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备在听到关羽、张飞两人的死讯时,反应截然不同?
▍为什么刘备在听到关羽、张飞两人的死讯时,反应截然不同?
关羽和张飞追随刘备三十余年,在出生入死的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刘备听到关羽和张飞的死讯后,反应却是不同的,为何这样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一、在听到关羽和张飞的死讯的时候,刘备的反应分别是什么样的?
刘备对于关羽之死的反应
关羽兵败乃至被杀的时候,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刘备的反应是怎么样的,不过,可以通过侧面的信息来反应。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
在这里,用到了一个字,即是“忿”,所谓的忿可以解释为恨,愤怒,而其对象是孙权,动作则是袭击关羽。不管是对象还是行为来看,刘备对于关羽的死表现出来的反应就是痛恨孙权袭击关羽,有没有怪关羽?很显然没有。
在刘备看来,关羽之死和关羽本身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孙权袭击关羽造成的,至于世人提及到的所谓傲气之类的事情,在刘备看来完全不是一个事儿。
如果傲气可以作为一个罪名被杀,那么世人有多少人该被杀呢?
在刘备的眼里,关羽所谓的傲气并不是他被袭杀的根本理由,因此对孙权非常痛恨。
那么,对于关羽之死,刘备除了哀伤和痛心外,更多的是一种痛恨。
刘备对张飞之死的反应
刘备听闻张飞被杀后,有着详细的记载和反应,体现了刘备对张飞之死的态度和预见。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
刘备听到张飞的都督有奏表上呈的时候,叹息地说道,唉,张飞死了。刘备还没有打开奏表就知道张飞死了,原因很简单,张飞的奏表不会以营都督的名义上呈,而是以张飞的名义上呈,营都督上呈,只能说明张飞出事了。
在这里,刘备用了一个感叹词“噫”,其意义非常有特点,表达了两种含义,一个含义就是悲痛,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叹息。
悲痛是因为张飞是刘备仅次于关羽情谊最深的兄弟加君臣,失去关羽本来就非常伤心,现在张飞也死了,同样也让刘备感到伤心。
叹息是因为刘备对张飞之死早已有预见。
二、刘备对关羽和张飞的死,为何产生不同的反应呢?
按道理而言,关羽和张飞都死了,而且和孙权有关,反应应该是一样的,可是刘备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对于关羽之死,刘备是愤恨孙权的卑鄙行为,并且以此为理由要发兵攻打孙权;可是对于张飞就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应,只是感叹的说道,唉,张飞死了,然后就没有下文,也没有说要啥范强张达报仇之类的事情。
从这点可以看出,刘备对张飞和关羽之间的态度是截然不同,不都是兄弟么?怎么会有如此区别呢?
首先,关羽之死是被动的,而张飞之死则是主动的。
在刘备看来,自从湘水划界之后,孙权和刘备之间关于荆州的问题也解决了,不存在所谓的争议问题。可是孙权在关羽北伐曹操的时候,却在背后捅刀子,背弃了当初孙刘联盟的初衷,是不顾道义的行为,也是背叛朋友的行为,这种行为令刘备非常愤恨。
刘备如果不做任何反应,如何在世上立足呢?好比在路上正常行驶,另外一辆车屡次故意别车,最后还撞上了,在这个情况下,你总得下车理论一番吧?不然,就是明显让人欺负不是?
放在刘备这里也是一样,所谓关羽谩骂孙权说,不把东吴放在眼里说,都是借口,其目的就是为了抹黑关羽,为偷袭荆州,杀死关羽找来的借口而已。
原因很简单,在本质上,关羽没有错。关羽管理荆州,北伐曹魏,和东吴井水不犯河水。所谓傲慢说,辱骂说,都是孙权自找的,不是关羽主动惹事招来的,因此,刘备断定关羽没错,那么愤恨孙权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么对于关羽死讯的态度也就不同了。
然而,对于张飞则不同,张飞之死完全是自找的。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
在这个记载中,用到了一个字“常”,可见刘备不止一次的告诫张飞,而是常常告诫他不要这么做。
刘备认为,你过度的惩罚部下,而且还把他们留在身边,这不是找死吗?张飞非常专制,看不起那些地位低贱的人,对他们的反抗意识也没有放在心上。
在张飞看来,这些低贱的人打了就打了,他们敢反抗吗?他们被打了,又能够怎么了?难道敢翻天吗?确实,很多情况下,这些人在饱受张飞殴打之后不敢反抗,或者被打顺了,不想,也不敢反抗,可是常在河边走也不湿鞋的吗?一次不湿鞋,走一百次也不湿鞋吗?如果是一千次呢?总有一次会湿鞋的。
张飞就是这个情况,其部下范强张达终于熬不过张飞的酷刑,孤注一掷的反抗了。不反抗,有可能会被被张飞打死,反抗了,也许有活路吧。
刚好,从阆中沿江而下可以直接到达东吴,因此他们俩人借着这个机会干死了张飞,提着他们头颅跑去投奔东吴了。
可以看出,张飞之死纯粹是自找的,怨不得孙权,毕竟不是孙权指使干的吧。
可见,关羽之死和张飞之死的主因不同,导致刘备的反应也有一定的差别。
其次,刘备对关羽和张飞的情感略有不同。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关羽和张飞共同追随刘备,出生入死,恩若兄弟,可是即使如此,刘备对他们之间的感情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异,并不是完全一样。
《三国志·费诗传》记载: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比如刘备在称汉中王的时候,拜关羽为前将军,和老将黄忠同列。关羽听说后非常愤怒,于是刘备就派费诗专门解释这个事情,在费诗的一番劝诫之下,关羽才幡然醒悟。
可是当张飞面临类似事情的时候,可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大家都认为汉中这么重要,应该让张飞驻守吧?张飞也是这么认为。可是当任命宣布的时候,众人大惊,居然是不太起眼的魏延,可想而知,张飞在众目睽睽之下尴尬形态了。
那么,刘备事先告诉张飞这事了吗?显然也没有,不然张飞也不至于也认为这个职位非自己莫属吧?在众人之中,张飞闹了一个大花脸,面子丢不丢暂且放在一边,区别对待却是毋容置疑的吧。
对待关羽上,刘备小心翼翼的顾忌关羽的想法和情感;对待张飞上,完全没有在意他的想法和颜面,可见,刘备是倾向于关羽的。
而且,另外一个记录也深切的说明了这点。
《三国志·刘晔传》记载: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馀。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
刘备和关羽之间表面是君臣,实际上恩情像父子一样。关羽如果死了,刘备不为他报仇,从情谊上讲,完全说不通的,因此刘备必须为关羽复仇。
可见,从情感的角度而言,刘备更倾向于关羽,发生不同的反应也就正常了。
最后,关羽之死和张飞之死造成的后果不同,因而刘备的反应也不同。
关羽被杀之后,荆州也丢失了,导致诸葛亮和刘备所规划的隆中对无法继续完成,严重的影响了刘备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计划。
张飞被杀则完全不同,只是涉及到普通的仇杀而已,没有任何领土和战略利益的纠葛。范强张达拿着张飞的头颅投奔东吴,除了让刘备损失了大将张飞外,没有任何战略要地的损失。
正是如此,关羽之死造成的伤害远远大过于张飞之死造成的伤害,那么反应也略有不同了。
三、总结。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关羽和张飞俩人都是刘备早期就追随的大将,既是君臣,也是兄弟,一起出生入死,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风浪,三人的情感非常的深厚,无论是哪一方遭受不测,另外一方都会痛心疾首。
可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总是那么微妙的,即使如刘备、关羽以及张飞三人之间也是如此,并非完全一致的。
因此,当刘备听说关羽以及张飞被杀后的死讯,其反应有着细微的差别,对前者被杀更多的是一种愤恨,对后者的被杀更多的是一种悲痛。
▍为什么刘备在听到关羽、张飞两人的死讯时,反应截然不同?
一,《三国志》里记载张飞末日的前后,刘备对张飞之死的态度
刘备对于关羽和张飞的死,态度上确实有很大的区别。反应了刘备对关羽张飞的深刻认识。
刘备当皇帝后,封张飞的诰命书上特别提点张飞,其辞云:
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称朕意焉。《诗》不云乎,‘匪疚匪棘,王国来极。肇敏戎功,用锡尔祉’。可不勉欤!“
柔服以德,——三弟,要以德服人,不能乱打人,打小人留祸根,你听大哥的话,你就可以长命百岁,不然的话,大哥是救不了你,你要好自为之……
张飞是个猛将,个性强,与二哥关羽恰恰相反,“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即使如此,关羽张飞的取祸之道,刘备是了然于胸的。
初,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
张飞不听刘备苦口婆心地劝,刘备可能已经知道张飞不会有好的结果,不是刘备不救他,而是张飞“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骨子里的脾气,让外人如何保护。
果然,张飞喝了酒就打人了,把人打几下就算了,碰上了张飞这样的恐怖上司,部下是生不如死。能不出祸害吗?
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之,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追谥飞曰桓侯。
唉,张飞果然死了,流露出刘备无可奈何的叹气。
二,刘备有社会关系,对异姓兄弟了解,不能简单粗暴,而是善待他人
刘备起事可以说是空手套白狼。义是结了,马匹呢,军器呢,衣服呢等等都需要出钱置办。但是,刘备关羽都没有钱,只有张飞有点小钱。最后埃到张飞出,好歹张飞不惜工本费,出就出了,举大事么,有钱出钱,无钱出“义”嘛。
如果说刘备在基层时,只是打草鞋的,那就大错了。当时中山国有两个大商人就与刘备要好,他们一听刘备办大事没有马匹和打造兵器的镔铁,两个商人马上就给刘备几百匹上好的马,一千斤上好的铁,还有许多粮食。——刘备没有江湖关系,会得到这些帮助吗?
这说明,刘备能识人,而且很准。刘备跟关羽张飞结义成兄弟,就说明了刘备的识人非常准确。
三,刘备是大哥,所以,对关羽点到为止,对张飞总是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刘备坐着与客人说话,关羽张飞分别站在刘备左右,关羽目不斜视,张飞浑身难受,刘备正襟危坐。
刘备知道张飞莽闖,多数时间让关羽去管教张飞。
刘备对关羽,从不说重话,对张飞是——不许,不行,不可以。但是张飞不计较,火一过,屁事都没得。所以刘备对张飞,三弟如何如何,话是爱护中有责备,但是,张飞听不出来。而关羽,很能体会大哥的话,也能听得出诸葛亮有时的弦外之音。但是,张飞不行,火爆脾气,得理不饶人,动不动就打。张飞因此替刘备惹了不少麻烦。
关羽是敖上忍下,张飞是敬上不忍下,所以,关羽张飞的后来的失败与死亡都因此埋下伏笔。关羽死于是对权势者的不屑不屈,张飞死于部下的痛恨和报复。
四,赤壁之战后,刘备离开荆州,把荆州让关羽管理。
刘备一走,关羽就是荆州的“刘备” ,诸葛亮张飞赵云都是协助关羽守荆州的。刘备把荆州这个根据地托付给关羽,足以说明刘备重视关羽,给予厚望,希望关羽好好地守着荆州,不要出事。
刘备为什么要走呢?
一是荆州已经住不下刘备日益壮大的人马。
刘备在荆州积累了许多人脉,刘表一死,曹操败走,刘备手下的荆州派马上就形成了。真正的是人满为患。刘备不得不考虑扩大地盘。
二是张鲁准备攻打刘璋。刘璋就怕了,派人请刘备帮助他对付张鲁。
刘备马上就同意了。于是刘备离开了荆州。把荆州交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这些最早跟随刘备的人去守。刘备在半路上遇到庞统死了,进退两难。才不得已把诸葛亮叫去帮忙。张飞赵云也跟着诸葛亮走了。荆州就是关羽的了。
刘备安排关羽守荆州,就是给了关羽一个自己发展壮大的时间和空间。
刘备的意思很明显:大哥给你的就是这些了,二弟你好好发展吧!
刘备从此以后,很少管荆州的事情。刘备心头的压力减轻了不少,反应了刘备对关羽的深情厚谊。
五,刘备得了成都汉中后,封赏五个大将,关羽很有意见。
关羽的个性太强,又看不起“后来居上”的年轻人和外来人。刘备要发展,必然要广收人才,既要镇守地方,又要开疆拓土。所以,刘备到成都,得汉中后要笼络人心,安抚有功劳的大臣和将军,是潮流和时势逼迫。刘备就封了五虎上将。但是,关羽不满,看不起黄忠,要与马超比赛……
诸葛亮都担心,刘备才出面说他去解决这个问题。——关羽是不太懂事!跟不上时局的发展。格局太小,固守荆州,坐井观天。以致在荆州襄樊危急存亡之秋时,附近的大将都没有去救他,这是终究会有的一回事,怨不得别人。
但是,孙权袭击荆州,刘备就不能忍了。荆州危急的消息传到成都,千里迢迢。已经来不及调配人马去救关羽了。刘备隐隐约约地感到不详。荆州使者次第地来成都,最后廖化一身是血地见到了刘备。刘备才哭出声来:二弟,是大哥害了你呀!
刘备这回其实没有害关羽,是关羽平时看不出敌人替自己挖坑时的种种原因。
关羽大意失了荆州。令刘备非常不满的是孙权是刘备的舅子,又是同盟,居然用下三烂的办法夺了荆州,再杀了关羽。刘备能不气吗?
关羽死于自己的傲慢与偏见。刘备早就看出来了,就是不好出口说他,毕竟刘备的地位已经不容许他轻易出口说话了。兄弟之间的分隔,也许早就形成了。
关羽耶!
▍为什么刘备在听到关羽、张飞两人的死讯时,反应截然不同?
对于关羽、张飞的死,刘备的反应在史书中是有记载的。
对于关羽的死,史书记载是刘备非常生气,恼怒孙权袭杀关羽,组织军队准备东征讨伐。
对于张飞的死,史书记载是刘备听到消息后,只说了一句,“噫!飞死矣。”
刘备对于关羽、张飞的死,乍一看,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对于关羽是愤怒,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对于张飞是吃惊,又能让人体会出好像又在意料之内的事情。
刘备之所以有这样的态度,其实很正常。很多人根据刘备两种不同态度,认为关羽与张飞相比,关羽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明显高于张飞。小子认为,这样认为是没有问题,但还是有失偏颇的,这结合当时实际情况来分析,就能明白一二。
死亡时机不同
关羽是在大败曹军,威震华夏之际,被孙权袭击后方,然后兵败被杀的。张飞是在刘备称帝后,准备南下为关羽报仇之际被杀的。相比二人死亡时机,刘备更加想不到关羽正在兵锋正盛之际反遭杀害,可以说关羽的死完全出乎刘备意料之外,所以说,刘备只能用愤怒来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而张飞死在东征准备之际,面对张飞之死,刘备已经有了关羽死亡的打击,也就没有之前那么明显了。
杀人凶手不同
关羽是被孙权袭击后方,然后被俘杀死的。在刘备看来,关羽的死,完全归罪与孙权的背信弃义,如果没有孙权后面捣鬼,关羽一定能够帮助自己实现北定中原的梦想。所以,刘备非常愤怒,对孙权是咬牙切齿的恨。张飞是被自己部将张达、范强所杀,完全是因为张飞不体恤士卒造成的,对于张飞这个习惯,刘备就曾经教育过张飞,可惜张飞没有听进去,才造成杀身之祸。对于张飞的死,刘备更多的只能是无奈。
二人性格不同
关羽、张飞二人性格截然不同,关羽是傲上而不辱下,而张飞恰好相反,对士族是相当的尊重,对士卒是非常严苛。对于张飞的虐待士卒,刘备都看不过眼,认为这样长期下去就是找死,可惜张飞就是不记病。关羽体恤士卒,作战节节胜利,因此最后无论是蜀汉方面糜芳、傅士仁的背叛,还是东吴孙权的背盟,都是刘备没有想到的。
二人能力不同
刘备称汉中王后,拜关羽为前将军,命北出荆州,向驻扎在樊城的曹仁进攻。关羽也不愧一代名将,连战连捷,甚至曹魏方面朝野震动,曹操甚至做好了迁都暂避锋芒的准备,后在谋士荀彧等人的劝谏下才打消注意。跟着曹操就派大将于禁领七军援救襄樊,结果被关羽水淹七军,于禁被活擒,庞德被战死。关羽每次都能独当一面,是刘备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甚至可以说是蜀汉政权的二号人物,面对失去关羽,刘备只能用愤怒来表达了。张飞虽然作战勇猛,然而在蜀汉政权中发挥的作用是比不上关羽的,所以对于张飞的死,刘备没有之前那么愤怒,也是很正常的。
▍为什么刘备在听到关羽、张飞两人的死讯时,反应截然不同?
据《三国演义〉说,当刘备听到关、张的死迅却有不同反应。刘备对关羽的感情明显超过了张飞,自然在心中的位置就不一样。一是关羽深明大义,熟读《春秋》,忠心不改辅佐刘备。当曹操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宝马美女,高官厚禄欲结其心时,关羽是坚定信念,不忘结义誓言,真正做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顶天立地大丈夫本色之所为。二是关羽义气深重,是非分明,当年斩关杀将亏欠了人家曹操,后来华容道私放曹操感恩图报,冒着杀头危险,可见基义薄云天。三是关羽善于维护大哥的地位和形象,言听计从,从不违逆,成为刘备心中最信任的人。守下邳,守荆州,这样重任都交给关羽去镇守。张飞是个莽撞之人,好率性而为,有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给刘备惹了不少麻烦。徐州夺马惹得吕布翻脸围攻,没办法了只得屈身于曹操麾下。汝南战败后,张飞一人突围而出,也不管刘备生死。换作关羽、赵云决不会独善其身,不管主公之安危。三顾茅庐之时张飞满腹牢骚,口出怨言,还差点火烧了诸葛亮的茅庐。总之,虽然是三人结义不分彼此,但刘备对关羽的情义是张飞不能比的,因此,反应也是有别的。
▍为什么刘备在听到关羽、张飞两人的死讯时,反应截然不同?
历史上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情同手足,刘备从起兵开始,关羽和张飞就开始跟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关羽和张飞都是忠于刘备的,三人的感情从初期的情同手足、并肩作战,到中期的不离不弃、生死相随,再到最终的君臣有别、生死离别,三人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一、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之间的真正关系
关羽和张飞两人是三国时期唯二的万人敌、为世虎臣、熊虎之将,两人的军事才能都是非常杰出的,随便投靠他人绝对能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能飞黄腾达,比如投靠曹操就可以,但关羽和张飞两人却是坚定不移地跟随刘备,矢志不渝与刘备一起四处颠沛流离。
这得益于刘备的感情拉拢,刘备为了留住关羽和张飞,大打感情牌,与关羽、张飞同睡一张床,这在古代是关系良好的证明,三人平常也是形影不离,在人前刘备是主公,在背地三人是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共当。
刘备、关羽、张飞
刘备在势力还比较小的时候,这样做是没有问题的,一旦势力大起来了,刘备就不可能与关羽、张飞天天腻歪在一起,同时当刘备的集团不断有人加入,也会改变三人的关系,比如诸葛亮加入后,与刘备亲近,关羽和张飞就感到不高兴。
刘备说:我得到了诸葛亮,如同鱼儿得到水一样,你们不要再说了。关羽和张飞见到刘备说了这样的话,于是只能作罢,这事从侧面证明了三人曾经的感情真的很好,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之间的真正关系就是一种情同手足的兄弟之情,刘备起初就靠关羽和张飞撑起这个集团。
赤壁之战后,刘备政权得到第一次大发展,占据了荆州南四郡,又向孙权借来了南郡,一共有了五个郡的地盘,再加上接收了原荆州大量的人才,组建立了政权,刘备集团的人一下子多了好几倍,地盘大了,需要的人才就多了,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张飞被封为宜都太守,各自镇守一方,而刘备则驻守公安。
刘关张情同手足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再可能同睡一张床了,为了政权的发展,三人各司其职,连见面都很少了,事业发展了,每个人都开始忙了起来,感情自然就开始生疏了,而自从刘备进入益州后,三人见面的机会屈指可数。
自从公元211年刘备进入益州后,刘备只在公元215年湘水对峙时见过关羽,直到公元220年关羽被杀,两人也只有这一次见面机会,相对来说,张飞与刘备见面机会多一点,但也多不到哪里去,张飞自213年入川协助刘备作战,两人才有机会见面,之后刘备奔赴荆州,又马不停蹄赶到益州,然后刘备与张飞一起参与了持续两年之久的汉中之战,最终刘备称汉中王定都成都,而张飞则驻守阆中,两人见面机会也不多。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
从曾经的形影不离到现在的天各一方,三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巨大的变化,虽然曾经的感情还在,但那种感情已经不是从前的手足之情了,已经变得生疏,更多的只有一种责任,一种君臣责任,一种职责所在,人都是这样,再好的感情经过时间的流逝,都会变得生疏。
二、关羽和张飞跟随刘备的追求是什么
有的人追求财富,有的人追求地位,比如张辽、张郃等投靠曹操的将领们,有的人追求理想,比如诸葛亮,有的人追求感情,比如关羽和张飞。
关羽不是没有飞黄腾达的机会,就说投靠曹操那次,曹操已经封关羽为偏将军、汉寿亭侯了,只要关羽愿意继承留在曹操那,凭借关羽的能力,加官晋爵都不是问题,但是关羽不愿意投靠曹操,依然愿意跟随刘备,因为刘备给了关羽从来没有过的平等感觉与兄弟之情。
张飞和关羽
刘备再怎么说也算是汉室后裔和一支军队的主公,在那个等级森严的东汉末年,刘备愿意放下自己身份,与出身底层的关羽、张飞情同手足,这本来就是一种放低身段结交英雄的行为,对于关羽和张飞两人来说,最在乎的就是刘备对他们的感情,这是一种胜过兄弟之情的手足感情,这也是关羽和张飞跟随刘备的目的。
关羽和张飞出身底层,没什么理想,只有一身打仗的本领,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谁看得起他们,他们就重视谁,而对他们好和看得起他们的人就是刘备,关羽和张飞自然就跟着刘备了,他们追求的不是财富与地位,而是其他人对他们的重视感,一种需要人认同的感觉,被人重视的感觉。
三、关羽之死,刘备的反应
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先是打败征南将军曹仁、汝南太守满宠与襄阳太守吕常,接着包围了襄阳与樊城,再后来就是擒于禁、斩庞德、俘虏七军、威震华夏,但是当孙权与曹操暗中勾结后,偷袭荆州,导致关羽败走麦城,不仅荆州三郡全部丢失,而且关羽也被东吴军队斩了首级。
关羽败走麦城
史书其实并没有记载关羽被杀后刘备的反应,只知道刘备对孙权偷袭荆州非常愤怒,这也是人之常情了,曾经的盟友偷袭自己,换了谁也会极端愤怒的,但是刘备对曾经的手足关羽之死是如何表现呢?
史书上没有说,只能脑补一下了,刘备对关羽之死的反应应该是极端复杂的,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肯定是有责任的,现在关羽被杀,荆州丢失,关羽是最大责任人,刘备当然有责备关羽的意思,但这种责备又不能公开表现出来,因为关羽是蜀汉建立的大功臣,可以说没有关羽,就没有后来的蜀汉政权。
关羽在刘备最弱小的时候,一心跟随刘备,为刘备征战36年,功劳和苦劳都是很大的,关羽是蜀汉政权不可以否定的一个人物,否定关羽会伤了功臣的心,但关羽确实又犯了很大的错误,不否定关羽,如何能赏罚分明?
刘备
所以刘备对关羽是复杂的,不好处理的,关羽被杀后,刘备也没有给关羽谥号,因为不好弄,既不能太肯定,又不能太否定,而是需要批判地肯定,刘备就只能一直拖,拖到自己去世,也没给关羽一个谥号,这就是刘备对关羽的反应。
四、张飞之死,刘备的反应
相对来说,刘备对张飞的反应比较直接,史书也明确记载了:
《三国志 张飞传》: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追谥飞曰桓侯。
这话的意思是:张飞军营中的都督上表,将张飞被杀的事情报告给刘备,刘备得知了张飞都督的表奏,就说:啊,张飞死了。随后追谥张飞为桓侯。
张飞
根据这个记载,第一感觉就是刘备的反应既有点惊奇,又有点意料之中,因为张飞是被手下的范强与张达所杀,刘备早就告诫过张飞,不要鞭打手下将领,就算打了,也不要把这些人安排在身边做事,显然张飞没有听刘备的话,以刘备的眼光,早就预料到张飞有可能会被手下意外杀死,但恰恰在关羽被杀没多久这个时间段,所以刘备既感到惊奇,又感到意料之中。
此外,我觉得刘备还有一个反应,就是习以为常了,张飞的死没让刘备很悲痛,庞统被杀后,刘备的反应是这样的:
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刘备对张飞之死并没有表现很悲伤
刘备很悲痛,一提起来就流眼泪,对于法正的死,刘备的反应是这样的:
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
刘备为法正之死痛哭流涕几天,追封法正谥号为翼侯。论亲疏关系,刘备对关羽和张飞应该比庞统和法正要亲近得多,但实际上,关羽和张飞被杀,刘备表现得是无动于衷,而庞统、法正去世,刘备都是痛哭流涕,难道张飞、关羽在刘备眼中不如庞统与法正吗?
当然不是,对于领导来说,在对待新臣与旧臣会有个偏向,因为关羽和张飞的能力,刘备非常清楚,也对两人非常熟悉,无所不知,完全摸透了关羽和张飞两个人,但是刘备对于庞统和法正来说,算是新人,刘备并没有完全摸透这两人的能力与特长,还想发掘两人,同时刘备对庞统和法正两个新人表现得如此悲伤,就是给他人做榜样的,需要更多的新人来自己效命,所以在亲近方面,刘备更愿意亲近新人。
刘备
不止刘备这样,任何人都这样,很多领导对于新来的人才格外重视,对于老的人才,并不是那么重视,普通人也是这样,对于自己的家人非常随便,对于外人却非常热情,都是这个缘故,刘备并非不重视关羽和张飞,只是在一起时间长了,关系淡了,感情淡了,即使他们死了,也没有觉得很悲伤,只能说刘备很正常,这就是刘备的表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