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不少,鱼在窝里,就是没口怎么办?
问题描述:游览区里一个三十亩地左右的鱼塘,野塘子,水深2.5米左右,周边全是树木草地,水比较肥,水底也肯定有淤泥。水面一层白条,大鱼经常水面翻滚,大鲢鱼,大鲤鱼,大青鱼都有。整个鱼塘各个地方,能经常看到鱼泡,如果打窝钓,鱼泡更密集。问题就是,不管怎么打窝,怎么钓,就是没口,追着鱼泡钓,也没口。蚯蚓,面食,颗粒,嫩玉米,老坛玉米,除了小鱼闹,一口都没有,飞铅也试了,离底十几公分也钓了,次次空军。每次长杆一口都没有,再用短杆打发时间,搞点白条回去。钓大鱼,主要是鲤鱼,谁有好办法
★大鱼不少,鱼在窝里,就是没口怎么办?
首先你要先判断出窝里确实有鱼,有时地下产生的废气泡也象鱼星,多换几种饵料,总有一款适合它。
★大鱼不少,鱼在窝里,就是没口怎么办?
窝子里鱼星泛滥,却鱼口零星,估计所有的钓鱼人都曾遇到,有时及时调整施钓方式,还能应对;有时真的是束手无策,眼巴巴看着不断涌出水面的鱼泡,干着急。笔者曾在鲁西的一个农村窑坑多次遇到,坑里莲藕众多,水体浑浊不堪,给钓友的感觉就是有鱼却难钓,后来调整了一下垂钓思路,效果改善了许多。
窝里有鱼,却不吃饵的问题关键
关于窝子有鱼,鱼却不吃饵的讨论并不少,各类钓鱼文章都有提及,涉及的原因众多。笔者看来,有些原因纯属凑字,的确是存在,但发生的概率与钓到一条5公斤左右的红尾鲤鱼差不多的概率。先理顺思路,确定窝子泛出水面的水泡是鱼星,如果是因投掷颗粒诱饵沉入水底淤泥,激起沼气的溢出,做到所有努力都是徒劳。鱼星因鱼呼吸、吞食过程中吐出的气泡,带有黏液,相比沼气泡有韧性,可维持长时间不破裂,即便浮出水面,还能存留一会。另外鱼星多成片、移动,像鲫鱼的鱼星,个头不大,一般先露出一个大水泡,接着是一个小水泡,极容易辨别;鲤鱼的鱼星则不同,它体积大、成片出现,少则二三十个,多则四五十个,如果窝点冒出脸盆大小的鱼星,这条鲤鱼起码有3/4公斤的重量。所以通过准确判断、分析鱼星,可大致了解窝子鱼的种类、数量及大小。
窝子鱼星泛滥,如果是投掷的窝料,说明窝料的气味深受鱼的吸引,否则也不会聚集;如果是通过高频次抽窝,说明饵料的气味,鱼群也能接受、喜欢。问题是鱼为何不吃饵,或者说某些障碍阻碍了鱼吃口。钓友问题中的描述,与笔者遇到的情况极其类似,周围大量的绿色植物,水体偏肥,呈绿色或深绿色。这样的垂钓水域,通常水底大量的淤泥或浮层。笔者曾在前面的文章着重介绍了酱层与浮层的差异,其实相当部分的水底,用浮层描述更准确。利用水下摄像机观察窝料的发窝情况发现,当鱼群在窝子追逐、叼啄诱饵时,浮层上下飞舞,窝子里昏暗不明,着底的饵料也被下落的浮层尘埃覆盖,原本红黄鲜艳的饵料呈土灰色,极难发现。同时也阻碍了气味的释放,令鱼更难发现饵料。
所以需要调整饵料状态及味型。首先搭配饵料时,可适当添加一些窝料粉末,使鱼容易接受、发现。其次为避免饵料被浮层覆盖,可尝试钓离底,或采用反低钓,即通过饵料加浮球或使用浮球珠珠的方法,实现饵料离底上浮,饵料离底悬浮,容易被在水底四处游弋的鱼发现、吞食。再者考虑鱼群是否存在离底上浮的可能,水底如果有尖锐的碎石或臭底情况,窝料溶散、雾化后,必然有部分窝料分子扩散至中上水层,活跃在附近的鱼群不能潜底摄食,只能在中上水层围绕气味分子打转,这时尝试钓半水、钓浮,可能有异味惊喜。
写在后面:不断更换饵料直至有鱼口出现
越是经常钓鱼的朋友,越能体会到饵料的关键性,也更深知饵料的针对性。有些饵料的确在某一片水域,针对特定鱼情,是其他饵料无法比拟的。但并非这款饵料就一定多高明,可能它销量甚少,名不经传,许多钓友连名字都未听过。上述方法都试过了,依然不奏效。那么最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断更换、尝试新的饵料。结合水体情况分析,比如肥水塘,先尝试味型极为清淡的素饵;再尝试大浓大腥;如果依然不奏效,饵料中适当加入添加剂,丰富饵料味型,提升诱鱼效果。这些方法都是为吸引鱼的注意,诱使它开口吞饵。
原创:老高
★大鱼不少,鱼在窝里,就是没口怎么办?
时间没选对,如果是早上6点-8点,下午5点-8点一定不会出现这个情况,中午鱼都休息了,有些跑去跑来它也只是游玩不会上口。如果是人工鱼塘就不好说了,老板生意都会做了,头脑肯定也不简单,经常鱼都是饱的,有可能一天也不会上口!
★大鱼不少,鱼在窝里,就是没口怎么办?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增加,很多地方都已经被开发了,鱼塘也没了,就算是侥幸保留着,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尤其在农村,洗衣洗菜络绎不绝,再加上钓鱼人的作钓,里面留存下来的鱼可谓是个个身经百战。任你什么招就是钓不上来,这可愁坏了钓鱼人,眼睁睁地看着大鱼在翻腾,却一点法子没有。那么基于特殊的鱼情,就得使用特殊的手段。
特殊的钓位选择
1,针对水面选择钓位
长年累月鱼在水里会刻意地去躲避来自上空的威胁,所以对于巡游或者觅食的时候,都会选择水面有覆盖物的地方游。所以在选择钓位的时候,就要留意这些天然的藏鱼之处,比如:水面上有大树倒垂的位置,最好是树枝树干长到水里的那种,是最容易存鱼的。野果树还能为鱼提供额外的食物来源,简直不要太好,所以大树旁边的特殊钓位是首选。
2,针对水底选择钓位
自然水域底栖类鱼还是比较多的,就算是中上层鱼也会有呆在水底的时候,特别是大个体的鱼。所以水底的地形地势就决定了鱼的安全,地貌越复杂的话,形成的障碍区越多,鱼就能躲藏起来。根据这个特点,就要在深浅结合处,水底有坑洼,有陡坎的地方,甚至是有水草沉底树枝,乱石堆的地方都是非常好的。
特殊的钓饵选择
1,清淡的饵料
这是最基本的,一般大鱼的口味都是比较淡的,尤其是经常有人作钓的水域,鱼口可能比较滑,觅食的时候特别谨慎,会反复试探涮饵。如果味道或者状态不对劲是不可能吃的,所以选择煮熟的老玉米,发酵后的玉米,甚至是尝试变味的玉米,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水边的野果子
如果水边有野果子树,那么不要多想,首选就是这些野果子,可以先尝试一下,先用它们打窝,等差不多的时候,再使用野果子挂钩作钓。最好是配合在果树下面下竿,这样效果可能更好,如果是没果树,那么就要细心一点,寻找鱼经常吃的食物,这可能就是一些偏口鱼吃的东西。
特殊的钓组选择
1,小钩细线
这可能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就是因为这样才显得特殊,一般钓大鱼都是大钩粗线,这样才能抵抗住大鱼的拉力。这也是一些大师提倡的小钩细线搏大鱼的理论来源,因为钩小线细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大鱼的警惕心理,在入口性方面也比较合适。可能有的钓友就会碰到这种情况,明明是小钩细线钓鲫鱼,却偏偏上大鱼,最后切线跑鱼,而真正换大线组却又钓不到了。
2,使用渔轮
使用小钩细线的时候可以配合使用失手绳,但是真正好用的还得上渔轮,鱼冲的时候可以放线,鱼回来的时候可以收线。比如:风火轮,八卦轮,前打轮,但鱼竿的话还是要配套,一般都是前打竿,手车竿等,长度不一,可以根据具体的水情来选择。水深窝子离岸边近可以选短一点的,否则就要选长一点,一般使用七米左右的最实用,鱼竿重量和使用频率都适中。
特殊的钓法选择
1,逗钓与守钓的结合
逗钓在传统钓法当中使用的比较多,作为钓鱼人我们要活学活用,融会贯通,钓大鱼的时候也可以尝试使用逗钓法去钓。具体的手法包括提逗,拖逗和跳逗,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大致的操作了,需要注意一点就是逗的幅度和频率宜慢不宜快。在实际作钓的时候,我发现有的滑口鱼对逗钓还是不感冒的,所以守钓就是唯一的方法了,这种大鱼需要的是安静,静止和稳定,使用钓钝的方法还是不错的。二者结合使用的时候,建议先守钓,不行再逗钓。
2,离底作钓
意思就是将钩饵脱离水底进行作钓,有正向离底和反向离底两种方法。正向离底就是我们台钓中的离底钓,原理就是浮漂的浮力大于线组的重力,可以根据鱼层所在位置设定离底的距离。缺点就是稳定性不佳,有大鱼经过的时候可能会带动钩饵,对观漂和吃口都不利,那么就可以尝试反离底钓法。也就是舶来品的欧鲤钓法,它的重铅是躺底的,通过导线连接鱼钩,钩子上面有浮力的钓饵将鱼钩拉离水底,当然离底的距离也是可以自由调整的。
最后总结
其实自然水域时间长了,里面肯定是有大鱼的,只是钓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罢了,就是鱼口鱼情变特殊了,那么我们就要使用特殊的手段去对付才行。主要体现在4种手段上,在钓位,钓饵,钓组,钓法上不走寻常路,才能与众不同,钓到别人钓不到的大鱼。
我是大别山小农人,以上就是本次的分享结果,如果您觉得有点道理,不妨关注点赞转发一下,如果有不同观点,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互相交流才能共同进步!
★大鱼不少,鱼在窝里,就是没口怎么办?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关于鱼在窝里不开口有可能是以下原因:
一:天气,气压低,从而导致水中的溶氧量低,鱼儿活跃性不高,变得不爱吃食、一旦天气闷热也可能会引起鱼儿上浮。
二:
饵料的原因,如果饵料的状态不好或者饵料过硬也会造成鱼不爱开口;味型不对口可以通窝料的味型判断出合适的味型。
三:
多逗鱼,一搬鱼不爱开口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逗鱼来刺激鱼开口,多逗鱼让饵料变得有动态,这效果挺不错的,有时候你不逗它的时候不吃,但是有个别鱼不经逗,一逗就会开口吃饵。
以上是我个人经验的见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
推荐阅读:
上一篇:诸葛亮躬耕地真的毫无争议吗?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