季不能超过3天,冬天不能超过7天。在南方地区,则有“春三,夏一,秋五,冬七”的说法讲究,即春节停尸时间最长不过3天,夏季只有1天就必须入殓,秋季可以有5天,冬季最长,可以延长到1周7天。
再者,人死后,停尸三天,预留给亲人朋友和逝去的亲人道别、哀悼的时间,基本合适。
所以,人死后停尸3天看似迷幻诡异,其实是有一定的现实道理的。
当然,历史上那些帝皇以及有钱大户人家,被停尸几个月、半年甚至是数年之久才下葬,属于特殊个例。
比如中国历史上过惯奢靡生活的慈禧,死后被停尸了一年才被下葬。
究其原因,其一是实力雄厚,可以在防腐上能达到高标准水平,其二是有钱人讲究多,强调所谓的黄道吉日;其三,陵墓庞大奢华,修建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等等。
03 什么是“头七”?
民间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所以在祭祀时以“七天”作为计算单位。从人死后开始算,每间隔七天就需要祭奠一次,叫做“做七”,而最早的前7天,则被称为“头七”。
民间认为,逝者的魂魄会在“头七”返家探亲,家里人应该在魂魄回来之时,给逝者的灵魂准备好饭菜,以让魂魄回到家看到家人,走后能惦记家人,以便于他日后还能投胎做人。
民间有“三魂七魄”的说法,认为人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
此外,还有说法认为,逝者死后,从去世日开始算起的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
也正是如此,传统的丧葬习俗中,包括了“烧七”的习俗讲究,即每隔七天作为一个祭日,共49天。在烧七的时候,逝者的家门口大门前需要挂白纸灯笼,以此表示家有要守孝。头七在家里设灵牌,祭拜,其余的六七,都要到逝者的坟地里烧纸钱。
参考资料:《英雄时代强盛的秦汉帝国》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为什么人死后不立即下葬,而是要停留三天再下葬,有什么讲究?
停尸三天可不全是迷信,否则后果很严重,盖黄纸的作用更大,都有科学根据!
从古至今,有很多地区人死后都不能及时下葬,需要在家里面停尸三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既然人都已经死了,干嘛还要在家里面停三天,如果遇上天气炎热的时候,都快有异味了,应该及时的下葬才是准确的做法啊!
其实古人有他们的考虑,这样的做法不完全是迷信,甚至还很有科学道理,看完你就会非常的佩服古人的智慧了!
一开始是过了“头七”才可以下葬
古代的习俗特别多,人类又十分的看重死亡这件事情,就像人们常说的除了生死之外其他都是小事,一开始要过了头七才可以下葬,葬礼也是特别的隆重,家属都要披麻戴孝
很多人都听说过头七,不过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头七,具体指的是什么?其实头七是指人去世的第七天,那个时候,古人认为人死了还有灵魂,第七天的时候就要回家一次,家人还要给他备好一顿饭,然后赶紧躲到被窝里面回避,不能出来,也就是因为这个习俗的存在,所以要停尸七天才能下葬,也就是过了头七
但这些说法都只是传说是迷信的说法,但是一开始是要停尸七天的,为何后来也变成了三天了,其实这跟扁鹊有关,而且还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这种习俗从东周就开始了,相传神医扁鹊有一天来到了虢国,他见到这里的老百姓垂头丧气的,非常的难受,于是经过询问才得知,他们的太子死了,所以个个才会如此哀伤
接着路人告诉他,太子是因为血气不通,血气在体内积累过多,才突然死亡的,扁鹊有着丰富的行医经验,他认为这种状况不一定是真的死了,因为有些人后来又被救活了
因此他让人们带着他赶紧进到了皇宫里面,跟国君说明了情况,而且表示看看他是否还有温度的,如果有的话,还有被救活的可能
经过详细的检查发现太子腹股沟处,真的还有一定的温度,于是他就赶紧拿出针插在了太子的穴位上,这样他的气血就被疏通了,太子就被救活了,在场的人看了特别的吃惊,消息也很快传遍了全国各地
同时,人们也觉得是国君不忍心太子离开,选择了停灵几天,也就是因为这个举动,才让太子被救活了,要是发现死了就及时的下葬了,就会在坟墓里被活活的憋死
所以老百姓得知死去的人,还有可能被救活,于是就纷纷选择停尸七天,但是人们发现,七天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遗体是非常容易腐败的,于是就改成了三天
盖一张黄纸作用更大
在停尸的时候,人们还会选择盖一张黄纸,别小看这张小小的黄纸,其实作用非常大,首先人死了就是阴阳相隔,活着的人也会惧怕死者,尤其是守夜的时候,所以盖上一张黄纸,就看不到她的脸部了,那么也能减轻人们的恐惧之心,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再说当一个人死亡之后,脸色就会变得苍白,他也不想别人看见这副模样,所以要保留最后的体面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用途,就是为了预防假死,因为古代的技术比较落后,又没有仪器来检测一个人的生命体征,要是她陷入假死状态了,通过肉眼是难以分辨出来的
如果在停尸的这三天里,还没有苏醒过的,就会被下葬,到时就酿成惨剧了,所以在他的脸上盖上一张薄薄的黄纸,如果有呼吸就会有湿气把纸打湿,而且纸张的质量特别轻,一呼一吸之间还会把纸吹起来些许,这个时候人们就容易发现了,就能进行及时的救治,避免悲剧的发生,后来演变成了盖白布
所以说停尸三天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古代的时候医疗技术不能跟如今相比,既然难以发现,那么可以通过停尸三天,来防止假死,就算有假死现象,被救过来的概率才会更大,如果人一死就下葬了,那么有没有假死都不知道!
古代社会,没有了呼吸跟心跳就被断定是死亡了,其实真正的死亡,除了以上这两种,还要加上脑死亡,否则就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如果被埋到了地下,假死的人才恢复了意识,那么就彻底的无力回天了,而且他特别的绝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活活闷死,再怎么敲打也无济于事!
悼念和奔丧
除了防止假死之外,还有悼念和奔奔的作用。也是人情感上的一种表现,因为一旦下葬了,就意味着再也见不到了,所以要让亲朋好友来见他最后一面,举行悼念仪式,而且古代社会交通又不发达,一些出门在外的游子,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赶回来,要是连父母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那可是会抱憾终生的
写在最后
所以停尸3天,有防止假死的作用,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只有这样假死的人才有被抢救的可能,除此之外也是一种人文关怀,父母操劳了一生一世,他们去世之后就在家里面供一供,表达亲人的不舍和悼念,也是一种孝心的体现
哪怕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假死,但是停尸三天就有以防万一的作用,再说以前交通、通信都不发达,丧葬习俗又繁琐,需要到时间通知亲戚朋友,他们收到消息了,也需要时间赶来,不像现在一个电话,人家就开着车子,当天就能赶过来了,何况还需要找坟地,找风水先生,买丧葬用品,这些都是需要花费时间的
古人停尸三天也是有作用的,并不完全是迷信,而且如今给死者盖白布,也是从古代演变而来的
不过现在停尸的做法是越来越少见了,大部分地区都是火葬,第二天就会送去火化了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古人停尸三天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你觉得这种丧葬习俗还应该保留吗?
▍为什么人死后不立即下葬,而是要停留三天再下葬,有什么讲究?
看到这个邀请题,我想说一个真实故事。希望这个故事能让一些,因意外落水痛失亲人的人们,能够在悲伤中细心观察落水者几天为盼!
本人是新乡南太行山下平原地带的一个公民。一九七六年夏天的汛期,我姨夫当年是一个公社二街的大队支书。公社为了加快本公社各大队经济的快速发展,通知各大队支书去外公社学习养猪技术。汛期的天气,说下雨雨就会下的又大又急。那天在团队出发前就下过一场大雨,雨停两小时后。公社领导决定让大队干部继续出发学习去。半路在遇到一个山下的公路桥时,桥面上的山水以有三十公分左右了。当时三辆车前面的两辆小车以过桥,第三辆大卡车坐的主要是大队干部。山水涨的很快,这辆车在过桥时被洪水冲下桥。当年那次意外就这样不幸的发生了。那次落水的大队干部差不多都遇难了[流泪]我我姨夫也在其中。那天我姨夫被救出时以是两个多小时的事情,之后的一天就很快装殓囚在了一个山坡上。多年后我姨老了,在给我姨夫换新棺时,子女们发现我姨夫的双手是坐着在抱着他双膝的。这是前十多天在葬送我姐夫后,我姨姐哥又说起让他她们内心纠结至今的事。如果当年我姨夫能在家多停留几天,他的子女们应该就没有,让他她们悔恨终生的心痛之事了
今天说这些对现在病老的人来说,这是没啥用的!
因为现在的医学技术对病人判定是否真死的认定还是很可信的!
前面网友们的回答都很不错!今天我在这里对农村人死后,放三天的风俗,就不多说了!谢谢
▍为什么人死后不立即下葬,而是要停留三天再下葬,有什么讲究?
停尸三天是等远方的客人来祭奠,现实有是亲朋好友来送人亲钱,因为以前送出去的,巴不得收回来。各有打算说不清,因为新冠时期死了,没有停就拉去烧了,鬼也没叫!
▍为什么人死后不立即下葬,而是要停留三天再下葬,有什么讲究?
人又不是鸡狗猫,死后不可能立即下葬,就算是经济条件不好,也要为死者准备一副材。
过去的人死后习惯停尸三天,让亲人们多一点相伴的时间,同时,请老道佬给逝者做一法事,让他脱胎换骨,净身上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六根清净,没有情欲好安生。
现在很多陋习都改掉了,人死了很少停留三天,除非是那些百岁老人,家庭富甲一方的大财主,大老板,才为死者守孝,做三天三夜法事。
在农村大多数地方,人死了过夜不过日,也就是说人今天死,晚上给死者做完法事净身,明天中午十二点前下葬,如果过了时辰,当天就不能出殡了,只能等到第三天才下葬。
几千年来的风俗习惯,下葬死人一定是选择一三五日,不能用二四六,这种做法是有讲究的,那就是一个人死后自己独行的意思,西天路上无人陪伴,所以选择单日。
过去的习俗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也没有一种辩证法,比如,年轻夫妻一方去世,如果是老公先死,老婆折梳,假如是妻子先死,男人折枝,从始各走各的路,互不干扰彼此今后的生活,这些都是很讲究的。
有些人,明知是迷信,但是,现实中没有人敢违背地方的风俗习惯,如果你不按照这样做,今后发生什么事,自己心里就有一道过不去的坎,因此,明知是事不违而人为也没有办法。
殡葬改革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如今人死了大多数都进行火化,不像过去那样,家里有一个老人去世,请几十上百人帮忙,这样不但浪费钱财,也浪费了别人的时间。
现在简化了,人死后打电话给殡仪馆派车来拉去火化就搞掂了,花钱不多,家里也不会哭声一片,乱七八糟,孩子们没有看到棺材,晚上睡觉也不会害怕。
如果是土葬,不但麻烦,复杂,而且很多人都要捱夜,孝子孝孙坐在棺材旁边守灵,一坐就是一晚上,天热蚊子咬,天冷冻手脚,这种事谁经历过谁知道。
在农村,棺材出殡前,做道法的主事会把一张纸贴在大门口,上面写有各个年龄段的人,不能看见出殡,入葬的场景,否则,这两个时间段与自己的年命相冲就不好。
如今人死后停留三天的做法很少有了,大多数都是人死后停留一夜,第二天下葬,所以,有些子女在千里之外工作,明知自己亲人过世,也赶不及回来送终,只能在远方送亲人一程,祝逝者一路走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