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万岁冲锋”战术这么蠢,为什么日本军队几十年不改?
▍日本的“万岁冲锋”战术这么蠢,为什么日本军队几十年不改?
在当时的日本人看来,万岁冲锋并不愚蠢,而且是一个很有效的战术,因为在日俄战争期间日军的这一战术多次挽救了战局。而且和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在一战期间领略过自动武器对人海冲锋痛击不同的是,日本军队并没有一一战的实战经验,所以他们的实战经验还停留在上一次大规模战争—日俄战争时期!当他们面对战局不利的时候自然会沿用被日俄战争证明有效的战术—万岁冲锋!
▍日本的“万岁冲锋”战术这么蠢,为什么日本军队几十年不改?
旧时的日本陆军步兵,普遍都身材矮小,看网络上盟军和投降的日军站在一起就一清二楚了,仿制德国毛瑟7.92mm步枪的“金钩”步枪,也即明治三十年式步枪,著名的三八式步枪的前身,原本要发射7.92mm全威力毛瑟步枪弹,但由于7.92mm弹丸后坐力极大,这令日本军人非常不适应。
为此,日本枪械工程师友坂成章大佐,将7.92mm口径改成了6.5mm,在弹丸射程和威力略微有所下减的前提下,却做到了有效缓解后坐力,日本军人在射击时能较好地掌控,因此,发射6.5mm友坂步枪弹的“金钩”步枪,就成了日本陆军的制式装备。
在日俄战争中,参战的日本陆军主力师团,就是凭借手中的“金钩”步枪,无数次发起了“板载”冲锋,在残酷的白刃作战中,拼掉了大量身高马大的沙俄士兵。
“金钩”步枪,在对俄战争中,以400米内射击精准(步兵交战通常开始的射击距离),后坐力可控,装上军刺以后枪身较长,特别适合日本陆军步兵拼刺,据此而名闻遐迩。
日本军部对于“金钩”步枪喜爱有加,平常非常专注步兵的射击训练,包括用专职的教官培养士兵的拼刺技术,在战场上终于收获了丰厚的回报。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步兵普遍装备的三八式步枪,就是在“金钩”步枪的基础上改造提升而来,“金钩”步枪在日俄战争期间,就发现沙尘等容易进入枪械的操控系统,导致射击时出现故障。
对此,枪械设计师时任陆军大尉的南部麒次郎,将枪机重新进行简化,将表尺改为直立式,同时在枪机表面增加了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三八式步枪被华北的抗战军民称为“三八大盖”。
三八式步枪,于明治43年,也即1910年开始,陆续取代了日本陆军中装备的“金钩”步枪,也即三十年式步枪,成为日本陆军的制式步枪,一直使用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在日军中装备整整35年。
二战时期,由于日本军部坚持认为“百发一中”的冲锋枪(日本人称“机关短铳”),拒绝军队装备冲锋枪,研发成功的8mm百式冲锋枪,直到战争快结束时,才少量装备日本陆军野战师团,与日本陆军大量装备的6.5mm三八式、7.7mm九九式步枪相比,其装备数量可以忽略不计。
三八式步枪,采用5发桥夹弹舱供弹,手动子弹上膛和退弹壳,发射速度比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卡宾枪和冲锋枪等自动枪械要慢许多,但具备有效射程远,射击精度高的优点,战时比较节约子弹,因此,适合对于黄铜等资源紧缺的日本陆军使用。
枪长1.28米的三八式步枪,加上三零军刺时,枪长能达到将近1.7米,超过了日本陆军步兵的平常身高,特别适合身材普遍不高的日军拼刺刀。
“板载”冲锋时,一般此前都用92步兵炮、89掷弹筒进行了狂轰滥炸,九二式重机枪提供侧翼火力掩护,“歪把子”轻机枪在正前方随步兵突击,步兵端起上军刺的三八式步枪冲锋。
在百米距离内,冲锋方往往10余秒时间,就能攻克火力稀薄的防御阵地,“板载”冲锋,在亚洲战场上可谓屡试不爽,毕竟防御方也是以5发手动步枪为主,轻重机枪装备都非常少,又缺少迫击炮、榴弹炮等重兵器的火力打击。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陆军在亚洲战场上非常有效的“板载”冲锋,在海上舰炮打击,天上战机轰炸,地面步兵装备M-1式卡宾枪、M-1A1冲锋枪、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M-1918A1/A2“勃朗宁”自动步枪等步兵自动枪械为主的美海军陆战队面前,许多情况下的“板载”冲锋,就成了令日军有去无回的自杀式冲锋,往往还未击中美军,胸前就被防御或进攻的美军手中的自动枪械打成了窟窿,突突地往前冒出血来。
▍日本的“万岁冲锋”战术这么蠢,为什么日本军队几十年不改?
日本的"万岁冲锋"在火力网面前等于送人头,这是日军最后一搏手段,有几十年历史,偿过甜头,吃过苦头,最后也栽到这里。
日本原是闭关锁国的国家,明治维新后才发展起来,天皇成为吉祥物,在普通民众中有崇高威望。
日军中有浓厚的武士道精神,打仗时高喊"天皇陛下万岁",发起亡命集群冲锋,冲向敌方阵地拚刺刀解决战斗,这种战术叫"万岁冲锋"。
万岁冲锋第一次亮相是在中日甲午代争时期,当时清军陆军装备要超过日军,但战斗意志和统帅的指挥能力差一大截。
日本刚实行工业化几十年,国力不行,需要速战速决解决战斗,因此发起亡命的万岁冲锋。
驻守平壞的清军统帅叶志超贪生怕死,面对日军进攻吓怕了胆,放弃平壤,狂奔五百里逃过鸭禄江。
日军进攻威海卫炮台时,也采用了这种战术,迅速冲上炮台与清军短兵相接,夺取了炮台,再把大炮对准港内的北洋舰队,至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日军第二次使用万岁冲锋是在日俄战争时期,日军指挥官乃木希典参加过甲午战争,对这种战术非常迷信。
在俄国马克心重机枪和炮火构成的火力网下,日军象被割倒的麦子一样倒下,伤亡惨重,乃木希典的儿子也死在战场上。
这场战争,日军伤亡二十余万,却取得决定性胜利,是黄种人首次打败白人国家,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胜利的光辉掩盖了万岁冲锋的缺限,在日本人看来,万岁冲锋是至胜的法宝。
在抗日战争中,日本军人的素质和装备水平是远远超过中国军队的,日军一路所向披縻,在他们看来,万岁冲锋屡试不爽。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万岁冲锋遇到了剋星,美军装备的加兰德,卡宾枪,火焰喷射器和手枪等,根本不给日军拚刺刀的机会,很多日军倒在冲锋的路上。
日本小国寡民,资源匮乏,打不起长期战争,只能靠武士道精神取胜,面对美军强大的火力,万岁冲锋愚蠢至极,日军心知肚明,只能用这种方式玉碎。
▍日本的“万岁冲锋”战术这么蠢,为什么日本军队几十年不改?
哪有什么战术,明明是走投无路白送人头。要不是中国战场的装备实力和白刃战跟不上,这战术毫无意义。
天佬黑卡,板载!
这是日语“天皇 陛下,万岁”的谐音,所以万岁冲锋也有“板载冲锋”的叫法。同时,这种冲锋的情形毫无章法可言,如同野猪一样横冲直撞,也叫“猪突冲锋”,结果就是玉碎死啦死啦,还可以叫“玉碎冲锋”、“自杀冲锋”。
“万岁冲锋”与其说是一种战术,不如说是有效消灭己方部队的自杀行为,弹尽粮绝之际没有计划、也没有章法,拿起刺刀像野猪一样、疯狂往前冲就是,能杀一个算一个。
如果非要说这是战术,那也是毫无意义的战术,至少从正常人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但对二战时期的日军来说,好像挺正常,就像切腹展现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一样,反正被围困了,不能投降、那就自杀尽忠,类似的还有神风特攻队、回天鱼雷等等。
比如塞班岛战役,面对美军的攻击,日军斋藤义次率领43师团残部被迫退守狭小山谷,靠着悬崖峭壁和众多山洞死守,此时已经陷入绝境,弹药几乎打空。
美军缓慢推进,日军斋藤义次中将、井桁敬治少将、太平洋中部舰队司令南云中一大将三名将官在山洞里自杀。仅剩没有自杀的残部和伤病员几千人,最后发起了自杀冲锋,伤兵也拄着拐棍参加。
即使美军宣传招降,也无济于事、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塞班岛除了士兵外,还有大量平民也死于自杀。
畸形思想
日本在“日俄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两战胜利之后,发现一个欧洲强国和曾经的宗主国都败于自己,自信心爆棚,军国主义的治国纲领得到进一步强化。
自杀式的行为在日本受到鼓励,侵略行径在宣传包装下都是打造共荣圈、牺牲都是“为国捐躯”,不少年轻日本学生受到洗脑走上了不归路。
为了强化这种效果,日本还发布了《军人敕谕》和《战阵训》。《军人敕谕》要求以尽忠节为本分,对他们的天皇尽忠;《战阵训》要求“惜名誉”,活着就不能接受被俘虏囚禁的侮辱,死了也不能留下罪过祸害的坏名声。
这种思想要求,已经很明确投降就是耻辱、要尽忠,那自杀冲锋就是唯一的出路。
效果不同
二战时期,“万岁冲锋”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效果完全不同。
太平洋战场中,美军的武器装备明显高于日军,在美军强大火力网前强行冲锋,只会被轻重机枪、冲锋枪和手榴弹构筑的密集火力屠杀,结果都是送人头。
中国战场上,国军虽受苏德影响,重视火力的密度和持续性,但实力不允许,同级别的德械师根本没达到德军实际的装备水平,日军一冲锋,国军火力拦不住,而白刃战又普遍不及对方,只能被击溃。所以常见的画面就是:
中国战场:“团长,鬼子突破防线、端着刺刀冲上来了,我们子弹快打完了,赶紧撤吧。”
“不撤,没有子弹就用大刀砍、用枪托砸、用牙咬,死也要顶住,特务连跟我上!”
太平洋战场:“营长,对面鬼子突破防线、端着刺刀冲上来了,我们子弹快打完了。”
“赶紧让人去后面搬弹药去,把阵地前的尸体都搬开,别挡着机枪的射界,不要节约子弹,狠狠给我打。”
所以,日军的“万岁冲锋”是为了“万岁”而冲锋的,不像别的国家是为了冲锋而冲锋的,要不是碰上当时国内实力不及,也不至于打的这么艰难。不过日军倒是很享受这种自杀式攻击荣耀。
▍日本的“万岁冲锋”战术这么蠢,为什么日本军队几十年不改?
日本是单一的大和民族,崇尚樱花精神,生前怒放灿烂一次,死也值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