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国外教育比国内松懈,但各个领域的人才也很多呢?
国外教育看似“松懈”,实际上指的是相对于国内教育体系,国外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氛围相对较为轻松灵活,较少死记硬背和高强度应试训练,提倡个性化教育和兴趣导向的学习模式。
尽管如此,国外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学生的要求并不松懈,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面临的学业挑战和研究压力依然很大。国外的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体系多样,既有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也有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和精英教育,其中的精英教育路径尤为严格,培养出了大量在各个领域有影响力的杰出人才。
此外,国外教育环境鼓励探索和实验,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在试错中成长,这种包容失败的文化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与此同时,科研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国际合作交流频繁等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国外教育体系在保障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侧重于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正是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必备的素质,这也是为何看似“松懈”的教育方式也能培育出众多优秀人才的原因之一。当然,任何教育体系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适合个体差异化的教育才是最为重要的。
➩为什么感觉国外教育比国内松懈,但各个领域的人才也很多呢?
个人认为主要有四方面原因:1、西方有先发优势收入高,能吸引其他各国人才(含储备人才)。
2,西方话语权重,相当的才能成绩,西方人尤其美英显的人才高。
3,中国人广义的职场氛围有诸多不利于出人才和人才向上发展的负能量。论文讲数量多讲质量少简直是笑话!
4,中国教育考试背记内容多,创新思维培养欠,服从、教条多创新、探索少,以作死题为唯一选拔标准。英语150分世界仅此一家。
➩为什么感觉国外教育比国内松懈,但各个领域的人才也很多呢?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如果你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精英教育就会知道,远比国内要卷得多,看看谷爱凌就知道了,考得上斯坦福、拿得了奥运冠军、当得了时尚模特……你觉得其中哪一项成就是靠松懈的教育可以培养出来的?
➩为什么感觉国外教育比国内松懈,但各个领域的人才也很多呢?
我用我的经历分享下:“为什么感觉国外教育比国内松懈,但感觉各领域的人才也不少?”。我有十来年的德语系国家生活经历,我在奥地利留学,后来在德国公司工作。我说一下德语区的教育。
先说两点教育是否松懈?在这里是深刻感受了国内外教育强度的差异!国外教育是否松懈?小学初期阶段,课程确实很松,孩子的童年确实比较快乐,文化课补课之类的非常少,就算是有些外语课,也是那种松散上的。但是小学会有一次教育的跨度,就有点像松散着,突然有些紧了。这种情况就是为了小学分流做准备!但是大部分教育小学阶段,学习压力确实比国内要小。中学的话分流,职业教育,专科学校,文理中学分流。和国内的职高比起来,德国,奥地利的职业教育未来就业要好得多。文理中学,有些学校有高智商班,这种学习的东西即比较多了,上午学完正常孩子一天的课,下午实验。但是中学阶段还是比国内,至少比武汉的中学学习压力要小多了。
大学的学习初期深度一般,广度很大。到了硕士和博士阶段,感觉也不比国内教育深。
再说各领域人才,至少在德语系国家,毕竟国家不大,所以人才集中在某些领域,各领域人才数量比起我国差很多。美国可能不一样。德语区的人才在他们的优势领域保持能力很强!
其实我觉得德语区对教育这块的优势是,系统性很强,和实际结合密切,从小教育看重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到了大学的研究阶段,德语区更加纯粹。说白了就是人际关系简单,基本上所有科学领域人员不需要在人际关系花心思和经历。至于说卷不卷,德语系国家真的不卷,而且也不太允许卷。不过想卷普通人不卷,高智商有资格卷。再有各种资源分配平均,社会注重公平性。不过这是德语区国家,美国可不是。美国的两极化其实很严重!
➩为什么感觉国外教育比国内松懈,但各个领域的人才也很多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人指责欧美是精英教育,实际上中国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
以我们南京为例,有一所很特殊的中学,叫做南京外国语学校。
这所学校在南京是神一般的存在。为啥?
它游离于所有学校之上,每年采用掐尖的方式从全市精选最优秀的学生入校。
关键在于,南京外国语学校并不是民办学校,而是地地道道的公办学校。
那么,为什么外国语学校会存在?
就是来自于中国的精英教育。
在五十年代 ,中国政府赶到外语人才奇缺,尤其是翻译和懂外语的外交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于是,1963年,上海、北京、天津、南京等八所外国语学校成立。
以南京外国语学校为例,它是国家下命令,江苏省教育厅受教育部的委托在南京筹办的。
这所外国语学校的诞生,本质上就是精选全市最好的学生,进行精英教育 ,将来成为外交人员或者翻译人员。
大家注意,这种精英选拔的学校早在60年代就开始了。
而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只有两个目的,第一扫盲性普及教育,第二少数人的精英教育。
国内很多朋友不知道,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放在世界来说,时间并不长:美国普及13年义务教育,韩国义务教育从原来的9年延长至10年,印度从8年义务教育,到全体学生免费午餐,最近印度又提出将义务教育延长至10年。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义务教育年限都在9年或9年以上,并且至少覆盖初中阶段。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在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俄罗斯从2007年9月1日起实施11年义务教育,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和新布伦瑞克省实行12年义务教育,其他省实行10年义务教育,新西兰实施10年义务教育,对特殊学生实施免费教育直到19岁或21岁,英国和泰国的义务教育年限分别是11年和12年。
而即便是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是从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才确定的。在这之前,我国义务教育仅仅覆盖小学而已,也就是六年义务教育。
当时中国人的文化程度很低,60年代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仍然高达52%。普及小学教育,仅仅能够让老百姓识字而已,谈不上什么有文化。
第二才是精英教育。
什么是精英教育,就是从广大老百姓中选择极少量学霸重点培养。
根据统计,1977年的总报考人数为570万,而大学仅录取了27.3万人,也就是说当时的录取率仅有4.7%而已。
这个大学并不是本科,还包括大量的专科学校。
另外,70年代很多学生是升不到高中的。小学升到初中只有百分之七十几,大部分农村孩子小学没读完就不读了。而初中生升到高中又只有百分之六七十。
这样算起来,实际上全国学校最终考取大学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一二而已。
这就是标标准准的精英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教育产业化,大学需要通过收学生来赚钱,所以大量扩招。
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更需要的是制造业流水线的廉价汗血工人,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
但大学扩招了不能强制退回去,只能搞什么中考分流制度,直接在初中升学高中拦腰斩断,让百分之五十的孩子去做工人。
虽然相比70年代要好一些,本质上也是精英教育,没什么区别。
但这个精英教育,是针对老百姓的,从广大普通人的孩子中间挑选极少数培养,其余的就赶入工厂。
有钱有势人的孩子,是不愁没有大学可以上的。
大家有兴趣看看清华北大的特殊入学生,有的是跳健美操进去的,有的是唱歌唱进去的。这些孩子毫无例外都是大富大贵人家的孩子,高考对他们来说走个过场罢了。
但普通人家孩子,内卷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很多小学生在五年级就学完了初中课程,代价是每天11点前基本没睡过觉。
萨沙要不是亲眼看到,真是不敢相信,总觉得当时我们那么拼也要到初二才开始这样。
相反,国外教育(日韩除外)确实没有国内这么夸张。
以欧美为例,小学基本上是没什么压力的,前几年上半天,后几年最迟下午3点放学。
萨沙有个同学在美国,夫妻都是工程师,平时加班很多,最头疼的就是怎么接孩子。
后来他们干脆撒手不管,学习美国白人黑人一样,交给托管机构负责。但孩子在托管机构纯粹是玩,萨沙曾好奇的询问那么写作业怎么办,谁监督,谁来检查?
同学回答是,作业分为两类,一种就是类似于国内的日常作业,这种都非常少。小学低年级基本没有日常作业,高年级也完全可以在学校完成。另一种是类似于我们写论文做项目这种作业,则需要孩子花费一段时间完成。这个大人一般也不干涉,交给孩子独立完成,这也是学校的要求。
而且这些作业并没有统一的答案,主要锻炼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搜集资料能力和逻辑思维,另外就是一些写作能力,所以中国新移民孩子会有些不适应。
到了初中,欧美教育才开始紧张起来。他们从小学升入中学,如果选择公立学校都是就近入学。当然有钱有势的家庭,也可以将孩子送到收费昂贵,师资力量很强的私立中学。
比如张艺谋的儿子,就是送入美国最好的私立中学之一,当然不仅仅每年学费极为昂贵,还要你的父母有一定身份才可以。
这种孩子基本都是美国或者各国上流社会的孩子,他们实际上同其他阶层是分开的,未来不是继承家业,就是继承巨大财富。
普通孩子则比较重视日常的成绩和综合能力,除了少数超级学霸,也就是对数理化有超长能力的
会单独编入特殊的班级,大部分孩子上课没什么不同。
而美国的特点是职业教育搞得不错,以及大学宽进严出。
职业教育不错,也就是蓝领工人收入较高,也比较容易就业,做技工也是不错选择,一个月赚几千美元养活全家没问题。
既然职业教育也能生活,很多孩子就没有必要去上大学,况且有人动手能力强于啃书本,本来也不是读书的料。
而绝对不会像国内一样内卷严重,蓝领工人拿一点工资,还要玩命的干。
另外就是,美国大学的宽进严出。
美国除了少数顶级大学,尤其是私立大学以外,大部分大学是宽进严出。
早在20年前的数字,美国高中毕业生也有65%可以升入各种大学就读。
而美国高中生有很多人压根不选择读大学,也就是说 基本上你想要上大学,学生成绩尚可还算可以,都可以进入大学学校。
但是对不起,美国四年制大学的毕业率只有57.3%,大学总体毕业率只有70%左右,也就是说有很多人无法毕业。
这是因为美国大学毕业的要求较高,除了修满学分做好论文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要求。
这样一来,美国学生的压力确实较低。
因为任何学生到了18岁时候,就会客观评估自己,是不是读大学的材料。如果自觉不是,尤其是看看中学多年的成绩和表现,往往会选择职业教育这条路,将来做蓝领工人。
如果自觉是却又能力不足,就算进入大学也最终会被淘汰下来,当然他们还可以再选择蓝领的职业道路。
只有真正擅长学习的人,才能够进入大学并且顺利毕业。
总体说来,无论是上面哪一种,压力都是相对较低的。压力较低最关键的原因是,孩子们有自我选择的权力,而且一次失败了还有再次选择的权力。
中国孩子则压根没有选择余地,比如中考失败了,连复读机会都没有,直接去上职校。
有人问,为什么国内教育卷成这样?
主要精英教育的模式以外,还有国家唯恐出现大面积教育腐败现象。
试问,在目前教育体制下,如果不用一张试卷决定录取,而是搞什么美国这种人性化的自主招生,可行吗?
当然不可行,那就会成为腐败开后门的温床。
➩为什么感觉国外教育比国内松懈,但各个领域的人才也很多呢?
这要看你想看到的是哪方面。以美国为例,底层民众的教育那就是快乐教育了,想学就学、想摆烂就摆烂,随你,反正以后饿不死你,中高层的社会阶层与你无缘了。中产阶级、富人阶层的教育那卷的是不要不要的。还真的要感谢中国教育,我们实行的是全民教育,至少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人会主动放弃你。
------------------
推荐阅读:
浙大网红郑强教授说:中南大学牛阿!未来几年有可能成为全国前五的大学。会实现吗?
当年乔丹中间不退出,奥拉朱旺会有机会夺冠么?公牛会不会八连冠?
下一篇: 负债全部逾期了,如何调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