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辅佐两代君王,权势滔天,为何自己不效仿武则天做皇帝?
▍孝庄太后辅佐两代君王,权势滔天,为何自己不效仿武则天做皇帝?
说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最主要是孝庄太后并没有做皇帝的心思,无论那部历史剧,野史,还是正史。孝庄性格都是很爱清净,不想管太多政事,可惜儿子和孙子继位的时候都年龄太小了,不得已孝庄为了包住祖宗基业,只能亲自参与一些政事,其实能力肯定是有的,只是性格使然,不爱权利。记得康熙王朝里有人让孝庄去大殿主持大局,孝庄说过她只能教出皇帝,自己却做不了皇帝,只能在后宫偶尔出谋划策,可以看出孝庄能力是有,只是无心为帝,另外,孝庄是科尔沁的格格,姑姑是皇后,出身高贵,很多事情不用亲力亲为,娘家和姑姑就是靠山,靠山大了,不需要自己打天下,只要享受生活就好了,不像武则天,虽然出身名门,宫里生活并不如意,多年未受宠,差点殉葬,后来好不容易攀上太子这棵大树,又被逼着出家感业寺,在感业寺日子也不好过,一直夹缝里求生存,好不容易回宫,又被皇后妃子欺负,所以武则天在重重磨难下,对权利极其在意,一直逼着自己站在权利的顶峰,不再受制于人
总之,出身不同,遭遇不同,结局也不一样,其实我觉得孝庄活得更好一点,不用抛头露面,偶尔养养花鸟,有事就帮孩子处理一下,生活比较惬意,反观武则天虽然权势很高,所谓高处不胜寒,子女亲人死的死,散的散,武则天内心肯定也是孤独的。当然我们不是她们,只能推测,其实人只要活得是自己想要的样子,足已
▍孝庄太后辅佐两代君王,权势滔天,为何自己不效仿武则天做皇帝?
孝庄太后,即孝庄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一部《康熙王朝》和一部《孝庄秘史》,让我们了解孝庄这位清朝初年的杰出女政治家,也是公认的满蒙第一才女,孝庄文皇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孝庄太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本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9年)生下福临,也就是日后的顺治皇帝。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突然驾崩,年仅6岁的顺治皇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去世,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登基,被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孝庄文皇后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不算是顺治还是康熙,可以说都是幼年登基,孝庄文皇后全心全意辅佐自己的儿孙,帮助他们稳定政局,平衡朝堂内外关系上做出了积极地努力与贡献,可以说孝庄为了顺治和康熙,为了大清朝初期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孝庄太后在面对两位皇帝幼年登基的情况下,没有选择效仿武则天夺权称帝,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孝庄太后自始至终都没有像武则天一样掌握绝对的权力。
武则天能够废唐立周,改元称帝,是因为武则天从唐中宗李治在位时期,就已经掌握了绝对的权力。
正是因为李治的身体原因加之其对武则天的信任与依赖,武则天辅佐、协助李治处理朝政,因而就有了“二圣临朝”的说法,从这个时候开始,武则天就已经掌握了极大的权力。唐中宗李治去世后,唐睿宗李旦继位,武则天则临朝称制,自专朝政,实际上,武则天才是这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这也为武则天称帝提供了坚实的权力基础。
反观,孝庄太后,则自始至终都没有这样绝对的权力。
在皇太极时期,还是永福宫庄妃的孝庄太后,在“五大福晋”中仅仅排在最后一位。
在皇太极生前,孝庄太后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赫。皇太极所册封崇德五宫后妃,也称五大福晋:
位居首位的是中宫清宁宫皇后哲哲,称国君福晋,即孝端文皇后,也是孝庄太后的姑姑。
位居第二位的是东宫关雎宫宸妃海兰珠,称东大福晋,即敏惠恭和元妃,也是孝庄太后的姐姐。位居第三位的是西宫麟趾宫贵妃娜木钟,称西大福晋,即懿靖大贵妃。位居第四位的是次东宫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称东侧福晋,即康惠淑妃,居第四位。位居第五位的是次西宫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称西侧福晋,即孝庄文皇后也就是孝庄太后。
其中,地位最高的还是当属皇后哲哲,而她还是孝庄太后的亲姑姑,而最受皇太极宠爱的莫过于关雎宫宸妃海兰珠,而孝庄太后的地位甚至比不上另外两位从察哈尔部林丹汗处改嫁给皇太极的两位遗孀,所以这个时候的孝庄,没有任何权力优势可言。
顺治时期,政权主要集中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
在皇太极去世后长达十七天的大清皇位争夺战中,由于多尔衮和豪格两派势力的僵持不下,最终选择了一个双方利益能够实现平衡的方案,那就是由孝庄太后为皇太极所生的儿子——福临继位,这就是顺治皇帝。
虽然福临登基成为了皇帝,但是此时的福临只有6岁,期初权力还是掌握在满洲贵族议会以及两位摄政王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手中。之后多尔衮通过一些列手段,打击代善、济尔哈朗等满洲传统贵族势力,并且除掉了豪格等政敌,从而实现了大权独揽,成为大清朝真正的实际掌权人。
所以这个时候的庄妃应该考虑的并不是自己要不要效仿武则天,而是要防着多尔衮自立为帝,毕竟,这个时候如果真的多尔衮要称帝可以说是易如反掌,而对于孝庄而言是没有任何的一点机会的,而她能做的也是首要确保的,就是维护她的儿子,顺治皇帝的皇位。
即便是在多尔衮死后,朝堂上的顺治皇帝已经亲政,再加上济尔哈朗、索尼、鳌拜等人的辅佐,孝庄也不掌握权力,因而也就没有了称帝的可能。
康熙时期,政权主要集中在辅政大臣的手中。
顺治临终前,为了防止多尔衮专权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因而安排了四位并非皇室成员的辅政大臣,即索尼、遏必隆、苏克沙哈以及鳌拜。期初,四位大臣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但是,随着索尼的年老以及鳌拜势力的崛起,使得辅政大臣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在索尼病死和苏克沙哈被杀后,出现了鳌拜的专权局面。
在用计处理掉鳌拜之前,康熙已经亲政,而在擒拿鳌拜之后,康熙随即大权独揽,并且由明珠、索额图、陈廷敬等人辅佐,也使得孝庄太后没有掌握任何的权力。
而此时的孝庄也已经到了人生的晚年,也没有那个精力去过多的参与政务,对于效仿武则天,也确实不太实际了。
“后宫不得干政”,是满清王朝的组训,孝庄太后自始至终都没有掌握到像武则天一样掌握绝对的权力,因而也就失去了像武则天一样夺位称帝的政治基础。
不得不说的是,大清王朝的建立者和统治者是满洲人,作为蒙古人的孝庄太后,是根本无法多的一个满洲人王朝的统治权的,何况她还是个女人。
如果放眼在世界历史上,可以找到一个外民族的女性统治国家,并成为这个国家元首的例子,这就是沙皇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一位普鲁士没落贵族的女性,硬是用自己的能力和魅力征服了整个欧洲,也征服了俄罗斯人。
但是叶卡捷琳娜是在俄罗斯,并不是在中国,中国社会历来有着“男尊女卑”的传统。武则天当年临朝专政就已经遭到了极大的反对,称帝后,反对声音更是从未停歇,直至“神龙政变”,武则天下台,重新恢复李唐神器,反对的声音才算停歇,但是历朝历代对于武则天的称帝行为的批判之声明显多于褒奖之声。这些都说明在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中,对于女人当政统治的排斥。
而更为重要的是,孝庄太后并不是出自于满洲,不是出自于建州女真本部,更不是姓爱新觉罗姓氏,而她是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这对于满洲贵族以及整个满洲集团而言,意味着是国本发生变化,是意味着自己的先人浴血奋战打下的江山要被蒙古人抢夺而去,这样的结果是必然不能接受的。
因而对于孝庄太后而言,别说是效仿武则天称帝,即便是想要在掌握一定的权力,也会受到封建伦理和满洲贵族议会的双重打压,而变得举步维艰。
而从孝庄本人而言,效仿武则天并不是她真正的想法,她只想好好的辅佐自己的儿孙。
当年,作为政治联姻的筹码,能够嫁给比自己大二十岁的皇太极,安稳度过这么多年,就说明孝庄太后的责任心以及她对于满清王朝以及科尔沁部落的感情。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责任心,才让孝庄太后全力维护大清王朝的政局稳定,尽心培养自己的儿孙,为大清王朝能够夺取天下,统治全国贡献了积极的力量。
康熙皇帝在追忆孝庄太后时就曾说:“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雍正皇帝更是称其为:“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足可见孝庄太后的地位及影响力。
▍孝庄太后辅佐两代君王,权势滔天,为何自己不效仿武则天做皇帝?
这是孝庄太后活得最明白,最高明,最睿智的地方。
崇德八年(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由于死得突然,皇太极还没来得立接班人。
清朝是少数民族,他没有汉民族“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传统。他的继位形式是“八旗共同推举”制度,也就是“八王议政”。
八旗旗主共商立储。大会充满了火药味,会议由多尔衮主持。多尔衮由于战功卓绝,赢得了不少人拥戴,这是皇太极长子豪哥站出来反对。
利益面前,各人心思各异,也有不少人支持豪哥,为了权衡利弊和各家利益,最后多尔衮和豪哥都退出,推举年仅8岁的福临为继任之君。福临生母被尊称为圣母皇太后,史称:孝庄文太后。嫡母哲哲被尊称为母后皇太后。
大清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多尔衮为摄政王,后迁都北京。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去世,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登基,被尊为太皇太后;1688年孝庄文皇后去世,享年75岁。
顺治和康熙,都是8岁登基,孝庄文皇后全心全意辅佐自己的儿孙,帮助他们稳定政局,平衡朝堂内外关系上做出了积极地努力与贡献,可以说孝庄文太后为了儿子顺治和孙子康熙,为了大清朝初期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顺治初期,主要权力在多尔衮手里,为了儿子,孝庄太后不惜身份和多尔衮虚与委蛇,这就是多尔衮去世后,顺治亲政后,把多尔衮鞭尸的主因。
康熙8岁登基,清王朝也是风雨飘摇,外有三藩之乱,郑氏台湾割据,沙皇俄国和葛尔丹勾结,罗布旦增在西北拥兵造反,内有四大辅政大臣勾心斗角,真正的内忧外患,孝庄先用立后拉拢了首辅大臣索尼,后有为了麻痹权臣鳌拜挥泪斩杀辅政大臣苏克萨哈,一步一步稳固了政权,继而平定三番,收复台湾,到康熙26年孝庄太后去世,强敌基本肃清,为清王朝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孝庄太后是出色的政治家,战略家。
慈禧太后也是母以子贵。
▍孝庄太后辅佐两代君王,权势滔天,为何自己不效仿武则天做皇帝?
谢邀,虽然孝庄太后能力强,但她不想效仿武则天称帝,这是因为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能力比她强,称帝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孝庄太后,说实话,她能把儿子扶上位就『烧高香』了。
孝庄太后
话说崇德八年(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由于死的突然,皇太极还没来得及立嗣,就是还没立接班人。权利出现了真空,这必定引起皇族子孙的窥视。
由于清朝是异族,他还没有汉民族『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传统。他的继位形式是“八旗领导人推举”制度,也就是大家伙商量着来。
这种方法实在不靠谱,做皇帝谁不愿做呢?这不,八旗头领集合到了一起了。大会充满了火药味,会议由多尔衮主持。
当时称帝呼声最高的是多尔衮,他的势力确实强大,他自己不但文武兼备,而且身后有两白旗和勇猛善战的两个兄弟作坚强的后盾,而且,正红旗、正蓝旗和正黄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
不过皇太极长子豪格也不示弱,他也有自己的死党。从利害关系而论,两黄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继位,以继续保持两旗的优越地位。
这样的话,最后矛盾集中在了以豪格为首的两黄旗和以多尔衮和多铎为首的两白旗上。双方相争,谁也不相让。
孝庄影视人物
此时的孝庄皇后,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因为自己和皇太极所生的儿子还很小,无论如何都竞争不过多尔衮和豪格。再者说了,孝庄此时祈祷儿子能当上皇帝就知足了。恐怕此时她压根不敢想自己称帝吧。
最终多尔衮权衡利弊,多尔衮心里想道,“假如自己称帝,会成为众矢之的,”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多尔衮最后议定由皇太极的第九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位。
多尔衮这一举动实在是明智之举,这样避免了大清的分崩离析。其实这也是经验之谈,『两强相争,弱者得利』。
综上所述,皇太极虽然早死,但他的兄弟,儿子都健在,并且个个强大无比,孝庄太后没有机会夺权,也没有办法效仿武则天称帝,简言之,没机会。
接下来我们看看他儿子死后,孙子康熙继位后。孝庄太后能不能自己称帝呢?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其子福临即位,改年号为“顺治”。
顺治十八年顺治驾崩,顺治的第三子玄烨即位为康熙帝,也就是孝庄太后的孙子称帝。那么,她会不会夺孙之位呢?
孝庄和康熙影视人物
孝庄太后熟读『四书五经』,时常引经据典的给孙子讲故事,祖孙二人有许多温馨感人的画面。
孝庄太后生活内敛俭朴,不事奢华。在孙子和吴三桂死磕的时候,孝庄时常鼓励康熙,说实话,当时康熙年纪不大,能斗过久经沙场的吴三桂,还多亏了奶奶在背后出谋划策,这也包括康熙智擒鳌拜,诛杀索额图,都是康熙的奶奶在暗中支持的结果。
在平定三藩时,孝庄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并支持儿孙的事业。
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康熙出巡盛京,沿途几乎每天派人驰书问候起居,报告自己行踪,并且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鲢鱼、鲫鱼,派人送京给老祖母尝鲜。
孝庄影视剧人物
二十二年(1683)秋,康熙陪祖母巡幸五台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轿,亲自为祖母扶辇保护。你想想看,孝庄能像武则天那样废除儿子或者孙子自己称帝吗?
武则天和孝庄不同,武则天是冷酷无情,她连自己的女儿和儿子都不放过,只要挡住她夺权和专权,毫不手软的毒死或杀死。
孝庄则有一颗善良和仁慈之心。当初他的儿子顺治在婚姻问题上特别叛逆,做母亲的无非是为了巩固他的权利,选择了顺治不喜欢的女人,顺治一直和母亲不大合得来。孝庄也没有因此嫉恨儿子,毕竟母子连心吧。
到了孙子康熙时候,更是隔辈亲,简直就当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讲真,祖孙的关系比母子关系要强许多。这也是孝庄皇太后,死后37年不肯葬在昭西陵,而是葬在了儿子不远的陵墓旁,目的就是死后守候在子孙身边。
老年的孝庄和康熙影视剧人物
【撰文:秉烛读春秋,欢迎加关注
------------------
推荐阅读:
非机动车道那么宽,有些骑摩托车跟电动车的人还要走机动车道,你怎么看?
《红楼梦中》面对贫困的刘姥姥,贾母只送几件旧衣裳,为何王夫人却豪掷100两?
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那么已颁发的土地确权证书如何处理?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