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称的真人与圣人有什么区别?
▍古代所称的真人与圣人有什么区别?
真人修身,圣人治世
▍古代所称的真人与圣人有什么区别?
道德经只提圣人,和不尚贤,和善摄生者,没提到真人吧?把王称为圣人,与真人是不同的。善摄生者可能就是真人了。
▍古代所称的真人与圣人有什么区别?
远古时代,人类还是原始状态。没有共同语言,又没有文化的传承。基本上与动物相似,只靠眼神动作举止进行交流。
到了上古时期,人类有了简单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始创造了象形文字,把看见的万象都刻画出来。逐渐有了文化之初,人类开始走向了文明的发展。
从动物能够至人,许多智慧者都有了先见之明。先贤发明了做人的道理,后人都访道修真学习文化知识。通过道家的理论概念,就是为了做个真正的人!
自从有了上古文明,后来者皆是效仿道家文化。道家用阴阳理论概念观察事物,却以伏羲易经八卦为先天之根基。从此产生了道家文化理论,做人要以道德观念为标准。
修道之人遍布各地,尤其是做了山人大隐于世。寻道者遍访世上高人,为学法术能够长寿为仙。历代统治者以道为圣,从此崇拜神仙之道。
人类从无知到有识,而体现了先贤的聪明智慧。从动物至人又做了真人,得道成仙之路开始成神。以道家文化为基础,古时王道就成了大圣。
春秋时诸子百家,老子与孔子同时问世。两位学者各有己见,却以千秋万代而闻名于世。大贤者皆深知做人的道理,以道家文化之基各自创造了名著。
秦始统一华夏,开始弃道为政做了皇帝。从上古文明发展到了华夏文明,人类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到了汉朝儒家思想取而代之,从此要求克己复礼。在周礼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些礼仪观念,也完善了为人处事做人之道。
真者为圣之基,圣者以道之用。真人是成仙之路,修行者而大隐于市。是圣人的为人之道,已经超越了凡俗之人。真人大夫之用,大用为圣。
今有俗人,做人做事还在初始状态!忘记礼仪廉耻,如同衣冠禽兽之类!已经没有了做人之道德。就像动物世界,在无形中无故的伤害性命。完全让其失去了人性的善良,已经没有了做人的道德标准。何为能够做人?那就是做个真正的人。
▍古代所称的真人与圣人有什么区别?
道家是讲求真至圣贤四种境界的,这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的记载,当然各种宗教流派所追求的东西是不同的,对于此四种境界大成者也有不同的态度和观念。
真人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上古时候的真人,可以把握天地阴阳的规律,吸收日月精华,可以守持自己的精神魂魄,身体机能达到最高的契合和机能,所以真人可以与天地共存,自身顺应天地的千变万化,这是真人的大道。
《黄帝内经》要逐字逐句的去理解领悟,在这里也只是翻译一个大白话的意思,仅供参考说明一下。我们从黄帝对“真人”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真人的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顺应天道。简单来说,在这类大能的眼中,天大地大,顺其自然,追去自身与天道阴阳最大的契合,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在这里根本没有“人类社会”的影子。
说白了,真人是真正的出世之人,不以己悲不以物喜,除去自己所追求的道之外,其他都入不得眼。
至人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关于至人,我们平时提到的比较少。来看看黄帝是如何描述至人的:中古时期,有至人,大道所成,可以与阴阳相和,又能顺应四时天地变化,远离俗世,精神集中充沛,可以自由游弋于天地之间,视听来自各处的声音和景色,这些也是长寿而且非常强悍的人,也是归于真人的行列。
我们从黄帝的描述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出,真人、至人是非常想象的,他们都是可以与天道自然共生共长的人,让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窥破天机”“超脱凡俗”,和现在意义上的“神仙”极为相近。
从道家的角度而言,有很多人被称为真人,比如孙思邈孙真人,丘处机丘真人……有人可能就说了,就像刚才举例的这两位,若是按真至圣贤的说法算起来岂不是比孔子高多了,但是这两位与孔子比起来,说是乡村野夫也不为过啊,而且这些人完全不能提携天地,运筹阴阳,视听千里之外!其实这种说法是不错的,因为我们现在大多是按照“孔孟”的标准来衡量,这就跟足球委员会来评定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一样,没什么参考性。
道家在很多方面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修道修真不一定是世俗标准里“功成名就”,说到这里推荐大家看一下《雪中悍刀行》——也不知道这小说拍成电视剧了没有,在这本书中提到很多成圣大成的人,有习武称道,有修佛大成,也有读书成圣……各式各样,这是小说,但是我觉得这和道家的“修道大成”不谋而合,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会成为圣贤,成为圣贤者不见得能玩的了王者荣耀。这就是“道不同”,不能以篇而论,但是大道至简,大道所成,总有相似性的。
之上我们说的是“真至”,超然的存在,现在我们说说“圣贤”。
圣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圣人是什么人呢,我们看看黄帝是怎么说的。懂得事物变化的道理,让自己很好的适用并生活在这俗世浮沉中。修身养性,让自己的行为符合世间规则,看得懂世间繁华富贵,懂得享受,懂得世俗人心,于外不会被事情困扰,于内心思清明,悠然自得,不劳形伤神,精气和神魄正固,圣人也是长命百岁的。
贤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孔子为圣人,他之下还有七十二贤人,个个才华了得。贤人也是懂得天地规律的重要性的,他们钻研日月星辰的变化,尽量平衡阴阳,顺应四时变化,追求上古真人的“大道”,圣人也是健康长寿的,但是生命有时尽,不会到达前三者的境界的。
至此,圣贤也大概做了简介,与前面的“真至”很典型的有点是,这后两者很明显是世俗中人,懂得天时地利,关键是懂得“人和”,他们窥破一些天地之道,并将此运用到人类社会中。比之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圣贤是高大神圣的,这种地位并非是圣贤脱俗,正好相反,圣贤是最懂世俗的人,他们的目的在于眼前的芸芸众生,而不是那些玄而又玄的天道,这也是为什么真至之人一般不被大多数人知道了解,而圣贤却是常伴嘴边的,因为最求不同,目标不同。
个人感觉现在追求自然天道的人越来越少,浮华社会,大家眼中能看到的只有物质和需求。反之,我们离不开圣贤的开蒙启发,只有如此才能做好一个“人”的本分,在这里看来,“真至”的追求显得是多么不切实际,不务实,甚至经常和一个词出现,叫做“迷信”。
希望在我们越来越会做人,越来越懂人类规则,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之后,尝试着返璞归真一下,去追求一下真正的、内心的需求和修炼。
▍古代所称的真人与圣人有什么区别?
庄子依据天地之间人格的崇高到渺小的程度,将人分为四个等级:真人、至人、神人、圣人。我们常常听说达摩真人、张三丰张真人、慧能真人、重阳真人、丘处机丘真人等等。那么,什么是真人呢?《庄子》在其《大宗师》这一篇里说:“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什么意思呢?就是天与人不相抵触,天人合一,这样的人是真人。这里的天,各派有不同的说法,张三丰的天是太极,张三丰之所以是真人,就是张三丰与太极合一了。达摩和慧能的天,是真如,达摩和慧能之所以是真人,就是因为他们学习真如的各种特性,模仿无分别、无相等,达到人与真如合一了,注意禅宗不是佛教,是道家哲学的分支。佛教见性修的是大乘三十七道品,禅宗追求的是人天合一。而丘处机的天,是天理,就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真理。真人作为庄子眼里最低品级的人格,那么,比真人高一个级别的是什么人呢?《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真人达到天人合一之后,通过提升自己的品行,一心一意地与天合一,两忘而化其道,没有好恶之分,就是慧能说的“不思善,不思恶”,达到忘我的境界,这个时候就是至人。所以王国维追求的诗词最高境界,是无我之境,就是至人的境界。比至人高一个级别的是神人。神人无功,就是说,神人已经达到无为的境地,不需要做功,而一切自然能够获得,可以神通广大了。比神人高一个级别的是圣人。圣人的境界更高,圣人无名。这里的名,就是语言和指称的意思,圣人已经达到与道完全合而为一的境界,那里离言离相,是大道的混沌境界。所以我们常见有真人,却几乎很少见到真人以上境界的人,因为真人以上几乎都是传说,不过是庄子的想象而已。况且天人合一,也不过是一种狂想,人和天,在尺寸上都不可能合一。
------------------
推荐阅读:
你给父母办寿宴,千万别收礼金,因为别人赴宴已给你面子。怎么看?
上一篇:水稻二化螟发作怎么办?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