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和条例有什么区别?
▍法律和条例有什么区别?
条例不是法律而是行政法规。条例的法律地位低,它是由国务院等行政机关包括地方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它的效力高于条例。
▍法律和条例有什么区别?
条例也是法律,法律未必是条例。宪法是老大,法律效力最高,是根本大法;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立法,由国家主席签署施行,法律效力排老二;国务院立法,一般称为条例,由国家总理签署施行,法律效力排老三;省级直辖市人大立法也称条例,由省级人大通过,法律效力排行老四;各部委部长、省长签署的规章,法律效力排行老五……其他法律效力排行更低级别的法律,自己翻翻《立法法》研究一下哈!
▍法律和条例有什么区别?
1:法律是树根,条例是树叶,无根岂有树,无树难得叶。
2:二者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不同,法律需经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和修改,条例则只需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颁布并施行;二者适用的范围也不同,法律是在全国行政范围内适用,条例只在相关行业、所在地范围内适用。法律是母法,条例是子法,条例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制定和废止。
▍法律和条例有什么区别?
法律和条例是法律体系中的两个概念,它们有一些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的范围更广,条例的范围更窄。法律通常是国家层面的法律规范,而条例是地方性的法律规范,仅适用于特定的地区或单位。
2.法律的权威性更高,条例的权威性较低。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具有国家强制力,而条例是地方政府制定的,其权威性相对较低。
3.法律的制定程序更为复杂,条例的制定程序相对简单。法律的制定需要经过国家立法机关的审议和通过,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程序,而条例的制定相对简单,可以由地方政府直接制定。
4.法律的适用范围更广泛,条例的适用范围相对较小。法律通常适用于全国范围,而条例仅适用于特定的地区或单位。
总之,法律和条例都是法律规范,但它们在适用范围、权威性和制定程序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用哪种规范。
▍法律和条例有什么区别?
我国的法律体系是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组成的。
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效力大于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大于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或国务院批准)大于部门规章(中央各部委制定)
条例是法律的名称,不是法律的种类。条例是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组织、职权等规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团体制定的章程。
法律和条例的不同点主要在于下面几个方面:
1、制订的机关不同:法律的制订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来完成的,法规的制订可以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来完成,也可以由部一级主管机构来完成。
2、法律效力不同,法律的效力一般高于法规的效力,与法律相抵触的法规,在实际的审判和操作中应当以法律为准。
3、调整范围不同,法律的调整范围可以涉及多个方面或多项内容,法规的调整范围一般是社会生活的某一具体方面或某一项具体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