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书上只讲北伐战争却不讲华北的国奉战争?
▍为什么历史书上只讲北伐战争却不讲华北的国奉战争?
不懂不要乱问。那叫直奉大战!直奉大战有两次,你指的是哪一次?
▍为什么历史书上只讲北伐战争却不讲华北的国奉战争?
国奉战争,是《中国现代史》的组成部分,亦称“浙奉战争”。
那还得从发生于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说起。当时奉系军阀张作霖支持亲日派政客梁士诒组织内阁,严重影响英帝国主义及直系的利益,引起了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与张作霖混战。4月,战争在京汉线长辛店(今属北京市)、津浦线马厂(今属河北青县)一带进行。5月奉军战败。6月双方以榆关(山海关)为界,成立停战协定。从此北京政权全由直系军阀控制。
第二次发生于1924年,是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张作霖乘机派兵入关,爆发了直奉两军的第二次战争,战事在榆关一带进行。10月,直军将领冯玉祥回师北京举行政变,曹、吴直军在前线全军覆灭,吴佩孚从海道逃往长江一带。冯与张共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执政”。
浙奉战争,是奉系军阀于第二次直奉战争取得胜利后,1925年攫取了江苏地盘,奉军进驻上海,引起在浙江的直系军阀孙传芳的疑惧。10月,在英、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孙起兵进攻奉军。奉系因在北方又受冯玉祥的威胁,急遽撤退。孙占领南京、徐州,从此控制苏、浙、皖、赣、闽五省,自称五省联军总司令。
而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及《中国现代史》的主体核心。
也是发生在,1924年—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共合作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战争。习称“大革命”。
早在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改组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并创办了培养革命军事人才的黄埔军官学校,组织革命军队。
192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全国掀起了群众性的革命高潮。到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时,工会会员已达五十四万多人。在工农群众支持下,国民革命军进行东征、南征,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军阀势力,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受到广大群众积极支持。当时军阀吴佩孚的军队约二十余万人,集中湖南、湖北一带;军阀孙传芳的军队约二十余万人,盘踞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一带。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约十万人,分路进军。主要一路有第四、第七、第八军进攻湖南、湖北。在第四军中,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担任北伐军先遣队,7月进入长沙,8月在湖北咸宁汀泗桥、贺胜桥两次战役中,击溃军阀吴佩孚主力,10月10日攻下武昌。第二路有第二、第三、第六军进攻江西,11月占领九江、南昌,歼灭军阀孙传芳的主力。第三路有第一军向福建、浙江进军,因敌人内部分化,于12月占领两省。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组织并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积极支援和配合!最终取得推翻军阀统治的伟大胜利。
▍为什么历史书上只讲北伐战争却不讲华北的国奉战争?
题主大概指的是教科书吧?教科书因为范围广,时间长。限于容纳的范围所以一般只选择对历史进程影响大有决定意义的事件。
国奉战争虽然也可以看作是北伐战争的一个枝节。但较之改变历史格局的国民政府主导的蒋介石任总司令率领的北伐军对南方诸军伐发起的讨伐战争相比无论意义和影响都有着天壤之别。
打起国民革命军旗帜的冯玉祥部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被归类于谋取地盘的割据军伐。但冯玉祥将军投身国民革命之举对国民政府的北伐行动还是起了非常大的策应作用!
描写国奉战争的历史文献还是有很多的!包括当时冯军与东北军将领都有回忆文章提及。
▍为什么历史书上只讲北伐战争却不讲华北的国奉战争?
历史书只讲北伐战争,是因为北伐战争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而战,是为了解放全中国人民,唤醒民众,而解除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而战,虽然没有达成效果,虽然被蒋介石撺掇了胜利果实,但其发起时的初衷是为了大众,像歌词里唱的: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而直奉战争是军阀之间的斗争,是北伐战争中的小插曲。作为教课书不能太细,所以没有。
▍为什么历史书上只讲北伐战争却不讲华北的国奉战争?
谢谢邀请!
国奉战争影响有限,昙花一现。规模虽大,思想陈旧,仍拘泥于争夺地盘,占山为王。北伐战争则不同,孙中山力主统一中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旗帜鲜明,有带领全国人们除旧布新,走向新时代的决心,毅力,方法,策略,而不是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为私利,为地盘,为自己的小九九拼搏杀戮。
历史不是摄影机,一切照单全收,是一个优化选择的过程,不是人类轨迹的简单描绘。充满价值判断,价值追求,价值弘扬。
作为教科书,具有极其明确的价值取向,有引领社会健康发展的使命。通史则不然,可以五味杂陈,面面俱到记录一些主要历史事件,供成人去参考,去判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