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八国联军区区上万人,就打败了百万清军?
▍为什么八国联军区区上万人,就打败了百万清军?
八国联军登陆总兵力大约两万,清军总兵力确实有百万,但参战的部队为僧格林心所帅的八旗精锐,总兵力约五万。第一次战斗爆发于张家湾,僧格林心两万精锐对阵英法联军4000人,结果是大败而归。第二次战斗爆发于八里桥,清军3万对阵英法5000人,继续大败而归。虽然清军骑兵冲锋很勇敢,但在英法联军大炮的轰击下,完全丧失战斗意志,整个过程就是单单面屠杀。
僧格林心是清朝当时唯一能带兵打仗的将领,两次战役失败,清朝已经彻底没有了抵抗的勇气,北京门户打开,英法联军浩浩荡荡开进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
▍为什么八国联军区区上万人,就打败了百万清军?
我们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国力对比,以及当时的国家利益,来看看这场军力不对称的侵略战争。
从这一刻起,中华民族进入了外强欺辱的殖民地时代。具体到后面的两场八国联军入侵,火烧圆明园等等,这里不再细数了。
这场战争把中国带进了国土沦丧,民众多苦多难的黑暗时代。本文强调第一次鸦片战争,其意义大于后面任何一场外敌入侵。
大家通常都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因为林则徐禁烟。其实禁烟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触动英国开战的动机,完全在于当时的东印度公司。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商品出口地。在当时最符合条件的就是我国满清政府时期。
我们出口到西方国家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等,在当时都属于奢侈品出口到欧洲市场。
而英国出口到我国的羊毛、呢绒等制品,却不受国人青睐。所以清政府拒绝和英国进行贸易,这就导致中英贸易存在很大的逆差。
当时的英国货币是以金本位的货币政策,我们的货币应该都知道了,当时我们是白银帝国。
英国为了促成贸易,就要到欧洲市场上换取大量的白银。银子需求量大,水涨船高,这让英国在兑换白银时蒙受损失。
还有就是当时清政府对英国的高关税,达到20%的税率。这让英国人大为恼火,他们多次向清政府交涉。
当时中英贸易数额巨大,大量白银流入我国。英国向清政府交涉未果,于是就打起了黑心钱的算盘。所谓的黑心钱,就是鸦片。
当时负责鸦片贸易的,就是那个代表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的东印度公司。
鸦片起到的效果非常大,不仅荼毒我国百姓,更是打破了中国几百年来的对外贸易出口优势。使中国由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每年都有600万两白银流失。
于是我国就发生了银荒,银贵的要命,钱不值钱。尤其是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这就有了后来的林则徐禁烟,英国人认为禁烟是侵犯他们的财产,于是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1月16日,维多利亚女王发表国会演说。对于林则徐禁烟、封锁港口等等的一切行为表示关注,并说这是严重破坏贸易,致使通商中断。表达这起恶意事件已经严重影响英国臣民的利益和王室的尊严。
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为英军总司令,准备侵略战争。但是发动战争在英国国会遭到很多人反对,最终在维多利亚的影响下,促成了战争投票。
当时英国并未向清政府宣战,他们认为这是一场报复的军事行动。
下面看英国出动军力装备情况:
舰船40余艘,士兵4000-8000多人。这其中包括第18皇家爱尔兰联队、第26苏格兰来福枪联队、第49孟加拉联队、孟加拉工兵团和马德拉斯工兵团等
40艘舰船里包括战舰16艘,其中3艘为装备74门大炮的大型军舰。蒸汽舰4艘,运输舰28艘。
战争爆发后,英国又从本土不断的增援,到1842年8月战争结束时,侵华英军战舰达25艘,蒸汽舰船15艘,医院船、测量船、运输船共60余艘。
再看我国清政府出动的兵力装备情况,一言难尽,是冷兵器+热兵器的混杂军团。直接上图片吧。
帆船对战蒸汽动力船,怎么可能有胜算。
我们的枪支用土话说就是长管鸟铳,当时的英军枪支已经是黑火药弹丸了。无论从射程和杀伤力来说,可以说是以一当百了。
再来看我们的炮和英国的炮。
英国军队利用动力舰船的快速穿插移动,瞬间撕开了我国海防,直到舰队北上打到天津。道光帝坐不住了,开始委任琦善前往和谈。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也是清政府逐步走向没落的标志。
我们美丽的香港岛,就是在这次战争中丢失的。
铭记国耻,勿忘历史。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为什么八国联军区区上万人,就打败了百万清军?
清王朝腐败无能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还真不是武器上的差距,当时清军使用的武器其实并不比八国联军差,当然对抗的清军也没有百万,也是战术呆板落后,以及最具实力的大臣们都不想打,像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这些人都在搞东南各省互保,根本就不奉召北上勤王,内部都矛盾重重,政见不一,不败才怪了。
▍为什么八国联军区区上万人,就打败了百万清军?
官员腐败,遍地贪官,民不僚生,卖儿卖女,不败才怪呢!,
▍为什么八国联军区区上万人,就打败了百万清军?
大清帝国,闭关锁国,大刀长矛,抵抗不了,坚船利炮。
------------------
推荐阅读:
上一篇:高碑店是几线城市?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