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与史思明最终被自己儿子干掉了?
安史之乱的两位叛军领袖安禄山与史思明最终被自己的儿子杀害,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 权力争夺: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叛乱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建立了伪燕政权,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们在家族内部出现了继承权的矛盾。安禄山原本有意立三子安庆绪为太子,但此举引起长子安庆宗以及其他儿子的不满。同样,史思明也有意废长立幼,这激化了儿子们对权力的觊觎和争夺。
2. 身体状况与性格转变:安禄山晚年体态臃肿,患有多病,特别是视力减退、身体虚弱,这导致他在军事指挥和政治领导上的能力下降,脾气变得暴躁乖戾,对自己的亲信和家人也时常鞭挞责罚,失去了人心,包括自己的儿子和近臣。
3. 阴谋策划:安禄山身边的亲信,如军师严庄等人,因不满他的残暴和猜忌,与安庆绪联手策划了政变。同样,史思明也被儿子史朝义伙同部将杀害,原因是史思明打算除掉史朝义而改立其他儿子,引发了史朝义的恐惧和反击。
4. 外部压力与内部不稳定:安史之乱后期,叛军内部腐败加剧,战局逆转,朝廷军队步步紧逼,叛军内部处于高压状态,领导层的不稳定更加剧了内部的分裂和混乱。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死亡,表面上看似是因为儿子的野心驱使,实质上是权力斗争、健康状况、性格变化、内部矛盾以及外部压力等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为什么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与史思明最终被自己儿子干掉了?
权力游戏,很难抵挡在诱惑。
权力之下,诱惑太大。
➩为什么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与史思明最终被自己儿子干掉了?
安史之乱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其终结的方式居然是如此的离奇和统一,不得不让人惊讶。安禄山史思明这对造反兄弟,居然都死在了自己的儿子手里,不得不说是天道有常,报应不爽。
安禄山与史思明本来都是北部边疆一带的混混,俩人关系很好。由于安禄山是胡人,精通各种少数民族语言,曾经当过边境贸易的翻译,但干的很不好,日子过不下去,就当上了偷羊贼,当小偷被捉,安禄山靠着随机应变的勇敢向当地军政长官表示自己愿意为唐军做事,于是便被留了一命,加入了唐军。
安禄山进入军队之后,由于他机灵奸诈,精通胡语,打仗也勇猛,所以升迁的很快。可是有一次他因为犯错在东京洛阳被审判,唐朝名相张九龄当时就觉得这个人有反叛之相,强烈要求杀他,结果却没杀成,反倒被唐玄宗注意到。于是安禄山从此搭上了唐玄宗这条线。
由于安禄山溜须拍马的本事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又经常做出一副憨厚老实的样子,所以很受唐玄宗喜爱。安禄山是个大胖子,史书记载“晚年愈肥胖,腹垂过膝,重三百六十斤”,可是就这样的安禄山,在玄宗面前跳“胡旋舞”的时候,居然能跳的“疾如风焉”,可见他的手段了。
由于安禄山累年受唐玄宗宠爱,所以玄宗不断给他加官进爵,甚至一个人领了三个镇的节度使,掌握了唐朝一半的军队。实力足够以后,安禄山不再伪装,悍然发动了叛乱,就像白居易说的:“渔阳鼙鼓动地来”。
关于安史之乱的种种战争过程,在此不多赘述,反正就是安禄山击败了唐朝大将高仙芝、封常清和哥舒翰,攻克了南北两京,在洛阳登基称大燕皇帝,声势滔天。
重点说说他为什被自己的儿子杀掉。
安禄山晚年,叛军的战况陷入泥潭,进展缓慢甚至还陷入了被动,安禄山急火攻心,加之身体过于肥胖(可能压迫了视神经),瞎了。
安禄山本来就是残暴凶狠之人,加上双目失明,战局不利,更加残忍嗜杀。左右的宫女太监经常被责打甚至杀掉,甚至对待大臣都如此,心腹之臣严庄也经常被打,所以一段时间下来,安禄山搞的天怒人怨,众叛亲离。
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安禄山唯一可靠的人——儿子,也被他得罪到底。安禄山的次子(事实上的长子)安庆绪,本来应该立为太子,安禄山却犯了历代帝王的大忌——废长立幼,偏爱小儿子,于是安庆绪对安禄山极为不满。
儿子,大臣,宫女太监都不满,连安禄山最贴身的太监李猪儿都对安禄山恨之入骨,被杀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安庆绪组织了一批人进入安禄山的寝宫,没有任何一个宫廷护卫阻拦。他们拿刀捅开了安禄山肥胖的肚子,安禄山到死都没想到是谁杀的自己,死前大呼一声:“必家贼也!”。
而史思明的情况,和安禄山差不多。
史思明跟安禄山费了同样的错误,废长立幼。史思明坑死了安庆绪以后当上了“燕朝”皇帝,却并没有打算把位置传给长子史朝义,而是打算传给小儿子。史思明作为一个父亲,经常找儿子史朝义的茬,还屡屡威胁要杀掉史朝义,搞的史朝义是坐立难安。
对待儿子都如此,对待手下就更不必说了。史思明对待部将极为苛刻,动辄责打杀掉,搞的将领们表面不敢说什么,内心早已离心离德。反倒是对待谦和恭俭的史朝义很有好感。
有一次,史思明给史朝义下令,让他在一天之内完成一座堡垒的修筑。这个任务很困难,但史朝义恐惧史思明的淫威,还是艰难的带着人干完了。可是就这样,史思明还是不满,骑马绕城一圈以后说:等打完这仗,一定杀了你!(指史朝义)。
史朝义极为恐惧,部将们也都听在心里。当晚史思明下榻的地方离史朝义的军营只有几十里路。部将们哭着来找史朝义说:“怀王(史朝义的爵位),皇上一定会杀了你,到时候我们也活不成,与其坐等被杀,不如主动出击,大事今天必须定下,否则我们就投降唐朝去了!”。史朝义想起往日种种,终于下定决心,带领三百亲兵只本史思明住所而去。史思明逃跑不成,被活捉,几天后被勒死,死在了自己的亲儿子手里。
安禄山史思明,他们受唐玄宗的重赏,唐玄宗极为信任他们,他们却背叛了唐朝。这二人终于也被自己的儿子背叛,真真天理报应,丝毫不爽。
更多趣闻请关注我的公众号吧!
➩为什么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与史思明最终被自己儿子干掉了?
安史之乱中确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想象:在7年加2个月的叛乱中,叛军出现了四个首领,先是安禄山在范阳矫诏起兵,一年之后,安庆绪杀了安禄山;又过了两年,史思明杀了安庆绪;又过了两年,史朝义杀死了史思明;再过两年,史朝义兵败自杀,安史之乱落下了帷幕。
与叛军无休止的内乱略有不同,唐廷这边虽然换了三个皇帝,但只有第一次的马嵬兵变之后,唐肃宗僭越称帝,之后的唐代宗是合法继位。那么,为何安庆绪和史朝义都选择弑父自立呢?
安禄山有十一个儿子,其中长子安庆宗和次子安庆绪是安禄山原配所生,是正儿八经的嫡子。安庆宗一直留在京城并娶了唐朝宗室女,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身边正是带着宠爱的次子安庆绪,起兵后,唐玄宗处死了安庆宗,安庆绪实际上就是未来的继承人。
说起来,安庆绪虽然善骑射,很得安禄山的宠爱,但是比较懦弱,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这样的一个人,你让他弑父,尤其是安禄山这种有战功的三镇节度使,打死安庆绪他也不敢,但是架不住别人的谋划,谋划此事的正是安禄山的谋臣严庄和贴身太监李猪儿。这两个人都曾被安禄山虐待。
李猪儿十来岁就离开契丹部落跟随在安禄山身边,当时安禄山亲自操刀阉割了猪儿,猪儿疼了整整一天,差点死去,自此以后,猪儿就成了安禄山的贴身太监,伺候他的饮食起居,也承受安禄山的怒火。我们都知道,安禄山是一个胖子,三百多斤,穿衣服都费事,而且身上长疮,起兵后,眼睛更是渐渐看不见了,身上布满毒疮,这让安禄山的脾气更加的可怕,动不动就对下属非打即骂,即便是心腹谋士也不例外,严庄就是其中一些,不同的是,严庄不想忍了,于是开始谋划杀死安禄山扶立安庆绪。
757年春节,严庄和猪儿就进了安禄山的卧室,而安庆绪在外面等着结果。他们杀死了安禄山,就地挖了一个大坑,然后用毯子把安禄山的尸体一裹,就这么潦草的埋了。随后安庆绪继位。只是安庆绪实在上不了台面,所以他总是躲着,让严庄来处理政务。
而原先只是安禄山的部下兼老乡史思明渐渐不服安庆绪,逐渐有了异心,即便安庆绪调兵,他也不肯出兵,反而逐渐占有了范阳。后来安庆绪被郭子仪和李光弼他们围困在邺城,不得不求救于史思明,许诺将皇位让给史思明。史思明这才出兵救援安庆绪,并在唐军撤兵后杀死了安庆绪,理由就是:“尔为人子,杀汝父以求位,庸非大逆乎?吾为太上皇讨贼。"
如此的正义凛然,又是如此的冠冕堂皇。不过,他没想到的是,两年后,他的长子史朝义也把他给杀死了。史朝义是史思明的长子,嫡长子一般都是未来的继承人,但史思明并不怎么喜欢这个长子,反而更喜欢幼子史朝清,并希望史朝清能继承他的事业。而且史朝义和史思明的性格反差比较大,史思明严酷少恩,而史朝义比较忠厚谦逊。
所以史思明总用严苛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儿子,只要史朝义打了败仗,史思明就会说:“史朝义终究不能成就我的大业。”,后来史朝义奉命修筑城堡储存粮食,史思明让他一天完成,结果史思明来检查是否完工时,史朝义还没有抹泥,史思明随即大骂,并说:“等攻下了陕州,迟早要把史朝义杀死”。父子俩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史朝义越来越恐惧。史朝义的部下也感觉到了危机。
761年,史思明驻扎在鹿桥驿,骆悦等劝说史朝义举事废掉史思明自立。他们集结了三百士兵,围住了驿站,闯进史思明的卧室,当时史思明正好去上厕所,察觉事态不对,就跳墙出去,骑马就跑,结果还是被射落马下。后来史朝义又把史朝清母子杀掉。
但是史朝义在军中的威信并不高,虽然继位但并不能有效调动各个节度使,以至于史朝义在同唐军作战时处处挨打,到了763年就兵败自杀。安史之乱也落下帷幕。
➩为什么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与史思明最终被自己儿子干掉了?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安禄山造反这件事,性质是很恶劣的。
(安禄山画像)
其一,他是一个臣子,却悍然造反。在皇权社会里,皇权高于一切。大臣们都要恪守做臣子的礼仪,忠心事主,绝不能起贰臣之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整个社会都是按照这样的礼仪规范来设定的。从古至今,臣子造反的这件事,其实是很少的。
其二,安禄山是在太平年代造反。在太平年代发动农民起义是有的,但是这种守边将军造反的,基本上没有。就算是在动乱年代,将军也不可能随便就造反,何况是在太平年代。
其三,安禄山是纯粹为了当皇帝造反。在一些乱世,每一个造反的将军,都是有他的道理的。别的不说,咱们就拿五代来说。李嗣源为什么造反?他是被士兵们强迫的。郭威为什么造反?皇帝把他全家人都杀光了。
(史思明画像)
在古代社会,一个人即便具备了当皇帝的资格,也不能说当就当。汉朝的皇位转移到曹魏家,都是经过了曹操曹丕两代人,后来还是汉献帝连续四次提出禅让,曹丕才接受的。
其四,安禄山是依靠欺骗造反的。他通过装憨卖乖,极力表达忠心,取得唐玄宗的信任,把兵权放心心地交给他,然后他就造反。这样做,显得他的品德极为恶劣。
安禄山这样做,除了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外,还有就是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严重触碰了民族的道德底线,把私欲、贪婪、无耻、欺骗这种人性恶的东西,堂而皇之摆到台面上。整个大唐中后期出现的藩镇割剧、朋党之争、宦官专政诸多祸事,可以说,都是由安禄山造反开始的。
而对安禄山个人的影响,就是他的儿子安庆绪也跟着造反,要了他的命。
安庆绪本来是安禄山立好的太子,但是后来安禄山有了一个宠妃,这个宠妃给安禄山生了一个儿子叫安庆恩。安禄山特别喜欢安庆恩,这引起了安庆绪的不安。安庆绪的这种不安,也是很正常的。只要皇帝的儿子多,都会引起储位的争夺,被立为太子的那个人都会很不安。但是,像安庆绪这样,直接采用暴力手段,把他爹杀掉的,历史上可以说绝无仅有。
(安禄山史思明剧照)
谁给了安庆绪这个胆量?不是别人,就是安禄山本人。
史思明也是被他的儿子史朝义给杀掉的。
史思明最大的特点就是暴虐。走一路,杀一路。别的诸侯杀人,往往是仇杀,是跳不出冤冤相报的怪圈,是逼不得已而杀。史思明杀人,完全是放纵丑恶的欲望,反人伦,反道德。
他这种反人伦反道德的嗜杀,不但用在别人身上,同时也用在自己儿子的身上。因为对儿子不满,就多次威胁要杀自己的儿子。最后史朝义怕了,跟着他爹学,先下手为强,把史思明给干掉。
从这个角度来说,安禄山是被他自己杀死的,史思明也是被他自己杀死了。
➩为什么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与史思明最终被自己儿子干掉了?
头条号《姑妄言》来回答这个问题。
“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拐点,安禄山、安庆绪与史思明、史朝义父子的经历极其相似,都是儿子干掉了老子,从而继承了权力和所谓的帝位。
这两个儿子之所以如此血腥地干掉了老父,其原因都差不多,都是因为受到猜忌,时刻面临着被老爹干掉的危险,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先说安氏父子。
安禄山自打起兵以后,可能是因为压力太大的原因,原本的眼疾越来越严重,后来竟至失明,因此性格越来越焦燥,稍不如意,即对左右侍从非打即骂,稍有过失,即行杀戮,残忍至极。
比如说严庄这个人。他是安禄山的军师,倚为股肱。称帝后,安禄山开始玩起神秘感来,常常躲在深宫中,就连诸将都很难见面,有事奏请,都要通过军师严庄转达。由此可见,安禄山对严庄是相当信任和看重的。
不过安禄山的暴脾气上来,不管不顾,就连严庄这样深受器重的老臣也不能幸免,有事没事就给一顿胖揍。严庄也是有自尊的,心里自然很不满,但不敢发作,苦等时机。
安禄山还有个贴身侍者叫李猪儿,是个宦官,应该类似于现在的贴身秘书,时常负责安禄山更衣之类的事。照理说,这样亲近的人,原本应该得主子特别的宠爱才是,但安禄山就不,也是一样非打即骂,有时还要兼职出气桶的角色,所以被打更多。
以上两例就很说明问题。严庄代表的是大臣,而李猪儿则代表服侍安的一干侍卫、宫女、宦官,这两个都这般吃尽苦头,其他人的遭遇更可想而知了,基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朝不保夕。
这些人心中非常不满,却都敢怒不敢言。他们的怒火一直被强自压制着,如同一个火药桶,只要有一个火星,就会爆炸,令安禄山粉身碎骨。
终于他们等来了机会,来的不是火星,而是颗炮弹。
这颗炮弹就是安禄山的次子安庆绪。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这诗讲得有道理。安禄山的原配夫人姓康,长子庆宗、次子庆绪都是康氏所生。安禄山在玄宗面前得宠时,庆宗被玄宗赐婚,将宗室女荣义郡主嫁给了他,所以留在长安,其实质属于“质子”。安禄山起兵造反后,安庆宗第一个被干掉了。所以安庆绪虽名为次子,其实就是长子。安禄山称帝后,庆绪被封为晋王,明显是要立为太子的节奏。
后来安禄山得到一个美貌的夫人段氏,特别宠爱,爱屋及乌,段氏生的儿子庆恩也跟着沾光,子以母贵。时间一长,安禄山架不住段氏的枕边风,越看庆绪越不顺眼,就起了废立之意,要以庆恩取代庆绪。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安禄山没少找庆绪的毛病。当一个人刻意要挑另一个人的毛病时,总能挑得出来,所以庆绪时常被斥责。庆绪也不是个笨的,担心被废,严庄也恐怕宫中事变于己不利,于是,严庄与安庆绪与李猪儿就勾结在一起了,干掉了安禄山。
—————————————我是分割线————————————————
史氏父子的情形差不多。
史思明为人刻薄寡恩,残忍好杀,军中将佐稍不如意,即夷灭九族,因此帐下人人自危。史朝义是思明长子,为人颇为宽厚,对普通士兵也很好,又随父征战多年,战功卓著,因此很得将士的拥戴。
史思明干掉安庆绪后称帝,立朝义为太子。所以按照正常逻辑,朝义有威信本是好事,更利于将来继承和发扬史思明的大业。但史思明却非常不爽,因为他不喜欢朝义,而更属意于小儿子史朝清。
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三月,史朝义进军至礓子岭,碰到一个很厉害的唐将卫伯玉,数战数败。当时史思明正率大军在后方,认为朝义临阵怯敌,想要以军法斩杀朝义及其麾下诸将,好在诸将求请而得免。
没过几天,史思明又给史朝义下达了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修筑三隅城囤粮,而且必须一天修完。史朝义不得不遵令行事,他调集所有人手,拼命赶工。好不容易修完了城,就差最后一道工序抹泥了,就在这时史思明到了,一见城尚未完成,对史朝义大骂,还扬言,等攻克陕州,必杀朝义。
至此父子矛盾彻底激化。
史思明每次说要杀朝义时,都不忘带上朝义手下的诸将,导致这些将军们人人自危,说不定啥时就会被寻个错斩了。将军们为求自保,怂恿朝义造反。朝义为人仁孝,或者假装仁孝,不从。诸将就威胁他,说你要是不造反,我们早晚会被你老爸干掉。与其等死,不如降唐。朝义不得已之下,弑父,并在洛阳自立为帝,改元显圣。
那年是上元二年,即公元761年。
史朝义称帝后,命人杀掉了幼弟朝清,算是出了口恶气。
————————————————分割线———————————————
利益面前少有人肯吃亏做君子。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民间父子兄弟,为了几亩薄田、几间房产都可以大打出手,手足相残,市井升斗小民为了一文之利可以动刀杀人,就是这个道理。
安史父子之所以相爱相杀,就是因为面临的利益太大,大到惊人。
那可是皇位啊,虽然还暂时是局部的江山,但只要操作好了,还是有机会一统天下的。
而安禄山、史思明都残忍嗜杀,特别是对身边的人,这无异于自掘坟墓。另外,因为个人的私欲,废长立幼,这向来都是取乱之道,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从安庆绪和史朝义的角度来看,他们实在是因为被逼到没有退路,朝不保夕才不得已而弑父。要知道,这两个人都是有大志向的人,都是要做皇帝的人,他们虽然很看重眼前利,也应该很看重身后名,很在乎史书对自己的记载和评价,绝不希望自己留下“弑父”这样不光彩罪名。
本文由头条号《姑妄言》原创撰写,悟空问答首发。
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
推荐阅读: