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穷不走亲,富不回乡”?
▍怎么理解“穷不走亲,富不回乡”?
关于“穷不走亲,富不回乡”的故事。
这是我舅姥爷家三舅的故事,人生起起伏伏,三舅的经历,非常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我小时候住在胶东农村。那边是山区,农业大机器进不去,所以不管农业现代化实现得多么彻底,在这些地方,有些还是要靠人力来做。
人就那么多力气,一天劳作顶多是十个小时,再多了也受不了。既然农耕条件受限,那么收成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指望种地发家致富,除非地里能长出金元宝来。
特别是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实施,种地的人就越来越少,大家都通过考学出去了。
“穷”,把人逼到了份儿上
舅老爷一辈子“修理地球”,三个儿子子承父业。
后来因为穷,大舅去外地打工,却因为事故伤了腿,成了残疾。
二舅混得不错,靠着养蝎子挣了点儿钱,从村里搬到了镇上,基本上也就很少回家了。
三舅原本也打算去打工,但守着受伤的大哥和年迈的父亲,心里不落忍的就这么一走了之。耽误了几年,干脆就决定哪儿也不去了。家里还有几亩果园,种点果子,养活一家人。
三舅那年二十几岁,还没有结婚,年少气盛的,买了几本果树栽培的书就开始侍弄几棵苗子。
原本家里还有点积蓄,加上原本打算给三舅结婚的钱,都被三舅拿去种果树了。听说他还花大价钱买了几棵进口的苗子,想通过嫁接,增产增量,提高果树的抗病害能力。那个时候进口苗子挺贵的,当时镇上的人听了,还专门有农业报纸下来采访他,愿意给他提供无偿的技术咨询。
可是老天就是个爱作弄人的,那几年刮风下雨阴晴不定,河水暴涨,还闹了一年蝗虫。那一年灾害不大,但三舅说走在地里,一网子下去就够炸半盘的,也算是比较严重的了。
一连三年,地里什么也没结出来。三舅不光把继续折腾的精光,还开始借债。
年轻人爱钻牛角尖,但自己穷得都快吃不上了,还痴迷研究果树种植,在周围人看来就是癫了。
三舅后来说,那几年真的不敢走亲戚。
一走亲戚,没聊几句,大家就开始笑话。
“三进啊,今年过年没包几个包子给你爹啊?”
“三进啊,你小子真行,把娶媳妇的钱都拿来种果树,树结果子,果子里还能蹦出个大姑娘?”
“别瞎说,就许有田螺姑娘,人家三进就不能种出个苹果姑娘?”
“苹果姑娘不好说,倭瓜成精有可能。”
“哈哈哈!”
......
笑话,挖苦,那几年是走亲访友时,三舅最常遇上的事情。
更有甚得,闭门不出,怕三舅是去借钱的。
三舅说,明明是没钱,却像有病似的,大家躲得远远的,生怕传染。
所以说,穷人逛亲戚家,一怕人家瞧不起,二怕人家嫌弃,三怕人家讽刺挖苦。
也不是说对方有多坏,趋利避害乃人之常情,不是罪过。
“穷不走亲”,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命运这个事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老天爷怜悯三舅的执着,竟然真的开了眼。
富不回乡
三舅的时来运转,真得从三舅妈说起。
三舅的洋苗子连续买了三年,却都没养活过。这事儿很快就被一个农业研究所的实习生知道了。说正好自己也在研究这种进口苗子,缺少实验数据,就找到了三舅。
那是一个硕士生,二十几岁的大姑娘,家是城里的,长得好看,一笑起来两个酒窝。
一个城里姑娘,到了农村不嫌茅房脏,也不嫌洗澡不方便,一头扎进三舅的果园,又是记笔记又是搭设备,挖土检测,采样研究,一样也没落下。
姑娘一股子痴儿劲儿,和三舅有的一拼。
两个人一个有头脑,一个肯吃苦。又是青年男女,在一起的时间一长,难免就会互生爱慕之心。
三舅说那年他就盼着下雨,一下雨,那姑娘就回不了镇上,在农家凑合一宿,三舅就高兴得整晚睡不着觉。
反正两个人就好上了。
这一下子,三舅研究果树的劲头就更大了。
这么好的姑娘陪着自己,又有知识和文化,焉有不成功的道理?
终于,第三年,那洋苗子和当地果树嫁接成功,开始开花坐果。
不少人慕名而来,学习参观,买苗子。三舅从没想过,原本想卖果子的,如今却峰回路转卖起了苗子,很快富了起来。
好事成双,姑娘在那年麦子抽穗时,成了我三舅妈。
三舅也是很有头脑的,再加上有个养殖蝎子的二哥从旁指点,很快就办起了果苗基地,就卖果苗。
那种果子在这边很快流行起来,因为产量高,价格高,还能出口,不少农民开始种,甚至还出现了种植基地。
不过他们干得再大,苗子也只能从三舅这里买。
婚后当年,舅妈怀孕,因为镇上的医疗条件更好,也为了能让果苗生意更好做,三舅带着老爹和大哥,搬到了镇上。
说来也奇怪,三舅这一搬,一开始一年还回去几趟,后来变成一年两趟,一趟。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已经不再回乡了。
我问三舅为啥呢?
三舅说,还是那些亲戚,那些人。他们说的话变了,你却听得更烦了。
邻居说:三进啊,你爹旧房子是不是不要了,要不便宜卖给我们吧,反正你们住城里。
发小说:进啊,我爹病了,肺癌。你记不记得,他以前烧红薯总是有我的就有你的?
村里的小学校长说:你也是咱们校友,你看是不是把操场塑胶跑道的事儿给解决一下?
村长说:你回来得正好,村东的那条水泥路该修了。
......
这些事情,你办了一样,就要全办了。
可你若一样不办,你就是为富不仁。
三舅苦笑,当年一个个挖苦讽刺我,没人拉我一把,如今却一个个成了讨债鬼,我欠你们谁的?!
与其被扣上各种帽子,不如干脆不回去了,干净!
“穷不走亲,富不回乡”
其实不仅三舅,你看看身边的人。
同学聚会上缺席的,很多是混得不好的,还有就是混得特别不好的。
小人得志,刚浮起来一点点就像公鸡一样翘尾巴的,一般是聚会的组织者。
带着一张洋洋得意的脸,摇晃着酒杯,拈高踩低。
穷人不走亲戚,是不想看别人的嘴脸。
富人不回乡,是不想惹上各种各样的事儿。
无关善恶,仅仅是趋利避害而已。
▍怎么理解“穷不走亲,富不回乡”?
这句话其实是把两句话混到一起说了。
前半句完整的是“穷不走亲,富不串邻”。原话是“人穷不走亲 富不串邻门”,因为“贫串亲,易遭白眼;富串邻,易诬奸犯 。”,穷了连亲戚都不会有走动(就是疏远的意思),人穷困潦倒的时候,就别想到亲戚家去去拿什么好处了,容易遭白眼!富了连邻居家都不敢串门,怕遭到连累(就是冷漠的意思)!出自于《增广贤文》:“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有钱道真语 无钱语不真 不信且看席中酒 杯杯先劝有钱人,人穷不走亲,富不串邻门,门前放根讨饭棍,亲戚故友不上门。 世上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路行人。 有钱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曽见一人。 胜者为王败者寇,只重衣冠不重人。”这些都是金钱社会人际关系的真实写照。形容世态炎凉,很多人都嫌贫爱富!
后半句富不回乡的原话其实是“富贵不归故乡”,出自于项羽。霸王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可因为思念家乡,项羽急于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意思是说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其实说的项羽感觉到功成名就,急于衣锦还乡,意欲回乡炫耀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说是被胜利冲昏头脑。
两句话连在一起主要突出的前半句,然后做了引申,意思的人穷了就不要走亲戚了,会被人瞧不起,遭白眼,亲戚以为就是来借钱攀亲找麻烦的;相应的富不还乡跟前半句意思刚好对照,意思的富了就别回故乡了,怕那些穷亲戚借钱找麻烦。
穷之与富人本身没有差距,只不过穷人与富人从习惯,心态,行为,目标,胆略,办事方式等发生了差别,造成贫富差距。穷人不愿意走亲戚,有以下几点:
1、穷人之所以穷因为他思想上没有宏才大略,老想我就是穷,本来是这样的,没法改变。思维峡隘,不开阔,考虑问题,没创意。富人思想就不一样,我要有钱,要想办法挣钱,要成为让人敬仰的人。思维上无比开朗,无拘无束,天马行空且有可行。
2、穷人和富人行为习惯不一样,穷人平时会在业余时开看电视,玩游戏,消耗时光。富人会在玩的时候带着合同与计划。
3、穷人总是胆下怕事,拘束不前,见事就推,富人总胆大揽事,有事就揽,有责任与担当。
4、穷人总是怕与比自己强的人在一起,自认为低人一等,富人总是找比自已强的人学习与交流,探索更大的商机与发展途经。
其实换一个角度理解: 穷的时候,应该是努力奋斗,经营好自己的时期,并不适合走动。 而且去了亲属之处会不自觉带给他们压力,就算有的亲属是极力帮助的,也会给自身带来压力。所以不如静处。 富的时候也一样,你富有了,亲属们难免会想让你分享或帮助一些困难,或者一些亲属自身感到自卑的压力见你的心情也不好。 所以为了避免区分,最好还是平等的时候去走动拜访,或者穷和富都不要表露。
总之,穷人之所以穷要从根本转变观点,走亲戚未尝不是好事情,有富人还可帮一帮呢!
▍怎么理解“穷不走亲,富不回乡”?
父亲为了筹集学费,去二叔家借钱,二叔拿出50元扔给了父亲,父亲扶着门站了起来,摇了摇头去了三叔家,三叔更是直接躲起来不见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衣锦还乡才真正看清“穷不走亲,富不还乡”。
我从小的记忆就是一个字“穷”,我子妹三人,两个哥哥。
父亲年轻时经常喝酒不正干,偶尔会打点零工,但挣得钱大部分都用来喝酒,母亲靠着3亩薄地,勉强维持一家人生活。
二哥和大哥的衣服是亲戚家孩子穿小的,我的衣服是哥哥们穿小的,我穿完以后,几乎就可以撕了当抹布。
因为那时小对穿什么衣服还没太大感觉,最大感觉就是“饿”“馋”,有一次邻居小妹,吃一串糖葫芦,我在一旁看着,眼看还剩两个突然不小心掉到地上,沾满了泥土,她用脚踢了一下就走了,我四下看着没有人,偷偷的捡起来放在口袋,回到家用水洗了洗,放在嘴里含了一下午。
周围的邻居和我家亲戚,基本上都拿我家当笑话,又穷又破男主人还是酒鬼,可以说没人看的起我们。
当时我已经10岁了,也会在意别人的冷言冷语,村里有结婚的,一般只要一个“姓”氏,都会去喝喜酒,关系不近的也要随礼50元。
我妈带着我们子妹三人去喝喜酒,走到时已经没有位置了,我们站在边上,棚子里已经开始上菜了,我们等着主家招呼或是搬几个凳子来,可是主家进来出去,好几次,像是没看见似的。
这时村里的会计也赶到,主家忙走出来笑脸相迎,从屋里拿出凳子,请他坐下。
我看见母亲的脸一会红一会白,但是看着我们三人渴望的眼神,她心一横跑到家里拿来三个凳子,让我们挤在饭桌旁。
吃完饭,有的人已经开始打包剩菜,我妈去后厨要袋子,后厨说:没有了。可是在我们后面的人却从后厨拿来一大把袋子。
回到家我不高兴的问母亲:咱随的礼和别人一样多,为什么他们对咱家这样呢?
母亲红着眼眶说:都怪你爹不挣钱,穷人谁都瞧不起。
不止村里人看不起我家,就连二叔三叔也是如此。
父亲兄弟三人,二叔、三叔和我家隔一条街,很少有往来,二叔在城里修自行车,生意不错,生活条件比较好。
记得有一次,大哥去二叔家找堂弟去玩,到了中午,婶子做好了饭,有炒肉丝、白米饭,闻着饭香,大哥不想走了,就站在门口,婶子大声说:文杰,回家去,一会你妈该找不到你了。这有几个馒头,你拿回家吃吧,大哥抱着3个馒头回来,母亲一闻,都已经馊了,扔给狗吃了。
三叔家是卖水果,以前三叔没结婚时,还会时不时的给我们拿点品相不好的水果吃,但是结婚后,很难在吃上水果。每次去三叔家,三婶就冷着脸说:来干嘛,又来吃水果,没有烂的,回家吧。也许在她心里我们只配吃烂掉的水果。
虽然当时都说我们是小孩,但是自尊心也已经很强了,我转头就走,心里暗暗发誓,以后绝不进你家门。
我妈听说后,给我们三人开了个会:以后不管在谁家玩,人家吃饭时,必须回家。不要吃人家东西,不然见一次打一次。
从那以后,我们三人很少去叔家玩,离这么近一年也见不上一次面。每次在路上遇见堂弟堂姐,他们都高傲的抬着头,视我们为空气,我心里也拧着劲:我才不稀罕理你们呢,就因为我家穷,我们就要遭受这待遇吗?你们等着,我一定要出人头地。
大哥初中上完,就去打工了,母亲身上的负担也小了点,我和二哥学习比较好,因为我比二哥小一岁,二哥上学晚一年,所以我们是一年考上大学,本来是一件大喜事,可是学费却成了我家最大的难题。
我以前很恨父亲,他没有承担起一个父亲、丈夫该有的责任,让我们从小饱受冷落。我经常想,为什么他会是我的父亲,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是他女儿。
随着时间流逝,父亲也不这么能喝酒了,开始找活挣钱了,并且开始关心起我们来,但我依然很恨他。
我很纠结到底上还是不上,让我放弃这么多年的希望,我不甘心;可看着母亲为难的样子,又于心不忍。
晚饭时我强忍着泪水说:我不上了,让二哥上吧。二哥愣了一下说:不,你上,我和大哥供你读书,你一个女孩子,哪有力气可卖,就这样争过来争过去。
这时父亲拍了一下桌子:眼里还有老子吗,上,都上,我砸锅卖铁也要让你俩走出去。
从来没见父亲说过这么有责任的话,这一刻,我倒觉得他和别人的父亲一样了。我再也憋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整个夏天我们家开始筹学费,邻居看见我们像看见瘟神一样避之不及,唯恐给他们借钱。
父亲提了30个鸡蛋去二叔家,想借2000元,二叔就忙里忙外的和二婶做饭,父亲很茫然的蹲在门口,直到二叔把饭菜摆在桌子上,父亲才鼓气勇气说出来,二叔说:你以为我是财主呢,我也就修个自行车,哪有这么多钱,你去问问老三,他卖水果可不少挣钱,我这有50元钱,你拿着买点酒喝吧。
父亲蹲的太久,腿都麻了,他站起来摇摇头,走了。
二叔假模假样的说:饭都做好了,吃点再走吧。二婶提了一下:少管闲事。
来到三叔家,三叔直接躲在屋里不出来,三婶说: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一来就是要借钱,你三弟不在家,等他回来,你给他说吧。说罢转身回屋了。
后来听说三叔朋友盖房子,三叔借给了他一万块钱。
回到家后,父亲就回屋睡觉了,第二天一早,我们起床后,母亲说你父亲去外地打工去了。
一直到开学前一天,父亲终于回来了,带回来3000元钱,可他已经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皮肤黝黑,满脸胡渣,瘦了十几斤。我觉得我也不是那么恨他了。
加上大哥寄来的钱,还有卖粮食的钱,终于攒够了路费和学费,于是我和二哥踏上了大学的路。
在大学里,我们勤工俭学,大二就已经不用家里的钱了,大四毕业后还小存了一笔钱,我继续读硕士,二哥已经找到一家企业开始上班,月薪一万多。
这年,我和二哥决定不打工了,回家过个团圆年,我给母亲买了一件红色毛领羽绒服,给父亲买了一件皮夹克,而且还买了一部手机方便联系。二哥就买了好多补品,好多吃的。
回到家后,我让母亲穿上试试,母亲摸着衣服,泪花在眼眶里打转,我又拿出手机说:以后,你们想我和二哥了,就打电话。
父亲洗干净手,拿着手机,像拿着圣旨一样小心翼翼。
除夕夜那天,母亲激动的跑回家对我说:刚才遇见你二婶和三叔了,说晚上来咱家过除夕,说这么多年没见你想你了,还想你二哥了。
我撇了撇嘴:想我,不会搞错了吧。
“再怎么说,他们也是一家人,过年一起热闹热闹,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和他们一起吃过饭”,说完母亲赶紧去准备饭菜了。
吃饭时,二叔说:小玲从小就聪明,我就知道一定能成才,我从小最疼她了,以后有了本事可一定帮帮你弟弟妹妹啊……。
我不明白,他们真的不记得以前的事了吗?我那时虽小,可是我却记得一清二楚。这迟来的亲情,我该怎么接受呢?
“穷不走亲,富不回乡”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人穷了就不要走亲戚,会被人瞧不起,受冷落,亲戚会以为是来借钱的,心生反感。
富不回乡和穷不走亲刚好相对照,当你富贵时会有穷亲戚或找你帮忙的人络绎不绝,对于他们的请求,弄的自己左右为难,所以富不还乡。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话也到出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所以当一个人贫穷时,不要走亲戚,更不要去乞求他们的怜悯,只会让人当做笑话。
不如自己争口气,振作起来,让别人另眼相看。人穷不要紧,重要的是有骨气,努力改变现状。
▍怎么理解“穷不走亲,富不回乡”?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1976年父亲早逝,40岁的母亲带着4个孩子在农村,无亲无靠,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有时候就连盐都买不起,有一次家里没盐了,母亲不好意思去别人家里借,只好让6岁的女儿拿了一个小碗去自己的亲叔叔家借一点盐。
当我进到叔叔家时,婶婶刚进家门,奶奶在做饭。我也知道奶奶在家里不做主,就问婶婶说家里没盐了,妈妈让借一点盐。
婶婶那时在村里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是党员,在村里的党支部,还是村里学校的老师。
听说我要借盐,脸上那种看不起人的神情,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她看着我说:“你妈也是,家里盐都吃不起还赖在这个破家硬撑”。
然后接过我的碗,走到她家的咸菜缸跟前滔了半碗腌咸菜的汤递给我说:“我家今天没买盐,告诉你妈用点这个凑合得了”!
我那时虽然还不怎么懂事,但别人的脸色还是看的出,可又怕拿不回盐妈妈做不了饭,只好端着那半碗咸菜汤回家。
回到家,知道婶婶说的话不是什么好话,没敢和妈妈说。妈妈接过我手里的碗,脸色一下子变得好难看。
她没有说话,接过碗走到院子一角的粪坑边把碗里的东西倒在了粪坑里。
之后一句话也没说,坐到灶火跟前烧火,锅里是玉米面和高粱面合到一起的贴饼子。我清楚的看到妈妈一边烧火一边擦着眼睛。
那时候是生产队时期,父亲是家里的老大,最早结婚被分家单过,那时也没有计划生育,父母生了四个孩子。
而叔叔在公社(现在的乡镇)的一家砖瓦厂里当会计,婶婶在村里教学,家里有一个儿子,奶奶一直跟叔叔一家住,帮他们照顾堂弟。
叔叔家的生活,当时在全村都数得上最好,堂弟吃的东西都是我们没见过的。
而我们家里孩子多,父亲去世后家里又失去了一个劳动力,靠妈妈一个女人要和男劳动力干一样的活,才能挣到一个全工分。(10分算一个全工)
而其他的妇女干的活稍微轻一点,但只能挣到8分。妈妈是全生产队的妇女中干活最重,挣工分最多的一个人。
即使这样,我家每年都要欠生产队里的钱粮。我大姐17岁时回到生产队劳动,只能挣5个工分。
家里的日子不好过,但我妈都是咬牙硬挺,有时为了孩子实在挺不过去还要去借钱。
那一年我哥上高中要交学费,那时候也就几块钱,可我家里就是拿不出来。
周一上学必须要交了,已经拖了两周了,哥哥很懂事,他知道家里的情况, 前一天就小声的给妈妈说了 。
妈妈没有说话,晚上出去后直到很晚都没回来,我和哥哥姐姐不放心就在家门口等。
也不知道几点了,村里的一个老人我们喊他二大爷,在我家门前过,看到我们在冷风里缩在墙角。
二大爷问怎么不回家?我姐说妈妈出去了没回来,我们等妈妈。二大爷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就问家里是不是有什么事?
我哥说明天要交学费,家里没钱,明天再交不上老师会不让上学的。二大爷知道我妈是去借钱了。
他跟我哥说:“明天如果还交不上学费,你到我家来一趟。
我们等了很久我妈才回来,我看到妈妈的眼睛分明是哭过的样子,我的心里一抽抽的疼!
我们走进院里时,我姐说我哥,咱不上学好吗?咱家没有依靠,妈妈太难了!
妈妈什么也没说,第一次自己先睡下了。我们都明白,妈妈不知跑了多少家都没有借到钱。
那时候,几乎家家都有好几个孩子,交学费也都是同一个时候,家里能拿的出钱的,就是有数的那几家。
当时,我们不知道妈妈经历怎样的磨难,赔了多少笑脸,但最终只借到两块钱。妈妈的心里有多少的委屈,都不能对孩子诉说,只能自己跑到无人的地方偷偷的哭了一场!
不管妈妈多么的为难,可事情并没有解决 ,第二天哥哥还等钱交学费,第二天一大早, 妈妈起床告诉哥哥 ,让他告诉老师下午交。
然后告诉我们,他要去姥姥家一趟 ,哥哥想起昨天晚上二大爷说的话, 就告诉妈妈不用去姥姥家了,那么远,去姥姥家如果还借不到不是白跑了吗。
妈妈说昨天晚上他已经去到二大爷家里了, 只是走到门口始终没有进去 ,因为二大爷是一个人住,也就是说,二大爷是一个光棍 。
而我们的爸爸又去世了,我妈是一个寡妇, 有道是,“寡妇门前是非多 ”。我妈是怕人说闲话 ,才没有进二大爷家的门儿 。
二大爷一辈子没结过婚,是生产队的饲养员 ,一个人挣双工分 也是村里有数的几个家里有富余钱的 。
昨天晚上二大爷说让我哥去他家里一趟 ,并没有说让我妈去, 可能也是考虑到这一点, 毕竟农村人说闲话的比较多 。
我哥第二天终于交上了学费 ,可是学费也不是只交一次 ,我哥在高二时还是辍学了, 然后,不到16岁的他被我妈送去当兵了 。
后来我们都长大后了, 妈妈告诉我,那天晚上她在全村跑了十七八家,最后只借到两块钱 。
有的人家我妈妈从来没有串过门,她一进到人家里,人家就知道她肯定是来借钱或者借东西的 。有的立刻就把话说明 ,有的把自己家说的比我们家还要穷 。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 她还是走进了最不愿意去的 ,也是我们家里最亲的,最近的人我亲叔叔的家。
我叔叔一个月挣十几块钱, 家里记着工分儿, 婶婶也记着工分儿,每个月有五块钱的补助 。
那时候这样的条件,在全村也找不到第二户 , 我妈妈,我叔叔的亲嫂子 ,张嘴给他借五块钱给他的亲侄子交学费, 愣是一分钱没有借到 。
我妈说,她在叔叔家出来 ,跑到村外我父亲的坟上哭了一大场。
最穷的时候 ,我们家一天吃过一顿饭 ,没盐的时候真的是用腌咸菜缸里的咸汤,泡玉米面饼子 。
在部队我哥当了汽车兵, 复员后,被分配到市里一家运输公司开货车。我姐也在镇上的一家工厂工作, 我们家的条件慢慢好了 。
都说马瘦毛长,人穷志短 !自从那次借钱以后, 妈妈说你们的父亲不在了 ,从此咱们在村儿里没有任何亲人,以后都记住:“饿死不弯腰, 穷死不借钱” !
几十年过去了,这句话被我们兄妹四人牢牢的记在心里 ,以慰母亲之心!
▍怎么理解“穷不走亲,富不回乡”?
无意中看到了这个问题,哎呀我这脑袋,非得发作一次!
穷不走亲,富不回乡,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字面意思:就是说如果家里穷就不要去走亲了,如果家里富裕就不要回家乡了,这好像非常奇怪哎!
我既然穷,我更应该多走亲啊,钱没有,亲再没有,这日子怎么混?我富裕了,我最先想到的是回老家炫耀一番,不然跟锦衣夜行有啥区别?
这就是我本来以为的意思,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我这样想是错误的,为啥呢?请往下看!
这句话其实是出自明代的儿童启蒙书《增广贤文》“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这本书我感觉有点过于残酷,过于现实,不适合儿童去读,它主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就是金钱至上观,倒是合了现在很多人的心理,等人长大了,经历了这些世态炎凉,倒是需要读一读。
他不仅仅抨击这种亲情和邻居情,还有友情只是一句谎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而且社会地位由金钱决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法律和正义为金钱所操纵,“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世故导致人心叵测,“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恶难辩,“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当然里面也有很多其他的名言名句,比如“水至清则无鱼”、“打人不打脸”等等
现在看起来貌似非常有道理,甚至很多人看来就是至理名言,但是我觉得如果社会上的人都去学习这本书上写的东西,按照书上写的这样去做,去宣传,反而让这种本来要抨击的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我们自己都在这样做……
跑题了,再回来“穷不走亲,富不回乡”上,它可能想表达的意思是说,自己家里穷了,非常不受人待见,你去走亲,亲戚爱答不理,甚至非常嫌弃,为了面子着想还是不要去走亲了,省的造成自尊心受到伤害。
而富不回乡呢,倒是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发生的几件事,那时候村里比较穷,我家承包了鱼塘,两年后确实赚了一点钱,平时喝酒吃饭可能也表现的有点优越感!结果没想到,某一天去鱼塘一看,鱼全死了,一检验,被人投毒了,还是剧毒敌敌畏。
有时候哪家富裕了回老家,很多人来借钱,不借给晚上往你家院子里仍砖头!想想大衣哥的事例吧,就因为自己出名了,结果很多人来借钱,最后不光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自己在村里的名声也臭了!所以,富裕了,就不要回老家了,除非你非常有实力,跟刘强东一样,挨家送钱,说不定还有人针对人口多少应该多分少分而跟他生气呢!
这本是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而且因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看到了其他的人受到了这种待遇,而担心自己也会这样,于是就采取了书中写的策略。
但是我杨角风还是要抨击一下,虽然说的很有道理,但我仍然相信人心本善。
我家里穷了,我更需要亲情,即使你给我白眼,我仍然要走亲,除非你关门不让我进!我富裕了,我仍然要回乡,即使有很多乡亲们向我借钱,甚至有些小伙伴嫉妒而发坏,这些都可以理解,毕竟生我养我的土地,能帮一下就帮,只管自己做,不用去管别人怎么骂。
这只是大富,小富咋办呢?
这个问题第一次让回答过几百个问题的小编杨角风陷入了沉思……
我叫杨角风,喜欢就关注吧!
------------------
推荐阅读:
上一篇:现在的白酒绵竹大曲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