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什么时候日本就已经输了?
▍二战时期,什么时候日本就已经输了?
积小胜为大败,积小败为大胜!别拿漂亮国来怼我,因为牠们还在积小胜的阶段[灵光一闪]
▍二战时期,什么时候日本就已经输了?
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时,就已经输了。
七七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在这种形势下,就连一直选择忍让的蒋介石也不得不强硬表态,宣布对日作战。
而鉴于国府态度的转变,日本高层对于该不该向华北增兵,也产生了分歧。
以时任参谋本部第一作战部长石原莞尔为代表的官员,不建议大规模增兵。
他们的理由是:中国关内比较落后,工业基础较差,而且也缺少石油、钢铁、橡胶等日本发动战争的原材料。如果日军大举增兵关内,很可能捞不到好处。与其如此,不如专心治理刚吞并不久的东北,待积蓄足够的实力后,再寻机对中国关内用兵。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大规模出兵关内,肯定是一笔赔本买卖。打仗就是为了谋利,赔本的战争,没有必要打。
应该说,以石原莞尔为代表的“蚕食派”,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如果当时日军不挑起全面侵华战争,而是牢牢控制住东三省。历史可能会因此改变。
不过,像石原莞尔这种判断理智的人,在当时的日本只是少数派。
当时的多数派,是以陆军大臣杉山元、关东军宪兵司令东条英机、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为代表的“扩大派”。
他们认为,既然中日已经交火,就该趁着机会对国民政府进行致命一击。
能吞并中国最好。
即便吞不下,也要逼迫国民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拿下华北。
总之,在杉山元等人看来,七七事变是日本扩大在华势力范围的机遇,不能错失。
这两派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在争论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到底该不该增兵的裁决权就递到了天皇裕仁手上。
当时,天皇不想出兵。因为苏联态度不明。
他担心日军大规模对关内用兵时,苏联在东北会有大动作。
但由于日本当时已经启动了战争状态,耗费大量外汇从美国购买了石油、废钢铁、原棉等战争资源。这些钱花了,如果不打仗,只会导致日本国内的通货膨胀加剧,阶级矛盾被激化。
也就是说,战争机器已经启动了。如果不对外发动战争,日本迟早会因为内部的阶级矛盾而自爆。于是,天皇最终也就同意了杉山元等人的建议。
听闻天皇拍板后,杉山元很高兴,立马跑去跟天皇保证:三个月就能搞定中国。
杉山元的这一表态,即著名的“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杉山元当时说的是“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
而不是三个月内“踏平中国”。
也就是说,杉山元计划在三个月内,用战争加政治手段逼迫国府签订不平等的条约。
实际上,日军在增兵之前,就已经秘密派了特使到上海,想着只要华北那边开打,上海这边就开始谈判。以达到逼迫国民政府同意承认伪满,中国军队撤出华北五省,国民政府与日本政府缔结防共协定之目的。
只用三个月就灭掉中国,这是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正常人都不敢想的。
但是,由于日本舆论一向猖狂,导致日军上下对侵华战争缺乏清醒认识。
因此,当杉山元的狂言传到外界后,你一言我一语,就传变了样。
变成了“三月亡华”。也就是准备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时间还是三个月,但目的从侵吞华北变成了灭亡中国。
看到日寇如此猖獗的言论,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彻底被点燃。此时已经没人再敢轻言对日本媾和。
由于一边不满足于华北,另一边也不打算再妥协。于是乎,战争走势就没有按照杉山元原本拟定的“以打促和”进行。
而是失控了——日军要灭亡中国,反对与中国谈判。中国也决心抗战到底,拒绝谈判。
既然失控了,那么很自然,也就意味着对日本而言,玩脱了。
为什么说玩脱了呢?
因为日本侵华的本质,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投资→套现→再投资→再套现。
日本没有一口气吞下中国的财力,只能是一步一步地来。
先筹集首轮投资,计划拿下中国东北。
当东北被吞并,完成套现,一个投资加套现的完美资本掠夺就实现了。
拿下东北后,日本再次筹集次轮投资,计划拿下华北五省。
如果日军能拿下华北五省,那就可以完成次轮套现。再完成一次完美的资本掠夺。
可以说,这种蚕食对于日本而言,是唯一有效的侵华手段。
然而现在的问题却是,很多日本人并不满足于只吞并华北。
他们早就不耐烦了,早就想全面侵华了。
在这些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者看来,就算三个月不能灭亡中国,也没关系。继续打,打上三年,不信灭不了中国。
如果三年还不行,就继续打。直到灭亡中国为止。
在灭亡中国前,谁敢阻拦,不让他们灭亡中国。谁就是日本的罪人,他们就要把挡路人清除掉。
一方面,是加大投入,可能会打亏本仗。
另一方面,是加大投入的声音太大,没人能在这时候降温。连天皇也不行。
再一方面,中国政府也无意媾和。
这样一来,无法顺利套现,结果可不就是玩大了么?
从事后的发展来看,就是如此。
为了打长三角和华北,日本整军备战,动员了60多万人入伍。
但打下南京后,国府西迁,拒不投降,也不谈判。日本未能完成套现,玩砸了。
为了套现,不得已之下,日本政府只能继续扩军,向徐州、武汉发动新一轮进攻。逼迫国民政府投降。
后来经过一年战争,看似是日本拿下了中国最富庶的东部沿海区域。但由于国民政府仍然不谈判,也不投降。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其他敌后武装在日占区频繁活动,令日军无法在中国以战养战。
于是,结果就变成了日军在中国的行动,投入与回报严重不成正比。不仅未能套现,而且还陷入了持续亏本的囧境。
打仗打成了亏本生意,而且亏本还是个深不见底的无底洞。这还怎么打?
现在网上常有声音,说日本人缺乏大局观。
居然蠢到用添油战术对付中国。如果直接全力一击,战争可能在1938年就结束了。
其实,这真是冤枉日本人的智商了。
当时的情况,不是日本不想全力一击,而是他们真的做不到。
毕竟现实战争不是打游戏,你点点鼠标,军队和装备就爆出来。
日本当时现实的情况是,即便是杉山元那样的强硬派,也没想一波流打垮国民政府。
战争规模越打越大,财政投入越来越大,其实也出乎了他们的预料。战争这种东西,往往在你想要的时候开始,却不会在你希望的时候结束。
打仗亏本,依靠战争解决不了问题了,该怎么办呢?
1938年底,日本近卫内阁想出了办法。
即提出“近卫三原则”。对国民政府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
把日军的注意力从国民政府身上移开,专心对付敌后的抗日武装。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日本高层,就已经有人意识到了,再多打赢几场会战,再多拿下一两个中国的大城市,对于改变侵华战争的走势,没有任何意义。
日本要想解决问题,实现完美套现,只能是一战打垮中国政府才可以实现。
而一战而打垮中国,日军偏偏又做不到。
这个时候,必须要换种思路。
只不过,由于日本的诚意不足,国民政府没有明确回应。
加之,近卫内阁不久后倒台了。换成了对华强硬的平沼内阁。
所以,日本妄图诱降国民政府的企图也就未能实现。这个事件也就是只是侵华战争的一个小插曲,没有影响到战争走势。
到了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纳粹德国在欧洲摧枯拉朽,先是与苏联瓜分了波兰,继而又摧枯拉朽干掉了法国。
日本看到德军如此彪悍,认为英国的注意力肯定会集中在了欧洲,无暇顾及亚洲。
于是,在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后,对华态度比平沼内阁更激进的阿部内阁和米内内阁先后上台执政。
这两个内阁,有个共同点,就是均把重点放在中国,加大对中国政府的打击,希望早日解决中国问题。
也正是因此,所以我们就看到阿部内阁和米内内阁执政时期,日军在中国进行了一轮接着一轮的攻势。
先是第一次长沙会战和桂南会战,接着是五原战役和枣宜会战。
不过,由于日军发动的这些战役均未能击垮中国人民的抵抗决心。且日本也没能因为战争获利。因而抗战的大形势仍然维持不变。
1940年3月,日本政府在与汪精卫谈了近一年后,终于下定决心,扶持其上位,建立汪伪政权。
汪伪政权的建立,标志着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的态度再次180度大转变。又变回来了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
因为日本政府但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一群汉奸卖国贼身上。
重用汪精卫之流,只能说明日本政府在中国问题上是黔驴技穷了。
1940年7月,米内内阁因为外交上对美国软弱倒台。随后,近卫文麿第二次上台组阁。
随着近卫文麿的复出,日本将战略中心逐渐移到了东南亚。想着先搞定了西太平洋的英美势力,再回头搞定中国。
日本人的这种心态转变,与当年拿破仑入侵沙俄可谓如出一辙。
既然搞不定英国,那就先搞定沙俄。让英国断了联俄制法的念头。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既然搞不定,为什么日军不从中国关内撤军呢?
撤军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此举,无异于是原地自爆。与自杀没区别。
疯狂的日军中下层军官,肯定会发动类似二二六兵变一样的叛乱,把高层撕碎。
对于高层来说,撤军等于马上死。
相比之下,入侵东南亚,让那帮军国主义疯子去挑战英美,自己不一定会死。
如果能搞定东南亚,从东南亚攫取石油橡胶等资源后,再回头逼迫国民政府投降,“解决中国问题”,倒不失是一个明智之举。
1940年9月,在近卫组阁操盘下,日本加入轴心国,并派兵进驻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而此举招到了美国罗斯福政府的强烈反对。
作为反制,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将中国列入法案借贷国。罗斯福明确宣布美国将无条件地全面援助中国。并提出照会,要求日军从中国关内无条件撤军。
1941年5月~6月,一批价值110万美元的援华物资和一批包含了110名飞行员和150名机械师的美国支援队来到中国。
虽然这些物资和飞行员,对中国的抗战只是杯水车薪。但是象征意义却极大。那就是中国和美国的利益已经绑在了一起。
1941年7月26日,见日本与德国的关系越走越近,美国宣布冻结日本在美资产。
五天后,又由于日本拒绝美国提出的要求其撤出中国关内的要求,美国政府宣布开始对日本施行全面石油禁运。
此举,对日本是釜底抽薪的操作。
因为如果无法从美国购买战争物资,日本连维持在中国关内的军事占领都做不到。
为了解决问题,日本内部开始讨论对美开战问题。
1941年10月,就在讨论即将变成决议时,近卫文麿却退缩了,主动辞职,表示自己不想蹚浑水。
由于近卫文麿辞职,且其他文官也均害怕担责任。于是一向对华、对美持强硬态度的东条英机上台组阁。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军的战略重心从中国转到太平洋。
此后的三年半时间,日军虽然在中国关内又陆续进行了多次中等规模会战,如第二、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石牌战役,常德会战等。
甚至在东条英机的支持下,侵华日军高层还策划了一个“五号作战计划”。企图集中40万兵力拿下重庆。
但由于日军的资源,大部分都投到了太平洋战争,因而在中国的会战,并不是为了“解决中国问题”而策动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太平洋战争而服务。
比如1942年的浙赣会战,日军的目的就是摧毁国军在浙江的飞机场,以防止中美战机对日本本土造成威胁。
还比如1944年的豫湘桂会战,目的是打通大陆交通线,为东南亚的日军运送物资。
至于攻占重庆的方案,由于资源不足,最终流产。
回看抗战,日本对中国的吞并野心,一直就没有变过。只是在怎么吞并的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
原本按照天皇的打算,三个月内逼迫国民政府放弃华北。但因为种种原因,战争没有按照日本军部的计划进行。以致日本被拖入了抗日战争泥潭,无法自拔。最终走向灭亡。
▍二战时期,什么时候日本就已经输了?
日本人什么时候认识到自己赢不了呢?答案是1940年!1940年元旦的时候,日本陆军出台了一份绝密报告,讲的是“解决‘中国事变’的绝密指导”。其中陆军军部明确提出一个时间节点,那就是:“以1940年为目标努力解决‘中国事变’。”可见日本人实在受不了持久战了,毕竟中国对于日本来说实在太大了。
在1940年3月30日,本子们的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叫来了一群日本高官和将领,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他们的重点就是如何在1940年年内要彻底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问题。参加这次联席会议的基本上都是陆军的人,因为侵华的主要就是陆军,其中带头的有这么几个人,首先是日本陆军大臣畑俊六大将、后来唯一切腹自杀报效招核天蝗的陆军次官阿南惟几中将和日本高级蝗族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大将等9人。可以说这伙人基本上是当时日本陆军的中枢神经了。
在这伙日本陆军军头开了半天会之后,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或者说是决定,如果在1940年之内无法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问题的话,日本陆军就要开始进行谋划单方面从中国撤军。当然根据日本陆军军部的想法,除在上海、内蒙古等重要的核心地带地区要继续驻留少量兵力外,其余日本陆军的主力全部撤出大陆战场。因为侵华战争实在太烧钱了,日本原本的打算是在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预计是攻下首都南京之后,常凯申就会投降,谁知道一打打到1940年,日本军队还没有胜利的可能,所以他们也慌了。
大家看看当时日本军部大本营中一位叫做种村佐孝的招核参谋对于日本参谋本部的看法,他在1940年3月底的日志中写道:“作为参谋本部,主要是全力以赴处理事变,陆军省方面气势汹汹,恨不得立即开始撤军”,“如果在年内不能解决日中战争,1941年起就开始自发地从中国撤退的方针已经初步确定下来”。也就是说日本高层知道打不赢了,想先退出来,逐步蚕食整个中国。可以说东京的那堆日本贵物还不是特别马鹿,还知道日本真实的处境,他们认识到日本军队必须逐步从中国战场慢慢脱身出来,不然只能被中国耗死。
那么为啥没做成功呢因为是这样的明智决策当即就遭到了侵华日军的强烈反对。在侵华日军看来,顶层的贵物们就是一群卖国贼,怎么连吃到嘴里的肉都想着吐出来!是时候天诛国贼了,在侵华日军那堆军曹的眼里,东京的这帮官僚试图撤军简直是在侮辱底下这堆大佐和军曹,这些军曹们离乡背井,男的来中国当炮灰,不知道哪天就会被中国抗日武装打死,而军曹家里的女眷还得充军当慰安妇,结果这伙官僚就靠着几句话,试图从中国撤军,那简直就是“崽卖爷田”的败家子,根本不能忍。
往期链接:
二战前日英为何爱恨不休?国家之间岂有情谊
友谊短暂、利益永恒!为啥二战中日本要和美国反目成仇?
二二六事变如何在日本冲向二战灭亡之路上踩了一脚油门?
二战侵略者的黄粱梦:日军席卷西太平洋
残酷的日俄战争:日本为什么有胆子挑战俄罗斯?
珊瑚海海战:航母正式走上海战C位
我是蓝白旗帜,只在今日头条有号,其他地方都不是我的号,经常看见有人在网易等地方不要脸抄袭我的文章。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
▍二战时期,什么时候日本就已经输了?
严格来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就输了,而且是毫无翻盘的可能。
现在看到那些尬吹石原莞尔的网友,本人全身都会起鸡皮疙瘩。九一八事变的巨大成功是往后十年日本所有战略被动的总根源。
对外:东北是毛子的禁脔,日本占据东北等于给自己和苏联制造了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只是苏联在西线压力下的权宜之策。根本上来说双方毫无妥协的可能,必须一战。
因为世界老大英国宣布永不承认伪“满洲国”,日本不惜退出英法控制的国联,成为国际弃儿。失去国际秩序约束的日本,对外政策只能越来越极端。
日本在西岸的胡作非为也引起东岸的新贵美国的警觉,美国在大发战争横财的时候准备随时出手打压日本。
对内:一场军事冒险获得了意外的巨大成功,给七千万国民打了鸡血,结合之前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让日本国民认为皇军真的“武运长久”,战无不胜。国内群情激昂,民意绑架了国家的行政机关,让日本的外交失去弹性。
对日本军队:下克上的传统再一次发扬光大,中下层军官的胆大妄为已经到了足以影响国家战略方向的时候,文人内阁却无法形成有效反制,导致中下层军官更加肆无忌惮,使整个国家军队处于失控状态。直接后果就是1936年的二二六兵变,文人内阁式微,军部全面上台执政。
日本高层不是没有明白人,知道日本正走在亡国的道路上。但是谁胆敢出来说一句,马上被扣上卖国贼的帽子,随时被愤青“天诛”。连山本五十六都被认为是“和奸”,只能躲在军舰上避风头。包括裕仁,在当时的民意裹挟下,敢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可以说从1931年开始,日本就完全失去了国家层面上战略指导,整个国家机器被民意裹挟,外交完全失去弹性,只能不断的通过战争手段来解决问题,陷入了“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发动一场战争,制造出更大的问题后继续发动新的战争”的恶性循环。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七千万疯子绑着这个国家走向万劫不复的亡国之路。
▍二战时期,什么时候日本就已经输了?
如果他们拿了东北就收手,把东北当工业基地大力发展超级武器的话,等核武出来,那国家疆域就会固定,东北就成他们的了,但他们非得继续侵略当时那个大农村一样的中国,遍布土匪军阀,又没什么资源,治理成本极大,完全是赔本买卖,后来他们打着打着也反应过来了,但已经被这片充满仇恨的土地死死拖住了,说到底军国主义害人不浅,打不打应该由政治家来判断,而不是军人,更不是那些招核男儿
------------------
推荐阅读: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临终时为裕王指派贤臣时,为什么没有提到已经入阁的赵贞吉?
英雄联盟那些只玩一个英雄的玩家,最后都怎么样了?成为大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