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老年人都不愿意下馆子?
▍为什么很多老年人都不愿意下馆子?
在上海生活了多年,我倒觉得上海的许多老人特别喜欢下馆子吃饭。因为我喜欢下馆子,所以在那些早点店、快餐店、大食堂里经常看到有很多老人。偶尔在档次高的大酒店也能看到老人们带着儿子媳妇孙子一大家子一起享受美食美味的场面。
适当地、隔三差五、偶尔换个口味还是可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属于喜欢下馆子吃饭的老人(笑),为什么呢?自我分析其深刻原因:一是爱喝酒;二是我属于过日子粗线条不挣钱但会花钱的人,性格使然。所以我常常一个人找一家小酒馆或者大食堂快餐店,点两三个小菜,拿一瓶小白酒或者一瓶黄酒,花三五十块钱,自饮自乐自由。当然我也会邀上几位好友到酒店小聚喝点闲酒拉拉闲呱。
抱歉!没有回答题主提问的问题,偏离了主题。其实大家都知道不爱下馆子是绝对有道理的,我说的是我们可以偶尔下馆子也是有必要,对自己不要太苛刻。
▍为什么很多老年人都不愿意下馆子?
我的父母都已经年过八旬,老两口的退休金加在一起接近20000元,这个收入可以说很多上班族都达不到,但是他们老两口却特别节俭。
每年一到父母过生日或者节假日全家聚餐的时候,我和哥哥都建议去饭店“撮一顿”,省得在家做连洗带涮还要做费事,他们老两口嘴上答应的好好的,但是等到一到日子,老爸肯定会去市场买一大堆东西回来,而且他们总是有理由来拒绝你。他们的理由主要有这几点:
1.外面的饭菜没有家里的干净:在他们的印象中外面的饭菜因为自己看不到制作过程,因此洁净程度肯定不如自己家里,这是他们搪塞的第一理由。
2.外面的饭菜没有家里的实惠:曾经我儿子点过一份外卖花了28元,里面就是鱼香肉丝和一点青菜,这被老妈发现里面的肉丝是鸡肉做的,于是她算起了成本,认为这一份快餐自己家里做成本连8块钱都用不上,而且量还比外面的多。
3.外面的饭菜不如自己家里的美味:人上了岁数以后味觉都会有所减退,而且对于很多的食物都开始忌口,比如我的父母就喜欢吃咸点的菜,辣的、麻的、腥气味重的食物都不喜欢吃,这也是他们不愿意去外面就餐的理由。
我父母居住的小区退休前基本都是跟我父亲一个单位的,因此大家彼此的收入都差不多,小区门前的饭店换了几个主,但是始终经营的没有起色,很多干餐饮的老板在选址的时候也会留意是否为老旧小区,如果是老人居多的小区那就意味着饭店生意肯定不会好到哪去。
为什么很多老年人都不愿意下馆子?
一,消费观念问题
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都是从困难时期过来的,他们都经历过比较艰难的岁月,因此勤俭节约已经刻入到他们的骨子里,他们的消费观念里就是值与不值,而不是去考虑享受。
很多老人即使收入不低,但是也都勤俭节约,因为在他们眼里能不花的钱是绝对不会花的,这也是老人不愿意下馆子的原因。
二,饭店的环境问题
饭店里属于人声比较嘈杂的地方,这里面喝酒的、抽烟的、大声喧哗的人都有,老人上了年纪喜静不喜闹,因此去下馆子吃饭总觉得闹腾和累,这也是为何老人不愿意下馆子的原因之一。
三,饭店饭菜的口味问题
老人上了岁数以后,一般食量都不大,而且饮食上不喜欢重口味和油腻的食物,饭店里的饭菜为了增加味道,基本都会采用过油和勾芡的烹调方式,而且饭店里的饭菜调味料下的也重,像用来提鲜的糖和味素,以及一些复合调味料的用量都很大,这些对于习惯了清淡食物的老人并不合口味,尤其是一些具有老年慢性病的老人,对于这样的饭菜很难入口。
四,作息习惯的原因
老人在自己家里吃饭,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适当的休息,但是去下馆子除了来回路上的时间,在饭店里也只能坐着和等着别人吃完才能行动,这对于很多规律生活的老人有些不太好适应。
像我父亲这样的每天十二点前必须吃完午饭,然后中午午睡片刻,晚上一般九点前肯定会熄灯休息,如果去外面下馆子这个时间就不好控制,因此也会觉得累和不适应。
我们家里家庭聚会我做的菜:
结语:
人老了以后讲究的是规律生活和饮食清淡,而且食量也会减退不少,并且喜欢清净的环境,出门下馆子会打乱老人的作息规律和饮食习惯,因此很多老人即使经济条件不错,但是也不愿意去外面下馆子吃。
▍为什么很多老年人都不愿意下馆子?
我今年45岁。也不愿意下馆子,难道我也是老年人了吗?[笑哭]
一句题外话。现在开始回答题主的问题吧。
我母亲已经过世了。享年66岁。在她这66年的生命里,是极少下馆子的。
她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平时很少见到荤腥。如果上街遇到饭点,她从来不舍得在街上吃饭,都是忍着饿回家做饭吃。哪怕是最便宜的一碗素面条、或一个菜包子、一个馒头她也舍不得买。更别提正儿八经的下馆子点菜了。
不记得多少年了,那个时候的盐好像是五毛或两毛钱一包吧?
当时我们这边还是棉产区,当时一个镇只设一个棉花采购站,整个镇的棉花都要拉到那里去卖。
每到卖棉花的季节,排队要从早排到晚,有时候排几天几夜。那队伍排到几里地以外,长长的队伍真是让人绝望崩溃啊。
可不管排多久的队,妈妈从来不舍得买一点东西吃。都是从家里带几个自己做的馒头和水,如果这些东西吃完了,那就饿着。一直等到卖完棉花了,再忍着饿回家做饭吃。
有人劝我妈妈给自己买个包子吃,她说了一句话,我直到现在还记得:“一个包子都能买半袋盐了,能供我们一家人吃好久。”
就为了省下半袋盐钱,她就能让自己一直饿着。妈妈一直很瘦,一米六七的身高,只有九十来斤。记忆里的妈妈有一副大身板,可我挨着她的时候全是骨头。
妈妈自己舍不得,可对我和妹妹很大方。每次卖完棉花,不管那天卖的价格满不满意,也不管排了多久的队,不管多么疲惫,她都一定会买几个苹果回家。
那种黄色的苹果,那个时候叫香蕉苹果,味道酸酸甜甜,口感半粉半脆。那是童年记忆中的美味。只有在收获的季节才能享用到的。
现在的升级品种好像叫黄金元帅苹果吧,没有细究过是不是叫这个名,因为我好久都不吃苹果了。
苹果买回家,爸爸妈妈一口也不舍得吃。我和妹妹按个数和大小分掉。妈妈每次都买双数,四个、六个、八个、免得我和妹妹分不均吵架。
那个时候我妈妈不舍得下馆子,没有别的原因,就 因为穷。
因为年轻时候穷不愿意下馆子,又导致了以后不愿意下馆子的一些原因。
因为下馆子的机会少,很多东西都没有见过,也不会做,自然也就没有吃过。慢慢形成了自己单一固定的饮食习惯以后,等到后面条件好一些了,我们才发现她有很多东西都不吃。
无鳞的鱼不吃,这其中就包括柴鱼、泥鳅、鳝鱼等等,鸡只吃母鸡不吃公鸡,不吃鸭、不吃牛羊肉、不吃牛蛙、一点猪肥肉也不吃、不吃一切猪内脏、不吃海鲜。
(我发现她们同龄的有很多人都有不吃的东西,我觉得和童年饮食单调有一定关系。所以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吃丰富的食物,能避免挑食)
我和妹妹成年后,家里日子稍微好过一点了。偶尔想带妈妈去下个馆子的时候,发现去了馆子不会点菜了。
因为很少有她肯吃的。炒猪瘦肉她肯吃,鸡蛋她肯吃,青菜肯吃。可这几样东西自己在家里就可以做呀。而且我们农家自产的青菜和鸡蛋还比馆子里的质量好。
每次去餐馆,拿着菜谱看了很久之后,只能点一盘炒瘦肉、一盘红烧白鲢鱼、一盘韭菜炒鸡蛋、一盘炒青菜。
每次都点这几个菜,说实话这就是几个家常菜,自己在家做的比餐馆好吃。所以她不爱下馆子。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年老的妈妈总觉得餐馆里面的菜添加的佐料太多了,味道太重了,吃了不舒服。其实现在想来,有一些好的餐馆会注重原汁原味,少调味料。不过我们也就这条件,只能消费得起一般餐馆。
每次和妈妈下馆子可点的菜品种很单一,而且味道也不合妈妈口味。所以慢慢的我们就不太带妈妈下馆子了。
总想着以后吧。还有很多很多时间和机会能请妈妈吃饭。
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养亲不在。没有机会了。好遗憾啊。
如果时间能重来,我一定让妈妈尝试更多美味。她不肯吃的我也点,点完了都让她尝一尝。总能拓展一下她的饮食习惯的。
假设我点了十种她不肯吃的东西,一一让她尝试,总能试着让她接受一样吧?
就算十样她都不能接受,那又如何?咱们再点老四样。
不说啦,一切都晚了。空悲切。
我也变得越来越不爱下馆子了。除了年纪越大越像妈妈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每次下馆子,都能想起有那么多东西都是妈妈不吃的。想到母亲短暂而苦难的一生,我顿时没了大快朵颐的心情。
母亲去世后一段时间内,简衣素食行江湖。
▍为什么很多老年人都不愿意下馆子?
我的父亲退休多年,在职时也是县里的领导,退休金不算低,按道理说,他有条件下馆子,但他就是舍不得的!
他越老越“抠”,路上还捡纸壳子卖,喜欢去排队领鸡蛋。那些卖保健品的都害怕我父亲,别的老人听讲座、领鸡蛋、买保健品,我父亲是听讲座可以,领鸡蛋可以,让我掏钱休想!
我父亲攒了钱,见到孙女就给一两万,我买房的时候,他也非要赞助不少。我劝他买点好衣服,吃点好东西,别舍不得花钱!但老爹坚决不听,把钱都省下来给儿孙了,自己一分钱都舍不得花。
我们儿女都坚决反对父亲去捡纸壳、领鸡蛋,让别人看见,还以为我们“虐待”老人呢!但他就是不听!他以“零消费、抠自己”为荣,省钱就开心,领到免费鸡蛋就笑得像孩子。
所以,退休老人不愿意下馆子(去饭店吃饭),舍不得花钱是一个主要因素,当然,还有其他几个原因。
第一,骨子里的节俭。
目前的退休老人,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他们经历了“三年自然灾难”、低工资时代,常年省吃俭用,养成了节俭的行为习惯,就像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一样。
这一代老年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节约,舍不得花钱。现在,下馆子,一个普通家常菜卖一二十元钱,他们是舍不得吃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骨子里的节俭!
第二,养老金低。
2021年,全国退休金平均水平是2997元。在当前的物价之下,大多数退休老人是没有能力下馆子消费的。
即使在小城市,普通的家常菜也要15元左右,中档菜品都会上20元;如果在大城市,随便一个菜也要20元以上。
下一次馆子,四菜一汤,没有200元拿不下来。200元下一次馆子,在不到3000元的退休金面前,很多老人是没有这个消费能力的。
第三,养生。
这一届老人,年轻时都从事过比较辛苦的工作,很多人累出一身病,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慢性病不少。
退休老人都开始注意养生了,粗茶淡饭、少油少盐。下馆子,他们嫌弃饭馆里的饭菜太油腻、放盐多,不利于养生。再说了,饭点里用的什么油、什么肉,老人们不放心!
第四,喜欢安静。
退休老人在家,一般都是自己做饭吃。下馆子,一般就是聚会,吵吵闹闹的,心脏受不了。老人年纪大了,就开始喜欢安静,不喜欢热闹。
有些老人在职时太累,退休之后,就想独处,安安静静的。尤其是那些有事业的老人,在职时忙忙碌碌,没有时间照顾家人。退休之后,回归家庭,就不愿意再参加聚会了。
有些老人退休之后,全身心投入家庭,照顾父母,陪伴爱人,抚育孙辈,精简社交,婉拒饭局。不愿意去打扰别人,也不愿意被别人打扰。单位组织的聚餐,基本都拒绝了,更不愿意主动下馆子了。
第五,朋友少了。
有些老人在职时,有职有权,朋友多多,其实,他们都是盯着他们的利益。等他们退休之后,没有利益往来,原来的“朋友”自然就散去了。
在职时,有人经常请吃饭,退休之后,门前冷落车马稀。没有人邀请吃饭了,自己又舍不得花钱下馆子,自然就不去饭店了。
第六,身体不好。
很多退休老人的身体状况都不是很理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腿脚不方便,走不动,走长了累得慌。
很多聚餐,要车接车送,非常麻烦。即使去参加饭局,坐久了,身体不舒服,干脆就不参加了。年龄越大,越不喜欢参加饭局。
总之,退休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不行了,收入降低了,朋友变少了,回归家庭了,精简社交了,慢慢都喜欢独处,都不愿意下馆子了。
其实,老年人也要想开点,老朋友之间多聚聚,身心放松,促进健康。老年人也要“对自己好一点”,要舍得花钱,吃一点好的,穿一点好的,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不要为了儿孙省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当马牛。
▍为什么很多老年人都不愿意下馆子?
谢谢邀请:
为什么有很多老年人都不愿意下馆子?
是的!确实是有的老年人不愿意下馆子,(其中也包括我在内)这部分老年人不愿意下馆子的原因与钱没有关系。
就拿我来说吧,在退休前后30多年内,就没有在家吃饭的机会,可以说在当地吃遍了所有的餐馆,不夸张的说,哪道菜是谁做的都能品尝出来,或者说能吃出来是哪个餐厅推出来的菜。吃来吃去,感觉到餐厅的味道都差别不太大, 有的还真不如小菜馆里面的私房菜好吃,和当地的小吃味道好呢。
特别是年龄大了以后,餐厅里的饭菜也不符合老人家的口味了,即便是吃大餐也没有几个菜是适合老人的口味,(东来顺的涮羊肉还是不错的)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去餐厅吃一顿饭,一来一回怎么也得俩三个小时,饭量也不行更吃不了几口饭菜,真真的不如在家里头,随便炒两个菜喝二两舒服呢。
如果邀上几个合适的人,去餐厅喝酒还是不错的,也能吃好喝好还不用刷锅洗碗,这种情况一年无非就是三两回的事。
------------------
推荐阅读: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临终时为裕王指派贤臣时,为什么没有提到已经入阁的赵贞吉?
英雄联盟那些只玩一个英雄的玩家,最后都怎么样了?成为大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