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董明珠作为国企高管,投入巨资搞私企副业,并且深度介入私企的经营管理,这样符合国企的规矩吗?你怎么看?
▍有人说董明珠作为国企高管,投入巨资搞私企副业,并且深度介入私企的经营管理,这样符合国企的规矩吗?你怎么看?
董明珠是正派,正直,正气的当之无魄的企业家,格力出于她无私管理,从小公司到大巨头企业,但她钢直性格会得罪人,一些人会耿耿于怀,会有多种风暴袭卷,而正直,正派,正气的明珠依然发光。
▍有人说董明珠作为国企高管,投入巨资搞私企副业,并且深度介入私企的经营管理,这样符合国企的规矩吗?你怎么看?
原则上没有问题。报备并经过领导同意,规矩是不违反的。但是我不喜欢。
同样的,个人不大喜欢董明珠的风格。
这个不喜欢从董明珠上台后,马上清除一手把她提拔起来的前老总的痕迹。人还 没有走远,茶就先凉了。
其次在鲁豫采访董明珠的视频里,看到对员工呼来喝去。周围的员工一片胆战心惊的样子。只有长期处于高压,动辄得咎。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个人心里就挺不喜欢的。管理严格是一回事,尊重员工和下属是另外一回事。
再就是那个做圆珠笔芯的事情了,当时说中国没有办法造圆珠笔芯。她马上说格力造,这跟格力挨着吗?何况中国不造,是没有必要造。这个又不是战略产品。美国也没有造啊。人家一家造的就可以供应全球了。
还有格力让自己员工买手机的事情,我觉得很搞笑。何况开机动画还是自己,这得是有多自信啊 。
更不喜欢的,就是下面银隆这件事情了。
2016年,珠海发布对新能源的支持政策后。在2017年董明珠就发起了“130亿收购银隆的提案”失败后。以个人身份联合大佬私自进行收购。其中包括个人出资10个亿,拿下银隆的22%的股份,然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格力系高管进入,一年的时间就和银隆的原管理层翻脸了。 是不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像?这也就罢了,可能这个就是她的性格使然。然而银隆汽车的五环标志,你能忍。这个是什么审美?
我不是财经领域的,仅仅从新闻报道中看,在国家提高了对新能源的补贴门槛后。银隆企业马上陷入了困境,因为跑3万公里才给补贴,这得垫所少资啊。如果说私人出资还是个人自由。那么格力购买银隆的汽车给现金,销售车载空调给银隆却赊着,算怎么回事。这不就是拿公家格力的钱去补私人投资的亏空么。即便是没有利益输送。能讲的清楚么。
有人说,因为在格力干的不开心。所以董小姐把银隆当成自己未来的后路了,从格力出钱出人的进行建设。但是银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优势,可能以后的结局不会太好。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有人说董明珠作为国企高管,投入巨资搞私企副业,并且深度介入私企的经营管理,这样符合国企的规矩吗?你怎么看?
董明珠是国企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也是一朵“奇葩”。当然,我们更愿意看到这样的“奇葩明星”多升起几颗,国企的发展才更加光明。正是因为董明珠的“奇葩”,才有了格力电器的凤凰涅槃。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国家还是坚持实事求是地原则,正确对待这些企业家明星啊,毕竟他们对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有三点:
第一,国企有董高监任职管理规定,也有外派合资公司任职管理规定,还有董高监兼职取酬的管理规定。
这些规定都是白纸黑字,公开的,也是透明的,国企高管是必须经常学习的。一是董明珠懂,二是上级认可。只要不装进口袋里,只要上级集体研究同意,董明珠有一定的权利。
比如说,央企董事长兼任合资公司董事长的,年薪几千万,这是董事会研究、股东大会批准的,但是外国人可以拿,但国企董事长不能拿。但是你自己不能拿,也不能不要啊,否则,就是白白给外方做贡献啊。
根据国企高管兼职取酬的规定,这个几千万的年薪,是账面工资,是要交回国企财务的。国企高管只能拿上级规定的年薪。记得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公开说,我的年薪上千万,但都交给财务了,我一分钱也不能拿。
所以,国企与外方、国企与民企的合资公司是很明显的。国企派出的高管,年薪80万元,外企派出的高管年薪8000万元。国企的高管的职务比外企高管的还高,但年薪只有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这没有办法。国企高管执行内部规定,外方执行市场价格。
第二,董明珠作为地方国企的高管,当地监管部门灵活性、市场性、包容性更强一点,给董明珠更多的自由裁量权是有的,但一定是出过会议纪要的,允许她这么做的,否则,董明珠不可能继任。
当地政府为了鼓励发展当地国企,往往会采取一定的特殊激励政策,比如,给股权、给激励年薪、给奖金,等等。
举一个实际例子:某公司国企派驻合资公司(国企控股)总经理对当地经济贡献特别大,但他的年薪只有60万,合资方的副总经理年薪600万。但是,总经理不敢兼职取酬。当地政府就拿出奖金540万元奖励他。经过上级慎重研究,可以兑现。他拿了,就是合法的。
所以,董明珠年薪500万,还是股票分红。这是当地监管部门同意的,否则,这是weifa行为。董明珠还不明白的,是她的,她大大方方拿,不是她的,她一分钱也不敢拿。你想想,这么多崇拜她,也有那么多仇恨她,她如果不把握好自己,估计就“作死”了。
第三,董明珠投资汽车,这种重大决策一定是经过上级批准的,经过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的,否则,她再有魄力,也无权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的。
董明珠在投资电动汽车上,犯了短视的错误。她认为有国家补贴,就可以发展起来。但是,市场规律告诉我们,靠补贴的工业和技术,都不可能长久,必将被市场创新力所取代。
▍有人说董明珠作为国企高管,投入巨资搞私企副业,并且深度介入私企的经营管理,这样符合国企的规矩吗?你怎么看?
非常不合适、不职业,且不谈涉嫌利益输送,就说董明珠的社会形象,是格力花了多少钱打广告捧出来的,和格力紧密捆绑的。拿这个形象给其他企业背书,其实是在花格力的资源。
董小姐可以投资,但必须低调,不能站台
▍有人说董明珠作为国企高管,投入巨资搞私企副业,并且深度介入私企的经营管理,这样符合国企的规矩吗?你怎么看?
国企高管去做自己的事业,只要是向上级备了案,并且获得上级主管同意,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比如孔方兄之前的单位,属于国资全部控股,但单位的高管仍然可以在外面开公司、或者参股某些公司,但这些高管需要报备,清楚说明自己的对外投资情况。
其实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高管在外面投资都必须注意两方面:一是不能影响现有工作;二是,不能发生利益输送;三是不能同业竞争。
具体到董明珠这里,我们看到格力电器仍然运转很正常,业绩也还不错,所以董明珠第一点做得很好;第三点,银隆造车与格力电器没有竞争。但是,第二点董明珠做得不好,甚至有利益输送的嫌疑。
众所周知,董明珠投资的银隆新能源是做电动巴士的,但从去年开始,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就大幅收紧,对巴士来说,需要跑满3万公里才能发放补贴。对造车企业来说,这3万公里可是要了小命,因为它们一直是靠补贴生存的,大量的钱在应收账款里面,拿不到现金。
珠海银隆同样如此,自从董明珠投资以来,银隆就非常不顺利,比如全国各地7、800亿元的巨大投资,有些项目被曝光停工,也有供应商上门讨要欠款。所以,救活银隆成为董明珠的当务之急(董明珠也是运气不好,正好这个时点投资珠海银隆)。董明珠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格力向珠海银隆采购客车,同时向银隆汽车卖空调。
于是我们在格力的半年报中看到,格力电器从珠海银隆采购了798.04万元的汽车,这就是实打实的798万元的支持;当然,另一项金额更大——格力给银隆卖了2.4亿元的空调。有些人说这是让珠海银隆成为格力的经销商,卖空调赚点钱,孔方兄认为这不太可能,因为格力本来就有车载空调产品,这笔交易更有可能是银隆向格力采购的车载空调。
即便如此,仍旧不能排除利益输送的嫌疑,因为这笔交易会形成欠款,明面上是合规的,但银隆赊欠款项变成了实际上对格力资金的占用。
格力电器半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银隆欠格力7.8亿元,格力为此计提了5928万元的坏账准备;而到了2018年6月30日,银隆的欠账扩大到10.45亿元,格力为此计提了6614万元的坏账准备。
一个有趣的数据是,银隆对格力的欠款在今年上半年增加了2.6亿元,而今年上半年两者的关联交易是2.4亿元——由此可以确定,不但银隆去年欠的钱一分没还,格力今年上半年还继续慷慨让其赊账,账款一分钱没拿回来!
还需要注意上面表格,格力电器向珠海银隆批准的空调销售金额高达190亿元,同时批准的从银隆的采购金额高达10亿元。毫无疑问,董明珠对珠海银隆是有相当大程度的帮助的,格力是她提供帮助的实施载体。只可惜的是,珠海银隆没有朝着董明珠预想的方向发展,所以这些批准的金额,实际上只完成了一小部分。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
推荐阅读:
现在的穆尼里奥,已失去年轻时的锋芒,还有机会再次执教豪门吗?
为什么中国女排暂停的时候都是商量打法,其它国家都听主教练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