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唐僧为何不帮老龟问阳寿?
▍西游记里唐僧为何不帮老龟问阳寿?
有三种答案,你相信哪一种?
1.良善的回答。
唐僧礼佛之心非常虔诚,上到灵山后专心拜佛、菩萨等,把除取经之外的所有凡俗事务都忘了,所以没有帮老鼋问寿命。这也是原著给出的标准答案:“原来那长老自到西天玉真观沐浴,凌云渡脱胎,步上灵山,专心拜佛及参诸佛菩萨圣僧等众,意念只在取经,他事一概不理,所以不曾问得老鼋年寿。”
2.阴谋论的回答。
唐僧不是个好人,他撒谎成性、私心很重。
观音把金箍藏在衣帽里,把“紧箍咒”教给唐僧,要他设法给猴哥穿戴上。他是怎么做的?
猴哥见包裹里有一件光艳艳的棉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便问唐僧:“这衣帽是东土带来的?”唐僧顺口回答:“是我小时候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也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教礼,也会演礼。”
不是出家人不打诳语吗,怎么撒谎张嘴就来?原著中的“顺口回答”四个字最有灵性:一个不经常撒谎的人撒起谎来不会这么顺溜,唐僧顺口就能扯谎,足见他是惯于撒谎的。
在陈家庄,猴哥和猪八戒变成陈关宝和一秤金的模样,代替他们献祭,打跑了灵感大王。到了第二天,唐僧就要上路,只是天降大雪没能成行。几天之后雪停,唐僧又要上路,陈家庄的人苦苦挽留,他也不为所动。
陈家庄的人为何要挽留唐僧?因为他们知道,取经团一走,陈家庄必然遭到妖怪的疯狂报复。
这个道理唐僧不会不知,但他为何不斩草除根,而是急着离开?取经是为了普度众生,而眼前就有需要普渡的众生,他弃之不顾,取经何用?
还是他自己给出了答案:“世间事惟名利最重。似他为利的,舍生忘死,我弟子奉旨全忠,也只是为名。”原来,唐僧去西天取经,只是为了名声。
再有五庄观偷吃人参果那次,镇元大仙以唐僧、猪八戒、沙僧为质,要猴哥求访一个医树的方。在86版《西游记》里,是镇元大仙怕猴哥一去不回,给他设了一个三天的期限,但在原著里,这个期限可不是镇元大仙设的,怕猴哥一去不回的恰恰是唐僧。他警告猴哥:若三天之内不回,他就要念紧箍咒!
他对猴哥的信任,还不如一个外人。
再有真假美猴王那一回,猴哥打死强盗后,唐僧在那里祷告:“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人。”
凡此种种,都证明唐僧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
观音也不是个好人。
灵感大王就是观音养的宠物,他在通天河为害,吃了无数童男童女,最后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偿命——只是被收了回去。而且,观音收他的时候,杀死了一河的生灵!
菩萨解下一根束袄的丝绦,将篮儿拴定,提着丝绦,半踏云彩,抛在河中,往上溜头扯着,口颂颂子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念了七遍,提起篮儿,但见那篮里亮灼灼的一尾金鱼。
……
八戒与沙僧分开水道,径往那水鼋之第寻找师父。原来那里边水怪鱼精,尽皆死烂。
这就是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菩萨?这分明是杀人灭口!
观音杀人灭口,是要隐瞒通天河之事。若唐僧在西天问起老鼋的年寿,就必然要提到通天河,观音的面上会很不好看。一边是食言,一边是得罪观音,撒谎成性而又非常自私的唐僧当然是选择食言了。
3.抖机灵的回答。
答应老鼋的是徐少华,面见如来的是迟重瑞,他当然不知道有这茬子事啊!
▍西游记里唐僧为何不帮老龟问阳寿?
因为剧情需要
▍西游记里唐僧为何不帮老龟问阳寿?
唐僧和老龟都不懂,其实已经有答案了:观音丢竹篮,其他鱼虾小妖都烂了,连大法力的金鱼都现了形。你老龟没事不已说明已历大劫,阳寿可永,诚心修行,总会脱壳功成。再说现场可当场现身求观音,你反要求远问如来,不是含着认为观音法力不行吗?唐僧也不会干这得罪观音的事。
▍西游记里唐僧为何不帮老龟问阳寿?
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佛祖使法力,故意让唐僧忘记这事,便于后面老鼋再次出场,帮唐僧度过最后一大难。
老鼋将唐僧淬水,是在帮唐僧。
最后一难,实际上是“阴魔夺经”。
《西游记》原文,借孙悟空之口,把这事说得很清楚:
长老一身水衣,战兢兢的道:“悟空,这是怎的起?”行者气呼呼的道:“师父,你不知就里,我等保护你取获此经,乃是夺天地造化之功,可以与乾坤并久,日月同明。寿享长春,法身不朽,此所以为天地不容,鬼神所忌,欲来暗夺之耳。一则这经是水湿透了,二则是你的正法身压住,雷不能轰,电不能照,雾不能迷,又是老孙轮着铁棒,使纯阳之性,护持住了,及至天明,阳气又盛,所以不能夺去。”
赞诗里也说:“须知水胜真经伏,不怕风雷闪雾光。”
换句话说,老鼋是以唐僧未曾问其年寿为表面理由,不露声色帮助唐僧度最后一难。必须要把经书淬水,阴魔才无法夺取。
这甚至可能是佛庭授意的。老鼋立下这么大的功,你觉得佛庭会亏待他吗?他还用担心自己的年寿?
唐僧只不过是故事里的一个工具。如来佛祖稍用法力,让唐僧忘掉点小事,太无所谓了。
第二种可能,就单纯是唐僧忘了。
正如《西游记》原文所写:
原来那长老自到西天玉真观沐浴,凌云渡脱胎,步上灵山,专心拜佛及参诸佛菩萨圣僧等众,意念只在取经,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问得老鼋年寿,无言可答,却又不敢欺,打诳语,沉吟半晌,不曾答应。
谁还不许忘个事?这有什么可深究的?
现实中,有很多人喜欢“过度解读”。文章里写,主人公打个哈欠,他能解读出无数可能来:思想之深邃、精神之伟大、内涵之奥妙……
但是我们正常人,一般称这种过度解读的行为叫“脑子进水”,而且还可能进的是核污水,导致其人思维特异,有鬼上身之嫌疑。
个人不建议并且鄙视过度解读。建议那些喜欢过度解读的人,如果实在板不住,脑门上贴一符,看看灵不灵。
▍西游记里唐僧为何不帮老龟问阳寿?
取经成功了,我太高兴了,忘了吧行吗?
老龟应该感谢当时的好时代,这要放以前,早就拿老龟壳当作业本了,甲骨文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