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和王之涣《凉州词》都是名篇绝唱,谁更胜一筹?
▍王翰和王之涣《凉州词》都是名篇绝唱,谁更胜一筹?
王之涣和王翰都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两人年龄相差无几,王翰年长王之涣一岁。
二人都是出自名门太原王氏,均为幼时聪慧过人,少年成名,这两首《凉州词》可以说都是他们的代表作,同时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中。
这两首同一时期的《凉州词》,常为后人拿来对比,究竟哪一首更为出色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王之涣、王翰、高适“旗亭画壁”的故事!
旗亭画壁
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人都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们常常聚在一起写诗饮酒。
一个下雪的日子,三人在旗亭的梨园喝酒赏雪。
不一会,有四位娇媚的梨园姑娘,摇曳生姿登上楼来,演奏起当时流行的曲子。
王昌龄三人因为在诗坛颇有盛名,但一直未有高下,于是私下约定,看这些歌女们唱的曲目中,哪位诗人的诗被编入曲目最多,哪位就拔得头筹。
随后,歌女们妙音婉转,唱起了歌曲,诗人们也根据歌曲的歌词,自己在墙壁上刻下记号。
歌女们先后演唱了二首王昌龄的,一首高适的,竟然一首王之涣的诗作也没有。
王之涣出名已久,见此情景,略显尴尬。
于是他说:“这几个唱歌的,都是不出名的小人物,“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曲目,她们自然是唱不了的。”
随后,他用手一指:“你们看,那位最美貌的歌女,到她唱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的诗,那我这辈子都不会与二位争高下了。”
不一会,那位最漂亮的姑娘开始演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唱到此处,王之涣得意地哈哈大笑,揶揄地对王昌龄和高适说:“我说得没错吧!”
三位诗人开怀大笑。
歌女们见此,茫然不知所措,询问后,方知缘故。
歌女们施礼下拜:“请原谅我们俗眼不识神仙,恭请诸位大人赴宴。”
三位诗人应了她们的邀请,欢宴一天。
这个故事,记录在唐代文人薛用弱的《集异记》中。表现出盛唐诗人放达争衡、知己相契的精神风貌。
想必,在薛用弱的眼中,王之涣的《凉州词》,应是他心目里边塞诗中的最佳之作吧。
意境悠远、悲而不伤、雄劲苍凉的《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在这首《凉州词》中,几乎集结了所有边塞诗的元素:
远去的黄河、孤单的城池、壁立千仞的大山、离别、思乡的杨柳、胡汉分界线的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这首诗开篇,即位读者呈现出一幅由东向西的全景画卷,用最直观的视觉效果,让我们极为深切地感受到边塞苦寒之地的荒凉与壮阔。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此两句,将视角落在细节处,落到了羌笛、《折杨柳》的曲调、连春风都吹不过去的玉门关。
整首诗,读者随着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从望见如同来自白云天上的滚滚黄河源远流长,到在万仞高峰环抱之下的孤城巍然耸立。
这样阔大的背景之下,将士们驻守的城池是如此“形单影只”,如此荒凉。
《折杨柳》是著名的表达别离的曲调,可是在这样的苦寒之地,又何必再吹《折杨柳》呢?
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春风不至,杨柳未青,就连想折一枝杨柳寄情也是做不到的事情啊。
而“春风”不仅仅是自然现象中的春风,更是代表君心、皇恩,原本“何须怨”看似安慰,实则是带有深深的幽怨,暗讽皇帝对边疆战士的生死毫不关心。
这首诗,有一种悠远、苍凉的悲壮之美,同时又蕴含着边疆战士长期驻守无法返乡的思念之情。
格调悲壮,却又不显颓废,是边塞诗中的佼佼者。
气象豪迈、激情昂扬、具备盛唐之音的《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这首诗,没有边塞的环境,他直接用了一个宴会拉开序幕,此独特的视角就在众多边塞诗中独树一帜!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葡萄美酒、夜光杯,两个元素放在一起,浓浓的西域风情扑面而来。
将士们举起酒杯欲饮,琵琶如急雨般欢快地演奏起来,宴会一下就喧闹起来。
谁说边塞诗只能是苦寒、悲凉、寂寞呢?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举杯畅饮吧,就算是喝醉了,躺倒在战场之上也不要笑话;
毕竟自古以来,出征在外的将士们,能有几个人活着回到故乡呢?!
将士们互相催促着彼此,要痛饮、畅饮,不要怕喝醉了,咱们连上战场都不怕,还怕什么喝醉呢!
再说了,今日有美酒喝,就要及时喝,明日上了战场,生死难料啊!
在这首诗中,将士们表现出来的不是借酒消愁,而是在战斗期间开怀畅饮,他们对战争已经做好血洒沙场的准备。
在这首诗中,除了气势奔放、激情飞扬的昂扬之气以外,还有一种及时行乐的积极乐观的豪迈精神。
体现出一种盛唐时代,特有的行乐主义、英雄主义。
王翰,是盛唐时期有名的“狂人”。
除了显赫的家世背景,家资丰厚之外,自己更是才华横溢,参加科举进士及第。
他自己去长安参加科举,所有考生都在等朝廷公布榜单,王翰自己却制作了一个榜单,并贴到了吏部所在的街上。
在他制作的这份榜单中,他将自己和张悦(宰相),李雍(书法家)并为一等,何等狂放啊!
在王翰这样狂放的诗人笔下,边塞诗也应该是具有一种独特的狂放之情的。
所以,两首《凉州词》都是经典的边塞诗,都堪称千古绝唱!
但是,如果非要说哪个更胜一筹,单从立意之新,盛唐气象之狂,这两个角度来说,王翰的《凉州词》不愧被明代王世贞称为“唐朝七绝压卷之作”!
-----------END----------
我是简秋,感谢您的阅读!
▍王翰和王之涣《凉州词》都是名篇绝唱,谁更胜一筹?
很多人都写过凉州词,然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王翰与王之涣的。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非诗题,是凉州等边塞地区一带流行的曲调名,慷慨悲歌,很多诗人喜欢填写新词。
都是七绝,都是诗人久负盛名之作。
王翰撷取的是戍边将士欲赴沙场,痛饮狂歌的画面,王之涣更像个摄影师,从远而近,镜头对准了边塞雄浑苍凉的背景。
王翰的诗胜在格调,豪放乐观中又不免悲壮沉郁。
开篇即是盛大的宴会,热闹绝伦,激情四溢,葡萄美酒,精美的夜光酒杯,还有豪爽的推杯换盏畅快痛饮的人群,丝毫与战争死亡无关,然而,酒饮歌尽,是沙场征战,几人可回的残酷与悲壮。所以这是将士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豪情满怀,悲壮慷慨。
王之涣的诗胜在意境,孤城雄浑壮美却又苍凉寂寥。
黄河汹涌逶迤得如巨龙穿梭云间,群山高耸中是一座孤城,宣告他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气势,却又免不了被世人遗忘的可怜。高傲的城池响起悲凉的柳笛声,那是戍边将士夜深人静无法抑制的乡愁。王翰的诗,以豪壮的爱国情摄人心魂。
宴会的肆意纵情,热闹无比的背后是将士沙场胜负难决,生死未卜的悲情,莫要笑我疯,这可能是最后的狂欢,为国捐躯,虽死犹荣。
王之涣的诗,更强调个人的悲喜哀愁。
大河高山,壮阔绝美,是大唐大好河山,是将士的骄傲,然孤城暮色,柳笛声残,是将士疲累不堪无人可知的乡愁,是被孤立于偏远荒凉地区的孤苦落寞。
王翰的诗,笔法重渲染,以乐衬悲。
葡萄美酒,酒香四溢,夜光酒杯,玲珑剔透,马上琵琶,乐音激奋,铿锵有力,无一不在渲染,声色光影,目不暇接。
王之涣的诗,刻意绘景,奇丽孤绝。
云间黄河奇丽,犹如缎带飘逸,万韧高山孤绝,是天然屏障,一座孤城,就显得格外悲壮苍凉。边塞独有的奇景,给人震撼的力量。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评王翰的诗:“气格俱胜,盛唐绝作。”
《诗境浅说》评王之涣的诗:“此诗前二句之壮采,后二句之深情,宜其传遍旗亭,推为绝唱也。”
▍王翰和王之涣《凉州词》都是名篇绝唱,谁更胜一筹?
问题:王翰和王之涣《凉州词》都是名篇绝唱,谁更胜一筹?
前言
这两首诗都是唐朝最优秀的边塞诗作品,哪一首更胜一筹无法衡量,只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您最喜欢哪一首呢?
当然,这两首诗还是有些区别的。
一、何为凉州词?
《晋书 地理志》:"汉改雍州为凉州"。郭茂倩《乐府诗集》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朔风吹叶雁门秋,万里烟尘昏戍楼。征马长思青海北,胡笳夜听陇山头。
三秋陌上早霜飞,羽猎平田浅草齐。锦背苍鹰初出按,五花骢马喂来肥。
郭知运(667~721年)是唐朝的著名将领, 多年在边疆作战。他搜集了一批西域曲谱进献唐玄宗。唐玄宗令人翻成曲谱配上新词演唱。许多诗人都喜欢用这个曲调填写新词,如王之涣、孟浩然、张籍、王翰等人都有传世的凉州词。
二、王翰《凉州词》 悲喜交加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旷达中的悲痛
关于这首是,《唐诗三百首》编者“蘅塘退士”孙洙的批语很精彩:
“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沈德潜《唐诗别裁》也说:
故作豪饮旷达之词,而悲感已极。杨仲弘论绝句,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盛唐多与此合。
此诗结尾充满了悲剧色彩:古来征战几人回?但是起句却豪放旷达: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妙处在于第三句转折非常妙:醉卧沙场君莫笑。
此诗最难在于第三句,关于第三句的作用, 施补华有精彩的评论。
2、悲痛中的戏谑
清代施补《岘佣说诗》说:
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今天我们看电影会发现,悲剧与喜剧的界限并不分明,多是悲中有喜、喜中有悲。便如《我不是药神》,本身是个悲剧,以加入了喜剧的因子,更添一层悲伤。作诗也是如此。
读者刚看到旷达中的一抹笑脸,转瞬被更深的悲伤击中:古来征战几人回?
不过在结束以后,在回味诗人的戏谑,有感觉出盛唐人中的自信。
三、《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的凉州词结构比较常见,前两句以纯粹的写景起,后两句景中有议论,议论中隐藏着一层悲哀。
前两句赋体,展现了盛唐气象,遥远的黄河、白云,连绵的群山,肃杀的城塞。
诗经中写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第三句是对于故园的思念,杨柳依依之时,离开了家园。李白又有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杨柳》是诉说离别的笛曲。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用的是拟人化的动作:何须怨?羌笛不会怨什么杨柳,而是吹出幽怨的离别之曲。
诗家语写出,加入三个虚字”何须怨“,陡起波澜。好的绝句,关键看第三句转折,这首也如此。
结尾一句,表面上是写景,但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
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
妙在含蓄不露,令读者自去感受。《后汉书·班超传》曾有书请求汉和帝: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结束语
两首诗很难分出伯仲,今人学绝句,重点在于学习两首诗第三句的转折之妙。
相对来说,老街以为写出”醉卧沙场君莫笑“更难一些,从前两句的旷达,转到最后一句的悲壮,诗人第三句笔力如同壮士拦惊马一般。
另外,王翰诗从旷达到戏谑到悲壮,回味时又浮上一层自信,有四种含义,更加深厚一些。
两首诗都好,但是写出王翰这种作品更难。
@老街味道
▍王翰和王之涣《凉州词》都是名篇绝唱,谁更胜一筹?
读王翰的《凉州词》,深感其人萧然洒脱,文字之中一般自由放荡,不受羁绊的精神自然显现,对战争的中生死之念看得极其淡泊,并不以生死为惧: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文字的凝炼不提,单这份豪放不羁的性格肯定让很多人向往。想来其人应当是无拘无束豪放之人,可怜只能神往了。
读王之涣的《凉州词》,未读心先伤。一片哀怨凄苦跃然眼前,黄河远远的直上天边的白云,崇山峻岭之中一座孤城。荒凉的笛声,吹着哀怨的曲子,玉门关外,没有一片春色。不知道作者写这首词时多大年纪,想来应当不小了,经历了人世间的各种磨炼,对生活的认识,对世事的理解已经从年少轻狂上升到了一个境界(我也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个境界),但还没达到浑然如意的地步。也许是过了“不惑”,但还没达到知“天命吧”。
至于两首《凉州词》,哪个更胜一筹,应当各有所爱吧,年少的人可能喜欢王翰的多一些,年长的可能喜欢王之涣的多一些。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王翰和王之涣《凉州词》都是名篇绝唱,谁更胜一筹?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其实关于《凉州词》,王翰与王之涣各写了两首,都以其中一首成为名篇绝唱。从题材上讲,两首诗歌都属于边塞诗,但内容和风格上大有不同。王翰版的《凉州词》侧重写征战之前将士们开怀畅饮的豪壮场面,而王之涣的《凉州词》侧重写边关壮阔而孤绝的塞外景色。
但就整体风格和意境而言,个人更推崇王翰的《凉州词》。常年征战边关本来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在王翰的笔下,却又另一番豪放与壮阔。征战之前,开怀畅饮,即使琵琶催发,也能视死如归,壮怀激烈。
尤其是最后一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特别有感染力,一语道破战争的残酷与展示的豪壮。和着苍凉的琵琶声,黄沙飞土蔓延的边塞,却有这么一群视死如归的战士,大碗喝酒,大碗吃肉,抱着必死的决心捍卫中华民族的疆土,怎么不令人敬畏。
在敬畏的同时,也深感到战争的残酷。因为残酷,所以更显悲壮。明知道奔赴了战场,很多时候就已经是命不由己,九死一生。但可爱的战士,仍能乐观而勇敢地面对琵琶催发的战事,开怀畅饮,以尽其情,以壮其行。
而王之涣的《凉州词》,虽然将边塞孤绝壮阔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也从侧面流露了战士的故园之思,但更多从政治上暗讽了对朝廷“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不满。这样的家国之思同样感人,但不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更为直观,更为令人震撼。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化学为什么这么难学?
下一篇: 练毛笔字的时候竖笔总是写不直,怎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