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他是一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也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社会理论家之一。在长达6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出版了数十本书,并撰写了数千篇报纸专栏,主题囊括了经济史、政治哲学、社会不平等、教育和种族等等。
他名为托马斯·索维尔,他或许是我们从未听说过但却算得上是重要的一位学者。^0^
本文历史君就带你了解这位“低调”的全能学者,请听历史君娓娓道来。≥▽≤
索维尔出生于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美国北卡罗莱纳乡村,他家境贫寒,家里连电都没有,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他就成了孤儿。远房亲戚收留了他,在纽约市哈莱姆区长大。^0^
他是个不服管教的少年,显然很聪明,也显然对自己的遭遇满腔怒火,后者最初压倒了前者。
他高中辍学,17岁离家,生活在一个无家可归男孩的收容所里,晚上在枕头底下放着一把小刀以防万一。
海军陆战队救了他。这不是他自愿的。他在朝鲜战争期间被征召入伍。在军队里,他获得了个人纪律的习惯并培养了自制力。他教授手枪射击并学习摄影,后者成了他的终生爱好。≥▽≤
离开军队以后,他靠美国军人权利法案上了大学——最终从哈佛毕业并于芝加哥大学进修,接受传奇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指导。
他在智识生涯初期是一名马义者,但很快得出了一个改变终生的结论:马义行不通。
在研究了包括最低工资法在内的各种政府管制的影响后,他得出了结论,自由市场是更好的选择,尤其是对弱势群体而言。“许多财富再分配的尝试”,他后来写道,“最后变成了贫困再分配。”
在1960到1970年代期间,索维尔在阿默斯特、康奈尔和 UCLA 教授经济学,使自己成为了全国最顶尖的经济史专家之一。自 1980 年起,他一直是斯坦福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
正是在这一时期,索维尔将他的关注点转向了社会理论和政治哲学,著下《知识与决策》与《愿景的冲突》等作品,对世界影响颇深,许多人认为后者是他最好的专业作品。^0^
他同时开始更多写作种族争议主题,这也是为什么他没有像应当地那样为人熟知和赞赏。索维尔一直强烈批评民权领袖,批评李伯儒主义错误地帮助黑人穷人的做法。
他几十年来一直批评福利项目、种族偏好、多元文化主义,还有对学校选择的反对。索维尔在社会政策的写作中引入了实证方法,如他在经济主题写作中做的那样。≥▽≤
他关注的是事实和证据。他更在意的是一项政策的实际结果,而不是政客和政策制定者的意图。这很好地体现在了他所谓的“一阶”思维中。
美国的政客提出昂贵的政策方案,却从不问唯一真正重要的问题:长期成本和后果是什么?换句话说,一阶之上会发生什么?^0^
等到这些成本和后果完全显现的时候——通常是灾难性的——最初发起该政策的政客早就不在了。他们得到了全部的政治好处却丝毫不用付出成本。
在《种族与文化》等书中,索维尔证明了种族偏好是适得其反的;政治权力并非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种族歧视不能作为一个一揽子解释,去解释就业、教育和收入的差异。
他同样展现了一个种族或民族群体的自我发展——习得特定的态度和行为——对他们经济发展的影响远大于整体社会如何对待一个群体。≥▽≤
马来西亚华人和东欧犹太人即是例子之一,这些少数族裔在经济上繁荣,尽管他们遭受到偏见和歧视。
对那些把种族主义当作种族不平等的万能解释的人来说,索维尔的看法让他成为一个异类。由于无法反驳他严谨,基于证据的学术研究,左倾知识分子、政治活动家和主流媒体倾向于无视他。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那么多人知道塔纳哈希·科茨(著名的美国作家)、伊布拉姆·肯迪(美国著名的作家兼反种族主义者)和康乃尔·韦斯特(著名的美国哲学家),却不知道托马斯·索维尔。
但是说索维尔没有他应该具有的影响力并不等同说他没有对许多人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推特上的一个粉丝账户有超过70万关注者。他的视频在Youtube上有数百万观看量。向任何美国保守主义者提起他的名字,你都会听到对索维尔的崇敬之词。^0^
无疑,他在今天比起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这是因为我们仍在争论他一直笔耕不辍的主题,如社会正义,奴隶赔偿,还有批判性种族理论等等话题。
索维尔重要还因为他是稀有物种:一位勇敢诚实的知识分子。这一点难得可贵。对此,你怎么看呢?^0^
(嗨,我是@历史君归去来兮,每天都会更新触动你我的历史文章,期待你的点赞+关注,一起探索历史的世界,收获更多有趣又好玩的知识吧≥▽≤)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经济学被很多人误会太深了
想到经济学,立刻反应到货币,这是很多人对经济学最大最深的误会。
货币只是经济手段,经济的本质是物与物流。对人有意义的是物,而非货币,货币只是一种符号,一种方法。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村,每人发百万现金,对他们的生活不会有任何裨益。
市场经济很重要,但市场经济不是全部,人最终需要的是人本主义。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村,市场经济无法自发形成去为它造一条路的动机。但人本主义会去这样做。
石门坎苗族山民的开化就是这样一个先例。石门坎苗族山民的开化,也证明,人本身是一种具备无限可能的资源,不管初期看起来多么蒙昧,都具备文明的可能。
人本主义与市场经济,是文明的两大基础。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经济学到底研究什么?
有人说研究对象是经济增长,有人说研究的对象时资源配置,有人说研究对象时生产关系。这些说法都对,也都不对,因为这些说法都指出了经济学研究的部分范畴,但是他们的说法又不全面,经济学研究的范畴远比他们提到的这些要宽泛地多。
经济学研究什么?用一句简单粗暴的话来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行为,所有有关于人的行为都在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内。你不必惊讶,事实上真的是这样。
下面从经济学的内涵,从其研究的范围以及使用的研究工具来说明经济学是如何囊括了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的。
1
一,从经济学内涵的界定来说,经济学就是研究所有的人类行为。
现在普遍被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经济学是研究人如何做选择的学科”。比如,有名的薛兆丰的网络课程“北大的经济学课”中就指出,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一门学科。而人为什么要选择呢,因为资源是稀缺的(稀缺是一种基本现实),一种资源用在这个用途,就不能用在其它用途,所以人们必须要做选择。其实,我们可以把这种定义进一步一般化。仔细一想,人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看作是一种选择,有时你的选择是理性的,是主动的,有时是非理性的,被动的。但是,不管是理性也好,非理性也好,主动也好,被动也好,你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你人生的一个“选择”,这个选择构成了你人生的轨迹,不仅仅影响了你的人生,而且成为你人生的部分。特别指出的是,人们的那些非理性的和被动的选择对你人生的影响并不亚于那些理性的和主动的选择对你人生的影响。
而每一次选择都会耗费你的时间——时间(生命)是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稀缺的资源。而人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每时每刻都在消耗时间这个最基本的资源。比如,此时此刻你选择来看我这篇文章,你就不能做其它的事情了——所以,你来看我这篇文章,就是一种基于资源稀缺的选择。这就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让我们总结一下,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因而经济学就要研究人每时每刻的行为,也就是说,经济学研究人所有的行为。
2
二,从经济学创立以来,其研究的内容来看,经济学对人的研究,确实可以说无所无包。它研究了人的出生。有人可能会说,一个人的出生不是由自己选择的,但是,他们却也是人们选择的结果——即使人们有时并不想生某个孩子,但是,生孩子也是由于他们之前的选择所造成的。总之,一个孩子,归根到底,是一对男女一系列选择(行为)的后果。不仅如此,经济学家们还研究人们对婴儿的性别选择的背后原因,研究出生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等。
经济学还研究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过程。从一个孩子出生后的喂养方式,孩子母亲坐月子的方式,孩子上幼儿园后的被教育的方式等等,都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以后孩子长大后读什么小学,中学和大学等等,以及大学毕业后如何找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孩子,甚至婚姻期间的婚外情,离异及再婚,中年的工作生活以及退休的年龄,条件以及退休后的收入和生活等等,直至一个人最终死亡后对于墓地的选择等等,都被归入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内。
经济学不仅研究个人选择,还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博弈,研究人的集体行为,以及研究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变迁等。
可见,从个人的一生,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博弈与合作,人类经济的增长和制度的变迁等等,都在经济学关注范围内。
3
三,从经济学所用的工具和所涉及的学科上来看,为了研究人类行为,经济学几乎无所不用。经济学要研究人的选择,就要研究人做选择的动机,研究动机就要追溯人的心理和需求,研究人的心理和需求就要追溯到人性,研究人性就要追溯到人的生物构成,包括大脑的神经系统等,最后,经济学奖触及它的天花板,研究人究竟是如何来的,它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最终,经济学研究的最高境界是和哲学殊途同归。
上面一段话标明,经济学的研究涉及到心理学,人性学,生物学,神经学,进化论,宗教,以及哲学。当然,数学和统计学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非常重要的工具。
经济学家们特备善于使用最深奥,最前沿以及最新发现的各种学科知识和分析工具来从事经济研究,与此同时,不断有其它学科的研究者,运用他们的专业工具,转而研究经济问题。以数学为例,经济学家们运用数学工具研究经济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比如,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古诺(Cournot)1838年出版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一书,就被认为是最早使用数学的经济学作品,他的古诺模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厂商如何做出最优决策的。之后,经济学家全方位使用数学工具,经济学甚至出现了数学化的趋势。大量的数学家利用他们的数学优势,在经济学上的研究是得心应手。从1969-2006年,这40多年时间内,共有58位学者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他们几乎都用到了数学方法与数学工具。
不仅仅是数学,经济学家还非常善于不断运用其它学科各种前沿知识来研究经济。未来,经济学的研究肯定是各种学科的交叉应用,比如,中国的经济学狂人汪丁丁就是一个多学科的专家,他即是史学家,又是生理学家,生物学家,神经学家,数学家,以及哲学家。
经济学涉及的知识之广深,使用的工具之繁多,确实是大多数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4
然而,这样的一个学科,它无处无在,貌似强大,却又似乎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甚至,它本身又给人类增加了问题——当今各国政府及中央银行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被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其本身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要远远大于其对经济的正面作用。
其实,这怪不了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们,要怪,就要怪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人”——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捉摸的“鬼”。人是怎样的,经济学就是什么样的,因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人啊!人究竟是什么回事?你认识你自己吗?——好好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看着这个奇怪的生物,会不会大惊一跳?所以,经济学有它的天花板,人的理性认知能力的边界就是经济学的天花板。而迄今为止,人类似乎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人的理性似乎无法达到认识真理(包括认知“人的真相”)程度,从这一点来讲,经济学像人一样,最终就是穷途末路——所以,有的经济学家“干脆”摆脱了理性思维,相信了上帝,从圣经里研究经济学。
5
经济学被我说得这样“不堪”,那是不是意味着经济学没有可取之处?非也。经济学里荟聚了一大批高智商人物的头脑精华。比如,亚当斯密对于人性、分工和市场的认识,新兴古典经济学派关于人的理性的认识,哈耶克对于自发秩序的认识,以及塞勒(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等经济学家对于心理影响投资的探索等等,都对我们具有极有意义的启发。
回到本文的第一句话,“经济学是投资的一个重要的和基本的背景知识。”要学好投资,必须先学好经济学。
一个人要做好投资决策,要具备基本的经济学思维。以后,芬说财经将根据情况,以合适的方式来介绍这些基本的经济学思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