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初期拥有世界第一的远航实力,却没有成为海洋强国?
▍为什么明朝初期拥有世界第一的远航实力,却没有成为海洋强国?
中国自古以来奉行的是“陆权”为主,“海战”为辅的军事战略方针。所谓的“海权”意识源于西方殖民的产物,由于沿海贸易是各自为政的局面。明朝的郑和下西洋的举动只属于王权的象征意义,对于沿海经济拉动内需的情况只属于短暂的时光,大部分是沿海绅士或富商“买单”,最终形成中后期的“倭寇”之乱的历史背景。
明朝的海洋贸易只属于朝廷的单边行为,而平民不没有获得具体的实惠,最大受益者居然是附属国,也间接地导致基本国策从对外贸易转换成闭关锁国的历史事实,直接造成国库紧张的危险局面,最终边疆问题频发。
明朝对内经济的发展模式,只能形成陆上的茶马古道,而海洋贸易“内卷”形式越来越一发不可收拾,形成后果的是“买官”现象也日益严重。
▍为什么明朝初期拥有世界第一的远航实力,却没有成为海洋强国?
不错,明朝初期是拥有世界第一的远航实力!这是世界各国认可,且有史实为证的。当时中国的造船能力世界第一,远胜其它国家,郑和的宝船长可达几十米,宽十数米,可搭载人员上千人。一次远洋航行可驶出船只数十上百艘!并且我们从宋代开始已在航海中普遍使用指南针,积累了丰富的海洋气象经验与航海技能。从1405到1433年二十八年间,郑和七下西洋,遍访亚非数十个国家,最远至红海,非洲东海岸一带。
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早,范围之远都是后来西欧国家哥伦布等人忘尘莫及的!然而为何中国的远航未能持续下来,最终成为海洋强国,而西欧的大航海却使他们走向了世界,并改变了世界发展的方向呢?
首先,中西方航海的背景完全不同。中国明初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农民是人口的绝对主体,经济形式是典型的自给自足,没有输出或输入的经济压力与动力。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压制工商业的发展,限制人民的经济权力与自由思想,儒家思想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也就是说,中国没有走向海洋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内驱动力。反观西方,此时尽管仍是封建社会,但手工工场发展迅速,技术创新日新月异,议会普遍对王权严格限制,文艺复兴如火如荼,思想空前解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有一种强烈走向海洋的动力。
其次,动机完全不同。明朝是为了宣扬国威,显示中国富强,完全是中央政府主导的政治行为。西方是具有冒险意识的商人们出于获取金银的经济目的,说白了就是为了实现一夜暴发的黄金梦!
再有,我们实行的是厚往薄来的政策,对所到国家大量无偿赏赐,不计经济效益,最终导致国力无法支撑!他们完全就是为了赚钱,所以把大量亚非拉的金银等财富攫取,运回西欧,最终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
我们是和平,友好,平等的外交活动,他们是赤裸裸的殖民侵略活动,特别是五百年的黑奴贸易,简直就是强盗行为!然而,就是这样的强盗行为却为西欧国家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原料,市场,劳动力,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世界最终走向一体化,全球化!而我们的文明,友善,和平却致使国力衰退,明朝渐渐将国门关闭!
▍为什么明朝初期拥有世界第一的远航实力,却没有成为海洋强国?
明朝初期,中国确有世界一流的远航实力,郑和七下西洋完全可以证明,可是却没有成为海洋强国,为什么?
因为中国的远航下西洋的目的与西方国家远航探险的目的完全不同。西方国家远航探险,完全是为了发现新大陆,扩张殖民地,掠夺资源财富,要实现这个目的即受利益驱使,远洋航行就永无止境,因而就能发展成为海洋强国。而中国的目的却不是这样的。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的皇位,自己取而代之,这就是永乐帝。永乐帝登上皇位后,铲除了建文帝的心服大臣,但是却没有找到建文帝甚至建文帝的尸体。有人说建文帝从地道逃跑了,跑到了海外,在那里招兵买马,准备再杀回来夺取帝位。永乐帝将信将疑,放心不下,想派人去证实一下。因此,永乐帝便派他的心腹太监郑和出海寻找。永乐帝是这样对郑和说的:“朕想派你下西洋,一是联系友好邻邦,二是想派你去查实建文帝是否已经逃到海上。至于第二个目的,不许对任何人讲,一定要守口如瓶。”
看看,这就是永乐帝朱棣派遣大型远洋舰队出海下西洋的目的。而且第一个目的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第二个目的才是最重要的,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口!
郑和七下西洋,第一个目的达到了,第二个目的也应该达到了一一就是没有找到建文帝,说明建文帝根本没有出海!既然最重要的第二个目的已经达到,就没有必要继续派遣大型舰队下西洋了。因此,郑和的使命完成了,远航行动停止了,中国也就与海洋强国失之交臂!
▍为什么明朝初期拥有世界第一的远航实力,却没有成为海洋强国?
什么是海洋强国?要有一个概念才可以,明朝初期远洋航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去称霸世界,侧重点只是在于宣扬大明国威,这里就有另外一种意思。
明朝自认为是天朝上国,认为除了明朝之外的所有国家,都属于蛮夷之国。明朝要向这些蛮夷之国家宣扬明朝的文化,明朝的历史,明朝的地大物博等等。
明朝是汉族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而此时儒家文化已深入人心,和的思想正是这个国家统治者的思想。而这种和是统治者站在高位向下俯瞰的一种和,是一种不平等的和。
但仅仅是这种和的思想只是几代皇帝之间所能达成的共识,当出现一位对这个和的思想不认同的皇帝时,那么这种宣扬国威的做法就会被认为是浪费国家资源,认为海外蛮夷不足以教化,那么这个时候远洋航行就不会再有意义,所战胜他的就是这种顽固的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让远洋航行化作了泡影。
失去了财力支持的远洋航行,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失去了动力也就相当于失去了方向,没有了方向就会一步步的封闭自己。
时间久了就会变得自大,特别是当一些统治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时候,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无敌,认为自己统治的国家就是天下无敌。
一个无比自大的人,怎么可能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呢?
明朝后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虽然说是为了防止倭寇侵犯沿海百姓,但是作为一个强国,只懂得防守而不主动的出击,不懂得变通,这就是一个国家自大的结果。
明朝过后没想到了清朝还是那样,闭关锁国延续了那么多年,直到清朝灭亡还在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这么自大的国家怎么可能成为海洋强国呢?
▍为什么明朝初期拥有世界第一的远航实力,却没有成为海洋强国?
明朝缺乏称霸海洋的动力。
明朝仍然是以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王朝,虽然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但在经济总量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中外贸易只是一定程度的互通有无,满足上层统治阶级和少数富人的需要,对整个社会并没有推动力量。
所以,明朝的大航海无非是建立海外联系,宣示明朝的强大,尽可能的建立明朝和一系列小国的藩属关系。当然还有寻找建文帝踪迹的目的。这些都不会长久的持续。这种航海花费巨大,经济上付出的多,回报i得少。到了一定时期,自然会停止。
归根结底,明朝不具备称霸海洋的经济形态和政治需要。
对比明朝就会知道,西方世界的大航海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而商品经济的最高形式就是以资本扩张为特征的资本主义。
它需要推销商品,进而实行殖民扩张,掠夺原料和人口,剥削和压迫殖民地人民。进而形成全世界的资本宗主国和它的殖民体系。而资本最强大的国家就是海洋霸权主义国家。
海洋霸权国家的出现,是和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必然随着资本主义的没落而衰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