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干女儿周莹,清末女首富,历史上此人下场如何?
▍慈禧干女儿周莹,清末女首富,历史上此人下场如何?
《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孙俪饰演的女主周莹,曾是一个跑江湖卖艺的女子,却走上了经商之路,成为清朝第一女富商,成为慈禧的干女儿,成为一代传奇。
我国著名国学大师吴宓,是周莹的侄子,曾用诗这样描写其伯母:
一、巧逢庚子是灾年,助赈功完西狩先。帝后未闻亲召见,赐呼义女更虚传。
二、立嗣安家似孝钦,何缘母子竟离心。当堂责劝樊山判,晚岁园居悲义深。
在历史上,清同治七年(1868年),周莹出生于陕西三原县,其曾祖父周梅村经营盐业,是清朝嘉庆时期三原县城的富商大户,为人仗义疏财,在当地有“周八爷活财神”的称号。
周莹出生时,家道中落,父母早逝,由兄嫂抚养长大,知书达礼,对数字极为敏感。婚配时,兄嫂将她许配给陕西大富豪吴尉文唯一的儿子吴聘。
吴聘十六岁是得了不治之症,已经奄奄一息。当时民间有个迷信的说法——冲喜,也就是带病结婚,可以冲散“白虎凶星”,婚后病人可以消灾免祸,逢凶化吉。
因此,吴家决定将婚期提前。结婚当天,吴聘已经病势垂危,卧床不起,只能让他妹妹女扮男装,代替哥哥行礼。婚后不久,吴聘去世。
因家中无男丁承嗣,周莹就成了唯一继承人。自此,周莹接手全部生意,公公吴尉文从旁指导。一年后,吴尉文外出时遇难身亡。
那时的中国,刚刚受过重创,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整个社会显示出末世的破败和荒凉。国家动乱,经济危机,吴家自然也不能幸免。
此后,吴家的生意逐渐衰落,濒临瓦解之势。失去了公公这个靠山,年仅18岁的周莹靠自己孱弱的臂膀支撑起吴家。
在那个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而周莹,一个年轻的寡妇,该如何行事?
于是,周莹效法历史,实行“垂帘听政”。当时每次参加会议的东家,都抱着姑妄听之的态度敷衍了事,甚至有人已开始另谋出路。谁知第二年底,结算项目时,凡是按照周莹的想法办事的商号,都赚取了高额的利润。由此,周莹树立了极高的威信,从此名声大起。
在周莹的悉心照料下,吴家原有的商号都重新兴盛起来,后还增设了不少分号。民间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由此可见,其经营范围之大,资本之雄厚。
周莹虽接管吴家生意,但没有子嗣却是一大遗憾。
为了吴家的传宗接代,不得不在本族中选取一个孩子过继。按照与吴聘的约定,两人的孩子叫怀先,因此,过继的儿子改名吴怀先。然而,吴怀先承嗣后,竟企图独掌家产,得掌家大权,与其母周莹发生矛盾。
由于天灾和战乱,出现了饥民大潮,周莹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灾民。此外,捐银子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
在国家危难时,周莹慷慨解囊。慈禧西安避难时,周莹向慈禧太后提供了10万两白银的支持,慈禧亲手题“护国夫人”牌匾赐给她,并认她为义女。
《辛丑条约》签订后,她又向国家交白银,同赴国难。慈禧太后感念她的善意,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然而,这样一位女强人,却只活到了42岁,由于没有亲生子嗣,不得进吴家祖坟,最后被埋在了距离吴家祖坟二百米的地方,百姓为纪念她修庙并称她为“水娘娘”。
▍慈禧干女儿周莹,清末女首富,历史上此人下场如何?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在去年年初的时候火遍全中国,周莹这个原本并不知名的女性商人成为了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晏子画家创作周莹画像
孙俪把周莹简直演活了,他聪明睿智用古灵精怪,敢爱敢恨,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女主的形象。
影视剧中的形象虽完美无瑕,但终究不是真实的,历史上真实的周莹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
周莹的人生是由一个悲剧起步的,但她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所击倒,而是把人生活成了传奇。
周家原本在陕西也算是大富之家,然而随着周莹的父母早亡家道就不可避免的中落了。周莹从小跟着哥哥嫂嫂一起生活。
成年之后,哥哥嫂嫂为她和陕西大富商吴蔚文的独生子吴聘定下了婚约。
这看似是一门金玉良缘,然而,这里面却大有玄机。
吴蔚文,是个有钱人,他多有钱呢?我只用一句话来形容他是个盐商!
古代食盐销售采用的是官方垄断之下特许经营制度,被官方认可的盐商拥有在一个行政区域内经营食盐的权利,换句话说就是垄断,只要拥有一处经营权,他的财富就成几何倍数的增长!
吴蔚文拥有数处经营权,他家的财富可见一斑!
那么问题来了,他为自己的继承人,唯一的儿子挑选儿媳妇,为什么没有找和他门当户对的官宦家的小姐,抑或是在财富上相当的大商贾的女儿呢?而是找了家道中落的周家呢?原因就在于他的儿子吴聘身上。
吴聘当时已经身患重病,药石无灵。吴蔚文无计可施,万般无奈只能采用冲喜的方式,就是让吴聘结婚这件喜事冲走他身上的病魔!
于是答案解开了,冲喜的效果自古以来就是以不靠谱而著称,当时的官宦人家,大商巨贾不可能搭上自己宝贝女儿一生的幸福来参与吴家的这次注定失败的赌博,没有一个父亲愿意让女儿进入这个火坑。
唯有父母双亡的周家愿意。
周莹嫁入吴家冲喜还是失败了,吴聘和吴家老爷子吴蔚文相继去世,吴家的主心骨被抽掉了,他们的生意也面临着崩盘!
面对命运的玩笑,周莹没有服输,她的字典里没有放弃这个词,她昂着头用并不坚实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吴家。
这个世界是有天才的,周莹就是众多天才中的一个,她天生就是一个做生意的人
她非常善于用人,和同时代许多中国富翁任人唯亲不同,周莹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只要是人才,他从不计较这个人的过往,哪怕曾经在暗地里伤害过她,她也能够弃瑕录用。
她像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吸引了无数人为她效力,她很快就打造出了只属于她的核心团队,这个团队为她披荆斩棘创造了一个个的神话!
其次她秉承了诚信为本的理念,继承了吴家:“人硬,货硬,话脾气硬”的传统,老老实实经商。
童叟无欺,这使得她们在同行间赢得了巨大的声望,使得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
同时周莹还创造性的引入了绩效工资这个概念,她将所有的员工的收入与店铺收益直接挂钩,以此来激励员工。
在她们共同的努力之下,终于打造起了一个强大的商业帝国,她自己也成了陕西的女首富。
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并没有让周莹沾沾自喜,她还不忘报效效国家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我国慈禧太后仓皇出逃,慈禧老佛爷到达西安之后,周莹二话不说拿出十万两白银报效,这让仓皇西狩的慈禧太后,感动异常,同时它也记住了陕西周寡妇的名号。
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本着老秦人纠纠老秦共赴国难的传统,周莹再一次捐出了海量的白银,以示共赴国难的决心!
心如铁石的慈禧太后被感动的不轻,认下了周莹这个义女。
成为中国实际统治者的干女儿,可谓是荣耀之至,周莹在此时已经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然而慈禧太后,干女儿的名号,虽然在外面非常响亮,但是在家里一文不值,周莹的晚年并不幸福。
没有子女一直是周莹心中的痛,他晚年的不幸就来源于此
周莹的老公吴聘没有留下一男半女,根据传统过继一个子侄作为吴聘的儿子。然而就是这个小子,他长大之后竟然想甩开周莹,自己接手生意。这不可避免的让周莹非常难做。
而吴怀先居然无视亲情,一纸诉状将周莹告到了县衙。名义上的母子居然对簿公堂,这伤透了周莹的心,尽管这个事情最终还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是有了裂缝的亲情,终究无法弥补。
1910年,42岁的周滢与世长辞。由于没有子女,没有进入吴家的祖坟。作为吴家商业帝国的实际缔造者,死后却不能进入祖坟接受后代的膜拜,这真是一个笑话,同时这也是整整2000年中国女性的不幸的一个缩影。
▍慈禧干女儿周莹,清末女首富,历史上此人下场如何?
慈禧只不过是因为拿了周莹的钱财,这才收她作义女,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好处。历史上真正的周莹比较惨,结婚不久老公就去世,累死累活将家族壮大,结果年纪轻轻就死掉了,而且夫家人还不让她葬入祖坟!
一、悲惨的婚姻。
周莹出生于1869年,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人,父亲周海潮是一名富商。
周莹从小就读书,而且成绩还不错,数学尤其好,展现出了一些从商的潜质。
不过周莹在十七岁的时候就出嫁了,丈夫名叫吴聘,泾阳县蒋路乡安吴堡村人。吴聘家也是富商家庭,父亲吴蔚文官至通奉大夫,他本人则官至资政大夫(极有可能是纳捐得的官)。
吴家和周家是世交,所以联姻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不过周莹不知道的是,吴聘那时候已经卧病在床了,而吴蔚文之所以给儿子找媳妇,其实就是为了冲喜!
不明就里的周莹嫁到吴家之后,在洞房花烛夜才发现了真相,但是她很懂事,知道木已成舟,于是不哭不闹,而是选择接受这一切。
从嫁入吴家那一天起,周莹既要当老婆,还要当护士,她没有怪罪狠心的公公婆婆,反而对他们十分孝敬。
周莹如此体谅和懂事,也得到了吴蔚文的高度认可。
吴蔚文知道儿子的时日无多,再加上他知道周莹是个好媳妇,心中对她也有愧疚,所以决定慢慢把生意交给她打理。
周莹虽然年纪小,但是头脑灵活,所以很快就上手了。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周莹嫁到吴家将近一年的时候,吴蔚文就在意外中去世了。丈夫吴聘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不到两年竟也去世了。
就这样,周莹成了寡妇,而且还没有子女(曾生下过一个女儿,但是夭折)。又因为吴聘是独子,所以周莹便成为了一家之主,在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便开始管理家族生意。
大约就在吴聘死后不久,周莹过继了一个儿子,名叫吴怀先,那时候还很小。
其实周莹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想接管家族产业,而且那时候也没有媳妇接受家族产业的传统。但是吴家实在是没人,眼看家族产业就要没人继承了,所以周莹不得不挺身而出。
所以说,周莹是十分悲惨的,出嫁不到三年,公公,丈夫,女儿都去世了,只剩下她一个才二十岁出头的女人,独子撑起这么大一份家业来。
二、周莹是商业奇才,开创股权激励机制。
周莹刚开始接手家族产业的时候,其实并不顺利,因为吴家父子先后身亡,有一些掌柜就趁机生乱,企图吞并吴家在各地的店铺。
就比如说吴家当时在四川成都负责经营山货药材的川花总店,以及在扬州的隆裕盐务总号的两位掌管,他们掌管着吴家一半以上的资产,却趁吴家父子相继身亡,欺负年轻的周莹,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想将这两家店铺私吞。
周莹心思细腻,很沉稳,她没有打草惊蛇,而是暗中派人调查那两个掌柜的罪证,然后带着证据去谈摊牌。
周莹对那两个掌柜就从仁义开始讲起,说得他们哑口无言,最后他们主动退出店铺的管理工作,周莹也没有把他们怎么样,发放遣散费,让他们回家去了。
紧接着,周莹在店铺里提拔新人上来负责管理,还将所有员工的薪酬提高两成,并且还承诺,只要营业额达到一定数额,还有年终奖可以拿,这样就几乎就是将所有人的工资提高了三到四成。
就这样,员工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仅仅一年多时间,成都和扬州的这两家店铺的营业额任务就提前完成了。
后来,周莹又在吴家所有产业里实行股权激励制度。周莹提出,员工自愿入股,工资的一部分可以选择先不发放,而是直接当做入股资金,年终再按比例分红。
对于那些在吴家干了很长时间的老员工,周莹还实行“阳俸阴俸”制度。也就是说,一个老员工的儿孙如果都在吴家工作,那么这个老员工可以退休,每月领取养老金,哪怕是他去世了,他的子孙还可以继续领取养老金,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工资,也就是阳俸阴俸都拿了。
经过周莹一番整顿,吴家在全国的产业也都开始稳定发展,吴家呈现出了比吴家父子在世时还好的发展势头,吴家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周莹之所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做得如此成功,就是因为她深谙做生意的原则,那就是遵循仁义诚信之道,这是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商业准则,哪怕是没有契约文书,只要在口头上承诺了,就一定照此执行。
在稳定了全国各地的店铺之后,周莹决定进行第二轮改革,那就是“土地改革”。
那时候吴家一共有1600多亩田,周莹将其中的600亩交由雇佣的人种植,得到的粮食来满足自家的供给;剩余的1000余亩田则直接交给佃户,每年只收取少量租金,几乎等于是白送,契约期限是二十年。
周莹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之前这些佃户每年连填饱肚子都难,周莹觉得这不合理,所以想施恩于他们,等佃户富足了,再谈田地赚钱的事情。后来周莹还免除了部分佃户的房屋租金,还对一些破旧的房屋进行了修缮。
可以说,周莹是在一个很重视员工福利的人,她这么做给她带去了很好的口碑,很多生意人在听说她的事迹后,也都愿意跟她做生意。而周莹则一诺千金,只要是答应下来的事情,哪怕后来亏本了,她也不反悔。
三、周莹运筹帷幄,将吴家产业扩大。
在数年时间内,周莹就将吴家现有产业全部进行了升级,然后她就开始了扩展生意范围链征程。
就比如说棉花产业,原本吴家每年只有3000来担的小规模,但是有一年,周莹没有学其他商户眼看棉花丰收就杀价的黑心手段,而是按照晚年的价格从农民那里收棉花,结果仅那一年就收了11万担棉花,基本上把农民手上的棉花全收了。
结果到了第二年,棉花歉收,周莹还是按照正常的价格收棉花,棉农感激他,也都愿意将买花卖给她,她再将买花高价卖给那些黑心商户,狠狠地大赚了他们一笔。从此吴家的棉花产业在当地做到最大,也成为了农民最信任的商户。
周莹之所以在棉花产业上取得成功,因为她深刻地懂得“贵极反贱,贱极反复贵”的市场规律,而且她更知道仁义诚信的商业准则,她将做棉花生意的成功经验放到茶叶和药材生意上,也获得了极大成功,还让吴家成为了陕西最大的茶叶商业药材商,而且分号越开越多。
然而最赚钱的生意,还是盐。经过周莹的一番操作,吴家拿到了朝廷400万盐引,每一张盐引一年可以运盐120斤,赚1两银子,这样算下来,光盐一年就可以赚400万两!
因为贩盐赚了钱,周莹又开始在布料,酒,油,粮食等等民生产业积极布局,经过数年的发展,吴家的字号在陕西,山西,湖南,湖北,四川,江浙等地遍地开花,甚至云贵和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都有吴家的分号!
到了十九世纪末期,吴家已经在全国闻名了。吴家的伙计出差,也都有专门的旅馆和饭馆居住和吃饭,而且档次还不低,由此可见一斑。
据泾阳县志记载,吴家在泾阳县的房产,足足占了半条街,如果再把吴家在陕西所有的房产加在一起,可能是“马跑千里都不吃人家的草”,可见吴家多么有钱。
四、周莹与慈禧太后的“母女情”以及她的慈善事业。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太后南逃到陕西西安。由于慈禧太后生活奢侈,但是又苦于经费不足,所以她变着法向陕西的富人要钱。周莹作为陕西首富,也拿了10万两银子孝敬慈禧太后。
原本周莹的儿子吴怀先不同意她这么干,因为他支持变法和革命,不愿意向慈禧太后捐这笔银子。不过周莹却说,朝廷如果不在了,那么国家就不在了;国家如果不在,我们的家怎么可能长久呢?
事实上,周莹作为一个传统的女人,对变法和革命确实不太懂,她心中的国家就是清政府,慈禧太后作为最高统治者,周莹觉得自己有必要共赴国难,所以她才拿出钱来。
当然了,对于她的做法,我们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大多数人跟她的意识还是一样的,而且她强烈的爱国心是也是值得肯定的。
在得知周莹捐了10万两银子之后,慈禧太后龙颜大悦,写下了“护国夫人”四个大字让人拿去送给她,还收她作义女。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周莹又拿出了大笔钱财交给朝廷还债,慈禧太后因此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的荣誉头衔。
除了这些荣誉之外,周莹在慈禧太后身上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好处,当然了,她也根本没有想要什么好处。
周莹的爱国心,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说她据经常做慈善。那时候陕西有许多喜欢做慈善的富商,除了吴家之外,还有姚家,陈家和王家等等。
那时候没有什么慈善组织,往往是哪里需要兴修水利,修路铺桥,大伙儿就凑在一起商量怎么办,各自出钱多少。而周莹往往是别人出多少,她就至少不比别人少,吴家也因此将“富则接济天下”变成了家风,后世之人也都遵循下来。
周莹也单独做慈善,比如说她在泾阳县城打了几十口深井,解决了两万多人的饮水问题和树前头牲口的用水问题;周莹还出资为泾阳县修建了沟渠,将泾阳县县城的排水引入渭水,解决了泾阳县城排水难的问题。
除此之外,周莹还积极办义学,免费让老百姓上学,管吃管住还发放奖学金,为泾阳县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大约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周莹就联络当地的富商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大的义仓,平时将粮食储蓄起来,等到灾年再拿出来接济百姓。她的那些佃户因为受过她的恩惠,纷纷自愿捐粮食给她,她还出钱买了很多粮食。
有一年旱灾严重,再加上战乱影响,泾阳县来了很多难民,周莹就果断开仓放粮,还拿出五亩地出来开设粥厂,免费给难民提供食物。附近几个县的难民听说周莹在泾阳县开设粥厂,也纷纷往泾阳县跑。周莹则来者不拒,而且还加大力度采购粮食救济难民。
因为周莹做了这么多好事,所以百姓都很感激她,说她是个大好人,她死之后甚至有人管她叫“水娘娘”,还自发修建了一座庙来供奉她。
五、周莹四十岁去世,死后不得入葬祖坟。
1908年,周莹因操劳过度而染病去世,死时虚岁四十岁。周莹对吴家的贡献很大,然而吴家族人很守旧,竟然不同意将周莹葬入吴家的祖坟“柏树坟”,吴怀先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然而讽刺的是,“柏树坟”就是周莹在生前修建了,死后却不得入葬!当地百姓为了永世纪念她,所以才给她修了一座庙。
周莹去世后,其子吴怀先继承家业。吴怀先从小就接受周莹的教导,要诚信做人并惠及乡里,而吴怀先也是这么做的,而且十分尊重人,没有半点架子,也很爱国。
吴怀先虽然支持革命,但是他并没有参加任何组织,他曾与民国党元老于右任关系十分密切,而且还曾出巨资资助他革命。
吴怀先后来在上海居住,生活原本很富足,但是抗战爆发后,他将大部分家产变卖以资助国民党抗日。
再后来,吴怀先带着家人回到陕西老家,他得知中共也在积极抗日,所以就将一座老宅腾出来交给中共中央青年部用于开办学校,现在这所学校的旧址已经是纪念馆了。
为了支持中共办青年学校,吴怀先又开始变卖家产,很多祖上传下来的宋元明清的瓷器都被他给卖掉了。
吴怀先的同族人当中,有一个很出名的人,他叫做吴宓,后来成为了国学大师,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极大贡献。而当初资助吴宓去留学的人,就是吴怀先。
吴怀先的妻子名叫刘永沛,她的出身可不简单,她的外公是两江总督,姨妈是李鸿章的老婆,舅妈是张之洞的女儿,所以她从小就锦衣玉食,嫁给吴怀先也是门当户对的。
不过后来吴怀先为了支持革命和抗日,将家产变卖得差不多了,家里的生活质量也开始出现下滑,甚至连佣人也辞去了很多。但是刘永沛对吴怀先的做法也是理解的,也开始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并帮助吴怀先处理一些事情。
不过根据吴怀先子女的回忆,他其实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他知道随着革命的推进,势必会对富商和地主造成冲击,所以他开始结交两党,并且开始散财避难。
从周莹去世到建国之间的这段时间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运动,吴家都安然无。一直到1951年的时候,吴家还有十几个佣人,家里的生活也比普通人好得多。
只不过到1966年之后,吴家的几个孩子都被戴上了大帽子,他们被批判,最后好几个人都白白死掉了。吴怀先本人也于1972年因病去世,吴家这才算是真的没落了。
而吴怀先在保护家族这件事上,也许就是从周莹那里学来的,钱财来之于民,最后还是要用之于民,为富不仁是要不得的。
▍慈禧干女儿周莹,清末女首富,历史上此人下场如何?
1900年,慈禧西逃,来到西安,作为陕西有名的女富豪,周莹捐给慈禧10万两白银,慈禧感动至极,当即亲手写了”护国夫人“的牌匾给她,不仅如此,她还收了周莹为自己的干女儿,回到北京以后,周莹仍旧对清政府一如既往的好,又是捐钱又是捐物,慈禧再次感动,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周莹能够被后人推崇,除了她对国家的忠义外,实际上还源于她对于乡里乡外乡亲们的照顾,在家乡,周莹乐善好施,兴修水利,大办教育,捐助文庙等的,她的慷慨让诸人很是敬畏,因而周莹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地方,都是取得了很好的名声,周莹一生富足,是清朝的女首富,但是她自己,并不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1869年,周莹出生在陕西一个家道中落的经商家庭,小时候,家里为她订下了一门婚事,男方倒是很有来历,是泾阳县的首富吴家,吴家家主吴蔚文以盐业经营赚得盆满钵满,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他的独子吴聘却得了重病,四处求医无果,吴蔚文准备”冲喜“隐瞒了儿子的病情,为的就是将周莹迎娶到吴家。
成婚当天,周莹就发现了丈夫的病情,已经是病入膏肓,而面对这一欺骗,作为一个旧式女子,她也只能认命,在丈夫吴聘生命最后的几天,周莹上下照顾,她的做法在吴家人眼中引起了赞叹声,泾阳县志记载:成婚之夕,夫病沉,逾十日亡,无子。10天后,周莹丈夫吴聘去世,这一年,周莹才17岁。
因为旧式封建陋习对女子的磕绊颇多,周莹也没有再嫁之心,一年后,她的公公吴蔚文去世,吴家没有后人,如果此时没人出来挑大梁,那么等待吴家的必定是衰落以及破败,在这紧急危亡时刻,周莹决定担起吴家的大梁,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冷静折服了吴家上下的人,并且顺利接管了全国吴家业务。
从此,周莹将自己的精力全部都放在了事业上,清末时期,国家民不聊生,周莹做生意讲究诚信,她在全国大城市都设立了分号,之后,在她的经营下,吴家生意做的越来越大,甚至还涉及到其他诸多领域,吴家产业,在她的手上,成为了一个不可撼动的巨富。
后来全国动乱,关中地区涌来大量饥民,难民,周莹下令开放粮仓,救助穷人,之后,她也在当地兴修水利,支持教育,她的慷慨与仁慈,让人颇为敬仰,泾阳、三原两县在修县志时,特别将她的善举载入史册。
1908年,周莹因病去世,终年39岁,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她去世时,据当地人记载,有8万的乡亲自发的为她送葬,不过周莹也有着自己的不幸,吴家祖训,没有子嗣的媳妇不能入祠堂,以至于周莹为吴家奉献了一生,却都没法葬在吴家陵园内。
纵观周莹的一生,17岁守寡,18岁担起家族大梁,用20年的时间为家族经商,留下偌大的产业,将她称为清末女首富,那是名副其实,而周莹也有着自己的不幸,一生没有爱情,也没有子嗣,享受不到作为母亲的快乐。
前几年,周莹的传奇事迹被拍成电视剧,由孙俪主演,电视剧名字叫做《那年花开月正圆》,再次展现了清末女首富波澜壮阔的一生。
▍慈禧干女儿周莹,清末女首富,历史上此人下场如何?
清末女首富周莹的结局,可谓是“万般辛苦皆是空”的最好诠释。
2017年,随着一部名为《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电视剧热播,让不少人对那个在清朝末年,靠着天赋和智慧而纵横商界的“奇女子”周莹有了一定了解。
尤其是她身上还有清末首富、慈禧太后干女儿等身份标签,更让人对她的人生经历产生了兴趣。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周莹,和电视剧中所演绎的有什么不同呢?她最终又是一个怎么样的结局呢?
实际上,真实的周莹,其人生经历称得上是一部励志史,但她在大获成功之后,其最终的结局却颇为悲凉。
按照剧中的演绎,周莹原是江湖艺人周老四的养女,但其实历史上的周莹,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家闺秀”。
周莹的祖上,在明朝时一贩卖布匹和瓷器发家,攒下了可观的积蓄,到了周莹的太爷爷这一辈,其家中还出过朝廷命官。
据记载,周莹的太爷爷,就曾经出任过刑部员外郎一职。
也就是说周家曾经阔过,只不过,由于周莹的父母先后早亡,导致家境自此中落,不得不跟着兄嫂相依为命。
而到周莹十六岁的时候,兄嫂为她做主,将她许配给当地巨富吴家的少爷吴聘。
初一看,周莹嫁入大富之家,似乎是一桩良缘,况且吴家与周家在早年间就熟识,她和吴家少爷也算是“青梅竹马”,这可以说是“好上加好”了。
但实际上,这桩看似美满的姻缘,背地里却大有玄机。
吴家少爷吴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病秧子”,并且还是病入膏肓的那种,本来吴、周两家约定的是在两人年满十八后方才成亲,但就是因为吴介侯已经重病缠身,所以吴家便急不可待的要求提前成亲。
说白了,吴家就是想通过成亲的方式来“冲喜”,意图扭转吴介侯的病情。
而这一切,周莹并不知道,等到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个病入膏肓的病秧子时,双方都已经拜堂成亲进入洞房了。
不过,吴聘也算是颇有良知,他在新婚之夜时,曾对周莹说,自己深知时日无多,如果周莹不愿意,那么可以放其离开。
但最终,周莹并没有因此而哭闹,也没有丢下吴聘,而是冷静且理性地接受了自己妻子兼护士的命运,甚至,她也没有去责怪故意向周家隐瞒一切的公公吴蔚文。
对此,包括吴蔚文以及吴聘都深受感动,继而对新进门的周莹也愈发敬重。
但不幸的是,周莹嫁入吴家并没有让吴聘的病情有所好转,反而在两人成婚不久之后,吴聘便撒手人寰,自此,周莹刚成婚不久,又成了一个寡妇。
而这还不算完,吴聘去世不久,吴家的顶梁柱,也就是周莹的公公吴蔚文又在外出途中遇难身故。
如此一来,吴家就面临着崩盘的危险,毕竟主事人和话事人都已经去世,吴家产业中就有一些心怀不轨之人,在打着侵吞吴家产业的心思。
并且,当时正值清末,时局动荡,想安安稳稳做生意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再加上吴家突遭变故,一个不小心,吴家将会彻底没落。
这就是当时周莹所面临的局面和困境,若是放在一般人身上,估计除了哭哭啼啼再无他法,但周莹在悲痛之余,意识到想要重振吴家,那么只能是靠自己了。
那么,周莹是如何做到重振吴家商业,且还打出了一片天地的呢?
首先,整顿家业,稳定人心
决定接管吴家产业后,周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巡视吴家的所有商号,一来是让手底下的人知道自己,二来也是发现问题好加以整改。
而没等她开始巡视,当时支撑吴家产业半壁江山的成都“川花总号”,以及扬州的“裕隆全”这两个商号就出事了。
据记载,这两家商号的主管,在听说吴家父子先后去世的消息后,动起了坏心思,想把自己管理的两个商号据为己有。
而周莹在听闻此事后,并没有当面去质问二人,而是采取了秘密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之后,再一举扳回了局面。
其中,在对付“川花总号”的主管时,周莹与其斗智斗勇的过程,尤为值得赞叹。
当时,“川花总号”的主管对外放出口风,说吴老爷子去世前曾许诺把“川花总号”送给他,导致底下不少员工都相信了他的话。
而周莹则是搜集证据,并且将证据张贴在当地最明显的位置,用这种方式,击破了“川花总号”主管的谣言,并将其推到了舆论的对立面。
在此之后,周莹打点当地官府,采用当时的律法,迫使“川花总号”的主管失去人心。
与此同时,周莹还大力提拔诚实守信且忠心的伙计升任管理层,迫使“川花总号”的主管陷入孤立无援的局面。
最终,在各方面的作用下,周莹取得了胜利,并勒令该名主管辞职,自此退出了吴氏产业。
靠着这种多重手段,周莹迅速将吴家的产业整顿一新,这样让底下人对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东家”逐渐变得认可。
在此之后,周莹除了要求所有人坚持”诚信经营“外,还在稳定人心方面下了大功夫。
据记载,周莹当时提出了一个“阳俸阴俸”的措施,这其中的一些理念,甚至已经涉及到了现代的养老金和抚恤金。
比如阳俸,就是吴家发给那些曾经在吴家工作过,但如今因为老弱多病无法继续工作的人,而阴俸则是在这个领取阳俸的人死后,吴家继续为其子女家人发放的生活补助费。
这样一来,凡是忠心耿耿为吴家工作的人,生前身后都有了一份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对于吴家的忠诚度,立马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不仅如此,周莹还在原有薪酬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两成,同时还增设了年终奖之类的奖金制度,用这种实实在在的方式,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更令人值得赞叹的是,周莹还在后来,提出了“股份制”,让所有的掌柜和伙计,都可以入股到吴家的产业之中,这样一来,不仅吴家的资金有了扩充,也让那些掌柜和伙计们能获得更多的分红。
这些举措,如果放到如今来看也许是平淡无奇随处可见,但在那个年代,由一个女子提出并推行,单是这份气魄和执行力,就足以令人佩服至极。
也正因为如此,在周莹接管吴家产业后的数年里,整个吴家上下,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勃勃场面,而周莹的大名也为外人所熟知。
其次,调整产业,还地于民
在当时那个年代,有不少富商在挣到一定钱财后,习惯性的做法就是收购大量的土地,以此为投资手段,并自此之后,靠着收租来当一个大地主。
包括周莹所在的吴家,曾经也走过这么一个路子,但周莹却认为这种做法并不长久。
在她看来,土地确实可以收租,但却受局势影响很大,尤其是遇到兵荒马乱的时局后,更为明显,与其这样,倒不如换一个思路。
比如,将家族的重心,放在商业上去。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周莹做出了“还田于佃”的决定,即把大部分田地减低或者是免除租金,交给佃户耕种,且定下合约保证20年不变。
这种方式,可以说在当时属于较为先进的思想,而周莹也通过此举,在当地赢得了不少人的尊重。
就这样,随着周莹的一声令下,当时周家的1600多亩地,其中一千亩都被分给了当地的佃户,而这些佃户,每年仅需要象征性的缴纳租金,甚至赶上灾荒的话,还可以全部免除租金。
如果说把土地分出去,是周莹让吴家能轻装上阵的话,那么她免除那些租赁吴家房屋的百姓租金,则是实实在在的善举了。
据记载,当时周莹对所有租住吴家房屋的佃户宣布,终身免除房屋租赁费用,并且对那些出现损坏的房屋,还进行了免费修缮,这个举措,更让周莹在当地拥有了巨大的声望。
做完这些后,周莹开始对商业结构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当时,吴家的产业中,棉花贸易占比较大,但按照往年惯例,一般都是在棉花丰收之年,以低价收进,而到了棉花歉收之年,棉花收购的价格就会变高。
这就造成了棉商与棉农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并且由于收购价格的不稳定,导致身为棉商的吴家,有时候利润也会受到很大损失。
针对这种情况,周莹就提出了“以丰补歉”的想法,所谓“以丰补歉”,就是收购棉花时,均按照丰硕之年的价格来收购,从而让更多的棉农愿意将棉花卖给吴家。
那么周莹又是如何从中赚取利润呢?很简单,由于棉农都把棉花卖给了吴家,这就导致其他做棉花贸易的商家,只能从周莹手里拿货,而这个拿货价格,就是周莹说了算了。
不是赚取老百姓的辛苦钱,而是赚那些商人的利润,这就是周莹的经商之道。
并且,因为吴家收购了大量的棉花从而库存充足,因此遇到了棉花歉收之年时,吴家也不用为缺少货源而苦恼,有了充足库存,自然稳赚不赔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周莹经营茶叶生意,她遵循“贵极反贱,贱极反复贵” 的价格规律,让本已快关门大吉的吴家茶叶贸易起死回生,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了当地最大的茶商之一。
总之,周莹的诸多经商思路,犹如一剂强心针,帮助吴家走上了不曾有过的辉煌,而她在做生意的同时,也因为她对底层人的善举,为她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也正因为如此,吴家的产业在当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生意范围,从四川、湖北、上海、湖南、广东一直到西藏、新疆、内蒙等地。
甚至当时还流传一句话,叫做“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 ”,这话的意思就是,吴家的产业之多,遍布全国各地。
而周莹人生最高光的时刻,莫过于她受封一品诰命夫人之时了。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仓皇西逃,一路直奔西安,但由于逃得匆忙,路上缺吃少喝,一度陷入困境。
而周莹在听闻慈禧太后的窘迫后,当即决定,拿出十万两白银捐献。
正因为周莹的慷慨解囊,让慈禧太后对这个女商人颇为赞赏,不仅特意写下“护国夫人”匾额送给周莹,还将其收为了义女。
这就是周莹成为慈禧干女儿的由来,而到了《辛丑条约》签订后,周莹再次慷慨解囊,又捐出叁拾万两白银,表示愿意共赴国难。
这次捐献,更让慈禧太后对周莹刮目相看,当即下旨,封周莹为“一品诰命夫人”。
不过在当时,这件事在吴家内部曾经引起巨大的争议,最初,吴家人是比较反对捐银子给清廷的,在一部分人看来,与其捐给日暮西山的清廷,倒不如去支持那些变法人士。
但周莹却认为,朝廷在则国在,而国在家就也在,正是这种价值观,促使了周莹先后两次慷慨解囊。
诚然,按照如今的眼光来看,周莹的捐献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周莹的思想,也是当时一种十分朴素的家国价值观。
在她眼里,朝廷就是国,先有国才能再有家,这种思想,并没有错。
因此,周莹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女商人,同时也是一位爱国人士,她用自己的方式和力量,表达出了对这个国家的一份热爱。
那么,商业上以及名望上,均获得巨大成功的周莹,最终又是怎么样的结局呢?
1908年,终日操劳于吴家事业,且乐善好施的周莹因病在家中去世,而在她去世的时候,年仅40岁。
一个德才兼备、聪慧异常,用一己之力将吴家带至辉煌的奇女子,就这样撒手人寰。
按理说,这样一个人去世,吴家理应对其丧事大操大办才对,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吴家内部却因此产生了不小的波澜、
波澜的核心,就是周莹能不能葬入吴氏的陵园“柏树坟”中。
而当时持反对意见的人,理由是周莹虽说对吴家功劳显著,且“柏树坟”也是周莹出资,并一手修建的,但周莹没有子嗣,因此就不能葬入祖坟之中。
这个理由,在当时还得到了不少吴家人的支持。
最终,周莹并没有葬入吴氏陵园中,还是当地曾经受过她恩泽的乡亲们,自发出资,择地修了一座庙,将周莹供为“水娘娘”。
不得不说,这对曾经一手重振吴家的周莹来说,真的是一种“笑话”。
除了没能葬入祖坟之中,周莹的养子吴怀先,还曾经在周莹生前,因为想接受吴家生意的原因,一纸诉状,将周莹告上了公堂,致使母子二人自此产生了极大的隔阂。
也正是因为养子这般不顾亲情的行为,让周莹伤心欲绝,再加上常年的劳累,导致她在只有四十岁的年纪时,便匆匆去世。
总之,周莹虽说有天纵之才,也曾经在吴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吴家带至辉煌,但她在付出了所有之后,却换来了养子的反目,以及吴家人不准其入祖坟的冷漠,这种结局,正应了那句“辛辛苦苦大半生,临了万般却成空”的话。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