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早期的铁哥们牵招为什么后来没有追随刘备?
▍刘备早期的铁哥们牵招为什么后来没有追随刘备?
作为刘备早期的铁哥们牵招并没有选择继续追随刘备,反而跟了曹操,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因素,导致俩人分道扬镳,此后再也没有相见。
我们一起来仔细地分析一下,牵招为何如此选择呢?
牵招
一、牵招其人其事
牵招出生于安平国观津县,十多岁的时候跟随本县乐隐学习,而乐隐在受到车骑将军何苗的征召后也一起入洛阳。
十常侍之乱爆发后,何苗和老师乐隐被杀。牵招和同学史路带着老师的尸首返乡,在路途中遇到了盗匪。史路和其他同伴见状逃走,牵招不愿意抛弃老师的尸首逃走,反而哀求山贼放过自己。山贼被牵招的诚心打动,就将其释放,牵招因为这个事情而名声鹊起。
袁绍占据冀州后被辟为从事,在袁绍败亡后又追随袁尚。袁尚失败后,牵招又投靠占领冀州的曹操,被曹操辟为从事。
袁绍(影视剧照)
此后,牵招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被曹操拜为平虏校尉,将兵督青、徐州郡诸军士。
在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为帝,拜牵招持节护鲜卑校尉,驻扎昌平。牵招在安抚鲜卑素利、弥加等部落方面颇有功绩,而在讨伐东吴之际,曹丕又把牵招从北方召回,拜为右中郎将,出为雁门太守。
在此后的岁月中,牵招一直驻守在边塞,在牵招的镇守下,即使中原发生巨大的战事或者瘟疫,边境少数部落依然无机可乘,从而确保了边境数十年的安定。
牵招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边境和鲜卑等少数部落做斗争,正是因为有牵招这样的边塞将军守卫,从而确保了中原腹地保持一定的和平,避免了这些少数部落趁虚而入。
因此,牵招对于维护边塞稳定功不可没。
曹操(影视剧照)
二、牵招为何没有跟随刘备?
1、牵招和刘备之间是什么关系?
牵招认识刘备的时间非常早,大约在牵招十多岁的时候就相识,可以推断,也就是在牵招师从乐隐的时候,俩人就认识。
张飞、关羽和刘备三人,在人多的时候,刘备是坐着的,而关张二人则站在后面的,可见张飞、关羽和刘备之间是主仆关系,也就是后来的君臣关系。可是,刘备和牵招之间却不是,他们是真正的朋友关系,甚至是刎颈之交,这个描述非常高,也可以看出一点,刘备和牵招之间并不是主从关系,而是生死之交,俩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根据《孙楚牵招碑》有记载:
“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
可以看出,刘备和牵招之间的关系确实非同寻常,不是张飞和关羽可以比拟的。
牵招和刘备关系碑文记载
2、牵招离开刘备大概是什么时候?
中平年间,乐隐被车骑将军何苗征召为长史,牵招就跟随老师乐隐一起入了洛阳。
中平年是汉灵帝的年号,是从公元184年到公元189年。何苗担任车骑将军是公元187年3月的事情,而何苗被杀又是公元189年8月,也就是说牵招跟随老师乐隐入洛阳是在公元187年3月到公元189年8月之间的事情。
那么牵招离开刘备大概是什么时间呢?这就需要从刘备的时间表里面去推算。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面,刘备主要做了以下四件事情:
第一件就是参与了镇压黄巾义军的事情,时间是公元187年3月-188年。
第二件就是参与镇压张纯叛乱,时间是公元188年。
第三件就是当安喜县尉,时间也是公元188年-189年。
第四件就是刘备加入了鸠丘毅到丹杨募兵的事情中,时间是公元189年7月。
从这里可以推断出,牵招去洛阳应该是公元187年下半年到公元公元189年七月之前的大约两年中某一个时间。
刘备距离牵招
3、牵招为何离开刘备呢?
牵招去洛阳并不是一个人跑去的,而是他的老师乐隐要去,因此他就跟着去了。如果他的老师乐隐没有去,他大概也就不会去了。不然在他的老师乐隐被杀后,他如果真的想呆在洛阳也不是不可能的。因为车骑将军何苗被杀后,其麾下的人大部分都投靠董卓了,而牵招却带着老师乐隐的尸首回到故乡,此后并没有再回去洛阳,可见,去洛阳并非他的本意,故乡才是他要呆的地方。
由于牵招离开故乡的具体时间无法确定,因此牵招去洛阳的时间也不是那么确定,也许那个时候刘备还在镇压黄巾义军,也许还在参与镇压张纯反叛,也许正在担任安喜县尉呢。
不管怎么说,牵招选择了跟随老师而去,并没有留下来陪着刘备或者跟着刘备去闯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主观原因是牵招非常忠义。除了父母之外,在牵招的眼中还有一个老师,也有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和他是刎颈之交,可是在他的心目中,老师的分量更加重要,因此当老师乐隐要去洛阳之后,他选择了跟随老师而去,反而没有选择刘备,这说明了牵招为人非常忠义。
从后面的事情也说明了这一点,当他山贼要杀死他们的时候,唯独牵招没有逃跑,因为他知道一旦逃跑了,老师乐隐的尸首就再也找不到,这对于他而言,也就无法完成老师乐隐落叶归根的意愿。
因此,牵招放下个人尊严,痛哭流涕的哀求山贼放他一马,此时的他不是怕死,而是害怕死了,无法完成老师的意愿而已。
可见,牵招为人非常忠义。
牵招
第二个主观原因是牵招留恋故土。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心结,那就是故土难离,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没有几个人愿意离开自己的故乡。要么是迫于生计,要么是为了远大的理想。很显然,牵招不需要离开故乡去异地他乡讨生活,因此迫于生计之说不在牵招的考虑范围之内。
刘备离开故乡远赴他地是为了什么呢?很显然不是为了讨生活,而是为了远大理想,那么对于牵招而言,他并没有刘备这样的远大理想,他只想着在北方,或者他的故乡周围建功立业,至于到底是追随谁,那就不重要了。谁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他就追随谁。
当袁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的时候,他就追随袁绍;当曹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的时候,他就追随曹操,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他就追随谁。牵招就是这样一个故土难离的人,这是故土心结。
因此,牵招留恋故土的特性导致了他没有选择刘备,而是选择了这片领土的主人。
这个是牵招的性格注定的,不是刘备能够推动的,即使他们是刎颈之交也无法左右。
牵招
第三个客观原因是刘备还不成气候。如果刘备占据了冀州,牵招会不会离开刘备呢?很显然不会,但是当牵招离开刘备的时候,刘备顶多也就一个安喜县尉,一个县的公安局长而已,这对于牵招而言,他怎么能够看到希望呢?
他的老师乐隐被车骑将军何苗征召为长史,假以时日,一旦外放到某一个地方,前途未可估量。因此,牵招选择了他的老师乐隐而不是刘备也是情有可原吧。毕竟水总是往低处流,人才是往高处走的,牵招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可见,牵招离开刘备主要由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交错导致的,并非某一个因素的制约。
刘备(影视剧照)
三、总结。
综合以上的几个因素可以看出,牵招的忠义和故土难离则是导致牵招离开刘备的主观原因,而刘备在那个时候还不成气候则是他离开的客观原因。
正是在这个三个因素的推动下,导致牵招放下了俩人刎颈之交的关系,屈从了现实。
▍刘备早期的铁哥们牵招为什么后来没有追随刘备?
在三国时期,人才辈出。牵招算不上是什么传奇人物,但是他与刘备是生死之交。谁知道,一次巧合之下成了曹操的大将。最令人尴尬的是,他的儿子参与灭蜀行动,造化弄人!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安排这个剧情。
牵招是刘备少年时的伙伴,是真正的生死之交。本以为两人能够相互支持,实现宏图大志。谁知道,生在乱世中,每个人都像一艘漂泊不定的小舟,一个大浪打过来,也就各自为生。在乱世中,牵招没有与刘备打江山。不是他的人品不好,而是生逢乱世,也是无奈之举。
有人说,牵招是三姓家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先后跟随过三位主公,最开始为袁绍效力。袁绍死后,不得已跟了袁尚。可是这个袁尚并不是明主,再加上袁绍外甥的挑拨。牵招为了自保,投靠曹操。曹操很重视有能力的人,给了牵招施展才华的平台,一心一意给曹操效力。其实跟随多位主公,成为三姓家奴,并不是他愿意的。
不过,从牵招一心一意给曹操做大将来看,他也算是忠心之人。以前没有遇到好的主公,不能施展自己的能力。现在终于投靠了明主,又有施展能力的机会,怎能不把握住?这一生中,牵招有两个儿子。可是长子早早死掉,也就没有什么记载。小儿子是牵弘,此人也有过很多的功绩。最著名的功绩就是参与了灭蜀的战役,令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
其实,在灭蜀过程中,牵弘并不是主帅。一场战役的胜利,大家只会记住主帅,对其他人根本不在乎。因此,历史上对牵弘的记载并不多,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这号人物。不过自从伐蜀之后,牵弘被封为蜀军太守。从这个官职可以看出,在灭蜀过程中,他的确立了一些功劳。
看看,是不是造化弄人?如果牵招跟着刘备做事情,牵弘也得喊刘备一声伯父。在一个阵营中,或许牵弘也会得到重用,更有名气。谁知道事情没有朝着大家所期待的方向发展,牵招阴差阳错进入了曹操的阵营。他的儿子肯定也得为曹操效力,自然会成为刘备的敌人。
在历史的推动下,牵招与刘备这对生死相交的兄弟,最后分道扬镳。谁知道牵招的儿子参与了灭蜀,如果刘备泉下有知,也会很痛心!
------------------
推荐阅读:
“满船清梦压星河”,为什么能被誉为元代最有意境的诗句?为何又出现在全唐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